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烧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冯勇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 烧伤,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烧伤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治疗组从患者烧伤后第三天开始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照组给予患者等量的等渗盐水,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动态监测患者的蛋白质,糖类的代谢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加速烧伤患者创面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患者的血糖和血浆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有助于改善全身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还可调节烧伤患者的高代谢反应,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免疫功能,是临床上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术中护理及配合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成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成人巨大PDA(直径>11 mm)的介入封堵治疗仍然有诸多问题。胸主动脉内置入覆膜支架同样能达到阻断主动脉至肺动脉异常分流的目的,故该方法成为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针对成人巨大P D A的新型、有效的方法[1-2,4]。自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我们采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11例成人巨大PDA,均获成功,术中配合及护理是该项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术前访视进行心理疏导,完善术前准备及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得以成功的基础,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芳;王红;辛永香;何媛媛;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80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通过对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记录进行研究,探讨针对大肠息肉的更加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0例大肠息肉的患者的结肠镜表现,临床特点及相关癌变因素的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0例临床患者当中,共110例腺瘤性息肉,另有炎性息肉43例、增生性息肉27例,3例癌变病历。结论大肠内镜手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将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作者:卢群;肖鹏;艾启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氧疗疗效的社区追踪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追踪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为社区追踪的应用与COPD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将98例COPD急性发作出院后缓解期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追踪管理给以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或鼻导管与BIPAP 呼吸机交替氧疗,吸氧时间>15h/天。随访两年后,采用SGRQ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及两年中急性发作次数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GRQ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社区卫生中心随访,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两年中急性发作次数为(3.08±0.46)次,平均住院天数为(26.92±3.04)d,观察组分别为(0.75±0.13)次和(10.77±2.4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追踪长期氧疗有助于缓解COPD稳定期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本院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情况,总结患者降压药的应用情况和临床血压控制达标率。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高血压患者治疗情况,统计分析其用药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高血压病人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比率为71.27%,2年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β-RB)的使用率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是普遍使用的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以联合用药居多,占94.55%,血压控制率44.36%。结论抗高血压药物中ACEI、CCB和β-RB常用,我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血压控制会更加理想。

    作者:常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滋肾养阴法治疗鼻衄

    鼻衄一证始见于《内径》。《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鼻窍而出者,谓之鼻衄。

    作者:李志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药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已成为医院及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经重组获得的mec复合体是其产生耐药性的结构基础,并通过产生PBP2a表达抗药性,而金葡菌耐药性表达及表达程度还受其内在的固有基因影响,本文重点讨论MRSA耐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包括其耐药决定性基因mecA基因,以及fem基因等其他辅助基因进行重点介绍。

    作者:周仁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外阴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目的: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使外阴癌病人解除自卑心理,尽快接受手术。方法对12例拟行外阴癌根治性切除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病人,术前进行了心理评估,收集病人及家属共同关心的问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做好创口、引流管及会阴部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12例外阴癌拟行手术的病人自卑心理消失,愉快接受手术,创口愈合良好,无一例病人出现并发症。结论术前加强病人的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能有效地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冰;许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米索、催产素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及临床观察

    目的:产后出血是产科多年的难题,是危及产妇生命的并发症,当采取米索、催产素无效时及时宫颈注射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12月选取40例患者阴道分娩有出血倾向约300m l的产妇及时采取欣母沛250u g肌注注射作为实验组,并选取2011年1月-12月40例正常分娩出血300ml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对因宫缩乏力原因出现的产后出血效果及佳。结论对产后出血准确诊断,尽早预防,尽早处理,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徐新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加强产妇分娩前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加强产妇分娩前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产妇护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300例初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加强产妇分娩前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出血量、胎儿窘迫、抑郁评分和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产程明显缩短、出血量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以及产后发生抑郁较少,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窘迫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妇分娩前心理健康护理干预能较好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身心恢复。

    作者:何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观察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头颅开小骨窗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颅血肿穿刺抽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95%高于对照组80%,P<0.05,有统计学意义,小骨窗组总有效率90%高于穿刺抽吸组55%,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头颅开小骨窗方式清除血肿疗效明显。

    作者:陈穗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卡莫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卡莫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0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53例患者采用替加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为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卡莫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观察组患者口腔粘膜炎发生率、腹痛腹泻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莫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显著,引发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彦艳;吕艳芳;庄永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针刀治疗236例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与分析小针刀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小针刀治弹响指患者236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于局部侵润麻醉后进行小针刀治疗,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中治愈219例,占92.80%,好转15例,占6.36%,无效2例,占0.85%,总有效率高达99.15%。结论行小针刀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且具有操作简便,伤害性较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辉;李建生;毛科旺;杨生旺;李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通痹活血颗粒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痹活血颗粒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 P N)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D P N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5例同时合用自拟通痹活血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70.6%(P<0.05);研究组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活血颗粒能明显改善DPN症状,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行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内科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BC、NEUT、TRIG、CHOL、HDL-C、D-LDL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有效、安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张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同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一般性健康指导。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观察同步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BPRS总分及服药依从性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评定。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后8周的BPRS总分较对照组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同步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许仁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采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因静脉采血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后的护理策略。方法观察6439例2013年到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及体检者采血后的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针对各不良反应的应对做以预防。结果因静脉采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下:出血、血肿、静脉炎、局部皮肤过敏、皮下毛细血管损伤;出现晕血等精神情志问题等。结论可能因采血护士或者患者自身的操作问题出现相应不良反应,也可能因患者心理因素或身体基础状态等出现不良反应,应针对不同原因,分别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农村卫生院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农村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01月至2010年12月786例住院分娩产妇中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社会因素及医患双方密切相关。

    作者:黄秀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例晚期骨性关节炎病历进行分析。结果对32例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手术后的优良率达到87.5%。结论使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关节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膝的疼痛、膝盖的屈伸范围以及行走活动能力。手术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何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咳嗽”重在辩证论治

    咳嗽是临床上以症状命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金。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湿、燥、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风邪挟寒者居多;内伤咳嗽多因饮食、情志及肺脏自病;饮食不当,嗜烟好酒,内生火热,熏灼肺胃,灼津生痰;或生冷不节,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上储于肺,阻塞气道,肺气上逆而作咳;情志刺激,肝失调达,气郁化火,肝火上逆犯肺,肺失肃降而作咳;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疾病日久,迁延不愈,耗气伤阴,肃降无权致肺气上逆作咳;或肺气虚不能布津而成痰,肺阴虚而虚火灼津为痰,痰浊阻滞,肺气不降上逆作咳;笔者从医20余年,结合病人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舌苔脉象等,就咳嗽的中医辨证及治疗体会与大家分享。

    作者:吕翠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世纪是老龄化的世纪,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4年老龄人口达2亿。我国是老年人口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导致一些新的疾病和各种各样的老年性疾病不断出现,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随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其本身容易产生各种复杂心理问题,加之自身病痛的折磨,生活情绪低落,怕孤独、怕寂寞,精神心理状态也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因此,在治疗老年人机体疾病的同时,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这对促进老年人的早日康复很有帮助。老年人的健康与护理已成为每个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我们老年科护理工作者工作中具挑战性的一个课题。

    作者: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