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谈文霞;卜朋子
近年来,伤害与传染病、非传染性慢性病共同成为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其中因伤害引起的死亡在死因构成中占居一定的比重[1]。在中国,每年伤害死亡数在70万人左右,死亡率在55/10万人上下,病死率为0.82%,占中国人口死亡总数的11%[2]。伤害不仅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与损失,已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为掌握崇明县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伤害防治策略,制定切实、有效的伤害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崇明县2009—2013年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蕾;史爱玉;唐明;王恩如 刊期: 2015年第30期
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9月—2014年3月就诊的78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自愿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者分为观察组40例。余分为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中药并佐以中药食疗加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随访一年观察组的复发率9.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优于西医治疗。
作者:张焕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严重多发伤为一种常见的急症,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短时间内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本文探讨在急救过程中如何进行正确的抢救措施,对急诊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这37例患者中有35例成功抢救,2例死亡,成功率为94.6%,因此,在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救治的过程中,观察病情要力求全面、准确,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以利于抢救的成功。
作者:芦月霞;甄世存;阿茹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选择指(趾)端损伤合理的修复方法。方法:对65例81指(趾)指(趾)端损伤分别行原位回植、转移皮瓣、再植手术处理。结果:术后79指(趾)成活,2例2指行原位回植术后坏死。术后随访1~3月,成活病例患指(趾)外形功能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优70指(趾),良9指(趾),优良率达97.5%。结论:指(趾)端损伤病例修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处理方式。
作者:赵亮;王斌;张军;惠备战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总结分析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方案。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和预防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娟;谈文霞;卜朋子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椎弓根分次注入骨水泥治疗轻度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4月,共对24例轻度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 V P),采用骨水泥分次注入法。于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于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骨折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2天伤椎前中柱高度丢失不明显(P>0.05)。结论:骨水泥分次注入法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张军;江红卫;崔学文;何伟;刘永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临床原创性、创新性医学论文质量的核心问题是医学统计学。对照组的设计,P值r值,随机样本的抽取已有很多专家论述过。基层医院条件较大医院差,但疾病谱较大医院完整(因基层大多为综合医院而非专科医院)。就基层医院实用简易常用统计学讨论如下,请同道指正。
作者:何锡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90例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例数明显较低,且满意度相对较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杜立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总结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采取相对应的防护措施,做好对个人的防护,将职业危险度降到低。
作者:余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药在结核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期间住院治疗10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HRZE及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HRZE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比较2组治疗1月后痰菌转阴率、肺部病灶好转率、乏力及盗汗症状好转率、出现白细胞减少比率。采用STATA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治疗1月后,痰菌转阴率,治疗组为91.6%(22/24),对照组为63.6%(14/2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x2=5.30,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病灶好转率,治疗组为96.3%(52/54),对照组为82.0%(41/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x2=5.61,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乏力症状好转率治疗组为95.0%(19/20),对照组为50.0%(8/1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9.60,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盗汗症状好转率,治疗组为84.2%(16/19),对照组为47.1%(8/1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5.57, 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现白细胞减少异常率,治疗组为9.3%(5/54),对照组为14.0%(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 P=0.546)。结论:贞芪扶正胶囊短期内可以促进初治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患者乏力、盗汗等症状。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骨折病患69例为研究对象,依照病患相关情况,分别对其进行锁定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情况。结果:两组病患满意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带锁髓内钉方式相比,锁定钢板技术有着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满意率高的特征,因此,该方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二甲双胍已经作为II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使用了接近60年,现在已经成为新诊断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关于二甲双胍的争议一直不断,争议的主要内容在于二甲双胍究竟如何发挥平稳血糖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寻找一种针对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46例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中78例患者按15~30ml左右的血肿量,将血肿近似平分为2~4等分,每一等分中心设计一个靶点,行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结果:多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与单靶点治疗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时间分别为(2.8±1.4)d,(5.8±3.2)d,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预后(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优于单靶点组(P<0.05)。结论:多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手术创伤小,血肿溶解,排出进度加快,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汪海关;叶磊;许群峰;卢心廷;汤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探讨左氧氟沙星对于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7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氨卡青霉素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痊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好、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毛国富;陆建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展的跟踪调查显示,如果某人的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5小时或更多,那么这类人群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将随之上升。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如何进行护理来预防脊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产生压疮的现象。方法:选择患有骨折脱位截瘫的患者40例,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预防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情况。结果:无论是任何一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出现压疮的人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脊柱骨折脱位截瘫患者,采取综合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会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本研究比较地西他滨与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地西他滨作为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2011年10月到2014年12月共治疗中高危M D S30例,地西他滨方案14例、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16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至少使用2个疗程)。分析接受两种方案的患者1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 D S的14例患者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8例(57.1%),部分缓解(PR)4例(28.5%),完全无效(血液学及骨髓均无进步)2例(14.2%),总有效率85.7%。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0(0—2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3—38+)个月。6例(42.8%)患者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控制,症状好转。小剂量阿糖胞苷组16例患者1个疗程后CR 7例(43.7%),PR5例(31.2%),完全无效4例(25.0%),总有效率75.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0—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2—33)个月。有7例(43.7%)患者粒缺期间出现发热,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统计分析提示地西他滨组OS及PFS时间较小剂量阿糖胞苷组延长,P值分别0.014及0.012。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增加治疗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珍;王景霞;肖太武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疾病肺部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护理组(4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取预防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满意度评分为(9.31±2.34)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7.02±2.12)分,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疾病采取预防与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发生血流障碍,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压疮的发生将被视为未提供符合标准护理和行为的证据,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因此预防发生成为压疮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韩英;郭玉婷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杜志勇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