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分析

刘静;朱琦;张军

关键词:大肠癌, 文献质量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药疗法
摘要:笔者回顾分析了近11年来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现总结如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临床个体诊疗评价方法研究

    从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中医临床个体诊疗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

    作者:李平;刘保延;王映辉;高颖;徐浩;倪青;文天才;周雪忠;郭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益肾排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排浊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给予百令胶囊加熟大黄、元明粉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百令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67%.结论:百灵胶囊和熟大黄、元明粉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菁;李靖;刘美奇;于秀辰;吕仁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降压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NO及ET的影响

    目的:观察降压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50只SHR随机分成降压Ⅰ号组(高、中、低剂量)、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降压Ⅰ号(高、中、低剂量)、生理盐水及复方降压片,1个月后观察每组血压、NO及ET值.结果:各组血压、NO及ET值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明显优于其他4组.结论:降压Ⅰ号具有降低血压、ET和升高血浆NO的作用,其效果优于复方降压片.

    作者:陈颖;黄永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脑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脑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给大鼠施行3w慢性多种应激程序建立抑郁症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皮质、下丘脑、海马p-CREB表达.结果:在上述相应脑区,抑郁症模型大鼠p-CREB表达降低,电针能缓解模型大鼠抑郁症状,提高大鼠皮质和海马p-CREB表达水平.结论:电针能够对抗抑郁症引起的p-CREB表达降低,这可能与其改善抑郁症状有关.

    作者:卢峻;时宇静;费宇彤;图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马齿苋不同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结构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及饲料普通级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80g~220g,60只,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分笼饲养,室温19℃~24℃,湿度60%~70%,自由饮水饮食,明暗周期12h/12h.基础饲料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高热量饲料由基础饲料、奶粉、蔗糖、炼猪油、鸡蛋按63:4:30:20:2的比例混合而成.

    作者:肖凤英;陆付耳;徐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进行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实验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及5%、10%、20%、40%含药血清组,分别以普通细胞外液及加入上述浓度血清的细胞外液进行灌流,检测各组对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空白血清组对动作电位各参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含药血清各组对APA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延长APD,5%、10%、20%、40%含药血清分别将APD50从198.8±35.9ms延长至352.7±39.2ms、430.1±28.8ms、521.2±35.3ms、539.3±26.8ms,将APD90从340.1±32.9ms延长至447.1±26.8ms、526.0±39.4ms、595.7±53.3ms、624.3±54.0ms.结论: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可延长APD,且呈浓度依赖性作用增强,这可能就是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之一.

    作者:周承志;张道亮;王腾;唐其柱;邱明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分析

    笔者回顾分析了近11年来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静;朱琦;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方法临床流性病学从宏观或群体的角度,采用人群对照设计方案,研究疾病的分布特点、流行因素以及消长规律,从而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原因[2].作为一门方法学,临床流性病学有以下特点:①多学科相结合:临床流行病学以临床医学为基础,并与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相结合动态发展,从而将佳的评价方法提供给临床实践.因此,多学科互相渗透为其学科特点.②以群体为研究对象: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个体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群体中,从医院个体病人的诊治扩大到社会人群的防治,体现流行病学特点.其结论建立在对大样本临床数据的分析与综合评价上,是从个体研究出发扩大到群体,其结论终用来指导个体的研究过程.③方法学特点:强调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学,强化科研设计,排除各种偏倚和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及提供佳成果和佳证据,指导临床诊治的决策.

    作者:贺春瑞;王振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伤骨科内治法理论渊源探讨

    通过研究中医伤骨科内治法形成、发展的过程,探讨伤科内治理论的渊源,明确了伤科的药物治疗经历了经验积累、归纳总结、理论探索及由博返约的发展过程.根据药物治疗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4个发展阶段:先秦汉唐时期的经验积累阶段,宋金元时期内科理论的引入阶段,明代伤骨伤科药物治疗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清代有特色的伤科药物治疗学形成阶段.这为进一步探讨中医骨伤科学术发展史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提示当今骨伤科医生不应抛弃伤科病症的中药治疗方法,并要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努力发掘更切合临床实际、简便易用的成方.

    作者:连智华;李成卫;丁继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证本质与内分泌激素关系的理论探讨

    1激素的作用方式和特点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一类化学媒介,在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申维玺;孙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清热解毒中药诱导肝癌H22细胞HSP70表达的研究

    中医认为,多数恶性肿瘤在病程一定阶段属于热证范畴,热毒蕴结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理之一,而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常可获得满意效果.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HSP70在不同恶性肿瘤中以热证表达为明显,具有证的特异性[2].中药是否通过诱导HSP70的免疫效应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尚不清楚.本文通过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冬凌草、半枝莲对肝癌H22细胞HSP70免疫原性的诱导,而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王洪琦;成晓燕;胡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缺血性卒中的梗死灶特点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关系研究概况

    本文拟从中经络与中脏腑分布情况,以及病灶大小、梗死灶部位与中医辨证分型间关系三方面,对梗死病灶特点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做一综述,并分析讨论之.

    作者:袁盈;高山;梁菊生;刘德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从肿瘤转移基本过程与机制谈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转移包括原发肿瘤扩展浸润、肿瘤细胞脱离、转送和继发性生长等环节.这一过程受到肿瘤本身和宿主环境种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多阶梯瀑布过程[9~11],虽然不同种类肿瘤的转移特性有所不同,但转移过程中一些关键重要步骤基本相同,包括原发癌生长、肿瘤血管形成、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转移癌继续扩散等基本过程,在此仅就与活血化瘀法有关的几个方面作一阐述.

    作者:陈文君;欧阳学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丹皮多糖-2b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丹皮多糖-2b(PSM-2b)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PSM-2b对糖尿病大鼠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PSM-2b能够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CK水平,降低LDH和PCⅢ水平,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结论:PSM-2b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俞浩;刘海鹏;刘德义;李宝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针刺百会水沟神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研究百会、水沟、神门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从该穴组对脑功能成像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0例V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B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PET检测.划定VD患者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旁回)、双侧枕叶为感兴趣区.分析各区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针刺治疗后,双侧额叶、健脑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健脑颞叶的代谢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表明,百会、水沟、神门治疗VD的机理,与其改善额叶、颞叶的葡萄糖代谢有关.

    作者:赖新生;黄泳;唐纯志;杨君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养阴益气合剂增强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养阴益气合剂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应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肌肉注射小鼠造成免疫抑制后,灌服养阴益气合剂,高剂量组(10g生药/kg体重)、中剂量组(5g生药/kg体重)、低剂量组(2.5g生药/kg体重).采用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和MTT法测定T、B淋巴细胞的增殖、中性红吞噬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和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养阴益气合剂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可提高免疫抑制后小鼠的脾指数,高、中剂量组分别比模型组提高89.3%和42.9%,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均可协同ConA和LPS促进免疫抑制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殖率分别是模型组的132.6%、82.8%和21.7%及110%、63.4%和19.7%;同时对免疫抑制小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及巨噬细胞吞噬活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分别比模型组提高77.9%、57.4%、17.6%及57.3%、9.3%和14.7%.结果:养阴益气合剂对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一结果为临床上提高SARS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改善SARS患者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免疫力低下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刘欣;李萍;梁代英;苑惠清;刘薇;王莒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用二元关系描述中医五行之间的关系

    二元关系是集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研究集合中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来分析人体脏腑的五行属性,以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来分析脏腑的相互关系,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来阐释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过去已有学者用二元关系对五行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描述[1],本文将做进一步描述.

    作者:白春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抗纤Ⅰ号方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组织Ⅰ、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抗纤Ⅰ号方剂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CCl4、高脂饮食和乙醇等综合因素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中药和西药治疗组.分别治疗42 d后,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变化、半定量PCR检测肝组织MMP1、TIMP-1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优于模型组和西药治疗组;血清肝功能指标中药治疗组ALT和AST(108±24,142±23)显著低于模型组(242±34,248±20)和西药对照组(123±39,216±25,P<0.05);肝纤维化指标中药治疗组HA和LN(270±79,62±10)显著低于模型组(769±67,109±26)和西药对照组(346±62,79±13,P<0.05);中药治疗后能够明显减少肝组织Ⅰ、Ⅲ型胶原以及TIMP-1 mRNA的表达量,但MMP1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抗纤Ⅰ号通过下调TIMP-1mRNA减弱对MMP1的抑制作用,使Ⅰ、Ⅲ型胶原的降解增强而使肝纤维化逆转.

    作者:张丽梅;刘殿武;朱冰;张晓琳;刘建波;李涛;李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睡眠障碍临床诊断技巧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睡眠障碍的基本手段,运用得当,收效功倍.对于睡眠障碍来说,正确掌握睡眠障碍的临床诊断技巧,对于判断疾病的进程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艳骄;李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参柏霜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参柏霜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00例,外用参柏霜治疗:对照组96例,外用痤疮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100例患者疗效,其中,痊愈31例占31%,显效56例占56%,有效6例占6.0%,无效7例占7.0%,总有效率93.0%.对照组:96例患者疗效,其中痊愈23例占23.9%,显效48例占49.9%,有效6例占6.3%,无效19例占19.7%,总有效率80.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参柏霜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明显优于痤疮王治疗.

    作者:刘喜福;付爱华;李有田;陈世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