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评价高血压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大动脉功能

白智峰;刘洪智;王晋明;成蓓

关键词:高血压病,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顺应性, 内皮功能
摘要: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大动脉缓冲功能及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利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对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20例进行大动脉缓冲功能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颈总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及容积扩张性作为评价大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1)高血压病组颈总动脉横断面顺应性(10-3*mm2*mmHg-1)、容积扩张性(10-3*mmHg-1)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74.36±32.43vs. 96.43±40.76,1.49±0.53vs. 3.14±1.32,5.4%±1.2%vs. 12.2%±3.4%,P均<0.01);(2)高胆固醇血症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8%±1.9%vs.12.2%±3.4%,P<0.01),而颈总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及容积扩张性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90.56±34.52vs.96.43±40.76,3.08±1.31vs.3.14±1.32,P>0.05);(3)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组颈总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70.43±30.58vs.96.43±40.76,1.48±0.49vs.3.14±1.32,P<0.01),和高血压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内皮功能较其它三组明显下降(2.6%±1.0%vs.4.8%±1.9%vs.5.4%±1.2%vs.12.2%±3.4%,P<0.01;(4)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在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病大动脉顺应性及内皮功能明显下降,高胆固醇血症内皮功能明显受损,且加重高血压对内皮功能的损害,而对大动脉顺应性无影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进展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骨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90%椎体骨折是由骨质疏松所致.在美国,每年约有70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约为70%,8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约为50%.有超过1/3患者都有慢性疼痛[1].中国北京地区报道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为15%.另一项研究证实,随着年龄增长,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会逐渐增长,男性每年0.1%,女性每年0.3%~1.3%[2].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椎体矢状面变形,邻近椎体生物力学变化,使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几率增加5倍左右[3].这类骨折可引起慢性疼痛,活动能力的减退,肺功能减低,食欲低下,情绪低落,医疗费用急剧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增加[4].这些不利影响和髋部骨折所引起的影响相似[5].对于这类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仅限于卧床休息、镇痛药的应用、支具等,具有神经症状或脊柱不稳者,采用椎管减压并内固定术.以上这些处理均不能恢复脊柱力线,无明显降低因运动减少而致的低骨矿化度[2],同时内固定失败率增加明显.

    作者:宋进良;罗建平;赵炬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水疱病的诊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也在增高,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水疱病在临床上却很少见到,现将在我院近十多年来收治的34例该病报道如下.

    作者:张进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误诊分析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Diabetic Autonomic Meuropathy,DAM)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之一,当其为首发症状时,在基层医院较易误诊.笔者收集了本院自1995年1月~2003年1月31例DAM的误诊资料,分析了其误诊原因,并探讨了减少误诊的对策.

    作者:李翠芳;康玮;王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91例肝硬化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老年肝病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发生退行性变,机体代偿能力差,免疫功能减退,在慢性肝病基础上极易出现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导致病人死亡.我院于1999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65例,其中有9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现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苏同宝;刘朝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肌损伤标记物与急性心肌梗死

    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为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二条[1]: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多次心电图记录有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这三项条件有相当大的变异,心电图上的ST段抬高和Q波出现是两个高度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变化,然而仅有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就诊时有这些心电图的改变[2],约1/4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缺乏典型的胸痛,只有恰巧在贴近梗死发生时记录心电图,或者在以后的检查中发现长期存在的病理性Q波才可能发觉[3].因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去急诊在后肯定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有50%是在初的心电图检查中得不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4],因此对大部分病人而言,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定时测定心脏标记物来肯定或否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肌标记物综述如下.

    作者:曹国良;乔永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我院应用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铁珍;周兰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胃镜诊断钩虫病42例分析

    我院自1982年3月~2003年2月,共行胃镜检查69 814例,检出钩虫病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克河;康继厚;梅海信;罗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院内肺炎32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频繁住院、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致使院内肺炎发病率增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本文分析了我院32例COPD继发院内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旨在有效预防和指导治疗.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观察

    小儿患麻疹肺炎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病情迁延不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细菌作用,又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我科自1998年12月~2002年4月,在常规治疗麻疹合并肺炎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贾小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儿前骨间神经嵌压综合征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小儿前骨间神经嵌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例小儿前骨间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其中异常纤维束骑跨前骨间神经嵌压神经1例,尺骨近端骨软骨瘤向前挤压前骨间神经1例,腱鞘囊肿压迫前骨间神经1例),均采用手术方法解除嵌压因素,彻底神经松解,并对与本病有关的局部解剖、病因、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和治疗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经3个月~4a随访,3例病人手指功能完全恢复.结论:本病确诊后,经6~8周保守治疗,手指功能无明显改善、肌电图检查神经无明显恢复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郑稼;刘继军;张广泉;金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微波热凝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的比较观察

    慢性肥厚性鼻炎很常见,病人深受其苦.为探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我们近年来随机抽样两组各6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人,均无鼻中隔偏曲及急慢性鼻窦炎病变,亦均无鼻咽及口咽部疾患,分别用微波热凝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亓晓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期妊娠引产致软产道裂伤38例分析

    软产道裂伤是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将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影响母体正常生理功能,其不良后果有时将给患者带来终身痛苦,甚至因损伤及出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院十年间1 281例中期妊娠引产中发生的38例软产道损伤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今后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作者:刘彦;赵秀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29例诊断与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0年9月~2002年10月共收治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病人29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诊断和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鹏飞;王沂娟;邵换璋;刘百舸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椎间融合器在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术中的稳定作用

    目的:观察BAK椎间融合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3年3月,我们应用BAK椎间融合器治疗29例腰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8例椎管狭窄.其中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髓核摘除术后,症状仍无缓解者.BAK植入的模式为:L3、4间隙植入2枚者3例;L4、5间隙植入1枚者10例、植入2枚者6例;L4、5间隙,L5、S1间隙各植入1枚者29例.结果:本组48例,随访42例,随访3个月到5a,平均3a 9个月.随访时症状完全消失者35例,临床满意率为83.3%.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者31例,均能达到临床融合,正侧位X线片显示BAK融合器周围无透视带存在,融合器中空区域逐渐有骨组织生长,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移位.但有5例60岁以上患者出现1.5mm的BAK融合器下沉,6例50岁以上患者出现1.5mm的BAK融合器沉降.结论:对需要扩大减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狭窄症患者运用BAK椎间融合器治疗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作者:罗建平;郑稼;张广泉;田书建;刘继军;赵永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带锁髓内钉固定+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和骨折不愈合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近来较多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带锁髓内钉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四肢的高能量致复杂多段骨折的骨科救治.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12例股骨、胫骨长管状骨骨折和骨折不愈合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同时自体骨髓移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发旺;李群峰;刘银堂;黄海龙;李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胆囊穿孔18例临床分析

    老年胆囊穿孔为普外科急重症,容易误诊,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将很快危及患者生命,故应重视老年性胆囊穿孔的诊断、治疗,本组报告1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绍江;姜建华;席连峰;薛涣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

    目的:观察后路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撑开装置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病人,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撑开,恢复椎体正常高度、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及椎管容积,不进入椎管间接减压,椎板植骨.结果:术后CT、X线复查,椎体高度恢复,椎管容积基本正常,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恢复.平均随访21个月,骨愈合时间3个月8例,4个月5例,无1例断钉及骨不愈合.13例按Frankel分级术后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撑开装置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扩大了椎管容积,解除了脊髓式马尾神经受压,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度.

    作者:陈志学;蔡启卿;冯明录;强晓军;冯纪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对肺栓塞的认识

    肺栓塞(PE)是由于肺动脉或其某一分支被血栓堵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过去对该病识别不够,检出率极低,反过来又加重了PE是少见病的概念.实际PE绝非少见病,近年来PE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病死率位于死因的第3位.未经治疗的PE病死率为25%~30%,而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后,病死率可降至2%~8%[1].由此可见,早期正确诊断PE非常关键,然而许多基层医院缺乏必要的检查设备和技术,加上各级大夫对PE认识肤浅,漏诊率极高.结合我院近三年及作者在外院进修期间诊治的12例PE患者资料,现将基层医院对PE的诊治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买生;韩俊峰;徐鹏;宋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综合征病因分析

    随着CT、MRI检查手段的普及,手术器械的更新、发展,手术方式的完善,以及病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质上的了解,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病员越来越多.勿庸置疑,采用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疗效好.但是,也有一些病人,经过手术之后,仍然存在部分或大部分手术前原有的不适症状,或者术后症状已完全消失,但不久症状再度复发,甚至更加严重.术后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暂称之为腰椎间盘术后综合征.本文通过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3例病历资料的分析及回访,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东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73例患有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施行胃镜检查及胃粘膜碱性粉红试验.结果:573例胃十二指肠不同疾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各异,其中消化性溃疡阳性率高.结论: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原.

    作者:梁立维;张建民;王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