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毅;孙瑞清;黄秋生
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95%,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古老和常见手术之一[1].据Rutkow报道美国1983年585 000例、1994年689 000例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修补术,占美国普外10种常见手术的第一位.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Bassini疝修补术曾被誉为经典手术而沿用至今.100余年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Bassini(1887),Halsted(1889),Furguson(1890),McVay(1948),Shouldice(1954),hichtenstein(1986),Rutkow(1989)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代腹股沟疝外科以1887年Bassini施行首例腹股沟疝修补术为标志,发展近1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作者:孙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与创伤修复、瘢痕形成的研究有较大进展.FB在肉芽形成、伤口收缩、基质合成、伤口修复、瘢痕形成及无瘢痕愈合方面均起重要作用.FB是主要的修复细胞,Lekic 等[1]认为, 它是创伤修复的工程师、建筑者和管理员.了解与控制FB 的生物学行为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瘢痕形成的基础与关键.
作者:匡新建;陈伟高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78例冠心病患者和67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病情越严重,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越高.结论: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含量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柏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小儿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其中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常见危险的合并症,这主要是由于白血病本身及白血病治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又以口腔和肛门周围是易感部位[1].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94例,随机分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在患儿未出现感染症状前即给以有效的口腔和肛门护理,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作者:吴金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手术时间短,给麻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要把握好用药量及用药时机,以缩短复苏时间,听觉诱发电位的使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保证.
作者:师爱青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腺癌17例,腺鳞癌1例,淋巴瘤1例,类癌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黄疸、低热、乏力、消瘦等.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探查,切除18例,2例单纯活检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全部病例随访,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9%和23%,2例单纯探查行活检术的患者均在4个月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在临床上少见,缺少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较困难,应充分利用胃镜的检查手段,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崔海宁;王正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近年本地区霉菌性食管炎诱因及发病趋势.方法: 对181例经内镜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诱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长期应用抗生素是主要诱发因素,应用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功能低下及年老体弱也可发病.结论: 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引起医源性霉菌性食管炎发生.无诱因者可能与环境、水源、食物污染有关.
作者:褚廷广;宋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用药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5例患者采用三联药物治疗后,观测临床症状、胃镜及幽门螺杆菌试验,记录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试验阴性率;结果: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用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痊愈率为90.7%,有效率5.3%(4/75),无效3%(3/75), 幽门螺杆菌试验阴性率为93.3%;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用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方案.
作者:徐胜祁;徐向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对比术前使用长托宁或阿托品对心率、血压、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全麻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各20例).长托宁组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0.5 mg;阿托品组(20例),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0 min、20 min、气管插管后10 min、术毕时的血压、心率变化,并观察用药后20 min,气管插管后10 min,60 min呼吸道分泌物量.结果:用药前后两组比较,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长托宁组用药后心率无变化,阿托品组用药后心率明显上升,持续至气管插管10 min,与长托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分泌物量长托宁组少于阿托品组.结论:术前使用长托宁对心率无明显影响,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较阿托品强,可作为麻醉前用药.
作者:郭建周;于东海;徐鹏;郭瑞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院从1990年7月-2005年7月收治老年胆囊炎405例.其中55例胆囊化脓、坏疽(13.58%),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手术分析如下.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肺泡充填性疾病,其特点是肺泡内间歇性蓄积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富含磷脂的蛋白样物质,从而影响肺泡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1].肺灌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PAP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我院2003年2月以来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行单侧肺灌洗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作者:宋芳;陈莎莉;尹红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佐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除常规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缺血状态、禁食、抗感染、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外,采用胃管灌注云南白药;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及一般止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止血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云南白药佐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秀茹;李凤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尽量放尽胸水.治疗组24例采用高聚生加顺铂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顺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58.3%,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聚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德;杨武;陆网坤;蔡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超声检查和X线下肢静脉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62例69条病变血管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特征,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深入探讨.结果:中央型(I型)6例6条(8.7%)病变血管,周围型(Ⅱ型)41例47条病变血管(68.1%),混合型(Ⅲ型)15例16条病变血管(23.2%).患者左侧多于右侧,左右侧之比为2.8∶1.急性血栓39条病变血管,亚急性血栓21条病变血管,慢性血栓9条病变血管.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性高,与X线血管造影比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注意.
作者:王永莉;杨香梅;刘玉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唇部肿瘤的切除及外伤常造成唇组织的全层缺损,严重者可造成上唇或下唇的全部缺损.当缺损修复时,从肤色、质地、厚度和功能的要求出发,只有用局部唇组织瓣修复,才能获得功能和外形的满意效果[1].应用对侧唇组织经交叉后修复缺损组织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我科2002-2004年,采用该方法修复唇部缺损32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李作凌;吕秀霞;郭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息肉按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行组织病理学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将145例鼻息肉确诊病例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分成4组,比较各组水肿型、腺体增生型、纤维型等分型的构成差异.结果:4组之间的各型的构成差异有显著性(χ2=44.657, P<0.01).结论:鼻息肉可以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进行分型.
作者:窦毅;孙瑞清;黄秋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并对其生长和蔓延方式分型.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11例,男6例,女5例,行MR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表皮样囊肿呈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生长和蔓延方式多样.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并可根据MRI表现进行分型诊断.
作者:郁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血塞通静点、神经营养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方案,同时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并观察两组用药后头颅CT改变、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组间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84%,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56%),P<0.05.两组均未见出血等并发症,观察组治疗后PLT降低(P<0.01),APTT、PT延长(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安全有效.
作者:喻晓霞;李卓;王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与氯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室重构与血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赖诺普利组、氯沙坦组与赖诺普利加氯沙坦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并测定血浆利钠肽含量的变化.结果:利钠肽与NYHA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呈负相关.赖诺普利加氯沙坦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显著,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明显,与赖诺普利组、氯沙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赖诺普利加氯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较单独应用赖诺普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衰,预防左室重构、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姜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螺旋CT检查,探讨其CT表现及对临床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65例患者行CT检查,对CT表现进行分析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65例病例均不同程度有胃黏膜的病变,部分显示有局部肿块及胃周侵润,其中51例增强扫描,增厚的胃壁及肿块有强化,并显示有无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结论: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诊断价值大,显示率高,可指导临床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曹会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