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稼;刘继军;张广泉;金毅
肱骨干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肱骨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时有发生,复习我院自1990年4月~2002年4月52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就28例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杨勇;王长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肤和神经损伤后,沿受损神经皮肤表面出现疱疹和神经性疼痛.当疱疹出现后诊断较易,但此病毒对皮肤、神经损害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重,甚至使一些患者不能忍受.所以,尽早消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皮肤神经的损伤,使损伤的皮肤、神经尽早恢复正常,避免后遗神经性疼痛,是我们医务人员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根据远红外线和氦氖激光的治疗原理,我们将这两种方法用于带状疱疹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作用,无1例遗留神经性疼痛,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CT、MRI检查手段的普及,手术器械的更新、发展,手术方式的完善,以及病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质上的了解,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病员越来越多.勿庸置疑,采用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疗效好.但是,也有一些病人,经过手术之后,仍然存在部分或大部分手术前原有的不适症状,或者术后症状已完全消失,但不久症状再度复发,甚至更加严重.术后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暂称之为腰椎间盘术后综合征.本文通过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3例病历资料的分析及回访,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东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BAK椎间融合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3年3月,我们应用BAK椎间融合器治疗29例腰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8例椎管狭窄.其中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髓核摘除术后,症状仍无缓解者.BAK植入的模式为:L3、4间隙植入2枚者3例;L4、5间隙植入1枚者10例、植入2枚者6例;L4、5间隙,L5、S1间隙各植入1枚者29例.结果:本组48例,随访42例,随访3个月到5a,平均3a 9个月.随访时症状完全消失者35例,临床满意率为83.3%.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者31例,均能达到临床融合,正侧位X线片显示BAK融合器周围无透视带存在,融合器中空区域逐渐有骨组织生长,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移位.但有5例60岁以上患者出现1.5mm的BAK融合器下沉,6例50岁以上患者出现1.5mm的BAK融合器沉降.结论:对需要扩大减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狭窄症患者运用BAK椎间融合器治疗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作者:罗建平;郑稼;张广泉;田书建;刘继军;赵永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也在增高,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水疱病在临床上却很少见到,现将在我院近十多年来收治的34例该病报道如下.
作者:张进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例髋臼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和钛螺钉内固定,其中后壁合并后柱骨折6例,前壁合并前柱骨折3例,双柱骨折7例,髋臼粉碎性骨折4例.前壁合并前柱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3例,双柱骨折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7例,余采用外侧扩大髂股手术入路.结果:骨折均接近解剖复位,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手术前明确骨折类别,采用恰当的入路,术中充分的显露,满意的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以及适度的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广泉;赵炬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股骨粗隆部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病,我们自1996年采用Gamma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4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绍堂;史锐;谢国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老年肝病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发生退行性变,机体代偿能力差,免疫功能减退,在慢性肝病基础上极易出现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导致病人死亡.我院于1999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65例,其中有9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现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苏同宝;刘朝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偏头痛是临床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25~58岁的青壮年.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我院采用中药治疗偏头痛5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桂梅;于志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频繁住院、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致使院内肺炎发病率增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本文分析了我院32例COPD继发院内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旨在有效预防和指导治疗.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UCAD)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
作者:李光亮;郭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其病死率降低,心功能得以保护,临床预后大为改善,这均与相关血管及早再通有关.本文将1995~2002年间的82例静脉溶栓病例的临床情况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对于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目前也没有一种满意的手术方法,各种手术方式主要是针对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1].自1990年2月~2002年12月,我们对35例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应用门体断流术加脾切除术的同时,联合应用了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中德;赵北永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以提高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疗水平.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症21例,均行胸椎后路节段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脊髓减压术.结果:本组术后平均随访1.5a,优16例(76.2%),良5例(23.8%).疗效满意.结论:早期诊断并尽早手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关键.
作者:皮国富;鲍恒;王利民;贺长清;左铁臣;陈风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自1982年3月~2003年2月,共行胃镜检查69 814例,检出钩虫病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克河;康继厚;梅海信;罗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后路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撑开装置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病人,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撑开,恢复椎体正常高度、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及椎管容积,不进入椎管间接减压,椎板植骨.结果:术后CT、X线复查,椎体高度恢复,椎管容积基本正常,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恢复.平均随访21个月,骨愈合时间3个月8例,4个月5例,无1例断钉及骨不愈合.13例按Frankel分级术后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撑开装置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扩大了椎管容积,解除了脊髓式马尾神经受压,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度.
作者:陈志学;蔡启卿;冯明录;强晓军;冯纪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oniac,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过去人们认为MPP是轻型自限性疾病,临床重视不够,近年研究发现MPP肺内炎症有轻重程度不同的改变,而且可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甚至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已引起广泛关注[2].我院儿科2002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MPP 67例,现将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霞;白玉苍;李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现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凡新生儿娩出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尚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病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对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工作中发现地塞米松在预防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方面起一定作用.
作者:徐耐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抗恶性肿瘤药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的某些正常组织细胞亦有一定损害.作好化疗间歇期的康复护理,可以保证每个化疗周期药物按时、按剂量应用,使肿瘤化疗效果更接近于根治性水平.本文就化疗间歇期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康复护理要点叙述如下.
作者:张爱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危急重症,阿托品是治疗有机磷中毒的重要解毒药物,但在阿托品应用过程中,如何尽快达到阿托品化,而又避免阿托品中毒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现将阿托品化评分指导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顺;王现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