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髓复康”抑制大脑损伤区内GFAP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郭艳平;张平;赵丽君

关键词:髓复康, 脑缺血,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胶质瘢痕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髓复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大鼠MCAO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髓复康”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激素组),每组8只均在8d,15d,30d等3个时间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脑损伤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差异及胶质瘢痕形成的差异.结果:“髓复康”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损伤区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胶质瘢痕形成受到明显抑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髓复康”可以抑制脑损伤区GFAP的表达及胶质瘢痕的形成,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后后神经纤维再生的机制之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60例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Hp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消糜汤治疗,4周后行胃镜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论李东垣对气化理论的理解、发挥与运用

    李东垣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其学术上尊崇《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亦受其师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影响.李东垣总结的脾胃学说,其学术创新可以归纳为4点:第一,以气化升降浮沉原理为脾胃学说立论依据;第二,创立脾胃学说,发挥气化理论;第三,揭示脾胃气化失常为内伤病机之关键;第四,治疗主张补中升阳并随季节特点辨时用药.李氏理解、发挥和运用气化理论阐释脾胃学说,并证之临床实践,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十分深远.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西药治疗痛经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西药对于痛经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收治痛经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于经期前7d开始口服消炎痛芬必得,每日2次,直至月经结束.观察组中原发性痛经患者初期配合使用1d至2d的消炎痛芬必得,2d后开始单独服用丹莪妇康煎膏,每次15g,每日2次;继发性病经,据患者病因给予用基非司酮进行治疗,每次12.5mg,每天1次,并在月经开始前10d使用丹莪妇康煎膏进行联合治疗,每天2次,每次15g.结果:实验组中痊愈57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8.18%;对照组中痊愈36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3.64%.结论:丹莪妇康煎膏配合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消除囊肿和痛经症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远期疗效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王风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苏颂《本草图经》之特色探析

    《本草图经》为宋代本草学家苏颂所著.本文从纲目分类、载药全面、图文并茂、医药结合、博采众方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本草图经》对中医药学的重要贡献,归纳了《本草图经》的研究特色,评价了苏颂及其《本草图经》在世界药物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认为研究其特色与方法、挖掘其中医药学精华,对中医药学的深入研究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苏颖;刘宏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5种中药不同组合抑制小鼠S180肉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5神中药不同组合对小鼠S180肉瘤抑制作用及抗血管形成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疗效较好的抗血管生成复方中药新药.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7组:A组:生理盐水组;B1-5组:5种中药不同组合(B1: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B2:藤黄酸、人参皂苷、青蒿琥脂;B3:斑蝥素、人参皂苷、青篙琥脂;B4:藤黄酸、人参皂苷;B5:藤黄酸、苦参碱);C组:沙利度胺组.取上述药物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第2天处死小鼠,测量肿瘤质量和体积,免疫组化检测CD31蛋白含量,检测肿瘤血管生成密度.结果:在这5种中药不同组合中,发现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抑制小鼠S180肉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和抑制血管生成效果.

    作者:杨峰;高启龙;姚亚民;刘晓莉;田同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艾灸温通作用与补泻理论探讨

    艾灸温通作用是产生各种艾灸效应和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作用和核心机制,依据疾病的虚实性质和艾灸补泻理论,温通除产生补虚、泻实的效应外,还应该涵盖其他非补泻的效应.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胡玲;常小荣;吴焕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试论传统中医论文的文化特性

    传统中医论文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种医学著作和医学刊物上发表的以医论为主的中医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影响较大的儒家思想、易经学说、道教文化、兵法理论等均可在传统中医论文中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尊重儒家思想,崇尚经典著作;渗透易经学说;医理易理相通;效法道教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医理兵法同构,用药视同用兵.

    作者:魏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自拟骨痹汤治疗骨质增生120例临床观察

    骨质增生症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西医药疗效欠佳.笔者临床上自拟骨痹汤治疗骨质增生症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力亚;王永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对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构成因素的认识

    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是对中医学在发展历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成长路径的规律性认识,是以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为认知方法,以阐发《黄帝内经》等本初经典为理论原点,以发挥个体心悟为执业特色,以继承发扬中医传统学术为成长方式,以增加辨证论治体系为进步标志,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发展过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组方配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通过对1979年至2011年国内发表的有关组方配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在展现组方配伍研究发展脉络的同时,深入挖掘其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更高层次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郭齐;吴丹;田昕;杨傲然;朱晓奕;周亚平;王志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穴位埋线预刺激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相关脑肠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相关脑肠肽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穴位埋线干预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动物试验,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用埋线治疗.结果: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血浆胃泌素、生长抑素以及胃宾和近端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调节糖尿病大鼠脑肠肽的表达和分布,可能为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作者:陈耀龙;陈荣钟;陈淑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普济方》止痛方药研究

    以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等济方》(乾隆四十六年刊《四库全书》文渊阁版《普济方》为底本,参校明永乐《普济方》刻本残卷)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普济方》著作及成书情况,浅溯“痛证”理论发展源流,主要探讨《普济方》对止痛方药收录状况、收方特色和学术价值,了解经《普济方》收录及保存的自晋至明朝初期诸多“痛证”相关理论及方药文献,特别是今已亡佚不存的诸多止痛方药文献的作用和特点,分析《普济方》一书在中医学方剂发展史中的意义及作用.

    作者:侯酉娟;牛亚华;孟凡红;郎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概述

    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00万癌症患者遭受疼痛的折磨,其中50%患者有中等乃至剧烈程度的疼痛,30%的患者有剧烈乃至难以忍受的疼痛.药物治疗是临床镇痛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肖俐;何秀兰;刘传波;胡凯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李佩文治疗放射性脑病临证经验

    总结李佩文以中药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阐述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脑病变优势.李佩文认为放射性脑病多属于虚实夹杂之证,临证他更重视“风”、“毒”、“虚”在放射性脑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强调病位在脑,并重视脏腑辨证.临床上将放射性脑病变分为肝风内动、毒损脑络、气血双亏3种基本证型分别施治,将辩病作为辨证治疗的补充,治疗中主张早期预防,在出现症状后采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用药多选祛风通络药、虫类药、清利头目药物、引经入脑药等.当出现坏死面积过大,水肿难以缓解以及颅高压危象时,李教授认为不能一味固守中医,还需要配合西医脱水降颅压、激素、大剂量维生素等治疗,手术清除坏死组织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为后续的中药治疗赢得时间与机会.

    作者:解金明;朱世杰;程志强;李佩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从“互文”辞格条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治疗养生的一种基本法则.历代医家均有不同发挥,不管是王冰还是张景岳乃至现代医家均是“望文生义”,从医理出发提出阴阳的互制、互根、互生、互用,大多认同春夏季以温养人体阳气为主、秋冬季以培补人体阴液为主的观点.我们通过对“互文”辞格的学习,进一步反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经典理论则发现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者:贾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EAE发病中的作用,观察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疗效,探讨益肾达络饮治疗EAE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EAE小鼠中框神经组织中NF-κBp65、1κB-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P<0.05),改善EAE模型小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模型组相比,激素组、中药组、中药加激素组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B-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EAE中,NF-κB介导的炎性级联反应是EAE小鼠CNS炎性浸润、轴索损伤的重要原因;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有效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损伤;中药益肾达络饮干预EAE的作用机制与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关东升;高颖;娄丽霞;朱陵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芪枳三仁汤治疗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芪枳三仁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芪枳三仁汤,每周期化疗前3d开始至化疗结束后5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及排便困难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芪枳三仁汤治疗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静;白洁;臧东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后循环缺血辨证为风痰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包括静点中药制剂、口服中药汤剂及针灸).比较2组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并使用中风病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残障水平.以上量表连续观察14d、21d、60d、90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临床疗效显著(P<0.05),2组在治疗后14d mRS评分及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1d、60d、90d 2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0d、90d 2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后循环缺血(风痰证)患者的严重致残率,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以上方案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作者:周义杰;王树青;韦华军;韦必清;苏丹;廖美容;唐文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黄帝内经》虚实词义延伸分析

    本文从词义延伸角度分析《内经》中虚实各含义之间的关系,认为虚实本义为大土山和财物粮食充足,在脉诊引申为空软和坚满,在气血分析中引申为无和有,在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中引申为盛衰、盈亏、有余不足等,在临床病证分析中引申为精夺和邪盛,大体反映了虚实从一般词汇逐步转为中医学专有词汇的过程.

    作者:李成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人参和红花提取物配伍对心肌缺血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和红花标准提取物配伍对心肌缺血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益气活血中药理论的诠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冠状动脉结扎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十二指肠分别给予质量标化的人参、红花提取物和二者配伍的混合物,观察心肌缺血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人参与红花提取物配伍可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的冠脉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冠脉阻力和总外周阻力.结论:益气药和活血药配对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但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于震;韩淑燕;李海霞;屠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