学术投稿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关系

苗艳;王建生;邵凤民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慢性炎症状态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微炎症状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皮肤瘙痒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不抗凝静脉血(维持性血液透析33例患者在血透前、后采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均高于透析前(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伴皮肤瘙痒者C反应蛋白高于不伴皮肤瘙痒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单次血液透析可能加重微炎症状态,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可能与炎症相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链脲佐菌素对鼠胰腺病理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鼠胰腺病理学变化,探讨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小鼠模型并检测血糖、C肽水平,取胰腺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大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血糖均明显升高,C肽水平下降.成模大鼠、小鼠胰岛缩小,β细胞数量减少.结论:链脲佐菌素直接破坏胰岛β细胞,使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芳;朱名安;胡清;李雪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脂联素与1型糖尿病肾病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关系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36) μg/mL vs (13.98±5.63)μg/mL, P<0.01)],且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呈正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并与内皮和血管损伤有关.

    作者:纪志尚;刘秀英;解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并分析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146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P<0.01).肝细胞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肝细胞癌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明显升高(P<0.05),TNMⅢ、Ⅳ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也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癌和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作者:师阳;李彬;常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外伤18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治疗方法,提高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保守治疗67例,治愈58例;手术治疗115例,治愈98例.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14例,颅脑复合伤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严重感染2例.结论:血液动力学稳定和有监护条件的轻型肝损伤可先试行非手术治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严重肝损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诊断、治疗及时、减少失血及合理术式是肝外伤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43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42例),疗程7~14 d.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进行X线胸片和实验室检查并对比.结果:莫西沙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莫西沙星有较好的耐受性,且依从性好.结论:单独应用莫西沙星针剂可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可选方案之一.

    作者:于洪波;徐德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核因子κB活性及白介素-6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A组为2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B组为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6、血脂水平及核因子κB活性.结果:A、B两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核因子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白介素-6水平、核因子κB活性均有明显下降(P值<0.05),而以B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核因子κB激活,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水平和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孙丽芳;曹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吲哚美辛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对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给予吲哚美辛进行实验性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动物小胶质细胞反应.结果:吲哚美辛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缓解率、复发率,减轻炎症反应及脱髓鞘(P<0.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阳性细胞数在高峰期和未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美辛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下调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从而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高聪;杨洁;区腾飞;谢富华;沈岩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硼替佐米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疗效研究进展

    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Velcade,)是第1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被推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目前一些研究显示硼替佐米对淋巴瘤、复发或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浆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月华;潘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与排泄-分泌物抗原在ELISA检测中的评价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ELISA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感染者(来自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阳性)血清107份和健康人(来自非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阴性)血清50份,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进行两种诊断抗原间的统计学比较与评价.结果:可溶性抗原的敏感性为58.88%,特异性为98%,符合率为71.34%;排泄-分泌物抗原的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1.7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敏感性和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诊断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优于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春艳;王峰;吴秀萍;李玉香;杨秀云;于申业;邓洪宽;刘相叶;刘明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予以基础治疗+Bobath疗法,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于治疗前1个月、3个月时分别予以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训练组患者在1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时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与常规治疗相比对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作者:张琰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妊娠合并尿路结石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方法.方法: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68例,采用多种超声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常规B超诊断输尿管腰部结石仍具优势,而诊断输尿管盆部脏段结石阴式B超优势明显,测量肾血管阻力指数和输尿管喷射检测对未被发现的输尿管结石有一定帮助.结论:充分利用现代超声技术可显著提高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率,超声目前仍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阚庆国;王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1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基质型引起青光眼的情况.方法:对13例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基质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的青光眼进行分析、治疗.结果:13例患者在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均未测量眼压,4~8周后出现激素性青光眼,经治疗,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基质型过程中要严格监测眼压,以保护患者视功能.

    作者:潘森林;金英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收治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61 mmHg)30例,术前经中心静脉置管以15~20 ng/(kgmin)的速度持续单一泵入前列腺素E1 6~8 h/d,共7~10 d,比较用药前、后肺动脉压、周围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系统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手术结束并于停体外循环后测量纪录平均肺动脉压,随再继续应用前列腺素E1,分别于停体外循环15,60 min测量纪录以上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周围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P<0.05),降低肺动脉压(P<0.05),而对系统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术毕继续应用前列腺素E1能进一步降低心内畸形矫治后的肺动脉压(P<0.01),改善周围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P<0.05),而且能降低平均肺动脉压(P<0.05)、提高心指数(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前列腺素E1,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周围动脉氧分压、减轻右心负荷、增加心排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葛振伟;杨志远;谢周良;程兆云;顾以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腺大汗腺癌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相关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乳腺大汗腺癌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几乎所有肿瘤细胞具有大汗腺分化.表现为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强嗜酸性,部分细胞胞质内有数量不等的细小空泡,或呈泡沫状.结论:乳腺大汗腺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诊断主要依赖于形态学,需要与伴有大汗腺化生的其他乳腺病变相鉴别.

    作者:肖萍;薛玲;彭建军;吴惠茜;车丽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诊断及意义.方法:19例住院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肝穿刺取肝组织,肝组织标本经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19例肝组织标本镜下观察肝细胞排列紊乱、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病理诊断为肝硬化,其中5例为早期肝硬化,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2.6%.结论:早期肝硬化单凭临床资料很难确诊,影像学诊断及腹腔镜诊断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确诊仍需肝穿活检.

    作者:柯芳;张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创电凝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式,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方法:对28例(32条肢体)和34例(42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Ⅲ级),采用主干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静脉分别采用常规剥脱或微创电凝术逐一灼闭,2种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2例均痊愈出院,微创电凝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愈合好,瘢痕少,无明显淤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的静脉用微创电凝术,是一种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的可推荐术式.

    作者:周海蒙;殷艳花;战志勇;孙秋茹;张焕虎;周少杰;丁雷;孙胜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经动态心电图检查,选择18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中青年组.分析比较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和出现的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的阵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且多合并心律失常,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作者:钱春丽;刘东亮;刘燕;栗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明胶海绵微型填塞在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应用鼻内镜对5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寻找出血部位.以局部明胶海绵微型填塞治疗.结果:50例患者均治愈,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检查确认出血点,采用明胶海绵局部微型填塞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楚,痛苦小,疗效可靠.

    作者:刘泽民;杨志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输卵管妊娠7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观察组: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50 mg/m2)并口服米非司酮(200 mg/次,1次/d,共3 d).两组均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包块缩小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70%,观察组治愈率91.3%,且观察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包块缩小的时间(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满意.

    作者:凡艳丽;孟跃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并发室颤的抢救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室颤动的抢救.方法:9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5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15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均获成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需采取及时、积极及正确的抢救措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张贵生;潘桂华;刘彩萍;张文玲;李隆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