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占;史大鹏;董长宪;孔令非;连建敏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治疗均成功.结果: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经内镜治疗后均得到缓解,其中2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结论: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也是临床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展趋势.
作者:吴慧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对41例脑再梗死患者及112例随访未再发的初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伴发疾病及血脂代谢、凝血、纤溶系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脑再梗死伴高血压者明显多于初次脑梗死者,而伴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者无此现象;脑再梗死者血PAI-1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初次脑梗死者;无论是初次脑梗死还是再发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血纤溶系统活性升高、高水平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可真;郑富霞;李翠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与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所选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给予强的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赖诺普利,每日5 mg口服,同时加用黄芪当归合剂水煎服,每日一剂.疗程均为四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胆固醇、血浆白蛋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24 h尿蛋白、血胆固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结论:赖诺普利与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良好.
作者:别发瀛;路必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抢救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5例中毒患儿,按有无呼吸衰竭、昏迷、抽搐分为轻度中毒和重度中毒,前者纳洛酮静脉注射剂量每次0.01~0.02 mg/kg,后者每次0.02~0.05 mg/kg,均每0.5~1 h重复应用2~6次,至神志清醒后改为以上剂量的2/3维持静脉滴注,观察纳洛酮改善中毒症状,消除嗜睡、昏迷、呼吸抑制等疗效.结果:轻重度患儿应用纳洛酮治疗后,其中毒症状均有所改善,神志在用药后不同时间内恢复,呼吸抑制、抽搐等危及患儿生命的重要症状亦在用药后不同时间内消除.结论:纳洛酮是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作者:刘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1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50例,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4,6,8,10 min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结果:各时点异丙酚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明显低于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组,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较单独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于循环呼吸影响轻微,患者安全无痛苦.
作者:吕清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情况,根据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分成6组,分别统计住院30 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多变量分析各临床参数,估计贫血与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A、B、C、F组心性死亡发生率为15.62%,9.52%,5.88%,5.26%,高于D、E组(1.85%,1.72%),有统计学差异(P<0.01).A、B、C、F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D、E组(12.5%,7.14%,7.84%,5.26% vs 1.85%,1.72%),有统计学差异(P<0.01).A,B,C,F组心绞痛恶化发生率分别为15.62%,14.28%,7.84%,5.26%,与D、E组(3.70%,3.4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贫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贫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事件独立的预测因素.
作者:陆秋芬;许之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早期诊断胚胎停止发育的方法,及时诊断出胚胎停止发育,又可及早筛查出流产史高危人群中的正常胚胎,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减少产妇并发症.方法:孕龄>6周用腹部超声,≤6周用阴道超声检查,首次超声和必要时二次超声检查有胎心搏动为正常胚胎,无胎心搏动为胚胎停止发育.结果:1456例妊娠5~9+6周孕妇首次超声诊断胚胎停止发育107例,可疑胚胎停止发育196例,复查后诊断胚胎停止发育98例,共诊断胚胎停止发育205例,发生率为14.1%;可疑的196例中未见卵黄囊147例,其中,胎囊<20 mm胚胎停止发育率31.3%,胎囊≥20 mm胚胎停止发育率为95.3%,胎囊≥25 mm全部胚胎停止发育.结论:超声能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早期胚胎停止发育,以选择正确的临床处理方法,避免稽留流产和不全流产的发生.
作者:丁银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阴茎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泌尿外科门诊90例阴茎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干扰素300万u用利多卡因稀释后疣体基底部注射,再用高频电刀电灼病变部位.术后5 d用1/5000高锰酸钾液,浸泡局部并外涂肽丁胺软膏6 d;对照组单纯用电刀电灼病变部位.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78%,复发率13.33%,对照组治愈率55.56%,复发率44.4%,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30,P<0.05).结论:局部注射干扰素后电灼疣体外用药物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作者:石红林;丁春霞;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恢复期脑血管病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疗法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给丁咯地尔150 mg,对照组45例给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均静脉滴注,1次/d,共12 d,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和64.44%(P<0.05).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血管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宏;房永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5月住院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4例,对其临床表现、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有危险因素,高危病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晕厥、休克,右心负荷加重体征,结合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结论:溶栓及抗凝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和平;苏国桢;郭耀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探讨血浆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及10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并将CHF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1),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负相关(P<0.05).CHF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随着心功能改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NYHA心功能无改善的患者出院时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至少改善一级的患者(P<0.01).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状态,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海霞;张嘉莹;李庚山;许家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治疗咽异感症的新方法.方法:对300例确诊为咽异感症的患者给予谷维素片40 mg,安定片2.5 mg,胃复安片10 mg,饭前30 min口服,3次/d,两周为一疗程;同时用2%利多卡因针2 mL,庆大霉素针4万u,维生素B12针500 μg混合液天突穴封闭,隔日一次,每周3次,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73例,106例有效,21例无效,总有效率93%.结论:该方法为治疗咽异感症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维杰;张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门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首次出血病死率约为20%~40%,2年内再出血率高达70%,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如何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和预防反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降低门静脉和曲张静脉内压力是终止出血的重要措施,选择内科保守或是外科手术治疗,生存率相近.
作者:赵胜乾;王静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几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3月-2005年7月4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应用5-0号或6-0号无创伤缝合线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均一次性手术成功,随防0.5~5年,无肾盂积水.15例未用无创伤缝合线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4例分别于术后1~3年出现肾盂积水.7例行松解纤维束带、迷走血管压迫、置内支架管术,3例术后0.5~3年出现肾盂积水.结论:应用无创伤缝合线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效果较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广喜;高付顺;程丽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明原因不孕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患者89例.结果:89例中盆腔黏连36例(36/89,40.44%),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28/89,31.46%),多囊卵巢综合征11例(11/89,12.36%),子宫内膜息肉 5例(5/89,5.62%),子宫腺肌病3例(3/89,3.37%),子宫腔轻度黏连3例(3/89,3.37%),子宫纵膈1例(1/89,1.12%),输卵管发育不良2例(2/89,2.25%).经过治疗后,45例怀孕,妊娠率50.56%. 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术是不孕症的有效诊治方法.
作者:罗穗豫;王瑜;张菊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TGF-β1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TGF-β1浓度.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随病理分期、分级提高和肿瘤进展,膀胱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呈下降趋势.患者尿液TGF-β1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不同病理分期、分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增高可能是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原因;尿液TGF-β1浓度降低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加速,成为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羊继平;姚立欣;童强;陈玉石;刘军;邱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对不同孕周脐带绕颈胎儿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标进行检测,判断孕周与脑血流阻力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脐带绕颈组(其中28~36周30例,37~42周30例)和60例正常对照组,测量大脑中动脉的PI,RI和S/D值.结果:28~36周内脐带绕颈组大脑中动脉的PI,RI和S/D值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37~42周内脐带绕颈组大脑中动脉的PI,RI和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晚孕晚期脐带绕颈对胎儿子宫内缺氧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韩巍;鲁树坤;袁红;陈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在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4例)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较无微血管病变组其表达亦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微血管病变者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糖尿病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雪锋;孙明谨;胡清;王芳;朱大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归纳2001-2004年5例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胸部影像资料,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典型影像表现为渗出性病变,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双肺多呈磨玻璃样改变.结论:正确认识艾滋病患者肺部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对于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群顶;孙培祥;李向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双硫仑反应的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观察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8例患者给于对症处理后,症状于2~6 h内缓解.结论:应用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抗菌药物时应禁止饮酒或应用含乙醇类物质.
作者:董贤明;桂蔓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