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林;王莹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及时有效的治疗有望使其逆转, 一旦进展至肝硬化则难以恢复,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目前肝活检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可靠的方法,但因其取材局限,有创伤,不便常规随访及动态观察,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血清学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作一简介.
作者:贾长河;于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常见病,主要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HIE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并且是我国伤残儿童重要病因之一,影响到我国优生优育国策和民族素质.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 800~2 000万活产婴,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为13.6%,在窒息儿中,发生不同程度伤残者为15.6%,每年约有30万残疾儿童出现.重度窒息约有60%~80%发生HIE,虽然轻度者预后良好,但重度窒息并发HIE的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仍在30%~40%[1-4].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文献,从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对HIE的发病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
作者:郭铭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留置导尿是预防手术患者尿潴留,观察尿量,了解病情的重要措施[1].术中常规留置导尿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功能、输液量、肾功能,以及患者的酸碱平衡.以往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由病房护士在术前准备中进行,往往给患者带来恐惧、痉挛不适,负性心理等不良影响,严重者延期手术.为此我科从2004年5月开始在全身麻醉后给患者常规留置尿管,结果发现术后清醒期许多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苏醒,延长患者在手术室滞留时间.为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在全身麻醉后给予适当的尿道黏膜表面麻醉后行留置尿管,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秋荣;陈莎莉;杜书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药物中毒,以观察其在治疗中毒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插入单针双腔中心导管,建立血液通路,灌流器接在透析器之前,2 h后去除灌流器,继续血液透析1~2 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血液通路,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结果:本组25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讨论: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药物及毒物中毒比单纯灌流效果好.
作者:常淑莹;马灵草;常雯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平滑肌增殖和和血管平滑肌(VSM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P27kip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45只健康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15),给予正常饮食;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采用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饮食加腹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制造兔腹主动脉狭窄模型.内皮剥脱术后第10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25 mg/d,氯吡格雷12.5 mg/d,3 d后,分别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实验组继续服用辛伐他汀5 mg/d,服药至第30 d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含支架段血管,进行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和检测P27kip1蛋白、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各组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内皮剥脱术后第10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腹主动脉均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内狭窄(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服用辛伐他汀的实验组兔腹主动脉支架段内的血管膜厚度(P<0.01)、新生内膜面积(P<0.01)均明显降低,而残余管腔面积明显增大(P<0.01),且血管的狭窄程度较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腹主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明显比正常组下降55.4%,辛伐他汀治疗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比对照组进一步降低了约29.7%(P<0.05).实验组兔腹主动脉支架段内的血管新生内膜中的VSMC的胞核P27kip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管新生内膜中VSMC的胞核PC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明显抑制支架植入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平滑肌细胞DNA增殖周期的P27kip1蛋白表达量增加和促进DNA增殖标志物PCNA表达量降低有关.
作者:高传玉;许文克;于洁;张连仲;袁建军;马业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川参通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川参通注射液对3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0例作为对照,观察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川参通注射液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显效率为87.5%;而对照组显效率为73.3%.结论:应用川参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无毒,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史宏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例1 男,68岁.2002年12月29日下午3时起床后突感剑突后疼痛不适,并逐渐加剧,呈持续性压榨样剧痛,伴大汗淋漓、窒息感,即来院就诊.心电图示STⅡ、Ⅲ、aVF抬高呈单向曲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作者:林兆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雄性大鼠30只 ,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AMI)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各15只,另设15只为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 d起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只给予等量清水灌胃,6周后检测心肌AngⅡ、TNF-α及超声心动图,以了解心功能,终获得完整资料大鼠于上述各组分别为10,11,14只.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肌AngⅡ、TNF-α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升高(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均<0.05).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肌AngⅡ、TNF-α和LVEDd明显下降(P均<0.05),LVEF、 FS明显增高(P均<0.05),左室功能改善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心肌AngⅡ,TNF-α水平,减轻心室重塑,保护心功能.
作者:吴帆;孙利强;刘宗芳;张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较以往增多.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甲氨喋呤单次肌肉注射加有效的健康教育治疗异位妊娠8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改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对捂热综合征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捂热综合征患儿(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于入院后1,7 d测定血清cTnI及CK-MB水平. 结果:观察组入院后1d血清cTnI及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cTnI及CK-MB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血清cTnI及CK-MB可用于捂热综合征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进而对于捂热史不清的捂热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亚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枢复宁与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44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枢复宁4 mg,氟哌利多1.25 mg,枢复宁4 mg+氟哌利多1.25 mg,统计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Ⅳ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枢复宁与氟哌利多单独应用可预防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宋杰;孙明丽;夏红梅;孙士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对策.方法:对于1992年1月-2004年12月近12年间我院3 360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12年平均剖宫产率28.1%,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且是逐年递增.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妊娠合并症、疤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为前6位主要手术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对孕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廖珍;陈光松;欧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也指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on,CBP),是近年来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血液净化技术,是指所有缓慢连续清除水和溶质的治疗方式.CRRT已广泛应用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多种危重病的救治中,被认为是近年来急救医学治疗中重要的进展之一[1-3].
作者:邵风民;陈香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提供一种治疗手段.方法:选择17例患者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直接注入5-氟尿嘧啶(5-FU).结果:17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14例患者治愈,治愈率82%,3例改作手术治疗.全部无并发症产生.结论:经阴道超声注入5-氟尿嘧啶治疗输卵管妊娠,适用于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其定位准确,且用药量小.
作者:杨春梅;柴喜荣;常桂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特点,提高睾丸扭转诊断率,降低睾丸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睾丸扭转的病历资料.结果:28例左侧扭转19例占67.9%,右侧9例占32.1%,其中左侧顺时针扭转13例,右侧逆时针扭转7例,即睾丸向外侧扭转20例占71.4%;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及彩色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前者确诊率87.5%,后者为75%;年龄<25岁者21例,占75%;冬季发病者16例,占57.1%;睾丸切除21例,占75%. 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睾丸切除率;手法复位应向内侧旋转成功率高;早期手术探查挽救缺血睾丸.
作者:韩文献;钟进营;张俊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构成比51.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本类药物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注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其不良反应,以达到以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作者:王丽;朱珊;刘彩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并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应改善缺氧、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有益.
作者:姜正华;吕元文;朱慕云;朱湘平;丁平;汤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双倍剂量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37例,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18例,给予奥曲肽25 μg/h总量600 μg/d,双倍剂量组19例,奥曲肽50 μg/h,总量1200 μg/d.结果:6,12,24,48和72 h止血率双倍剂量组分别为47.4%,63.1%,67.9%,78.9%,89.4%;常规剂量组分别为33.3%,50.0%,55.6%,61.1%,77.8%,各时间止血率双倍剂量组均高于常规剂量.平均止血时间双倍剂量组为(11.9±10.8) h,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8.5±17.6) h(P<0.01).平均输血量:双倍剂量组(282±386)mL,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376±48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3 d内再出血率:双倍剂量组为4.7%(1/19),较常规治疗组22.2%(4/18)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双倍剂量止血速度快,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减少了输血量,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凌峰;朱炳良;张卫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肝叶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肝脏手术因手术复杂、创伤大、风险高,故并发症也多.我科1997年3月-2004年3月施行肝叶切除手术72例,术后并发症26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石华冰;卢清丽;韩永君;魏景致;孙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