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晓玲;李录花
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肾脏疾病和外周血管病,其在我国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致残率都逐年增高,严重威胁国民健康,早期、综合防治已成为关键.中医“治未病”理论恰好与“预防为主”这一顺应时代发展的医学模式契合.本文就在“未病先防”理论指导下,详细阐述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措施.
作者:尹李虎;王宏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平人”一词出自《黄帝内经》,然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不同的涵义.本文以此为据,探讨“平人”在体质学中的意义.
作者:姜侠;闫方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李佩文以中药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阐述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脑病变优势.李佩文认为放射性脑病多属于虚实夹杂之证,临证他更重视“风”、“毒”、“虚”在放射性脑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强调病位在脑,并重视脏腑辨证.临床上将放射性脑病变分为肝风内动、毒损脑络、气血双亏3种基本证型分别施治,将辩病作为辨证治疗的补充,治疗中主张早期预防,在出现症状后采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用药多选祛风通络药、虫类药、清利头目药物、引经入脑药等.当出现坏死面积过大,水肿难以缓解以及颅高压危象时,李教授认为不能一味固守中医,还需要配合西医脱水降颅压、激素、大剂量维生素等治疗,手术清除坏死组织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为后续的中药治疗赢得时间与机会.
作者:解金明;朱世杰;程志强;李佩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火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火有两个含义,即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生理性的火为阳气所化,是生命的动力;病理性的火,是机能亢进的表现.临床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多因病邪亢盛,常见于急性热病,表现为高热、多汗、躁狂、面红目赤、尿少、便秘等;虚火多因阴液亏损,常见于慢性内伤杂病,以五心烦热、午后升火、烦躁失眠、腰膝酸软等为主症.
作者:于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以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等济方》(乾隆四十六年刊《四库全书》文渊阁版《普济方》为底本,参校明永乐《普济方》刻本残卷)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普济方》著作及成书情况,浅溯“痛证”理论发展源流,主要探讨《普济方》对止痛方药收录状况、收方特色和学术价值,了解经《普济方》收录及保存的自晋至明朝初期诸多“痛证”相关理论及方药文献,特别是今已亡佚不存的诸多止痛方药文献的作用和特点,分析《普济方》一书在中医学方剂发展史中的意义及作用.
作者:侯酉娟;牛亚华;孟凡红;郎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脾胃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但脾胃中主体在胃,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胃之升清是气机升降的原动力.
作者:苏维霞;朱西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芪枳三仁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芪枳三仁汤,每周期化疗前3d开始至化疗结束后5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及排便困难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芪枳三仁汤治疗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静;白洁;臧东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意义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3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33例中典型类癌11例,不典型类癌9例,小细胞癌13例,部分病例做NSE、Syn、CK、EMA、CgA免疫组化染色且绝大多数为阳性.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APUD细胞,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类型相关,类癌预后好.
作者:梁青;郑毅;崔湘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人参汤(MGD)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方法:成功复制 IR大鼠模型后,采用MGD进行干预,并与罗格列酮进行对照,观察比较治疗后大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变化以及口服糖耐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教.结果:药物干预4周后与西药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减小(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P<0.05).结论:中药MGD对IR大鼠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作者:齐峰;赵舒;杨晓溪;朱亮;王志文;邱昌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李东垣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其学术上尊崇《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亦受其师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影响.李东垣总结的脾胃学说,其学术创新可以归纳为4点:第一,以气化升降浮沉原理为脾胃学说立论依据;第二,创立脾胃学说,发挥气化理论;第三,揭示脾胃气化失常为内伤病机之关键;第四,治疗主张补中升阳并随季节特点辨时用药.李氏理解、发挥和运用气化理论阐释脾胃学说,并证之临床实践,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十分深远.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妇科玉尺》为清·沈金鳌所著,沈氏一生著作丰富,精通内、外、妇、儿、杂病的诊治.通过对《妇科玉尺》的分析和整理,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参考.
作者:蔺焕萍;马新红;周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啬神”养性养生思想及具体应用是孙思邈重要的养生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其概念及源流的发掘整理,对孙思邈“啬神”养性养生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具体应用论述其对现代养生学提供的启示.
作者:辛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草图经》为宋代本草学家苏颂所著.本文从纲目分类、载药全面、图文并茂、医药结合、博采众方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本草图经》对中医药学的重要贡献,归纳了《本草图经》的研究特色,评价了苏颂及其《本草图经》在世界药物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认为研究其特色与方法、挖掘其中医药学精华,对中医药学的深入研究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苏颖;刘宏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葶丹生脉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葶丹生脉汤,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葶丹生脉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
作者:景晓玲;李录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中药“髓复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大鼠MCAO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髓复康”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激素组),每组8只均在8d,15d,30d等3个时间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脑损伤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差异及胶质瘢痕形成的差异.结果:“髓复康”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损伤区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胶质瘢痕形成受到明显抑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髓复康”可以抑制脑损伤区GFAP的表达及胶质瘢痕的形成,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后后神经纤维再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艳平;张平;赵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5神中药不同组合对小鼠S180肉瘤抑制作用及抗血管形成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疗效较好的抗血管生成复方中药新药.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7组:A组:生理盐水组;B1-5组:5种中药不同组合(B1: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B2:藤黄酸、人参皂苷、青蒿琥脂;B3:斑蝥素、人参皂苷、青篙琥脂;B4:藤黄酸、人参皂苷;B5:藤黄酸、苦参碱);C组:沙利度胺组.取上述药物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第2天处死小鼠,测量肿瘤质量和体积,免疫组化检测CD31蛋白含量,检测肿瘤血管生成密度.结果:在这5种中药不同组合中,发现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抑制小鼠S180肉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和抑制血管生成效果.
作者:杨峰;高启龙;姚亚民;刘晓莉;田同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抗光敏合剂对急性UVB辐射后BALB/c小鼠皮肤炎症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探讨抗光敏合剂对皮肤光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以300mJ/cm2 UVB辐射BALB/c小鼠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在预防性应用中药抗光敏合剂后,与正常小鼠、预防性应用生理盐水及羟氯喹小鼠进行平行对照研究.HE染色法观察炎症变化程度,并以病理图片处理系统观察小鼠表皮厚度.结果: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抗光敏合剂可以缓解急性UVB辐射损伤造成的细胞炎症反应,保护角质形成细胞,发挥对急性光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结论:抗光敏合剂治疗可明显缓解紫外线引起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炎性损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孙丽蕴;张广中;李蜀平;刘魁英;娄卫海;王萍;王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传统中医论文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种医学著作和医学刊物上发表的以医论为主的中医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影响较大的儒家思想、易经学说、道教文化、兵法理论等均可在传统中医论文中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尊重儒家思想,崇尚经典著作;渗透易经学说;医理易理相通;效法道教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医理兵法同构,用药视同用兵.
作者:魏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西药对于痛经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收治痛经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于经期前7d开始口服消炎痛芬必得,每日2次,直至月经结束.观察组中原发性痛经患者初期配合使用1d至2d的消炎痛芬必得,2d后开始单独服用丹莪妇康煎膏,每次15g,每日2次;继发性病经,据患者病因给予用基非司酮进行治疗,每次12.5mg,每天1次,并在月经开始前10d使用丹莪妇康煎膏进行联合治疗,每天2次,每次15g.结果:实验组中痊愈57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8.18%;对照组中痊愈36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3.64%.结论:丹莪妇康煎膏配合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消除囊肿和痛经症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远期疗效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王风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2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活血降脂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1)治疗组ALT、AST、TG、TC、HDL、LDL、BMI值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脂肪好转率92.5%,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作者:沈智理;杜亮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