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鲁玉芳;贺善田;黄守福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休息、吸氧、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ACEI等药的应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1次,连用7 d;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8.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白药佐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佐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除常规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缺血状态、禁食、抗感染、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外,采用胃管灌注云南白药;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及一般止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止血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云南白药佐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秀茹;李凤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并对其生长和蔓延方式分型.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11例,男6例,女5例,行MR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表皮样囊肿呈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生长和蔓延方式多样.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并可根据MRI表现进行分型诊断.

    作者:郁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阴道镜下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病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目的 :比较阴道镜下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病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我院门诊共82例患者,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13例,Ⅱ级36例,Ⅲ级33例(其中CIS 4例)收入住院行宫颈锥切术.采用冷刀与电刀结合的方法切除宫颈常规送病检.结果:锥切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31例(CIS 6例).侵润癌3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与宫颈锥切术后常规病检结果符合率(81.82%)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61.54%)和Ⅱ级(66.67%),但差别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研究显示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准确性有较Ⅰ级和Ⅱ级高的趋势.宫颈锥切术可以部分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缺陷,且有治疗作用.

    作者:石少权;苏兆娟;郭天棋;王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微波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5例疗效观察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腹部切口延期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不好,不仅给受术者带来病痛和精神压力,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促进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尽早愈合,近年来我院采用微波配合切口局部处理治疗脂肪液化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及多种危险因素的关系,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脂质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炎症介质及血清免疫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冠心病组(100例)和非冠心病组(100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确证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内皮素-1.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57%vs32%, P<0.05);(2)冠心病组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冠心病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索;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其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2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叶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支气管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23例支气管肺癌的手术治疗资料,其中支气管袖状上叶切除术15例,支气管袖状左下叶切除术2例,支气管及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肺不张治愈,无支气管瘘和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肺叶及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大限度保存了正常肺功能,扩大手术适应证,而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没有显著提高,可作为外科治疗肺癌的常规术式之一.

    作者:丁昌林;张中明;王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阿希米联合妇科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成A组(阿希米组)、B组(妇科微波治疗组)、C组(阿希米联合妇科微波治疗组),比较三组在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后2个月、3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2个月后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3个月后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其余两个(P<0.01).结论:阿希米联合妇科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其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作者:刘秀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34例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观察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为髓性骨肉瘤保肢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患者术前的普通X线、CT、MRI资料,探讨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骨肉瘤影像学特点.结果: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骺板连续性的中断.普通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44.12%(15/34),CT为64.71%(22/34),MRI为94.12%(32/34).X线与CT相比较P>0.05;X线与MRI相比较P<0.01;CT与MRI相比较P<0.01.结论:MRI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和CT,MRI图像能够显示髓性骨肉瘤对骺板的侵袭情况,为术前明确髓性骨肉瘤是否已侵袭骺板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宋希元;胡善朋;王丽;彭圣智;孔祥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霉菌性食管炎18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本地区霉菌性食管炎诱因及发病趋势.方法: 对181例经内镜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诱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长期应用抗生素是主要诱发因素,应用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功能低下及年老体弱也可发病.结论: 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引起医源性霉菌性食管炎发生.无诱因者可能与环境、水源、食物污染有关.

    作者:褚廷广;宋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腺癌17例,腺鳞癌1例,淋巴瘤1例,类癌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黄疸、低热、乏力、消瘦等.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探查,切除18例,2例单纯活检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全部病例随访,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9%和23%,2例单纯探查行活检术的患者均在4个月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在临床上少见,缺少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较困难,应充分利用胃镜的检查手段,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崔海宁;王正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简易定位小骨窗穿刺抽吸治疗幕上高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简易定位小骨窗开颅穿刺抽吸置管引流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在手术组与内科保守组进行疗效及预后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组25例存活22例,恢复良好15例,良好率68.2%(15/22);保守组30例存活15例,恢复良好5例,良好率33.3%(5/15).结论:幕上高血压脑内血肿经简易定位小骨窗穿刺抽吸引流术能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田登利;吴常青;张文见;谷荣华;韩学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产科住院要求引产的健康女性278例,妊娠16~27周,其中168例给以口服米非司酮200 mg后行羊膜腔内利凡诺注药引产做为观察组,另外110例单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药引产做为对照组.对其引产时间、产后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产后阴道出血及产道裂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胎盘胎膜残留和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药物,与利凡诺配伍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明显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功效.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鼻息肉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行组织病理学分型

    目的:探讨鼻息肉按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行组织病理学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将145例鼻息肉确诊病例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分成4组,比较各组水肿型、腺体增生型、纤维型等分型的构成差异.结果:4组之间的各型的构成差异有显著性(χ2=44.657, P<0.01).结论:鼻息肉可以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进行分型.

    作者:窦毅;孙瑞清;黄秋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手术配合体会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肺泡充填性疾病,其特点是肺泡内间歇性蓄积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富含磷脂的蛋白样物质,从而影响肺泡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1].肺灌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PAP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我院2003年2月以来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行单侧肺灌洗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作者:宋芳;陈莎莉;尹红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用药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5例患者采用三联药物治疗后,观测临床症状、胃镜及幽门螺杆菌试验,记录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试验阴性率;结果: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用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痊愈率为90.7%,有效率5.3%(4/75),无效3%(3/75), 幽门螺杆菌试验阴性率为93.3%;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用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方案.

    作者:徐胜祁;徐向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电阻抗技术和常规生化方法测定68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相关指标.结果: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和脂肪百分比呈正相关,与去脂体重呈负相关(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 血清瘦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机体脂肪含量的营养指标,其在终末期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中未发挥显著作用.

    作者:单剑萍;季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消化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约占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10%~25%和溃疡手术病例的21%,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占消化性溃疡穿孔的93.8%[1-2].采用何种方法能够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已成为目前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研究重点.

    作者:傅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子宫腔内病变的超声显像与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为了解子宫腔内病变的超声显像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对本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98例患者子宫腔内病变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得出一些能提示病理诊断的特征性图像,以期为超声医师作出正确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杨春梅;仝瑞霞;柴喜荣;常桂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与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与创伤修复、瘢痕形成的研究有较大进展.FB在肉芽形成、伤口收缩、基质合成、伤口修复、瘢痕形成及无瘢痕愈合方面均起重要作用.FB是主要的修复细胞,Lekic 等[1]认为, 它是创伤修复的工程师、建筑者和管理员.了解与控制FB 的生物学行为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瘢痕形成的基础与关键.

    作者:匡新建;陈伟高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52例老年哮喘临床诊治分析

    近年来有关老年哮喘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是哮喘发病的第二个高峰.老年人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使老年哮喘症状复杂,诊断和治疗更为困难.老年哮喘急诊发病多,再住院率、治疗费用、病死率均高于青壮年.本文分析我院52例老年哮喘病例,重点探讨其临床诊治特点.

    作者:高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