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进展

孙弟

关键词:疝, 腹股沟, 无张力疝修补术, 治疗进展
摘要: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95%,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古老和常见手术之一[1].据Rutkow报道美国1983年585 000例、1994年689 000例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修补术,占美国普外10种常见手术的第一位.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Bassini疝修补术曾被誉为经典手术而沿用至今.100余年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Bassini(1887),Halsted(1889),Furguson(1890),McVay(1948),Shouldice(1954),hichtenstein(1986),Rutkow(1989)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代腹股沟疝外科以1887年Bassini施行首例腹股沟疝修补术为标志,发展近1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霉菌性食管炎18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本地区霉菌性食管炎诱因及发病趋势.方法: 对181例经内镜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诱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长期应用抗生素是主要诱发因素,应用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功能低下及年老体弱也可发病.结论: 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引起医源性霉菌性食管炎发生.无诱因者可能与环境、水源、食物污染有关.

    作者:褚廷广;宋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对侧交叉瓣修复唇缺损的临床护理

    唇部肿瘤的切除及外伤常造成唇组织的全层缺损,严重者可造成上唇或下唇的全部缺损.当缺损修复时,从肤色、质地、厚度和功能的要求出发,只有用局部唇组织瓣修复,才能获得功能和外形的满意效果[1].应用对侧唇组织经交叉后修复缺损组织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我科2002-2004年,采用该方法修复唇部缺损32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李作凌;吕秀霞;郭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与前期36例无植骨病例作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有1例断钉,对照组有7例断钉.两组矫形角度丢失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培强椎体早期抗压稳定性,加速骨折坚强愈合,减少内固定长时间过大应力造成断裂、折弯、切割等引起矫形角度丢失.

    作者:沈伟中;蒋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9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按卡维地洛日总用量分为两组,37.5~50 mg/d,2次/d为高剂量组(n=85);≤6.25 mg/d,2次/d为低剂量组(n=112).对治疗前、治疗后12周和24周作心功能评估,对各项心功能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组开始治疗1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有改善,但总体状况改善不明显,治疗24周后状况大致同12周.高剂量组治疗12周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高剂量组耐受性略差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均无恶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高剂量组在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肌重构方面优于低剂量组,所以只要患者在耐受范围内,应尽可能使卡维地洛达到目标剂量.

    作者:郭燕鸽;杨春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致康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自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药致康胶囊(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葛小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简易定位小骨窗穿刺抽吸治疗幕上高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简易定位小骨窗开颅穿刺抽吸置管引流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在手术组与内科保守组进行疗效及预后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组25例存活22例,恢复良好15例,良好率68.2%(15/22);保守组30例存活15例,恢复良好5例,良好率33.3%(5/15).结论:幕上高血压脑内血肿经简易定位小骨窗穿刺抽吸引流术能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田登利;吴常青;张文见;谷荣华;韩学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休息、吸氧、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ACEI等药的应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1次,连用7 d;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8.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

    作者:鲁玉芳;贺善田;黄守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云南白药佐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佐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除常规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缺血状态、禁食、抗感染、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外,采用胃管灌注云南白药;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及一般止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止血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云南白药佐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秀茹;李凤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膀胱损伤的CT诊断

    目的:分析膀胱损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膀胱损伤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1)膀胱壁增厚、毛糙.(2)盆腔或腹腔内脏器官周围液体包绕,膀胱造影后可见造影剂流入膀胱外.根据积液的部位,CT扫描可将膀胱损伤分为腹膜外型和腹膜内型.结论:CT扫描能确定膀胱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具有准确、方便、特异等特点.

    作者:范红燕;王燕平;金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5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分析

    我院从1990年7月-2005年7月收治老年胆囊炎405例.其中55例胆囊化脓、坏疽(13.58%),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手术分析如下.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52例老年哮喘临床诊治分析

    近年来有关老年哮喘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是哮喘发病的第二个高峰.老年人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使老年哮喘症状复杂,诊断和治疗更为困难.老年哮喘急诊发病多,再住院率、治疗费用、病死率均高于青壮年.本文分析我院52例老年哮喘病例,重点探讨其临床诊治特点.

    作者:高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及多种危险因素的关系,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脂质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炎症介质及血清免疫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冠心病组(100例)和非冠心病组(100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确证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内皮素-1.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57%vs32%, P<0.05);(2)冠心病组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冠心病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索;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其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腺癌17例,腺鳞癌1例,淋巴瘤1例,类癌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黄疸、低热、乏力、消瘦等.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探查,切除18例,2例单纯活检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全部病例随访,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9%和23%,2例单纯探查行活检术的患者均在4个月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在临床上少见,缺少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较困难,应充分利用胃镜的检查手段,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崔海宁;王正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进展期胃癌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螺旋CT检查,探讨其CT表现及对临床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65例患者行CT检查,对CT表现进行分析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65例病例均不同程度有胃黏膜的病变,部分显示有局部肿块及胃周侵润,其中51例增强扫描,增厚的胃壁及肿块有强化,并显示有无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结论: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诊断价值大,显示率高,可指导临床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曹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四级以上核超声乳化术两种切口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四级核以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种切口的效果.方法:按Emery晶状体核分级法选择四级以上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角巩缘隧道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行超乳术,比较其术中操作、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无显著差异,而并发症巩膜隧道切口组略多.结论:两种切口均有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切口自闭性好的特点,而角巩缘隧道切口更具灵活性.

    作者:丁仁凤;陈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高聚生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观察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尽量放尽胸水.治疗组24例采用高聚生加顺铂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顺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58.3%,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聚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德;杨武;陆网坤;蔡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34例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观察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为髓性骨肉瘤保肢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患者术前的普通X线、CT、MRI资料,探讨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骨肉瘤影像学特点.结果: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骺板连续性的中断.普通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44.12%(15/34),CT为64.71%(22/34),MRI为94.12%(32/34).X线与CT相比较P>0.05;X线与MRI相比较P<0.01;CT与MRI相比较P<0.01.结论:MRI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和CT,MRI图像能够显示髓性骨肉瘤对骺板的侵袭情况,为术前明确髓性骨肉瘤是否已侵袭骺板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宋希元;胡善朋;王丽;彭圣智;孔祥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并对其生长和蔓延方式分型.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11例,男6例,女5例,行MR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表皮样囊肿呈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生长和蔓延方式多样.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并可根据MRI表现进行分型诊断.

    作者:郁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赖诺普利与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与氯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室重构与血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赖诺普利组、氯沙坦组与赖诺普利加氯沙坦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并测定血浆利钠肽含量的变化.结果:利钠肽与NYHA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呈负相关.赖诺普利加氯沙坦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显著,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明显,与赖诺普利组、氯沙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赖诺普利加氯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较单独应用赖诺普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衰,预防左室重构、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姜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消化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约占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10%~25%和溃疡手术病例的21%,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占消化性溃疡穿孔的93.8%[1-2].采用何种方法能够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已成为目前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研究重点.

    作者:傅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