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冬;吴立娅;焦雨欢;陈文元;宋军;陈可冀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平喘法对哮喘小鼠呼吸频率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的影响.方法:采用鸡卵白蛋白喷雾建立哮喘动物模型.对哮喘小鼠灌以不同剂量中药,测定各剂量组灌药前后的呼吸频率、心跳频率及肺功能.摘除眼球采血制备血清,测定灌药前后各组血清MCP-3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扶正化瘀平喘法能够调节哮喘小鼠的呼吸频率(P<0.05或P<0.01),降低其肺吸气阻力(Ri)和肺呼气阻力(Re),降低血清MCP-3表达,增加IFN-γ含量(P<0.05或P<0.01).结论:扶正化瘀平喘法可有效调节呼吸频率、改善肺功能、抑制呼吸道炎症.
作者:韩凤芹;王亚利;张瑞娟;张占英;秦维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前列栓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医院制剂,由黄芩、白花蛇舌草、黄柏、败酱草、赤芍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较好疗效.为明确其治疗作用机制,特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自学;李灿;宋竖旗;门波;王祖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元代医家朱震亨关于痰证诊疗的理论与实践,不仅记载于其所著<格致余论>中,而且在其门人整理的<金匮钩玄>、<丹溪心法>、<推球师意>和<丹溪治法心要>等书中也有着丰富的痰证诊疗内容.本文对朱震亨及其门人关于痰证病因、病机、辩证、治疗等方面的学说和经验进行总结和研讨,希望对痰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有所参考和借鉴.
作者:柳亚平;潘桂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们既往的研究也发现,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发生率,且与性别、病程相关,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但参松养心胶囊在抑制室性早搏的同时,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研究证实.
作者:杨天伦;吴声滨;谢启应;贺琳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经乙醇处理后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肝癌患者分别于服清肝化瘀方前、服药2周、4周、6周服药后2h静脉采血10 ml,分离血清.预处理(向血清内加入4倍量的乙醇混匀,3000r/min离心,取上清温水浴蒸发,除去乙醇).采用四唑盐比色法(简称MTT)比较经乙醇处理后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患者用药时间延长和培养时间延长,抑制率逐渐增强.未处理血清抑制率高可达36.2%,经乙醇处理血清抑制率高可达33.2%.结论:经处理后肝癌患者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较未处理组弱.
作者:姚树坤;殷飞;李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消风活血冲剂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激发前7d予以药物干预,于诱喘后采集标本,测量计数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数目,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支气管壁面积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的改变,并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5.结果:消风活血冲剂高剂量[13g·kg~(-1)]及低剂量[6.5g·kg~(-1)]可明显减少哮喘豚鼠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数目,减少支气管壁面积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4、IL-5水平.结论:消风活血冲剂可能通过调节调节Th1/Th2细胞之间功能平衡,减少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轻气道炎症.
作者:李红;陈黎;夏明玉;周莲娣;王智慧;黄建安;张起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运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利平;张伯礼;高秀梅;姜明;杨文华;杜武勋;王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及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温阳通脉方组、IP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IR组(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低于IR组(P<0.05).结论:温阳通脉方预处理能上调Bcl-2、抑制Bax蛋白表达,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石月萍;马骏;赵建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蛋白小RNA分子,其功能为负调控基因的表达.已有研究表明,miRNA的表达在癌症中发生异常改变,具有抑癌基因或癌基因作用,参与了癌症的增殖、浸润、血管生成、凋亡及信号转导通路等环节,为治疗癌症理想的靶分子.在中医药抗癌研究中,miRNA的调控机制在阐明中药抗癌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研究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辉;张成;苏式兵;孙继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高体三教授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儒雅的教学风范和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赢得师生们广泛的赞誉.高体三教授幼承家技,习读医书,辨识草药,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名典名著深得奥旨,尤其对张仲景学术思想之精髓探幽发微,入出游刃有余.
作者:韦大文;高天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作者:王抒;于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小儿感冒时感受外邪引起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作者:李凤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肝脾湿热、循经蕴肤兼感受邪毒所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患者的顽固性痛症之一,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
作者:戴杰;阴丽君;刘庆彬;阴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观察疏肝解郁汤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给予中药疏肝解郁汤治疗,对照组21例用西药黛力新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定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第8周末,2组临床疗效、总评分、睡眠障碍、躯体症状因子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疏肝解郁汤长期服用安全稳定,可降低抗抑郁药的心脏毒性,减轻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解郁汤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抑郁状态疗效肯定.
作者:邵静;彭婷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肺间质纤维化(简称肺纤维化)以弥散性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目前尚无治疗良策.近年来,对本病的中医病名归属、基本病机演变规律、常见证型及治疗研究等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研究缺乏大样本资料,且多为回顾性研究,难以把握本病发展过程中证候演变规律;报告中医证型较多,但尚无充分依据确定常见证型等.
作者:宋建平;张瑞;杜宝荣;李素云;周淼;方华;徐建明;孔祥臣;田黎;马莉娜;张丽敏;杨美凤;张腾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论>,从宋代成无己撰毕<注解伤寒论>开始,注家蜂起,如喻嘉言、柯韵伯、张志聪、尤在泾、徐灵胎、陈修园、恽铁樵等等.初习<伤寒论>者多认为其寓意深远,难以理解.便将前述医家所写的经典之作拜读一二,如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柯琴<伤寒来苏集>这些作为入门的向导.
作者:张友堂;张玉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致畸、致残率极高,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伤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是痹证实验研究的基础.
作者:王偲;王彤;杨卫彬;赵宏艳;鞠大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风病证候组合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基于熵的关联度方法计算中风病6个证候要素两两之间的相关度,定量描述不同时点中经络及中脏腑证候要素的相关程度.结果:中风病急性期不同时点证候要素相关性高的分别为风.火、痰.热(火)、气虚-阴虚、气虚-血瘀和痰-瘀.在多个时点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候要素相关度高的组合不同.结论:通过对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病程不同时点证候要素相关度的纵向及同一时点的横向比较,发现证候要素组合规律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有助于制定临床诊疗决策与康复计划.
作者:谢颖桢;孙占全;程平荣;杨洪军;邹忆怀;西广成;黄璐琦;王永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足中常用的内治法、外治法,其中内治法归纳为分期分型论治和分型论治两大类,外治法叙述了清热解毒燥湿、温阳散寒活血、祛腐生肌3种治疗原则,并从单药、分期治疗、剂型的选择3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总结.后,针对糖尿病足患者整体与局部病情容易出现分离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相关论述,提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观点.
作者:于秀辰;吴婧;黄允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自西方医学传入之后,中医学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西医理论的挑战,中医学在自我辩护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西医学的影响,而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与理论,而脑髓理论及对胰腺的认识是其中较为重要者.此外,中西医之间有关藏府解剖结构的争论始终不绝于耳,对近现代以来中医藏象学乃至整个中医学术体系发展趋势都有重大的影响.
作者:张宇鹏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