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势语言在机械通气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中的应用

智红晓;戴付敏;张世珠;杜丹丹

关键词:手势语言, 机械通气, 沟通
摘要:目的:探讨手势语在机械通气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中的可行性和使用性.方法:2006年4月-2006年8月机械通气32例患者作对照组,2006午9月-2006年11月机械通气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使用手势语言,能明显提高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沟通满意度,遵医行为达87%.结论:简单的手势语言,使医患之间的交流通畅有效,避免了医患矛盾,增强了治疗效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那素达滴眼液防治LASIK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那素达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防治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235例(470眼)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1眼应用那素达滴眼液作为试验组,另1眼常规药物治疗作为自身对照组,观察1个月.结果:两组在控制出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未見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那素达滴眼液是防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赵向阳;李卫平;伊琼;刘军;刘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肥厚的左心室心肌细胞内分泌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入选120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范围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64例伴左心室肥厚,56例不伴左心室肥厚;另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左心室肥厚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不伴左心室肥厚组,不伴左心室肥厚组和对照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伴有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在心功能失代偿前,心肌细胞已出现脑钠肽的代偿性合成和分泌增加.

    作者:谈俊;臧敏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外基质进行性聚集,基底膜增厚及肾脏的肥大.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氧代谢产物,遗传因素以及细胞因子等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而细胞因子又位于所有机制中的核心位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昱;鲍晓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莫沙必利、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36例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将72例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平喘治疗,加用莫沙必利5 mg,口服,3次/d,法莫替丁20 mg.口服,2次/d,疗程2周.对照组3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平喘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总有效率61.1%,两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哮喘与胃食管反流之间关系密切,抗哮喘的同时应注意抗胃食管反流治疗,莫沙必利及法莫替丁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治疗作用显著.

    作者:骆楚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钠血症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1.2%~4.5%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伴发低钠血症92例,在行吸氧、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常規治疗基础上,治疗组56例在非严格限制水摄入的同时给予1.2%~4.5%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36例限制水摄入但不补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钠浓度、心功能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血钠浓度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较差,且治疗组血钠及心功能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1.2%~4.5%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效果良好.

    作者:金焱;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新伯氏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新伯氏液基薄层细胞学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申的临床应用.方法:2404例妇女进行了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评价方法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在2404例患者新伯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标本中,宫颈细胞学正常范围(不包括感染和炎症反应)仅49例(2.04%),轻度炎性病变404例(16.8%),中度炎性病变953例(39.6%),重度炎性病变735例(30.6%),细胞学阳性病例263例,阳性检出率为10.9%.其中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72例(2.9%),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38例(1.6%),宫颈癌9例(0.38%),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88例(3.7%),不排除上皮内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13例(0.5%),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2例(0.5%).结论:新伯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育龄期妇女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作者:张峰莉;张蔚;洛若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微孔腹腔镜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复位术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微创治疗体会和经验教训.方法:15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均在腹腔镜下行肠旋转不良复位术,第1个trocar直视下切开置入,行Ladd's术,术中充分松解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索带.结果:本组15例手术14例获得1次成功,术后1~2 d开始进食,5~7 d拆线,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由于空肠近端索带分离不完善,于术后7个月龄时二次手术成功.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行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复位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出院早、永久性瘢痕小.

    作者:刘丰丽;张宏伟;曹慧;马同胜;尹瑞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13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午1月-2005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13例,固定内踝骨折,修复三角韧带,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9例,可4例.出现漏诊和误诊4例.结论: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疗效满意,注意减少漏诊和误诊.

    作者:刘永刚;李国有;张秀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直接数字化成像在胸部X线摄影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直接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胸部撮影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本院1000例胸片作为分析对象,由5位放射医生对影像进行分析,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结果:甲级片647例,乙级片353例,无丙级片及废片.甲级片率占64.7%,废片率为0.通过各种后处理功能,对病变的显示更加清晰,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信息.结论:直接数字化摄影在胸部摄影中具有明显优势,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作者:刘英峰;温德泉;蔡成仕;崔世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在残余胆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残余胆囊的声像图改变,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萎缩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粘连水肿严重者术后残余胆囊发生率高,占70%;残余胆囊合并结石复发率高,占67%.结论:超声检查在临床预防及诊治残余胆囊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徐;刘银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8月-2007年2月行汽化电切术68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出现并发症65例,其中术中大出血6例,前列腺电切综合症6例,膀胱前列腺交界处穿孔3例,术后继发出血3例,尿道狭窄8例,尿失禁15例,尿路感染24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密切监视中心静脉压及血清钠是降低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崔广喜;孙春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上腺髓质分泌物CgA、NSE和SYN在髓质病变中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分泌物嗜铬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在肾上腺髓质病变中的分布特点;证明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是一有机整体,在肾上腺體质发生病变时,髓质可能参与皮质功能的调节,从而导致皮质功能的异常;阐明出现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一致性的可能原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皮、髓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肾上腺髓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病例进行嗜铬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染色,正常肾上腺作为对照,观察其在皮质中分布特点.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的皮质中均可见嗜铬蛋白A染色阳性细胞,髓质增生和正常肾上腺病例皮质肾上腺體质分泌物嗜铬蛋白A染色阴性;肾上腺髓质增生和嗜铬细胞癌皮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阳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皮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阴性;肾上腺髓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的皮质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阳性,正常肾上腺皮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呈阴性.结论:肾上腺髓质分泌物嗜铬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分布特点可以帮助鉴别肾上腺髓质增生、嗜铬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癌.肾上腺皮、髓质之间联系紧密,受共同机理所调控,除经典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外,肾上腺皮、髓质之间存在相互调节的解剖学和内分泌学基础.

    作者:张利朝;胡卫列;廖秋灵;陈晓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胰腺癌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及影像表现在诊断胰腺癌的临床意义及进展.方法:34例经病理证实胰腺癌,团注法以3~4 mL/s速度注入对比剂行动态三期增强扫描,时间分别是20 s、40 s、65 S,层厚层距3~5 mm,分析其影像改变,并分析和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三期扫描的增强情况,研究其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准确性.结果:34例胰腺癌中胰头癌22例,胰体癌7例,胰尾癌2例,弥漫性分布3例.病灶大小2~11.5 cm不等,肿瘤-胰腺对比在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分别为(23.25±11.31),(63.58±26.34)、(43.15±22.53).根据胰腺癌影像表现,34例中有30例被正确诊断,术前认为可切除1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马发鹏;李福亮;孔寒离;何清梅;王春桃;张亚明;卢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儿童病毒性脑炎心肌损害程度,并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病毒性脑炎患儿共103例,其中现察1组39例,观察2组3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抗病毒、对症等);观察1组在常規治疗基础上,加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治疗,200~300 mg/(kg·次);观察2组加参麦注射液治疗,2~3 mL/(kg·次),疗程均7 d.三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心肌酶谱、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酞氧化酶、丙二醛检测分析,分析三组以上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小儿病毒性脑炎存在一定程度心肌损害.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心肌酶谱、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酞氧化酶、丙二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心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下降,谷胱甘酞氧化酶升高,但现察2组与观察1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存在一定程度心肌损害,参麦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心肌损害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为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口腔牵引线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鼻腔盲探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方法:40例需要全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口腔牵引线辅助鼻腔盲探气管插管,对照组使用普通鼻腔盲棵气管术,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线辅助鼻腔盲棵气管插管,简单,可控性好,成功率高.

    作者:刘全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食管癌组织和切缘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和切缘端粒酶活性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80例食管癌和10例食管良性肿瘤组织中及切缘(近心端切缘病理切片无癌组织残留)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80例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为82.5%(66例),切缘端粒酶活性表达为12.5%(10例).10例食管良性肿瘤组织中及切缘均未发现端粒酶阳性表达.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食管癌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显著性相关.切缘端粒酶活性与食管癌TNM分期、肿瘤部位有显著性相关.术后随访6个月~3年,共有9例胃吻合口复发,其中8例为术后食管切缘端粒酶活性阳性患者.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癌进展与预后有关,检测食管切缘瑞粒酶活性可作为早期预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重要依据.

    作者:朱建军;马海涛;杨帆;祝茂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按Evan分型,顺粗隆间骨折Ⅱ型6例,Ⅲ型16例,Ⅳ型8例;逆粗隆间骨折2例.结果:随访32例,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6.5个月.按疗效评价标准优17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90%.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于内侧结构不稳定或大转子碎裂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宋仁革;王大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规律.方法:回顾分析325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感染97例(29.8%),腺病毒-IgM感染30例(9.3%),副流感病毒-IgM感染27例(8.5%).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混合感染3.2%.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是引起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潘继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髓母细胞瘤手术及三维适形放疗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手术治疗三维适形放疗及预后.方法:29例髓母细胞瘤患儿均行头部CT或MRI检查,全部病例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证实.术后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使用CT定位技术,Picker公司PQS-CT和AcQsim,Cad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作剂量计算,并做剂量体积直方图DVHs,通过放射治疗信息管理和验证系统Varis(放疗科局域网)将治疗信息传至带多叶准直器(MLC)的直线加速器(Varian 2100C/D).结果:本组术后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经治疗痊愈,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3年无瘤生存28例,1例因脊髓椎管内复发死亡;23例(79.3%)出现了白细胞计数下降.结论:小脑髓母细胞瘤应尽量做到手术全切除,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从而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国华;俞静;林清;周仁华;陆冬青;金惠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病例24例.采用手术治疗,辅以抗真菌、类固醇药物.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21例手术治愈,2例1年后复发,1例半年后失访.结论:手术治疗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辅以抗真菌、类固醇药物.术后随访对于预防复发很重要.

    作者:黄新辉;彭江涛;袁宏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