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耗散结构理论与太极图探讨月经病的治疗

章恪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 太极图, 月经病治疗
摘要:指出耗散结构理论中的非线性反常涨落与太极图中由曲线显示的阴阳消长的内在联系,认为这一理论可用于月经病的治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性别、年龄对慢性乙肝证候的影响

    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虽然乙肝病毒总感染率男女相近,但感染后男性更易于发生肝炎,发生肝炎后则易发展为慢性肝病[1].慢性乙肝发病以青、中年男性多见,是该病的性别、年龄特点.中医学对慢性乙肝的证候、证型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部分结果,但尚无性别、年龄与本病常见证候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在临床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慢性乙肝的证候特点.

    作者:麻晓慧;刘金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象、血液和胃黏膜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大鼠CAG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用长期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的方法复制大鼠CAG模型,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观察实验大鼠的一般状况,检测其血象、血液和胃黏膜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该方可显著改善CAG大鼠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从脾虚理论入手,用黄芪建中汤治疗CAG,疗效显著.

    作者:蒋时红;刘旺根;王雪萍;王玎玎;吴景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百令胶囊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免疫调节作用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简称虫草]作为扶正固本的免疫增强剂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百令胶囊为国家一类新药发酵虫草菌粉胶囊制剂,具有与天然虫草基本一致的药理作用[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以病人血中高滴度甲状腺自身抗体-主要是TPOAb抗体-为特征,其本质是以甲状腺自身相关抗原暴露激活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目前针对AITD治疗,甲亢者予抗甲状腺药物(ATDs),甲减者予左旋甲状腺素替代,除纠正失常的甲状腺功能外,这两种疗法虽都有一定的降低抗体滴度的作用,但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对自身免疫性反应本身不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更多患者在甲状腺功能纠正后长时间抗体滴度不能恢复正常,自身免疫反应未得到有效和持续的控制.高滴度甲状腺自身抗体迁延不降,后果就是高频的复发率[6].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如雷公藤,环磷酰胺等并不具有特异性调节甲状腺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作用,而且其多种毒副性作用与其收效相比,是否值得在临床上用于对AITD的治疗尚有较大争论.因此,具有明确免疫调节功效,而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抑癌抗炎中已有确定疗效的纯中药制剂百令胶囊,是否可用于AITD的治疗?针对这一设想,我们在门诊随机选取64位确诊AITD的病人,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临床试验,以观察百令胶囊对AITD的疗效.

    作者:罗敏;顾燕云;李果;王琴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清肝化瘀方药、苦参素对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ERK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药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和癌变的作用及其对信号蛋白ERK的影响.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长期灌胃诱发大鼠肝癌,以苦参素做对照,进行癌前病变及癌变期HE染色、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组化染色,ERK免疫组化.结果:清肝化瘀方药和苦参素癌前病变及癌变期病理改变较病理组明显减轻.癌前病变期病理组肝组织GGT酶组化染色单位切面病灶数、单位面积内病灶面积、病灶平均面积3项指标显著高于各药物预防组(P<0.05或P<0.01).单位切面病灶数、单位面积内病灶面积清肝化瘀方药组低于苦参素组(P<0.05).癌前病变期和癌变期清肝化瘀方药组ERK在肝细胞胞浆和胞核着色较病理组明显减轻,毛细胆管轻微着色,苦参素组ERK在肝细胞异型增生灶、癌巢周围及毛细胆管均着色,但较病理组轻.结论:清肝化瘀方药能阻断二乙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和癌变的发生,效果优于苦参素.清肝化瘀方药能降低MAPKs通路中通路的活性,抑制细胞过度增殖.

    作者:殷飞;姚树坤;吴新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导邪外出法治疗肺癌探析

    通过对肺癌转移前的病位与血行转移、淋巴转移以及五脏转移中医病位病势的分析探讨,提出导邪外出法治疗肺癌的思路:导邪从肺系出、导邪从表里脏腑出、导痰外出法、导邪从血脉出、导邪从少阳三焦出以及导邪从脏腑出等方法.

    作者:辛海;梁平;王笑民;饶燮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方促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对VEGF-B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观察了中药复方制剂益气活血方对实验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中VEGF-B蛋白的表达来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学机制.

    作者:韩丽华;王振涛;索红亮;董晓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干咳证治

    干咳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症状之一,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使用抗生素及止咳祛痰药疗效较差.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和吸烟等因素,干咳患者有逐年上升趋势.干咳一般认为多为燥胜阴虚、肺失滋养所致,但临床上还常见外邪及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原因引起,现就其证治探讨如下.

    作者:温志浩;崔红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龄代谢综合征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炎性因子变化的意义

    目的:从IL-6、TNF-α水平变化揭示老年MS肾脏损伤的炎性反应机制.方法:喂养法建立代谢综合征(MS)大鼠动物模型,分为青年正常组、青年模型组、老龄正常组、老龄模型组,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血压、血脂、内脏脂肪重量与体重的比值及血清IL-6、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脏和肾小球部位IL-6、TNF-α的表达.结果:24周时成功复制MS模型.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分别较青年正常组、老龄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老龄模型组IL-6水平较青年模型组显著(P<0.01),老龄正常组血清IL-6水平较青年正常组增高(P<0.05);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球TNF-α和IL-6的表达均分别较青年正常组和老龄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青年模型组肾小球IL-6的表达较老龄模型组增强(P<0.05).结论:TNF-α和IL-6介导MS肾脏损伤,其中外周循环中TNF-α和IL-6的作用明显,IL-6介导的肾脏损伤在老年MS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余海滨;赵敏;李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从耗散结构理论与太极图探讨月经病的治疗

    指出耗散结构理论中的非线性反常涨落与太极图中由曲线显示的阴阳消长的内在联系,认为这一理论可用于月经病的治疗.

    作者:章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水杉总黄酮对IGF1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水杉总黄酮(TFM)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DNA和RNA合成以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IGF1诱发培养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肥大,采用DNA、RNA定量检测及3H-脯氨酸掺入量的检测,对成纤维细胞在分子水平进行实验观察.结果:IGF1可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DNA和RNA含量及胶原合成率明显增多,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FM可使IGF1诱导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水杉总黄酮可抑制IGF1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质合成.

    作者:田伟;赵永青;彭海平;王志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佛及止痛汤加味治疗胃脘痛186例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采用佛及止痛汤加味治疗胃脘痛18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红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止咳化痰苗药及中药配伍对COPD大鼠模型中TGF-β1因子的拮抗

    目的:观察苗药及中药配伍对COPD大鼠模型中TGF-β1水平的拮抗.方法:用熏香烟并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以ELISA法检测BALF中TGF-β1含量,并观察支气管管壁局部病理变化.结果:治疗后支气管管壁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增生有所改善;模型组BALF中TGF-β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苗药加补气活血药组BALF中TGF-β1较其他治疗组均降低(P<0.05).结论:苗药加补气活血组能降低TGF-β1水平,并且能修复和缓解COPD模型的病理改变.

    作者:葛正行;范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化浊清热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试用自组化浊清热通络止痛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丁京生;高宇;曹建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学比较的目的与意义

    由于中西医的研究对象、认识方法有所差异,故二者形成了鲜明的相反相成互补关系.如果能够正确地取长补短,就会促进其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共同提高.这无疑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特色与优势,使中西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作者:张明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风病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史略

    内外风之争一直是中风病中医病因病机学不同学说争论的焦点.唐宋之前重外风而轻内因;金元时期内风论始发其渐;迨至明清虽有内外风同辨之声,但内风论已全面深化;清末民国之后,内风说遂为医林主流,外风说则几近销匿.近年来,内风观占据医林主流,而外风论亦得到重新反思.本文旨在探求中风病因病机学说的认识脉络,理清其发展规律,以便指导实践的改进并促进理论的突破.

    作者:刘敏;王庆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绝经后肥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法)对雌性大鼠肥胖的影响.方法:用去势法造成去势雌鼠模型,喂养6周后处死.观察去势雌鼠体重等肥胖指标及血清E2变化.结果:去势雌鼠血清E2下降,体重等肥胖指标及腹脂含量均上升.结论:去势后雌鼠E2水平下降,脂肪组织在体内堆积,体重上升达到肥胖标准,从而构建绝经后肥胖模型,致肥率达50%.

    作者:陈勤;秦达;罗小光;吕明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久咳辨治六法

    选取近年来临床辨治久咳中常易误诊的有代表性的6例病例,分述每例从开始无效的错误辨治到之后显效的正确辨治,并结合名老中医经验及相关资料进行总结论述.

    作者:张晓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思维研究进展

    1<黄帝内经>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基本稳定的思维模式和程式,本质上是反映思维主体、思维对象、思维工具三者关系的一种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结构.由于思维科学的研究尚未完全成熟以及人们划分思维方式的标准不一,所以思维方式的分类及命名不尽一致.

    作者:徐月英;王喜涛;赵明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Delphi法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权重系数确定法新探--双百分法

    针对Delphi法传统的权重确定法未考虑指标特异度的缺陷,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特点,提出了确定权重系数的双百分法,同时考虑了专家意见的一致率和指标的特异度.

    作者:吴崇胜;陈家旭;胡立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循证医学对四诊客观化研究的启示

    四诊客观化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主要领域.探讨四诊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四诊客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提出实现四诊客观化的对策.四诊合参,真实准确全面的记录病史资料;四诊重在分级,逐步实现量化;开展大规模四诊与客观检查结果相关性的研究;采用大样本,遵守随机、对照、双盲和重复的原则,逐步实现四诊客观化.

    作者:殷鑫;王相东;刘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