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娟
目的:观察生大黄胃管内注入、皮硝腹部外敷结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加强监护、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抗感染等;B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浸泡液胃管内注入,并予以皮硝腹部外敷. 结果:B组在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上明显少于A组,继发感染率降低,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评分明显改善,住院天数减少.有显著差异. 结论:生大黄胃管内注入、皮硝腹部外敷结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明显减少腹胀缓解的天数,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凌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肺叶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支气管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23例支气管肺癌的手术治疗资料,其中支气管袖状上叶切除术15例,支气管袖状左下叶切除术2例,支气管及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肺不张治愈,无支气管瘘和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肺叶及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大限度保存了正常肺功能,扩大手术适应证,而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没有显著提高,可作为外科治疗肺癌的常规术式之一.
作者:丁昌林;张中明;王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癌374例,其中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13例(占3.21%),发现第二癌距首发癌时间为9个月~16年3个月,合并恶性肿瘤有乳腺癌2例,肺癌2例,胃癌2例,卵巢癌2例,鼻咽癌2例,肝癌1例,子宫颈癌1例,前额鳞癌1例;其中误诊为转移癌3例.结论:结直肠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应警惕误诊为转移癌而放弃积极的治疗,结直肠根治术后应长期随访可早期发现第二癌及减少误诊.
作者:冯关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腹部切口延期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不好,不仅给受术者带来病痛和精神压力,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促进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尽早愈合,近年来我院采用微波配合切口局部处理治疗脂肪液化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阴道镜下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病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我院门诊共82例患者,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13例,Ⅱ级36例,Ⅲ级33例(其中CIS 4例)收入住院行宫颈锥切术.采用冷刀与电刀结合的方法切除宫颈常规送病检.结果:锥切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31例(CIS 6例).侵润癌3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与宫颈锥切术后常规病检结果符合率(81.82%)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61.54%)和Ⅱ级(66.67%),但差别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研究显示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准确性有较Ⅰ级和Ⅱ级高的趋势.宫颈锥切术可以部分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缺陷,且有治疗作用.
作者:石少权;苏兆娟;郭天棋;王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正常淋巴结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5例正常淋巴结60个,20例良性肿大淋巴结72个及30例恶性肿大淋巴结85个的L/S比值,内部回声特点、CDFI、DPI表现及PWD频谱特征.结果:良性肿大淋巴显缩小或消失,皮质非均匀性增宽.正常淋巴结L/S比值2.47±0.26;良性肿大淋巴结L/S比值2.2±0.2;恶性肿大淋巴结L/S比值为1.61±0.24.CDFI显示良性淋巴结内血流较丰富,较规则的树枝状分布,而恶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则多呈不规则紊乱血流信号,DPI比CDFI显示更为敏感.门髓质动脉干Vmax分别为(8.1±1.6) cm/s、(19.2±5.3) cm/s、(30.6±12.8) cm/s.RI分别为0.56±0.04,0.68±0.06,0.72±0.0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张志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膀胱损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膀胱损伤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1)膀胱壁增厚、毛糙.(2)盆腔或腹腔内脏器官周围液体包绕,膀胱造影后可见造影剂流入膀胱外.根据积液的部位,CT扫描可将膀胱损伤分为腹膜外型和腹膜内型.结论:CT扫描能确定膀胱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具有准确、方便、特异等特点.
作者:范红燕;王燕平;金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78例冠心病患者和67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病情越严重,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越高.结论: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含量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柏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为髓性骨肉瘤保肢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患者术前的普通X线、CT、MRI资料,探讨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骨肉瘤影像学特点.结果: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骺板连续性的中断.普通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44.12%(15/34),CT为64.71%(22/34),MRI为94.12%(32/34).X线与CT相比较P>0.05;X线与MRI相比较P<0.01;CT与MRI相比较P<0.01.结论:MRI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和CT,MRI图像能够显示髓性骨肉瘤对骺板的侵袭情况,为术前明确髓性骨肉瘤是否已侵袭骺板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宋希元;胡善朋;王丽;彭圣智;孔祥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为了解子宫腔内病变的超声显像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对本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98例患者子宫腔内病变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得出一些能提示病理诊断的特征性图像,以期为超声医师作出正确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杨春梅;仝瑞霞;柴喜荣;常桂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小儿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其中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常见危险的合并症,这主要是由于白血病本身及白血病治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又以口腔和肛门周围是易感部位[1].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94例,随机分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在患儿未出现感染症状前即给以有效的口腔和肛门护理,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作者:吴金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近年本地区霉菌性食管炎诱因及发病趋势.方法: 对181例经内镜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诱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长期应用抗生素是主要诱发因素,应用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功能低下及年老体弱也可发病.结论: 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引起医源性霉菌性食管炎发生.无诱因者可能与环境、水源、食物污染有关.
作者:褚廷广;宋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电阻抗技术和常规生化方法测定68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相关指标.结果: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和脂肪百分比呈正相关,与去脂体重呈负相关(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 血清瘦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机体脂肪含量的营养指标,其在终末期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中未发挥显著作用.
作者:单剑萍;季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休息、吸氧、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ACEI等药的应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1次,连用7 d;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8.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
作者:鲁玉芳;贺善田;黄守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近年来有关老年哮喘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是哮喘发病的第二个高峰.老年人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使老年哮喘症状复杂,诊断和治疗更为困难.老年哮喘急诊发病多,再住院率、治疗费用、病死率均高于青壮年.本文分析我院52例老年哮喘病例,重点探讨其临床诊治特点.
作者:高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成A组(阿希米组)、B组(妇科微波治疗组)、C组(阿希米联合妇科微波治疗组),比较三组在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后2个月、3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2个月后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3个月后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其余两个(P<0.01).结论:阿希米联合妇科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其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作者:刘秀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宫颈癌前病变时期较长且可以逆转,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刘晓燕;李景萍;兰桂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及多种危险因素的关系,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脂质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炎症介质及血清免疫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冠心病组(100例)和非冠心病组(100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确证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内皮素-1.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57%vs32%, P<0.05);(2)冠心病组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冠心病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索;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其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含量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也明显高于缓解组(P <0.005或0. 001), 且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升高组织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增加呈正相关(r=0.51, P <0. 005) ;未缓解组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与初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 .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阳洁;杨柞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尽量放尽胸水.治疗组24例采用高聚生加顺铂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顺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58.3%,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聚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德;杨武;陆网坤;蔡俊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