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脾补肾中药对衰老脑组织中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B影响的研究

程容;成映霞;朱立鸣;梁玉杰;郑世铎

关键词:衰老, MAO-B, ChAT, AChE, 中医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衰老大鼠脑组织单胺氧化酶B(MAO-B)、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ChAT/AchE)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受试动物随机分组并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经健脾补肾中药干预后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MAO-B、ChAT/AchE活性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AO-B、AchE表达显著升高(P<0.05),ChAT表达显著降低(P<0.01),应用健脾补肾中药治疗后,治疗组大鼠MAO-B、AchE表达显著降低(P<0.05),ChAT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键脾补肾中药具有调节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胆碱类神经递质代谢而发挥脑功能保护作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互文”辞格条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治疗养生的一种基本法则.历代医家均有不同发挥,不管是王冰还是张景岳乃至现代医家均是“望文生义”,从医理出发提出阴阳的互制、互根、互生、互用,大多认同春夏季以温养人体阳气为主、秋冬季以培补人体阴液为主的观点.我们通过对“互文”辞格的学习,进一步反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经典理论则发现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者:贾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艾灸温通作用与补泻理论探讨

    艾灸温通作用是产生各种艾灸效应和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作用和核心机制,依据疾病的虚实性质和艾灸补泻理论,温通除产生补虚、泻实的效应外,还应该涵盖其他非补泻的效应.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胡玲;常小荣;吴焕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面部红外成像诊法研究

    以中医诊断面诊理论为依据,通过对316例健康体检人群面部红外热图目鼻唇额颊额等区域的热值数据分析,探求平和体质人群面部红外特征及不同面部区域寒热偏离的与脏腑疾病的关联关系,提出面部红外检测技术的研究方法和临床价值.红外成像面诊是面部可见光诊断技术又一延伸和发展.

    作者:李洪娟;沙莎;李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电针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ET、TXA2和PGI2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后三里等穴位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探讨电针改善轻症酒精性肝损伤的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其中4组进行白酒灌胃12h制造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另一组灌食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对造模后的其中2组大鼠实施电针,分别电针双侧太冲、后三里及非穴,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后收集大鼠肝脏组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肝组织内TXA2、PGI2和ET的含量.结果:电针能够降低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ET、TXA2平均含量,升高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PGI2平均含量.结论:电针太冲组及后三里组能够明显改善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ET、TXA2平均含量,有利于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ET、TXA2平均含量恢复正常状态.

    作者:李顺月;陈冰俊;张栋;王淑友;马惠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芪枳三仁汤治疗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芪枳三仁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芪枳三仁汤,每周期化疗前3d开始至化疗结束后5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及排便困难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芪枳三仁汤治疗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静;白洁;臧东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消化性溃疡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证型、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常见的证型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阻胃络、肝胃郁热等,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胃、脾、肝、胃络,常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热、阳虚、血瘀、气虚、阴虚、气郁、湿.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征型临床分布类型较多,证素辩证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规范临床辨证.

    作者:徐丹;杭海燕;刘敏;丁霞;师宁;陈润花;陈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活血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2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活血降脂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1)治疗组ALT、AST、TG、TC、HDL、LDL、BMI值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脂肪好转率92.5%,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作者:沈智理;杜亮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健脾补肾中药对衰老脑组织中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B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衰老大鼠脑组织单胺氧化酶B(MAO-B)、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ChAT/AchE)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受试动物随机分组并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经健脾补肾中药干预后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MAO-B、ChAT/AchE活性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AO-B、AchE表达显著升高(P<0.05),ChAT表达显著降低(P<0.01),应用健脾补肾中药治疗后,治疗组大鼠MAO-B、AchE表达显著降低(P<0.05),ChAT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键脾补肾中药具有调节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胆碱类神经递质代谢而发挥脑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程容;成映霞;朱立鸣;梁玉杰;郑世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抗光敏合剂对BALB/C小鼠急性光损伤所致表皮细胞炎症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抗光敏合剂对急性UVB辐射后BALB/c小鼠皮肤炎症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探讨抗光敏合剂对皮肤光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以300mJ/cm2 UVB辐射BALB/c小鼠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在预防性应用中药抗光敏合剂后,与正常小鼠、预防性应用生理盐水及羟氯喹小鼠进行平行对照研究.HE染色法观察炎症变化程度,并以病理图片处理系统观察小鼠表皮厚度.结果: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抗光敏合剂可以缓解急性UVB辐射损伤造成的细胞炎症反应,保护角质形成细胞,发挥对急性光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结论:抗光敏合剂治疗可明显缓解紫外线引起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炎性损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孙丽蕴;张广中;李蜀平;刘魁英;娄卫海;王萍;王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冬虫夏草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尿IL-18水平的影响

    目的:现察冬虫夏草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功能及尿IL-18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CS组,sham组和I/R组均灌服生理盐水(2 ml/d),CS组灌服CS( 5g/kg·d),检测各组大鼠BUN、Scr、尿NAG、尿IL-18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L/R组大鼠BUN、Scr、尿NAG酶和尿IL-18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相比较,CS组大鼠BUN、Scr、尿NAG酶和尿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冬虫夏革的肾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尿IL-18的排出有关.

    作者:黄仁发;康雷;程新;龙韵;马晓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磁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磁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选用磁极针及普通毫针在患侧取穴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依据简化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积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极针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率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雷正权;杨斌;牛晓梅;冯卫星;王先勇;王卫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的含量

    目的:测定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的含量以建立质控方法.方法:采用香草醛一硫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作校正曲线,在51 -510mg·1-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为2.68%.测得3批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82.07 mg·g-1、81.69 mg·g-1和81.50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黄芪总皂苷口腔黏附缓释片中总皂苷的质控方法.

    作者:蔡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张仲景论“平人”

    “平人”一词出自《黄帝内经》,然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不同的涵义.本文以此为据,探讨“平人”在体质学中的意义.

    作者:姜侠;闫方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针灸防治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选穴探讨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探讨阻押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有效措施已成为口腔医学、针灸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口腔癌前病变、癌变均是全身系统性疾病,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虽然针灸在口腔癌前病变或口腔癌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但在防治口腔黏膜疾病和调节神经内分泌方面独具优势.因此本文从古代文献、现代针灸防治口腔黏膜病、抗肿瘤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3个方面分析探讨,以揭示合谷、足三里作为防治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主穴的依据.

    作者:贾燕飞;经典;蔡定均;周奇志;周红梅;余曙光;刘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60例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Hp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消糜汤治疗,4周后行胃镜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痛风性肾病的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性肾病( GoutyNephropathy),也可名为尿酸性肾病(uric acidnephropathy,UAN),是由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所致.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造成的肾间质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渗尿,进而发生高血压、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本病多见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不少病人有痛风家族史.大部分病人伴有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尿酸性尿路结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其发病率亦日益增多,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

    作者:霍保民;王梓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孙思邈“啬神”养生思想探析

    “啬神”养性养生思想及具体应用是孙思邈重要的养生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其概念及源流的发掘整理,对孙思邈“啬神”养性养生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具体应用论述其对现代养生学提供的启示.

    作者:辛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试论胃主升清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脾胃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但脾胃中主体在胃,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胃之升清是气机升降的原动力.

    作者:苏维霞;朱西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再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现实指导意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仅对中医养生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中医临床治疗亦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价值.自《内经》已降,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立论,但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故本文对其本义进行了探析,以指导人们健康养生.

    作者:王雷;赵桂芝;杨涛;鞠翡翡;游世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对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构成因素的认识

    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是对中医学在发展历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成长路径的规律性认识,是以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为认知方法,以阐发《黄帝内经》等本初经典为理论原点,以发挥个体心悟为执业特色,以继承发扬中医传统学术为成长方式,以增加辨证论治体系为进步标志,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发展过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