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薛寒冰

关键词:心电图检查, 冠心病, 心肌缺血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心患者,均采取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存在缺血性S T段改变的患者82例占83.67%,无症状患者与有症状患者的发生率、ST段下移幅度、阵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症状患者心肌缺血均多发于05:00-11:00时间段。结论:通过DCG能显著提高临床检出率,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靶向精液中HIV病毒绝杀AIDS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在HIV感染的初始阶段利用一种小分子物质攻击精液中的淀粉样纤维能够抗癌艾滋病的发展。通过精液进行传播是HIV传播的一种常见方式,因此阻断这一途径对于抗击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糖尿病足患者的社区防治与护理

    目的:切磋社区采取防治与照顾护士对糖尿病足患者实行干涉干与的结果。方法:随机选取社区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期间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察看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察看组接管预防性照顾护士,对照组患者接管通例的临床照顾护士。结果:察看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例,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9例,两组的差别看起来明显(P<0.05);察看组中,患者满足程度到达95%,而对照组中,只有45%的患者满足,两组的差别明显(P<0.05)。因而可知,察看组的照顾护士干涉优于对照组的临照顾护士。结论:通过比较,察看组的干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效果好,能减少糖尿病足的并发症,并且患者的满足程度也很高,所以更加适合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定荣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I C U病房中品管圈对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情况发生的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I C U病房中30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155例和观察组145例,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理论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发生机械通气意外拔管17例,发生率为10.96%;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理论进行护理,发生意外拔管3例,发生率为2%。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试验方式发现在I C U病房中应用品管圈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意拔管情况的发生率,可以保证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保证患者在ICU监护期间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锦明;魏铭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为了更好对新生儿的护理,本文主要从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两个方面对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以减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作者:许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雾化吸入治疗咽喉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雾化吸入治疗在咽喉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咽喉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氨苄西林胶囊实施口服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实施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咽喉部红肿、滤泡增生、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雾化吸入治疗应用到咽喉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岳玉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于诊断明确患者,早期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对于已经发展到晚期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后均采用激光治疗,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各40只眼数,经过激光治疗后进展、稳定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眼进展和稳定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可以明显的延缓疾病发展,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杜昭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香丹注射液对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实验治疗方法,完成可评估病例共108例,其中试验组52例,对照组56例,试验组用药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 ivgtt qd 10d为一疗程。基础治疗如保肝,降酶,降黄等治疗,用药剂量均相同。结果: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记分改变,用药后有关症状消失率和平均消失天数均无显著差异,而血清纤维化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94.87%,对照组有效率92.68%,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2.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安全,有效。

    作者:陈朝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贞芪扶正胶囊在结核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药在结核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期间住院治疗10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HRZE及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HRZE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比较2组治疗1月后痰菌转阴率、肺部病灶好转率、乏力及盗汗症状好转率、出现白细胞减少比率。采用STATA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治疗1月后,痰菌转阴率,治疗组为91.6%(22/24),对照组为63.6%(14/2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x2=5.30,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病灶好转率,治疗组为96.3%(52/54),对照组为82.0%(41/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x2=5.61,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乏力症状好转率治疗组为95.0%(19/20),对照组为50.0%(8/1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9.60,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盗汗症状好转率,治疗组为84.2%(16/19),对照组为47.1%(8/1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5.57, 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现白细胞减少异常率,治疗组为9.3%(5/54),对照组为14.0%(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 P=0.546)。结论:贞芪扶正胶囊短期内可以促进初治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患者乏力、盗汗等症状。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评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按0至IV级进行分级(0至II级为良性,III至IV级为恶性),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100例患者当中共有162个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80个,甲状腺腺瘤47个;甲状腺恶性肿瘤35个。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为91.43%(32/35),特异性为92.91%(118/127),准确率为92.59%(150/16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鉴别的准确率,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方案。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和预防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娟;谈文霞;卜朋子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探讨部分难治性妊娠剧吐与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近年来妊娠剧吐患者住院治疗后,我们发现有部分患者,病情反复。部分病情反复的妊娠剧吐患者,经检测,其甲状腺功能存在一过性亢进,国内外对于妊娠合并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是否予抗甲状腺治疗说法不一,作者就自己的临床观察,作简要综述。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比较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别探究在临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即甲亢)的过程中使用甲巯咪唑(即MMI)和丙硫氧嘧啶(即PTU)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就诊的患有甲亢的患者,从中随机抽取160例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80例。参照组行以MMI,实验组行以PTU,对比分析用药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肝损伤概率实验组(22.5%)高于参照组(8.75%),P<0.05,存在统计学的意义;但是相对的,参照组出现肝损伤的时间(21.67±9.57)天,实验组(42.54±25.87)天,P<0.05,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甲亢的过程中,使用丙硫氧嘧啶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的影响要大于甲巯咪唑,但是甲巯咪唑造成肝损伤的时间要比丙硫氧嘧啶早。

    作者:戴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12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 T容积灌注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划分,分析比较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参数,并对其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在相关参数方面均显著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相关参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结论:采用C 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可有效地提高恶良性的区分率,这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刘京京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治疗药物是埃索美拉唑,实验组患者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和内镜黏膜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对照组的复发率是70%,实验组的复发率是66%;对照组的复发时间是(60.44±12.67)天,实验组的复发时间是(98.45±16.33)天。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增加了复发时间,其它方面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任书勤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归肾丸加减治疗月经过少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归肾丸加减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4月来我站中医科就诊的200例月经过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克龄蒙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归肾丸进行加减治疗,三个月后,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16例出现了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出现不良现象,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来看,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归肾丸加减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由此能够看出,利用该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粟春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中药质量管理质量现状及应对措施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多年来,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中药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质量问题,此文总结了中药质量管理质量现状,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为中药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提高中药的质量,为人类健康做贡献。

    作者:袁金高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工作过久增心脑血管病风险一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展的跟踪调查显示,如果某人的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5小时或更多,那么这类人群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将随之上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64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损伤中的应用(附2例报告)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 泌尿系成像(CTU)在输尿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2例输尿管损伤患者均可见对比剂经破裂口外溢至输尿管旁。结论:CTU可清楚显示输尿管损伤位置,评价损伤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作者:刘建雄;林雅芳;尚祥;江敏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肋软骨骨折50例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对50例诊断为肋软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用多种图像重建技术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形态及骨折分型,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对照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肋软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50例肋软骨骨折,单发骨折20例,多发骨折30例,共发现67处肋软骨骨折,其中完全性骨折56处,其中移位性骨折39处,非移位性骨折28处;不全骨折9处,均为非移位性骨折;钙化性肋软骨骨骨折8处,其中6处为移位性骨折;非钙化性肋软骨骨折59处,其中33处为移位性骨折;肋软骨粉碎性骨折20处,均为移位性骨折。结论:肋软骨骨折的MSCT表现为:不完全骨折,完全性骨折,移位性骨折,非移位性骨折,钙化性肋软骨骨折,粉碎性肋软骨折骨折。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显著提高肋软骨骨骨折诊断正确率,可作为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首选

    作者:杨亮;桑节峰;孟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35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35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我院选取2014年2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的35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并总结、归纳相关护理体会。结果:所选者均治疗顺利;只有1例患者因光疗而出现轻微皮疹和腹泻,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主要围绕入院评估、常规护理和治疗护理三方面展开,有助于促进患儿的恢复,效果较好。

    作者:李富兰;刘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