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药效评价

吴树君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 药效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以及甲硝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泮托拉唑以及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瓦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8.52±1.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5.03±1.26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效果更好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胃炎致上消化道出血用药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评价和分析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胃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用药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7月~ 2015年5月到院治疗的60例胃炎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划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基于对症治疗加用常规剂量奥美拉唑予以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基于对症治疗加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二者治疗效果、完全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完全止血时间(1.58±1.02天)以及再出血率(10.0%)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胃炎致上消化道出血中采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止血效果显著,再出血率低,安全性与可行性均比较强,适用于治疗胃炎致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戴苏宁;谭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25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对比,以CLIA为参考,评价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4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高度以上的一致性.结论:当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四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良好一致性,为之后选择临床实验室方法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赵俊玲;夏天波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从肾论治失眠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决定了睡眠和觉醒的活动节律.而肾阴肾阳,则是五脏阴阳之本,肾阴肾阳两者协调共济,维持本身阴阳动态平衡,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睡眠.故本文对肾与失眠的关系进行论述,从肾论治失眠,以期对失眠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肖峰;赵婧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目标教学在神经外科护生带教中应用

    目的:不断探索神经外科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实行目标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方法:对实习生进行实施个性化实习计划,应用目标教学进行带教,将护理程序运用到带教中.结果:实习生理论、操作出科考试成绩均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结论:临床实习是每一位护理人员成长的必经阶段,有计划的目标教学能够提高实习生短时间内掌握神经外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骨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

    目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2月份接收的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增加疼痛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VAS分值变化情况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上的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P<0.05,具备统计上的意义.结论:对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疼痛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不适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佘咏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特需门诊患者对特需医疗服务的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特需门诊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117例特需门诊患者从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服务在特需门诊就诊原因中样占了87.2%,患者对检查地点、要点的指导以及抽血等操作技术娴熟的需求较高.结论:特需门诊病人对护理需求主要在人文环境,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语言文明和热情服务的培训;合理安排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时间;配合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技术、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

    作者:郭欣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1例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55株,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唐丽琦;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GMP管理在药品生产中的实施难点及对策分析

    本文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GMP实施难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相应管理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杨桦;孙莉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优质化护理措施在腹腔镜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手术室的常规护理中,实施优质化护理措施后的护理质量效果.方法:将300例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一个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即对照组,另一个组在结合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本院设计的优质化护理措施,即为研究组,待护理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病人在接受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好于对照组、更加积极配合治疗、S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室护理中开展优质化护理措施,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临床治愈效果,值得肯定的护理措施,应该对其大力推广.

    作者:曾莉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手足口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控制概况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的常见流行性疾病,主要为肠道病毒所引发,其感染暴发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均不容忽视,由于手足口病毒不断发生变化,其发病率与治疗预后效果均需给予严密的重视程度.笔者通过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 趋势,并探讨临床有效改善措施,旨在为临床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作者:王建霞;许晓芬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坤泰胶囊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效果探讨

    目的:对坤泰胶囊治疗妇女更年期的综合征治疗效果、卵巢功能状态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评价研究.方法:以两中心随机平行对照方法为背景,研究3个月,发现共入组147例,完成123例.按照停经时间分为过渡期与绝经后两个亚组,用药三个月,并记录患者的症状以及乳胀和引导出血等.通过随访评分来评估更年期症状.结果:通过三个月时间的实验组绝经期亚组E2水平与阴道上皮的成熟细胞明显增加(P< 0.01,P<0.05),但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坤泰胶囊对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具备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绝经时期,对卵巢功效明显,服用的完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辅舒酮与加减定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辅舒酮与加减定喘汤在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辅舒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减定喘汤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2.3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辅舒酮与加减定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汪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MSCT检查在外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MSCT在外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应用MSCT诊断的156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MSCT诊断与临床诊治相符139例,准确率达89.1%.结论:应用MSCT诊断外科急腹症快速、便捷、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8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实验组.对照组24例神经内科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24例神经内科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经过护理后,与对照组神经内科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均明显更高(P>0.05).而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的物质生活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於静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为开展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月~ 2015年1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中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13.63%(74/543),将发生感染患儿纳入感染组,余者纳入对照组,调取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相关资料.结果:研究显示,感染与对照组早产比重、极低体重比重、剖宫产比重、5minAgpar≤3分比重、置管部位、置管时间≥7d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与早产、极低体重、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置管部位与时间密切相关,需做好风险等级管理,科学选择置管部位,积极缩短置管时间,加强护理集束化管理.

    作者:吉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满意度的研究

    目的:探究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满意度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6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进一步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我院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患者手术人性化护理,对比两个组别,分析护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手术的成功率.结果: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护理后,试验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且试验组的手术成功率(93.33%)也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患者来说,进行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显示临床效果较好,且手术成功率较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慧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医院科研档案所有权问题探析

    针对目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医院科研档案所有权的概念、特点的界定,指出医院科研档案所有权应归医院所有.

    作者:黄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护理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护理职业危害的因素,并总结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护理职业危害的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并给予相关防范措施.结果: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以及其他因素的危害等,将护士以及管理者的防范意识提高,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职业危害性.结论:针对护理职业的危害给予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对医护人员的危害.

    作者:孙军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分析

    目的: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40mg/次/天;治疗组患者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40mg/次/天,阿司匹林口服0.3g/次/天,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改变情况、相关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情况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疗效好于单纯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患者,联合用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郭华晓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并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西药疗法,主要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以及克拉霉素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成药健胃消炎颗粒.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立建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