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斌;王玲玲;胡玲;常小荣;吴焕淦
目的:研究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EAE发病中的作用,观察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疗效,探讨益肾达络饮治疗EAE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EAE小鼠中框神经组织中NF-κBp65、1κB-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P<0.05),改善EAE模型小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模型组相比,激素组、中药组、中药加激素组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B-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EAE中,NF-κB介导的炎性级联反应是EAE小鼠CNS炎性浸润、轴索损伤的重要原因;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有效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损伤;中药益肾达络饮干预EAE的作用机制与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密切相关.
作者:关东升;高颖;娄丽霞;朱陵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马连珍教授从事中医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研究40余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慢性心衰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该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是心肾阳虚、血瘀水停,因此研制了参附强心丸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通补兼施,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中药“髓复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大鼠MCAO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髓复康”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激素组),每组8只均在8d,15d,30d等3个时间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脑损伤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差异及胶质瘢痕形成的差异.结果:“髓复康”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损伤区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胶质瘢痕形成受到明显抑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髓复康”可以抑制脑损伤区GFAP的表达及胶质瘢痕的形成,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后后神经纤维再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艳平;张平;赵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60例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Hp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消糜汤治疗,4周后行胃镜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糜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治疗养生的一种基本法则.历代医家均有不同发挥,不管是王冰还是张景岳乃至现代医家均是“望文生义”,从医理出发提出阴阳的互制、互根、互生、互用,大多认同春夏季以温养人体阳气为主、秋冬季以培补人体阴液为主的观点.我们通过对“互文”辞格的学习,进一步反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经典理论则发现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者:贾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骨质增生症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西医药疗效欠佳.笔者临床上自拟骨痹汤治疗骨质增生症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力亚;王永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是对中医学在发展历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成长路径的规律性认识,是以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为认知方法,以阐发《黄帝内经》等本初经典为理论原点,以发挥个体心悟为执业特色,以继承发扬中医传统学术为成长方式,以增加辨证论治体系为进步标志,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发展过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以中医诊断面诊理论为依据,通过对316例健康体检人群面部红外热图目鼻唇额颊额等区域的热值数据分析,探求平和体质人群面部红外特征及不同面部区域寒热偏离的与脏腑疾病的关联关系,提出面部红外检测技术的研究方法和临床价值.红外成像面诊是面部可见光诊断技术又一延伸和发展.
作者:李洪娟;沙莎;李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2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活血降脂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1)治疗组ALT、AST、TG、TC、HDL、LDL、BMI值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脂肪好转率92.5%,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作者:沈智理;杜亮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妇科玉尺》为清·沈金鳌所著,沈氏一生著作丰富,精通内、外、妇、儿、杂病的诊治.通过对《妇科玉尺》的分析和整理,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参考.
作者:蔺焕萍;马新红;周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性肾病( GoutyNephropathy),也可名为尿酸性肾病(uric acidnephropathy,UAN),是由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所致.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造成的肾间质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渗尿,进而发生高血压、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本病多见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不少病人有痛风家族史.大部分病人伴有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尿酸性尿路结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其发病率亦日益增多,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
作者:霍保民;王梓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衰老大鼠脑组织单胺氧化酶B(MAO-B)、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ChAT/AchE)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受试动物随机分组并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经健脾补肾中药干预后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MAO-B、ChAT/AchE活性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AO-B、AchE表达显著升高(P<0.05),ChAT表达显著降低(P<0.01),应用健脾补肾中药治疗后,治疗组大鼠MAO-B、AchE表达显著降低(P<0.05),ChAT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键脾补肾中药具有调节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胆碱类神经递质代谢而发挥脑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程容;成映霞;朱立鸣;梁玉杰;郑世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通过对1979年至2011年国内发表的有关组方配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在展现组方配伍研究发展脉络的同时,深入挖掘其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更高层次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郭齐;吴丹;田昕;杨傲然;朱晓奕;周亚平;王志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了配合《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二五”规划,建设一流的针灸国际培训基地的论证研究,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针灸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讨针灸国际培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打造一流的国际针灸培训品牌及标准,开展相关的软科学研究,促进高层次针灸国际培训基地的及早建立,提升中医针灸形象和地位,实施国家软实力发展战略.
作者:王彤;黄晖;吴中朝;胡静;陈仲杰;周宇;焦玥;周劲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从词义延伸角度分析《内经》中虚实各含义之间的关系,认为虚实本义为大土山和财物粮食充足,在脉诊引申为空软和坚满,在气血分析中引申为无和有,在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中引申为盛衰、盈亏、有余不足等,在临床病证分析中引申为精夺和邪盛,大体反映了虚实从一般词汇逐步转为中医学专有词汇的过程.
作者:李成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人参汤(MGD)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方法:成功复制 IR大鼠模型后,采用MGD进行干预,并与罗格列酮进行对照,观察比较治疗后大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变化以及口服糖耐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教.结果:药物干预4周后与西药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减小(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P<0.05).结论:中药MGD对IR大鼠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作者:齐峰;赵舒;杨晓溪;朱亮;王志文;邱昌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许彭龄教授系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从医50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组方用药精炼,对各种疑难杂症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许老多从脾胃论治,疗效甚著.笔者跟随许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阐述如下.
作者:李冬梅;刘寨华;李同达;王丽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啬神”养性养生思想及具体应用是孙思邈重要的养生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其概念及源流的发掘整理,对孙思邈“啬神”养性养生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具体应用论述其对现代养生学提供的启示.
作者:辛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传统中医论文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种医学著作和医学刊物上发表的以医论为主的中医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影响较大的儒家思想、易经学说、道教文化、兵法理论等均可在传统中医论文中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尊重儒家思想,崇尚经典著作;渗透易经学说;医理易理相通;效法道教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医理兵法同构,用药视同用兵.
作者:魏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磁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选用磁极针及普通毫针在患侧取穴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依据简化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积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极针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率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雷正权;杨斌;牛晓梅;冯卫星;王先勇;王卫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