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构成因素的认识

刘洋

关键词:中医学, 自身发展规律, 构成因素
摘要: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是对中医学在发展历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成长路径的规律性认识,是以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为认知方法,以阐发《黄帝内经》等本初经典为理论原点,以发挥个体心悟为执业特色,以继承发扬中医传统学术为成长方式,以增加辨证论治体系为进步标志,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发展过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冬虫夏草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尿IL-18水平的影响

    目的:现察冬虫夏草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功能及尿IL-18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CS组,sham组和I/R组均灌服生理盐水(2 ml/d),CS组灌服CS( 5g/kg·d),检测各组大鼠BUN、Scr、尿NAG、尿IL-18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L/R组大鼠BUN、Scr、尿NAG酶和尿IL-18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相比较,CS组大鼠BUN、Scr、尿NAG酶和尿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冬虫夏革的肾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尿IL-18的排出有关.

    作者:黄仁发;康雷;程新;龙韵;马晓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的含量

    目的:测定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的含量以建立质控方法.方法:采用香草醛一硫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作校正曲线,在51 -510mg·1-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为2.68%.测得3批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82.07 mg·g-1、81.69 mg·g-1和81.50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的质控方法.

    作者:蔡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沈金鳌《妇科玉尺》学术思想初探

    《妇科玉尺》为清·沈金鳌所著,沈氏一生著作丰富,精通内、外、妇、儿、杂病的诊治.通过对《妇科玉尺》的分析和整理,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参考.

    作者:蔺焕萍;马新红;周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试论胃主升清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脾胃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但脾胃中主体在胃,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胃之升清是气机升降的原动力.

    作者:苏维霞;朱西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对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构成因素的认识

    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是对中医学在发展历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成长路径的规律性认识,是以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为认知方法,以阐发《黄帝内经》等本初经典为理论原点,以发挥个体心悟为执业特色,以继承发扬中医传统学术为成长方式,以增加辨证论治体系为进步标志,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发展过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人参和红花提取物配伍对心肌缺血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和红花标准提取物配伍对心肌缺血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益气活血中药理论的诠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冠状动脉结扎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十二指肠分别给予质量标化的人参、红花提取物和二者配伍的混合物,观察心肌缺血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人参与红花提取物配伍可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的冠脉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冠脉阻力和总外周阻力.结论:益气药和活血药配对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但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于震;韩淑燕;李海霞;屠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许彭龄从脾胃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许彭龄教授系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从医50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组方用药精炼,对各种疑难杂症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许老多从脾胃论治,疗效甚著.笔者跟随许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阐述如下.

    作者:李冬梅;刘寨华;李同达;王丽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磁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磁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选用磁极针及普通毫针在患侧取穴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依据简化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积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极针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率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雷正权;杨斌;牛晓梅;冯卫星;王先勇;王卫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试论传统中医论文的文化特性

    传统中医论文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种医学著作和医学刊物上发表的以医论为主的中医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影响较大的儒家思想、易经学说、道教文化、兵法理论等均可在传统中医论文中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尊重儒家思想,崇尚经典著作;渗透易经学说;医理易理相通;效法道教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医理兵法同构,用药视同用兵.

    作者:魏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EAE发病中的作用,观察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疗效,探讨益肾达络饮治疗EAE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EAE小鼠中框神经组织中NF-κBp65、1κB-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P<0.05),改善EAE模型小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模型组相比,激素组、中药组、中药加激素组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B-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EAE中,NF-κB介导的炎性级联反应是EAE小鼠CNS炎性浸润、轴索损伤的重要原因;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有效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损伤;中药益肾达络饮干预EAE的作用机制与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关东升;高颖;娄丽霞;朱陵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积聚(胃肠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意义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3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33例中典型类癌11例,不典型类癌9例,小细胞癌13例,部分病例做NSE、Syn、CK、EMA、CgA免疫组化染色且绝大多数为阳性.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APUD细胞,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类型相关,类癌预后好.

    作者:梁青;郑毅;崔湘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活血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2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活血降脂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1)治疗组ALT、AST、TG、TC、HDL、LDL、BMI值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脂肪好转率92.5%,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作者:沈智理;杜亮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再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现实指导意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仅对中医养生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中医临床治疗亦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价值.自《内经》已降,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立论,但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故本文对其本义进行了探析,以指导人们健康养生.

    作者:王雷;赵桂芝;杨涛;鞠翡翡;游世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针灸防治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选穴探讨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探讨阻押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有效措施已成为口腔医学、针灸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口腔癌前病变、癌变均是全身系统性疾病,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虽然针灸在口腔癌前病变或口腔癌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但在防治口腔黏膜疾病和调节神经内分泌方面独具优势.因此本文从古代文献、现代针灸防治口腔黏膜病、抗肿瘤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3个方面分析探讨,以揭示合谷、足三里作为防治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主穴的依据.

    作者:贾燕飞;经典;蔡定均;周奇志;周红梅;余曙光;刘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孙思邈“啬神”养生思想探析

    “啬神”养性养生思想及具体应用是孙思邈重要的养生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其概念及源流的发掘整理,对孙思邈“啬神”养性养生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具体应用论述其对现代养生学提供的启示.

    作者:辛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蛋白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对患有糖尿病蛋白尿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92例患有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组,平均每组46例,分别采用雷公藤多苷片和自拟中药方剂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尿液微量蛋白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结论: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对患有糖尿病蛋白尿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健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面部红外成像诊法研究

    以中医诊断面诊理论为依据,通过对316例健康体检人群面部红外热图目鼻唇额颊额等区域的热值数据分析,探求平和体质人群面部红外特征及不同面部区域寒热偏离的与脏腑疾病的关联关系,提出面部红外检测技术的研究方法和临床价值.红外成像面诊是面部可见光诊断技术又一延伸和发展.

    作者:李洪娟;沙莎;李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消化性溃疡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证型、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常见的证型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阻胃络、肝胃郁热等,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胃、脾、肝、胃络,常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热、阳虚、血瘀、气虚、阴虚、气郁、湿.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征型临床分布类型较多,证素辩证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规范临床辨证.

    作者:徐丹;杭海燕;刘敏;丁霞;师宁;陈润花;陈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后循环缺血辨证为风痰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包括静点中药制剂、口服中药汤剂及针灸).比较2组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并使用中风病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残障水平.以上量表连续观察14d、21d、60d、90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临床疗效显著(P<0.05),2组在治疗后14d mRS评分及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1d、60d、90d 2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0d、90d 2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后循环缺血(风痰证)患者的严重致残率,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以上方案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作者:周义杰;王树青;韦华军;韦必清;苏丹;廖美容;唐文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杨博华中医药治疗脱疽经验初探

    目的:总结归纳杨博华教授用中医药治疗脱疽的临床经验.方法:结合杨教授治疗脱疽的辨证分型、诊治方法及遣方用药,总结其诊治特点及规律并举例说明之.结果与结论:杨博华教授治疗脱疽方法独特,辨证分型简单,用药方便,疗效确切,值得认真总结与推广.

    作者:贾慧;杨博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