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

张敏;王英

关键词:尿毒症, 急性肺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32例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氧分压上升(P<0.05),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岁患者占死亡患者的60%.结论: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早期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与预后有重要意义,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核因子-κB在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阿霉素致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阿霉素组和阿霉素+抗氧化剂组.MTT法检测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RT-PCR法测定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研究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凝胶阻滞分析法测定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研究核因子-κB的结合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p53mRNA表达增加、研究核因子-κB p50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胞核中研究核因子-κB的结合活性增加;而阿霉素+抗氧化剂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p53 mRNA、研究核因子-κB p50蛋白表达、研究核因子-κB的结合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研究核因子-κB的活性增加,研究核因子-κB在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起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浩;李红莉;周国伟;戴秋艳;孙宝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泻贴片经皮给药辅治小儿秋季腹泻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泻贴片经皮给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状况.方法:12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贴片并通过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贴片经皮给药辅治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明显,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值得推行于临床.

    作者:申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关系

    目的:观察慢性微炎症状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皮肤瘙痒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不抗凝静脉血(维持性血液透析33例患者在血透前、后采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均高于透析前(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伴皮肤瘙痒者C反应蛋白高于不伴皮肤瘙痒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单次血液透析可能加重微炎症状态,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可能与炎症相关.

    作者:苗艳;王建生;邵凤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43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42例),疗程7~14 d.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进行X线胸片和实验室检查并对比.结果:莫西沙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莫西沙星有较好的耐受性,且依从性好.结论:单独应用莫西沙星针剂可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可选方案之一.

    作者:于洪波;徐德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并发室颤的抢救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室颤动的抢救.方法:9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5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15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均获成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需采取及时、积极及正确的抢救措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张贵生;潘桂华;刘彩萍;张文玲;李隆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输卵管妊娠7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观察组: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50 mg/m2)并口服米非司酮(200 mg/次,1次/d,共3 d).两组均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包块缩小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70%,观察组治愈率91.3%,且观察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包块缩小的时间(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满意.

    作者:凡艳丽;孟跃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留置双J管治疗妊娠期上尿路结石并肾绞痛

    目的:探讨留置双J管治疗妊娠期上尿路结石并发肾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996年5月-2007年6月对14例妊娠期上尿路结石并发肾绞痛的患者行表面麻醉下留置双J管治疗.结果:14例患者留置双J管时间2~7个月,平均4.5个月.14例患者在留置双J管后肾绞痛症状均缓解;1例置管后2周双J管脱出,再次留置2条双J管后未见脱出;排尿后患侧腰痛2例,1例出现肉眼血尿.无产科并发症.14例孕妇均顺利生产,婴儿健康;分娩后,4例结石自行排出,10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论:经膀胱镜或输尿管镜留置双J管治疗妊娠期上尿路结石并发肾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波;董文奎;雷鸣;吴曦;高风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65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B组27例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通过碘-淀粉试验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A组(13.16℅)低于B组(48.15%).耳垂区麻木发生率A组(7.89%)低于B组(5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术式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磊;吕改玲;刘平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东芝Infinix数字血管造影机、明胶海绵条和海藻酸钠微球对19例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19例均有效,2例复发,复发率为10.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的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温德泉;刘英峰;蔡成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宫腔镜下宫内残留胎骨、部分植入胎盘取出1例体会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停经20周,要求引产.5/30 d,末次月经:2006年11月21日.1周前因负重自觉阴道有大量液体流出,近几日仍自觉阴道有少量液体流出.入院查体:体温36.8℃,下腹部可见一长约10 cm手术纵形瘢痕.专科检查:宫底:脐平.B超示:宫内胎儿胎头居下方,双顶径约4.8 cm,胎心搏动良好,羊水大液性暗区深约2.6 cm,胎盘位于子宫左侧壁.作者单位: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省 046000

    作者:刘勘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吲哚美辛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对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给予吲哚美辛进行实验性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动物小胶质细胞反应.结果:吲哚美辛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缓解率、复发率,减轻炎症反应及脱髓鞘(P<0.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阳性细胞数在高峰期和未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美辛抑制小胶质细胞活性,下调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从而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高聪;杨洁;区腾飞;谢富华;沈岩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硼替佐米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疗效研究进展

    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Velcade,)是第1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被推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目前一些研究显示硼替佐米对淋巴瘤、复发或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浆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月华;潘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予以基础治疗+Bobath疗法,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于治疗前1个月、3个月时分别予以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训练组患者在1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时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与常规治疗相比对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作者:张琰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53)及非缺血预适应组(n=51),分别于入院后24 h、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缺血预适应组与非缺血预适应组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左心室容积均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62.3±5.4)mL/m2,(66.4±5.6)mL/m2,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30.1±3.2)mL/m2,(33.9±5.7)mL/m2,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3±0.05)%,(0.5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左心室重构.

    作者:闫华;孙建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与排泄-分泌物抗原在ELISA检测中的评价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ELISA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感染者(来自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阳性)血清107份和健康人(来自非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阴性)血清50份,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进行两种诊断抗原间的统计学比较与评价.结果:可溶性抗原的敏感性为58.88%,特异性为98%,符合率为71.34%;排泄-分泌物抗原的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1.7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敏感性和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诊断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优于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春艳;王峰;吴秀萍;李玉香;杨秀云;于申业;邓洪宽;刘相叶;刘明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32例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氧分压上升(P<0.05),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岁患者占死亡患者的60%.结论: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早期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与预后有重要意义,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敏;王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经动态心电图检查,选择18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中青年组.分析比较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和出现的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的阵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且多合并心律失常,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作者:钱春丽;刘东亮;刘燕;栗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链脲佐菌素对鼠胰腺病理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鼠胰腺病理学变化,探讨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小鼠模型并检测血糖、C肽水平,取胰腺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大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血糖均明显升高,C肽水平下降.成模大鼠、小鼠胰岛缩小,β细胞数量减少.结论:链脲佐菌素直接破坏胰岛β细胞,使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王芳;朱名安;胡清;李雪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1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基质型引起青光眼的情况.方法:对13例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基质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的青光眼进行分析、治疗.结果:13例患者在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均未测量眼压,4~8周后出现激素性青光眼,经治疗,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基质型过程中要严格监测眼压,以保护患者视功能.

    作者:潘森林;金英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脂联素与1型糖尿病肾病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关系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36) μg/mL vs (13.98±5.63)μg/mL, P<0.01)],且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呈正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并与内皮和血管损伤有关.

    作者:纪志尚;刘秀英;解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