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李艳祥

关键词:慢性糜烂性胃炎, 自拟消糜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60例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Hp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消糜汤治疗,4周后行胃镜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胃主升清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标志性著作,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脾胃为人体升清降浊之枢纽,但脾胃中主体在胃,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胃之升清是气机升降的原动力.

    作者:苏维霞;朱西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于健脾法的经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人参汤(MGD)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方法:成功复制 IR大鼠模型后,采用MGD进行干预,并与罗格列酮进行对照,观察比较治疗后大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变化以及口服糖耐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教.结果:药物干预4周后与西药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减小(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P<0.05).结论:中药MGD对IR大鼠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作者:齐峰;赵舒;杨晓溪;朱亮;王志文;邱昌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普济方》止痛方药研究

    以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等济方》(乾隆四十六年刊《四库全书》文渊阁版《普济方》为底本,参校明永乐《普济方》刻本残卷)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普济方》著作及成书情况,浅溯“痛证”理论发展源流,主要探讨《普济方》对止痛方药收录状况、收方特色和学术价值,了解经《普济方》收录及保存的自晋至明朝初期诸多“痛证”相关理论及方药文献,特别是今已亡佚不存的诸多止痛方药文献的作用和特点,分析《普济方》一书在中医学方剂发展史中的意义及作用.

    作者:侯酉娟;牛亚华;孟凡红;郎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蛋白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对患有糖尿病蛋白尿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92例患有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组,平均每组46例,分别采用雷公藤多苷片和自拟中药方剂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尿液微量蛋白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结论:运用自拟中药方剂对患有糖尿病蛋白尿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健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磁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磁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选用磁极针及普通毫针在患侧取穴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依据简化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积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极针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率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雷正权;杨斌;牛晓梅;冯卫星;王先勇;王卫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60例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Hp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消糜汤治疗,4周后行胃镜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学用《伤寒论》之要

    《伤寒论》以“寒”为切入点探讨疾病,是因为寒邪致病普遍,对人体的影响也大.证是论治疾病的着眼点,但其背后的根基是病机,病机因人而异,因此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举方说法是《伤寒论》的论述模式,保脾胃、治杂病是其基本要领.《伤寒论》以“人易感寒”为切入点,运用“六经”辨证论治杂病.《温病学》以“热必伤津”、“湿滞蕴热”为切入点,运用“卫气管血”、“三焦”辨证论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适合于论治温病温热证,而“三焦辨证”更适合于论治温病湿热证.运圆思维在于运而圆、圆而运,循环往复,运行不断.中医成熟、完整的医疗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才有了各家之长、流派之别,各家能互补,流派应共筑.

    作者:周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积聚(胃肠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意义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3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33例中典型类癌11例,不典型类癌9例,小细胞癌13例,部分病例做NSE、Syn、CK、EMA、CgA免疫组化染色且绝大多数为阳性.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APUD细胞,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类型相关,类癌预后好.

    作者:梁青;郑毅;崔湘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医组方配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通过对1979年至2011年国内发表的有关组方配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在展现组方配伍研究发展脉络的同时,深入挖掘其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更高层次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郭齐;吴丹;田昕;杨傲然;朱晓奕;周亚平;王志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人参和红花提取物配伍对心肌缺血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和红花标准提取物配伍对心肌缺血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益气活血中药理论的诠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冠状动脉结扎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十二指肠分别给予质量标化的人参、红花提取物和二者配伍的混合物,观察心肌缺血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人参与红花提取物配伍可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的冠脉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冠脉阻力和总外周阻力.结论:益气药和活血药配对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但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于震;韩淑燕;李海霞;屠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穴位埋线预刺激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相关脑肠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相关脑肠肽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穴位埋线干预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动物试验,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用埋线治疗.结果: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血浆胃泌素、生长抑素以及胃宾和近端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调节糖尿病大鼠脑肠肽的表达和分布,可能为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作者:陈耀龙;陈荣钟;陈淑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刑金之“火”考

    火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火有两个含义,即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生理性的火为阳气所化,是生命的动力;病理性的火,是机能亢进的表现.临床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多因病邪亢盛,常见于急性热病,表现为高热、多汗、躁狂、面红目赤、尿少、便秘等;虚火多因阴液亏损,常见于慢性内伤杂病,以五心烦热、午后升火、烦躁失眠、腰膝酸软等为主症.

    作者:于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许彭龄从脾胃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许彭龄教授系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从医50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组方用药精炼,对各种疑难杂症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许老多从脾胃论治,疗效甚著.笔者跟随许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阐述如下.

    作者:李冬梅;刘寨华;李同达;王丽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马连珍以参附强心丸辨治慢性心衰经验

    马连珍教授从事中医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研究40余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慢性心衰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该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是心肾阳虚、血瘀水停,因此研制了参附强心丸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通补兼施,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沈金鳌《妇科玉尺》学术思想初探

    《妇科玉尺》为清·沈金鳌所著,沈氏一生著作丰富,精通内、外、妇、儿、杂病的诊治.通过对《妇科玉尺》的分析和整理,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参考.

    作者:蔺焕萍;马新红;周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痛风性肾病的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性肾病( GoutyNephropathy),也可名为尿酸性肾病(uric acidnephropathy,UAN),是由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所致.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造成的肾间质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渗尿,进而发生高血压、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本病多见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不少病人有痛风家族史.大部分病人伴有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尿酸性尿路结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其发病率亦日益增多,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

    作者:霍保民;王梓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注射用鹿茸多肽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注射用鹿茸多肽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istar乳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和成骨样细胞株MG63(人骨肉瘤细胞)培养的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成功地分离、纯化并培养了Wistar乳鼠颅骨成骨细胞,采用稳定的人成骨样细胞株MG-63(人骨肉瘤细胞)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确定5×104的细胞密度,0.1 mg/ml的给药剂量,培养72h为佳培养时间.结论:MTT比色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鹿茸多肽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丽静;刘少丽;徐博;刘佳;王楚盈;吴世佳;张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5种中药不同组合抑制小鼠S180肉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5神中药不同组合对小鼠S180肉瘤抑制作用及抗血管形成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疗效较好的抗血管生成复方中药新药.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7组:A组:生理盐水组;B1-5组:5种中药不同组合(B1: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B2:藤黄酸、人参皂苷、青蒿琥脂;B3:斑蝥素、人参皂苷、青篙琥脂;B4:藤黄酸、人参皂苷;B5:藤黄酸、苦参碱);C组:沙利度胺组.取上述药物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第2天处死小鼠,测量肿瘤质量和体积,免疫组化检测CD31蛋白含量,检测肿瘤血管生成密度.结果:在这5种中药不同组合中,发现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抑制小鼠S180肉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和抑制血管生成效果.

    作者:杨峰;高启龙;姚亚民;刘晓莉;田同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消化性溃疡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证型、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常见的证型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阻胃络、肝胃郁热等,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胃、脾、肝、胃络,常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热、阳虚、血瘀、气虚、阴虚、气郁、湿.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征型临床分布类型较多,证素辩证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规范临床辨证.

    作者:徐丹;杭海燕;刘敏;丁霞;师宁;陈润花;陈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活血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2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活血降脂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1)治疗组ALT、AST、TG、TC、HDL、LDL、BMI值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脂肪好转率92.5%,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作者:沈智理;杜亮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