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蛋白尿疗效分析

王健俐

关键词:自拟中药方剂, 糖尿病蛋白尿,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对患有糖尿病蛋白尿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92例患有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组,平均每组46例,分别采用雷公藤多苷片和自拟中药方剂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尿液微量蛋白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结论: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对患有糖尿病蛋白尿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积聚(胃肠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意义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3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33例中典型类癌11例,不典型类癌9例,小细胞癌13例,部分病例做NSE、Syn、CK、EMA、CgA免疫组化染色且绝大多数为阳性.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APUD细胞,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类型相关,类癌预后好.

    作者:梁青;郑毅;崔湘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EAE发病中的作用,观察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疗效,探讨益肾达络饮治疗EAE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EAE小鼠中框神经组织中NF-κBp65、1κB-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P<0.05),改善EAE模型小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模型组相比,激素组、中药组、中药加激素组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B-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EAE中,NF-κB介导的炎性级联反应是EAE小鼠CNS炎性浸润、轴索损伤的重要原因;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有效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损伤;中药益肾达络饮干预EAE的作用机制与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关东升;高颖;娄丽霞;朱陵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对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构成因素的认识

    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是对中医学在发展历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成长路径的规律性认识,是以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为认知方法,以阐发《黄帝内经》等本初经典为理论原点,以发挥个体心悟为执业特色,以继承发扬中医传统学术为成长方式,以增加辨证论治体系为进步标志,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发展过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张仲景论“平人”

    “平人”一词出自《黄帝内经》,然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不同的涵义.本文以此为据,探讨“平人”在体质学中的意义.

    作者:姜侠;闫方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许彭龄从脾胃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许彭龄教授系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从医50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组方用药精炼,对各种疑难杂症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许老多从脾胃论治,疗效甚著.笔者跟随许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阐述如下.

    作者:李冬梅;刘寨华;李同达;王丽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西药治疗痛经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西药对于痛经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收治痛经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于经期前7d开始口服消炎痛芬必得,每日2次,直至月经结束.观察组中原发性痛经患者初期配合使用1d至2d的消炎痛芬必得,2d后开始单独服用丹莪妇康煎膏,每次15g,每日2次;继发性病经,据患者病因给予用基非司酮进行治疗,每次12.5mg,每天1次,并在月经开始前10d使用丹莪妇康煎膏进行联合治疗,每天2次,每次15g.结果:实验组中痊愈57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8.18%;对照组中痊愈36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3.64%.结论:丹莪妇康煎膏配合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消除囊肿和痛经症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远期疗效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王风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芪枳三仁汤治疗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芪枳三仁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芪枳三仁汤,每周期化疗前3d开始至化疗结束后5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及排便困难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芪枳三仁汤治疗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静;白洁;臧东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面部红外成像诊法研究

    以中医诊断面诊理论为依据,通过对316例健康体检人群面部红外热图目鼻唇额颊额等区域的热值数据分析,探求平和体质人群面部红外特征及不同面部区域寒热偏离的与脏腑疾病的关联关系,提出面部红外检测技术的研究方法和临床价值.红外成像面诊是面部可见光诊断技术又一延伸和发展.

    作者:李洪娟;沙莎;李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药“髓复康”抑制大脑损伤区内GFAP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髓复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大鼠MCAO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髓复康”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激素组),每组8只均在8d,15d,30d等3个时间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脑损伤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差异及胶质瘢痕形成的差异.结果:“髓复康”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损伤区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胶质瘢痕形成受到明显抑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髓复康”可以抑制脑损伤区GFAP的表达及胶质瘢痕的形成,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后后神经纤维再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艳平;张平;赵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苏颂《本草图经》之特色探析

    《本草图经》为宋代本草学家苏颂所著.本文从纲目分类、载药全面、图文并茂、医药结合、博采众方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本草图经》对中医药学的重要贡献,归纳了《本草图经》的研究特色,评价了苏颂及其《本草图经》在世界药物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认为研究其特色与方法、挖掘其中医药学精华,对中医药学的深入研究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苏颖;刘宏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马连珍以参附强心丸辨治慢性心衰经验

    马连珍教授从事中医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研究40余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慢性心衰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该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是心肾阳虚、血瘀水停,因此研制了参附强心丸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通补兼施,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论李东垣对气化理论的理解、发挥与运用

    李东垣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其学术上尊崇《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亦受其师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影响.李东垣总结的脾胃学说,其学术创新可以归纳为4点:第一,以气化升降浮沉原理为脾胃学说立论依据;第二,创立脾胃学说,发挥气化理论;第三,揭示脾胃气化失常为内伤病机之关键;第四,治疗主张补中升阳并随季节特点辨时用药.李氏理解、发挥和运用气化理论阐释脾胃学说,并证之临床实践,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十分深远.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概述

    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00万癌症患者遭受疼痛的折磨,其中50%患者有中等乃至剧烈程度的疼痛,30%的患者有剧烈乃至难以忍受的疼痛.药物治疗是临床镇痛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肖俐;何秀兰;刘传波;胡凯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注射用鹿茸多肽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注射用鹿茸多肽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istar乳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和成骨样细胞株MG63(人骨肉瘤细胞)培养的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成功地分离、纯化并培养了Wistar乳鼠颅骨成骨细胞,采用稳定的人成骨样细胞株MG-63(人骨肉瘤细胞)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确定5×104的细胞密度,0.1 mg/ml的给药剂量,培养72h为佳培养时间.结论:MTT比色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鹿茸多肽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丽静;刘少丽;徐博;刘佳;王楚盈;吴世佳;张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健脾补肾中药对衰老脑组织中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B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衰老大鼠脑组织单胺氧化酶B(MAO-B)、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ChAT/AchE)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受试动物随机分组并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经健脾补肾中药干预后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MAO-B、ChAT/AchE活性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AO-B、AchE表达显著升高(P<0.05),ChAT表达显著降低(P<0.01),应用健脾补肾中药治疗后,治疗组大鼠MAO-B、AchE表达显著降低(P<0.05),ChAT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键脾补肾中药具有调节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胆碱类神经递质代谢而发挥脑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程容;成映霞;朱立鸣;梁玉杰;郑世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针灸防治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选穴探讨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探讨阻押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有效措施已成为口腔医学、针灸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口腔癌前病变、癌变均是全身系统性疾病,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虽然针灸在口腔癌前病变或口腔癌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但在防治口腔黏膜疾病和调节神经内分泌方面独具优势.因此本文从古代文献、现代针灸防治口腔黏膜病、抗肿瘤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3个方面分析探讨,以揭示合谷、足三里作为防治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主穴的依据.

    作者:贾燕飞;经典;蔡定均;周奇志;周红梅;余曙光;刘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学用《伤寒论》之要

    《伤寒论》以“寒”为切入点探讨疾病,是因为寒邪致病普遍,对人体的影响也大.证是论治疾病的着眼点,但其背后的根基是病机,病机因人而异,因此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举方说法是《伤寒论》的论述模式,保脾胃、治杂病是其基本要领.《伤寒论》以“人易感寒”为切入点,运用“六经”辨证论治杂病.《温病学》以“热必伤津”、“湿滞蕴热”为切入点,运用“卫气管血”、“三焦”辨证论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适合于论治温病温热证,而“三焦辨证”更适合于论治温病湿热证.运圆思维在于运而圆、圆而运,循环往复,运行不断.中医成熟、完整的医疗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才有了各家之长、流派之别,各家能互补,流派应共筑.

    作者:周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艾灸温通作用与补泻理论探讨

    艾灸温通作用是产生各种艾灸效应和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作用和核心机制,依据疾病的虚实性质和艾灸补泻理论,温通除产生补虚、泻实的效应外,还应该涵盖其他非补泻的效应.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胡玲;常小荣;吴焕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的含量

    目的:测定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的含量以建立质控方法.方法:采用香草醛一硫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作校正曲线,在51 -510mg·1-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为2.68%.测得3批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82.07 mg·g-1、81.69 mg·g-1和81.50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的质控方法.

    作者:蔡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于健脾法的经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人参汤(MGD)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方法:成功复制 IR大鼠模型后,采用MGD进行干预,并与罗格列酮进行对照,观察比较治疗后大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变化以及口服糖耐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教.结果:药物干预4周后与西药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减小(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P<0.05).结论:中药MGD对IR大鼠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作者:齐峰;赵舒;杨晓溪;朱亮;王志文;邱昌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