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使用长托宁的临床观察

郭建周;于东海;徐鹏;郭瑞景

关键词:术前用药, 长托宁, 阿托品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术前使用长托宁或阿托品对心率、血压、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全麻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各20例).长托宁组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0.5 mg;阿托品组(20例),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0 min、20 min、气管插管后10 min、术毕时的血压、心率变化,并观察用药后20 min,气管插管后10 min,60 min呼吸道分泌物量.结果:用药前后两组比较,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长托宁组用药后心率无变化,阿托品组用药后心率明显上升,持续至气管插管10 min,与长托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分泌物量长托宁组少于阿托品组.结论:术前使用长托宁对心率无明显影响,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较阿托品强,可作为麻醉前用药.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白血病化疗后降低口腔、肛门感染率护理措施

    小儿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其中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常见危险的合并症,这主要是由于白血病本身及白血病治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又以口腔和肛门周围是易感部位[1].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94例,随机分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在患儿未出现感染症状前即给以有效的口腔和肛门护理,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作者:吴金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腺癌17例,腺鳞癌1例,淋巴瘤1例,类癌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黄疸、低热、乏力、消瘦等.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探查,切除18例,2例单纯活检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全部病例随访,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9%和23%,2例单纯探查行活检术的患者均在4个月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在临床上少见,缺少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较困难,应充分利用胃镜的检查手段,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崔海宁;王正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观察生大黄胃管内注入、皮硝腹部外敷结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加强监护、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抗感染等;B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浸泡液胃管内注入,并予以皮硝腹部外敷. 结果:B组在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上明显少于A组,继发感染率降低,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评分明显改善,住院天数减少.有显著差异. 结论:生大黄胃管内注入、皮硝腹部外敷结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明显减少腹胀缓解的天数,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凌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5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分析

    我院从1990年7月-2005年7月收治老年胆囊炎405例.其中55例胆囊化脓、坏疽(13.58%),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手术分析如下.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与前期36例无植骨病例作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有1例断钉,对照组有7例断钉.两组矫形角度丢失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培强椎体早期抗压稳定性,加速骨折坚强愈合,减少内固定长时间过大应力造成断裂、折弯、切割等引起矫形角度丢失.

    作者:沈伟中;蒋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癌374例,其中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13例(占3.21%),发现第二癌距首发癌时间为9个月~16年3个月,合并恶性肿瘤有乳腺癌2例,肺癌2例,胃癌2例,卵巢癌2例,鼻咽癌2例,肝癌1例,子宫颈癌1例,前额鳞癌1例;其中误诊为转移癌3例.结论:结直肠癌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应警惕误诊为转移癌而放弃积极的治疗,结直肠根治术后应长期随访可早期发现第二癌及减少误诊.

    作者:冯关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

    目的:比较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在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T组,n=30)、格拉司琼3 mg(G组,n=30)、生理盐水5 mL(对照组,NS组,n=30).结果:在术后8 h内和9~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T组(20.0%,10.0%)和G组(20.0%,33.3%)明显低于NS组(63.3%,60.0%)(P<0.05),T组在术后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与G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9~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10.0% vs 33.3%)(P<0.05).结论: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均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但托烷司琼的远期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作者:黄燕虹;冯丹凤;张少云;万震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超声检查和X线下肢静脉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62例69条病变血管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特征,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深入探讨.结果:中央型(I型)6例6条(8.7%)病变血管,周围型(Ⅱ型)41例47条病变血管(68.1%),混合型(Ⅲ型)15例16条病变血管(23.2%).患者左侧多于右侧,左右侧之比为2.8∶1.急性血栓39条病变血管,亚急性血栓21条病变血管,慢性血栓9条病变血管.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性高,与X线血管造影比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注意.

    作者:王永莉;杨香梅;刘玉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及多种危险因素的关系,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脂质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炎症介质及血清免疫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冠心病组(100例)和非冠心病组(100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确证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内皮素-1.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57%vs32%, P<0.05);(2)冠心病组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冠心病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索;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其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听觉诱发电位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手术时间短,给麻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要把握好用药量及用药时机,以缩短复苏时间,听觉诱发电位的使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保证.

    作者:师爱青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手术配合体会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肺泡充填性疾病,其特点是肺泡内间歇性蓄积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富含磷脂的蛋白样物质,从而影响肺泡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1].肺灌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PAP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我院2003年2月以来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行单侧肺灌洗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作者:宋芳;陈莎莉;尹红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鼻息肉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行组织病理学分型

    目的:探讨鼻息肉按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行组织病理学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将145例鼻息肉确诊病例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分成4组,比较各组水肿型、腺体增生型、纤维型等分型的构成差异.结果:4组之间的各型的构成差异有显著性(χ2=44.657, P<0.01).结论:鼻息肉可以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进行分型.

    作者:窦毅;孙瑞清;黄秋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78例冠心病患者和67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病情越严重,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越高.结论: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含量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柏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微波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5例疗效观察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腹部切口延期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不好,不仅给受术者带来病痛和精神压力,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促进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尽早愈合,近年来我院采用微波配合切口局部处理治疗脂肪液化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9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按卡维地洛日总用量分为两组,37.5~50 mg/d,2次/d为高剂量组(n=85);≤6.25 mg/d,2次/d为低剂量组(n=112).对治疗前、治疗后12周和24周作心功能评估,对各项心功能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组开始治疗1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有改善,但总体状况改善不明显,治疗24周后状况大致同12周.高剂量组治疗12周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高剂量组耐受性略差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均无恶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高剂量组在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肌重构方面优于低剂量组,所以只要患者在耐受范围内,应尽可能使卡维地洛达到目标剂量.

    作者:郭燕鸽;杨春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与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与创伤修复、瘢痕形成的研究有较大进展.FB在肉芽形成、伤口收缩、基质合成、伤口修复、瘢痕形成及无瘢痕愈合方面均起重要作用.FB是主要的修复细胞,Lekic 等[1]认为, 它是创伤修复的工程师、建筑者和管理员.了解与控制FB 的生物学行为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瘢痕形成的基础与关键.

    作者:匡新建;陈伟高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术前使用长托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术前使用长托宁或阿托品对心率、血压、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全麻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各20例).长托宁组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0.5 mg;阿托品组(20例),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0 min、20 min、气管插管后10 min、术毕时的血压、心率变化,并观察用药后20 min,气管插管后10 min,60 min呼吸道分泌物量.结果:用药前后两组比较,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长托宁组用药后心率无变化,阿托品组用药后心率明显上升,持续至气管插管10 min,与长托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分泌物量长托宁组少于阿托品组.结论:术前使用长托宁对心率无明显影响,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较阿托品强,可作为麻醉前用药.

    作者:郭建周;于东海;徐鹏;郭瑞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阴道镜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宫颈癌前病变时期较长且可以逆转,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刘晓燕;李景萍;兰桂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进展期胃癌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螺旋CT检查,探讨其CT表现及对临床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65例患者行CT检查,对CT表现进行分析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65例病例均不同程度有胃黏膜的病变,部分显示有局部肿块及胃周侵润,其中51例增强扫描,增厚的胃壁及肿块有强化,并显示有无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结论: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诊断价值大,显示率高,可指导临床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曹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EGF、组织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含量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也明显高于缓解组(P <0.005或0. 001), 且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升高组织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增加呈正相关(r=0.51, P <0. 005) ;未缓解组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与初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 .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阳洁;杨柞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