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珍
目的:探讨紫菀止咳滴丸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各批次紫菀止咳滴丸检测工作。记录各批次紫菀止咳滴丸中总黄酮含量,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对不同批次紫菀止咳滴丸均给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可知,各批次总黄酮含量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各批次紫菀止咳滴丸质量控制效果良好。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准确测定紫菀止咳滴丸中总黄酮含量,为准确实施药物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刘炜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冷凝集现象对血型鉴定的干扰及处理方法。方法:用37℃生理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6次,镜下观察无凝集后,再进行正反定型。对于某些高冷凝集素效价的患者,必须用37℃甚至45℃的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使自身的冷凝集素消失,再进行血型鉴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结论:发生冷凝集现象或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克服干扰,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周欢欢;孙晓敏;朱良勤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在急性腰腹痛患者梗阻性尿外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因急性腰腹痛就诊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给予MSCT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附加容积再现(VR)等技术处理图像,分析MSCT图像表现。结果:36例患者MSCT平扫均见患侧肾脏体积增大,密度降低,肾盂输尿管轻中度扩张积水,26例输尿管周围见液性渗出样密度影。MPR及CPR清晰显示输尿管全程梗阻,伴尿外渗征象。增强扫描可见患侧肾脏强化程度较对侧低,动脉期患侧皮髓质强化延迟,肾周与盆腔内低密度影未见强化。结论:MSCT在急性腰腹痛患者梗阻性尿外渗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与梗阻原因,不良损害少,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向彬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温胃渗湿方联合常用四联抗溃疡药物治疗复发消化性溃疡,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者消化性溃疡病例6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30例,治疗组30例,西药组给予四联常规抗溃疡药物,治疗组口服西药同时给予温胃渗湿方口服,治疗两个月后行胃镜、Hp检查,评估自我感觉症状变化,行对照观察。结果:从胃镜检查结果、Hp清除率、自我感觉变化,治疗组均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结论:温胃渗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可提高复发消化性溃疡治愈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张明理;唐学峰;张小强;贾鹏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切磋社区采取防治与照顾护士对糖尿病足患者实行干涉干与的结果。方法:随机选取社区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期间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察看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察看组接管预防性照顾护士,对照组患者接管通例的临床照顾护士。结果:察看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例,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9例,两组的差别看起来明显(P<0.05);察看组中,患者满足程度到达95%,而对照组中,只有45%的患者满足,两组的差别明显(P<0.05)。因而可知,察看组的照顾护士干涉优于对照组的临照顾护士。结论:通过比较,察看组的干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效果好,能减少糖尿病足的并发症,并且患者的满足程度也很高,所以更加适合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定荣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在临床中的体会。方法:将2013-2015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BIPAP无创通气治疗。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71.79%,优良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46%,8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O2以及PEF在治疗后迅速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露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90例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例数明显较低,且满意度相对较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杜立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47:5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u g~1.6u g,平均回收率99.45%,R S D值为0.93%。结论:本方法可行、重现性好,能有效的控制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宾菊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手足口病是目前各国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通过飞沫、粪便等隐形途径进行传播,重症患者会引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目前针对手足口的疫苗还在研制阶段,手足口病的防控办法有效的途径就是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把传播途径切断。
作者:木哈买提汗·沙比;杰恩斯汗·叶里买斯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流质鼻饲治疗的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高营养鼻饲治疗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实验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8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采用的高营养鼻饲治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良好有效的护理方式能促进病情的好转,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周华萍;左四琴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二甲双胍已经作为II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使用了接近60年,现在已经成为新诊断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关于二甲双胍的争议一直不断,争议的主要内容在于二甲双胍究竟如何发挥平稳血糖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疾病肺部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护理组(4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取预防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满意度评分为(9.31±2.34)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7.02±2.12)分,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疾病采取预防与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本研究比较地西他滨与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地西他滨作为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2011年10月到2014年12月共治疗中高危M D S30例,地西他滨方案14例、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16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至少使用2个疗程)。分析接受两种方案的患者1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 D S的14例患者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8例(57.1%),部分缓解(PR)4例(28.5%),完全无效(血液学及骨髓均无进步)2例(14.2%),总有效率85.7%。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0(0—2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3—38+)个月。6例(42.8%)患者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控制,症状好转。小剂量阿糖胞苷组16例患者1个疗程后CR 7例(43.7%),PR5例(31.2%),完全无效4例(25.0%),总有效率75.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0—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2—33)个月。有7例(43.7%)患者粒缺期间出现发热,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统计分析提示地西他滨组OS及PFS时间较小剂量阿糖胞苷组延长,P值分别0.014及0.012。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增加治疗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珍;王景霞;肖太武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小儿高热惊厥使用水合氯醛与苯巴比妥的镇静效果比较。方法:将86例需要镇静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43例和苯巴比妥组43例,分别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和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分析镇静效果。结果:水合氯醛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苯巴比妥组(X2=5.94,P<0.05)。结论:采取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明显、操作快、入睡快、苏醒快,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镇静药。
作者:马晓敏;沈玉婷;冯小华;庄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E 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失代偿肝硬化102例患者入院时进行E Q-5D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患者出院前再次进行E Q-5D评分,通过心理干预前后EQ-5D评分对比分析,评价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测定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心理干预前后EQ-5D VAS评分差值明显,P<0.01,且有无并发症对EQ-5D VAS评分有影响,P<0.01;出入院EQ-5D VAS评分差值≥0.2有84例,<0.2有8例,有效率91.17%。结论: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照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总结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的153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记录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1m i n、3m i n、10min、20min、30min的MAP(收缩压)、HR(心率)和SpO2(%)(血氧饱和度)。结果:麻醉后1min的MAP较麻醉前有显著降低, P<0.05;麻醉后1min、3min、10min、20min、30min的HR均较麻醉前有显著降低,P<0.05;麻醉后的SpO2较麻醉前表现稳定, P>0.05,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麻醉较好,M A P、H R和S p O2均较为稳定,可考虑与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辜慧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各项性激素水平,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王亚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优缺点和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感染率等方面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在创伤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减少等方面的优点,并且患者在术后康复情况更为优秀。
作者:鲁朝琴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以下简称《病免》)是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两部分组成的一门重要生物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知识抽象枯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本文对该门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龚敏芝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耳穴疗法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从神经内科门诊收集患者,参照拟定诊断标准选取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A组、实验B组及对照组。实验前所有受试者进行MMSE评分,实验期间实验A组采用西药方法进行干预,实验B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耳穴疗法,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以首次干预时间为首日,对每位受试者在第1、3、6、12个月末分别再次予MMSE评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四个时期MMSE得分整体呈降低趋势;实验A组、实验B组四个时期MMSE得分整体呈增加趋势;自第1个月末始,实验A组、实验B组患者的MMSE的平均得分较同时期对照组得分偏高,且实验B组患者的MMSE的平均得分较同时期实验A组得分偏高。结论:西药、西药联合耳穴疗法能不同程度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且西药联合耳穴疗法的延缓程度可能大于单纯西药疗法。
作者:刘文娟;叶水龙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