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影响

闫华;孙建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

关键词:心肌梗死, 缺血预适应, 心室重构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53)及非缺血预适应组(n=51),分别于入院后24 h、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缺血预适应组与非缺血预适应组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左心室容积均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62.3±5.4)mL/m2,(66.4±5.6)mL/m2,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30.1±3.2)mL/m2,(33.9±5.7)mL/m2,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3±0.05)%,(0.5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左心室重构.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输卵管妊娠7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观察组: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50 mg/m2)并口服米非司酮(200 mg/次,1次/d,共3 d).两组均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包块缩小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70%,观察组治愈率91.3%,且观察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包块缩小的时间(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满意.

    作者:凡艳丽;孟跃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并分析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146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P<0.01).肝细胞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肝细胞癌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明显升高(P<0.05),TNMⅢ、Ⅳ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也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癌和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作者:师阳;李彬;常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1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基质型引起青光眼的情况.方法:对13例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基质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的青光眼进行分析、治疗.结果:13例患者在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均未测量眼压,4~8周后出现激素性青光眼,经治疗,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基质型过程中要严格监测眼压,以保护患者视功能.

    作者:潘森林;金英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宫腔镜下宫内残留胎骨、部分植入胎盘取出1例体会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停经20周,要求引产.5/30 d,末次月经:2006年11月21日.1周前因负重自觉阴道有大量液体流出,近几日仍自觉阴道有少量液体流出.入院查体:体温36.8℃,下腹部可见一长约10 cm手术纵形瘢痕.专科检查:宫底:脐平.B超示:宫内胎儿胎头居下方,双顶径约4.8 cm,胎心搏动良好,羊水大液性暗区深约2.6 cm,胎盘位于子宫左侧壁.作者单位: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省 046000

    作者:刘勘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89锶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89锶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骨转移癌患者经过89锶治疗后骨痛缓解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218例骨转移癌患者186例患者的骨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完全缓解68例,部分缓解118例.3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3%.89锶的止痛效果和骨转移癌的原发灶的病理类型有关.结论:89锶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小.

    作者:朱云芝;汪开明;罗卫华;陈易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妊娠合并尿路结石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方法.方法: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68例,采用多种超声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常规B超诊断输尿管腰部结石仍具优势,而诊断输尿管盆部脏段结石阴式B超优势明显,测量肾血管阻力指数和输尿管喷射检测对未被发现的输尿管结石有一定帮助.结论:充分利用现代超声技术可显著提高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率,超声目前仍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阚庆国;王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脏替代对急性肾损伤治疗的新认识

    肾脏替代治疗是严重的急性肾损伤治疗的基石,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但是关于治疗的时机、治疗模式的选择以及治疗的剂量仍然存在争论,关于急性肾损伤的肾脏替代治疗的佳方式仍不确定,本文从以上3个方面进行论述,回顾一些临床证据并对将来的更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作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高特异性标志物DD3基因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对中老年男性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仍无满意的方法用于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判断.文章针对近年来新发现的前列腺癌高特异性标记物DD3基因的研究情况,就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展望了DD3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卢永宁;陈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与排泄-分泌物抗原在ELISA检测中的评价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ELISA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感染者(来自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阳性)血清107份和健康人(来自非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阴性)血清50份,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进行两种诊断抗原间的统计学比较与评价.结果:可溶性抗原的敏感性为58.88%,特异性为98%,符合率为71.34%;排泄-分泌物抗原的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1.7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敏感性和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诊断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优于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春艳;王峰;吴秀萍;李玉香;杨秀云;于申业;邓洪宽;刘相叶;刘明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压宁定静脉给药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院前及急诊时用药的有效性.方法: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卡托普利和压宁定治疗.观察用药10 min及30 min后血压下降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卡托普利组和压宁定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急症发作时舌下含服卡托普利或静脉给予压宁定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陈炳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切除术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探讨合适的镇痛剂量.方法: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S1组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剂量为0.02 μg/(kgh),S2组为0.04 μg/(kgh),S3组为0.06 μg/(kgh).分别于术后4、12、24、48 h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运动评分(VAFS评分)、镇静评分(White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于48 h后记录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结果:S1组4、12、24 h的VAS评分及VAFS评分与S2组、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组4 h时的VAFS评分与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4、12 h的White评分与S1组、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3组的RR在术后4 h时明显低于S1组(P<0.05).S1组的镇痛满意度评分与S2组、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2组与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0.04 μg/(kgh)舒芬太尼,可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加强;赵素真;孟凡民;牛全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盆腔恶性肿瘤引起腹水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1987年查体发现HBsAg阳性,一直无不适,肝功能正常,未予系统诊疗.2007年3月下旬开始间断发热,体温高38.5℃,无明显伴随症状,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几日后反复,未予重视及诊治.4月中旬开始出现腹胀,并逐渐加重,伴尿量减少,无其余不适,B超提示有腹水,遂于4月23日入我院.查体:体温37.5 ℃,脉搏122 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8/71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吉英杰;范振平;罗生强;张文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32例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氧分压上升(P<0.05),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岁患者占死亡患者的60%.结论: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早期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与预后有重要意义,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敏;王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诊断及意义.方法:19例住院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肝穿刺取肝组织,肝组织标本经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19例肝组织标本镜下观察肝细胞排列紊乱、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病理诊断为肝硬化,其中5例为早期肝硬化,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2.6%.结论:早期肝硬化单凭临床资料很难确诊,影像学诊断及腹腔镜诊断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确诊仍需肝穿活检.

    作者:柯芳;张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核因子-κB在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阿霉素致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阿霉素组和阿霉素+抗氧化剂组.MTT法检测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RT-PCR法测定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研究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凝胶阻滞分析法测定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研究核因子-κB的结合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p53mRNA表达增加、研究核因子-κB p50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胞核中研究核因子-κB的结合活性增加;而阿霉素+抗氧化剂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p53 mRNA、研究核因子-κB p50蛋白表达、研究核因子-κB的结合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研究核因子-κB的活性增加,研究核因子-κB在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起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浩;李红莉;周国伟;戴秋艳;孙宝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创电凝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式,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方法:对28例(32条肢体)和34例(42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Ⅲ级),采用主干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静脉分别采用常规剥脱或微创电凝术逐一灼闭,2种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2例均痊愈出院,微创电凝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愈合好,瘢痕少,无明显淤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曲张部位迂曲的静脉用微创电凝术,是一种更简单、微创、美容、减少复发的可推荐术式.

    作者:周海蒙;殷艳花;战志勇;孙秋茹;张焕虎;周少杰;丁雷;孙胜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腺大汗腺癌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相关病例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乳腺大汗腺癌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几乎所有肿瘤细胞具有大汗腺分化.表现为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强嗜酸性,部分细胞胞质内有数量不等的细小空泡,或呈泡沫状.结论:乳腺大汗腺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诊断主要依赖于形态学,需要与伴有大汗腺化生的其他乳腺病变相鉴别.

    作者:肖萍;薛玲;彭建军;吴惠茜;车丽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东芝Infinix数字血管造影机、明胶海绵条和海藻酸钠微球对19例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19例均有效,2例复发,复发率为10.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的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温德泉;刘英峰;蔡成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脂联素与1型糖尿病肾病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关系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36) μg/mL vs (13.98±5.63)μg/mL, P<0.01)],且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呈正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并与内皮和血管损伤有关.

    作者:纪志尚;刘秀英;解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65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B组27例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通过碘-淀粉试验和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A组(13.16℅)低于B组(48.15%).耳垂区麻木发生率A组(7.89%)低于B组(5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切口保留耳大神经术式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磊;吕改玲;刘平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