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书刚;郭书明
目的:观察和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福辛普利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2.5m g/次/天,以及福辛普利片10m g/次/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2.5m g/次/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压,尿蛋白以及血肌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血压,尿蛋白以及血肌酐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福辛普利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显著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娅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组织严重损伤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的疾病,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的患者甚至有可能引起多器官发生功能性障碍而导致死亡[1]。因此,探究有效的重症胰腺炎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而目前临床上的非手术治疗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持续性血液透析就是其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陆佳佳;丁红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膝关节外伤后行X线片、CT、MRI检查完善的患者,分析归纳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及优势。结果:本组50例病例中,x线检查发现骨折14例,阳性率28%;CT发现病变23例,阳性率46%;MRI检查发现骨损伤40例,半月板损伤42例,韧带损伤21例。结论:低场MRI仕膝关节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能够很好的显示膝关节损伤后的各种表现,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作者:石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产后不能有效进行母乳喂养的原因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抽取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围产期保健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00例,其中剖宫产85例,占42.5%,自然分娩115例,占57.5%,结合母婴保健系统管理,产妇出院后地段妇幼保健人员作家庭访视,调查其产后不同时期(住院期间、产后2、4、6周及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的有78例,占39%,混合喂养的有107例,占53.5%,人工喂养的有15例,占7.5%。结论:综合调查结果,归纳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有社会因素、产科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母乳是新生儿的天然食品,它的营养成分完全符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为了使每个新生儿都能吃到理想的天然食品,现就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俞彩虹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探讨左氧氟沙星对于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7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氨卡青霉素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痊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好、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毛国富;陆建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分析分离胶采血管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6份血液样本,在采集与保存中均使用了分离胶采血管,按照不同的存放时间,统计存放于分离胶采血管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106例血液样本使用分离胶采血管,在当天、存放24h和48h后,生化检测结果的差异不显著,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中,找寻合适存放工具极为重要,分离胶采血管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效保持血液样本的质量,保障了生化检验的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晴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心患者,均采取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存在缺血性S T段改变的患者82例占83.67%,无症状患者与有症状患者的发生率、ST段下移幅度、阵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症状患者心肌缺血均多发于05:00-11:00时间段。结论:通过DCG能显著提高临床检出率,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薛寒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维生素D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细胞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儿童期和成人期多种疾病的发生,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其以后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的缺乏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王远流;严提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究分析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针灸治疗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名肥胖2型糖尿病患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对其施行针灸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之后,观察分析病患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敏感指数、身体质量、体质情况以及病患的肥胖率和体质百分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针灸治疗之后,病患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指数有明显下降,身体质量以及体质情况和肥胖率也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有所增加,本次针灸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73%。结论: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帮助肥胖2型糖尿病患减轻肥胖状况,平稳血糖,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千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原发性肺癌术后胃转移临床罕见,作者遇到一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胃转移灶缺乏特殊症状,黑粪、便潜血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下显示胃体部隆起溃疡并出血,病理示鳞状细胞癌,制酸剂有助于控制出血,但病情无法逆转,随访4月,患者死亡。
作者:王佐佑;穆振斌;张洋;辛智勇;毕亚;丁明修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本研究比较地西他滨与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地西他滨作为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2011年10月到2014年12月共治疗中高危M D S30例,地西他滨方案14例、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16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至少使用2个疗程)。分析接受两种方案的患者1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 D S的14例患者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8例(57.1%),部分缓解(PR)4例(28.5%),完全无效(血液学及骨髓均无进步)2例(14.2%),总有效率85.7%。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0(0—2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3—38+)个月。6例(42.8%)患者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控制,症状好转。小剂量阿糖胞苷组16例患者1个疗程后CR 7例(43.7%),PR5例(31.2%),完全无效4例(25.0%),总有效率75.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0—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2—33)个月。有7例(43.7%)患者粒缺期间出现发热,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统计分析提示地西他滨组OS及PFS时间较小剂量阿糖胞苷组延长,P值分别0.014及0.012。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增加治疗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珍;王景霞;肖太武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展的跟踪调查显示,如果某人的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5小时或更多,那么这类人群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将随之上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究在肿瘤放疗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PICC导管维护和并发症处理情况。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肿瘤放疗治疗的患者68例进行PICC导管维护和并发症处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主要有静脉炎、肢体肿胀、穿刺点感染、渗血以及导管异位。结果:6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0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的渗血,3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的感染,2例患者出现导管异位,所有患者经过积极处理,13例患者带管出院,另外55例患者均成功拔管。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导管杜塞和药物渗漏情况发生。结论:在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PICC的导管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能够保证患者得到更优质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更进一步发挥PICC导管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邹小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同时配合其它基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情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范转爱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咖啡是一种用经过烘焙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与可乐、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饮品。而一直以来咖啡是否影响健康是很多人都极为关心的话题,多年以来科学家之间争论不休。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总结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形态特征。结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各具有各自的病理形态特征。结论:详细分析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形态特征有助于结直肠息肉的病理诊断与分类,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陈永宏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肿瘤癌痛护理障碍的原因及其护理策略。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人员20名与住院肿瘤患者90例进行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实施癌痛认知与用药调查,总结调查结果,并对癌痛护理障碍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策略。结果:护理人员癌痛护理知识调查中,显示有8名认识较差,可见癌痛知识匮乏;90例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对癌痛无正确认识,影响生活质量。结论: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受到护理人员与患者等的影响,不断提高他们癌痛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对于改善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作者:杨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在急性腰腹痛患者梗阻性尿外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因急性腰腹痛就诊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给予MSCT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附加容积再现(VR)等技术处理图像,分析MSCT图像表现。结果:36例患者MSCT平扫均见患侧肾脏体积增大,密度降低,肾盂输尿管轻中度扩张积水,26例输尿管周围见液性渗出样密度影。MPR及CPR清晰显示输尿管全程梗阻,伴尿外渗征象。增强扫描可见患侧肾脏强化程度较对侧低,动脉期患侧皮髓质强化延迟,肾周与盆腔内低密度影未见强化。结论:MSCT在急性腰腹痛患者梗阻性尿外渗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与梗阻原因,不良损害少,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向彬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优质综合护理在肝硬化腹水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地优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优质综合护理能够提高肝硬化腹水综合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宗炜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对50例诊断为肋软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用多种图像重建技术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形态及骨折分型,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对照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肋软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50例肋软骨骨折,单发骨折20例,多发骨折30例,共发现67处肋软骨骨折,其中完全性骨折56处,其中移位性骨折39处,非移位性骨折28处;不全骨折9处,均为非移位性骨折;钙化性肋软骨骨骨折8处,其中6处为移位性骨折;非钙化性肋软骨骨折59处,其中33处为移位性骨折;肋软骨粉碎性骨折20处,均为移位性骨折。结论:肋软骨骨折的MSCT表现为:不完全骨折,完全性骨折,移位性骨折,非移位性骨折,钙化性肋软骨骨折,粉碎性肋软骨折骨折。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显著提高肋软骨骨骨折诊断正确率,可作为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首选
作者:杨亮;桑节峰;孟钢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