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黄耀华
目的:总结老年戊型肝炎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近4年来收治的75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与66例中青年戊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纳差、乏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其黄疸程度深,低蛋白血症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戊型肝炎临床表现轻、黄疸重、低蛋白血症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发生率高、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
作者:王家猛;周付成;朱艺艺;李志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带状疱疹在前驱期(又称无疹期)未出现皮损前,一些患者常以腹痛为主诉就诊,涉及诸多科室.临床医师在遇腹痛患者时,应注意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对皮肤的检查,全面分析病情,注意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邵忠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对近期预后及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479例脑血管病患者中的168例意识障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其中,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者多,为90.8%(69/76例).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时间多在6小时以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意识障碍时轻时重,脑血栓形成多于发病1 d后出现意识障碍且较轻.168例意识障碍中,意识恍惚、嗜睡占17.9%,昏睡占34.5%,昏迷占47.1%.意识障碍与预后关系: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8例中,昏迷32例,死亡23例(26.14%),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0例中,昏迷47例,死亡36例(4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除可做为病情判断外,也是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
作者:朱曼薇;江国华;陈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和表面透视技术分别对血肿三维重建,在血肿三维空间里定位和体积测量,然后确定靶点进行穿刺.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血肿的立体解剖关系,穿刺定位准确,血肿清除率高.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指导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朝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三氧化二砷联合米托蒽醌及足叶乙甙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28例.结果:28例,部分缓解10例,进步13例,无效5例,总有率82.2%.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顾惠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时86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处理;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注射3~5 mg/(kg·d),1次/d,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3 d后.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蕾;冯自威;马素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经甲状腺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使用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 MHz,进行甲状腺常规检查,测量甲状腺长、宽、厚,彩色多普勒观察甲状腺内血供情况.结果:24例超声提示亚急性甲状腺炎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超声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9.1%.结论: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武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4在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选择26例(实验组)无原发皮肤损害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及10例(健康组)健康老人,分别检测血清中吸入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4,并在回避、禁食过敏物6个月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4,比较各项结果.结果:实验组16例检出特异性IgG4;健康组1例检出特异性IgG4,两组相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检出食物特异性IgG4 16例,检出吸入特异性IgG4 5例,两者相比P<0.01.回避、禁食过敏物6月个后,检出特异性食物与吸入过敏原IgG4分别为8例、4例,禁食过敏食物前后相比P<0.01;回避吸入过敏原前后无差别.结论:特异性IgG4可能参与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病,老年皮肤瘙痒症可能与IgG4介导的食物性过敏原关系更密切.特异性IgG4检测可作为补充检查.回避、禁食过敏物对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有效.
作者:陈载融;孙春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提高囊性肾癌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对11例囊性肾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CT诊断囊性肾癌9例,复杂性肾囊肿1例,单纯性肾囊肿1例.11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囊性肾透明胞癌,其中肾癌囊性坏死6例.多房性囊性肾癌2例,单纯性囊肿恶变3例.随访9例,8例术后生存至今,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肌梗死.结论:囊性肾癌有其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确诊者宜行根治性肾切除.
作者:郭昭辉;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成人法洛四联征18例行右室流出道疏通重建,并以合适大小心包外衬涤纶片加宽(6例行肺动脉跨环补片),其中8例行肺动脉瓣成型,3例三尖瓣反流患者行三尖瓣成型术.结果:18例患者1例因术后低心排和肾衰于术后第3 d死亡,1例因固定胸骨的钢丝刺破右乳内动脉,术后再次大量出血开胸止血,17例顺利康复出院,术后心功能都得到有效的恢复.结论:成人法洛四联征只要得到合理的手术矫正,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海燕;宋先忠;张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降脂治疗的一线药物.已有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局限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范围及严重程度,具有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琼;陈书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10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麻醉诱导及心包切开减压时各发生心脏骤停1例,均经胸内心脏按压后复跳,死于急诊室1例,死于手术室1例.结论: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早期诊断、尽早开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楚社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常见的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急,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可以有效预防脑膜白血病的发生,但是易引口腔溃疡和感染.实施化疗时,必须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我院2003年9月-2006年3月有38例ALL患者进行HD-MTX冲击治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经药物治疗和积极护理后全部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与常规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B组比A组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提示电针应用于中风病的治疗时,对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邢青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腰腿痛为一古老疾病.公元15世纪Aurelianus明确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并阐述了坐骨神经痛由隐匿或明显的原因所致,随着现代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腰腿痛成为当代国际性的流行病,日益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
作者:宋进良;郑稼;游之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活检枪进行肝活检的可行性以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穿刺指征的5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快速活检枪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结果:58例均穿刺成功,作出病理诊断.术后2例出现穿刺部位明显疼痛,另2例出现一过性休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快速活检枪进行肝活检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贾长河;靳秀;于静;张昊;赵玉琴;孙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别观察气囊扩张和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20例采用SY-哑铃型气囊导管贲门失弛缓扩张器进行扩张治疗,20例应用肉毒杆菌毒素在内镜下用硬化剂针分点注射.结果:气囊扩张1个月的治疗有效率99.50%,6个月的有效率96.00%;12个月的有效率90.00%;24个月后有效率85.00%;75%的患者1次扩张疗效可维持5年以上.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1个月有效率为95.00%,6个月后有效率为70.00%;12个月后有效率为65.00%;24个月后有效率50.00%.结论:扩张治疗是一种较满意的治疗方法,其复发率及治疗费用低,在内镜直视下由富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完全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但治疗费用及复发率高,对不适于进行扩张治疗的患者可选择该治疗方法.
作者:钱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反流肌袢代瓣术操作要点及技巧.方法:利用患肢大腿屈肌肌腱,在腘静脉处形成肌袢,使屈肌在收缩时发挥瓣膜样作用阻止血液反流.结果:27例患肢术后近期随访效果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肌袢代瓣术只要掌握好操作要点效果良好,值得基层医院重视和推广使用.
作者:韩学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关节晨僵、疼痛、肿胀、畸形、功能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通过对10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焦春莲;鲁秀平;郑艳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行低场MRI检查,并对其低场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广泛脑水肿5例,颅内出血1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9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7例.结论:低场MRI能准确的反映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
作者:付立平;陈道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