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婵娟
面对全球50亿人口的大市场,如何使中药走向世界,是全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走向国际化必经之路,是中药的现代化,而对中药的现代化的认识却各不相同。马兜铃酸事件似乎给我们以启示,中药必须向西药那样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与规范,并以此来衡量中药质量的优劣。中药临床疗效也应向西药药理那样作表述,因为只有中药药理向西药药理那样表述,才能被西方人接受,只有被西方人接受,中药国际化才能实现。
作者:韩玉刚;张浩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处理方法及护理。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接诊65例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院前急救处理及护理体会。结果:脑卒中、各类中毒、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疾病类型,给予患者积极监护及处理后,好转22例,稳定32例,恶化7例,死亡4例。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患者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医院要建立绿色通道,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处理,提高临床抢救率及患者生存率。
作者:张帆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 VBI)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的特点。方法我们用回顾、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VBI患者的SSR表现。结果 VBI患者SS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率)降低。结论 SSR能客观地判断VBI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晓燕;何小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全球经济趋势不断发展,随着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扎实稳步推进,我们的护理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创新与发展是医院永恒的主题,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承担者重要的角色,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主要部分,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士长已由单一的角色转变为多重角色。
作者:马红群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本文就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分别予以中药配合化疗治疗和GP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情况、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应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钱广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近年来,临床药学越来越受到各医院的重视,等级医院评审也将临床药学工作作为评审要求,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对减少不合理用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等有积极作用[1]。但是近年来,我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迟滞,目前仍停留在开展用药咨询、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处方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没有深入到临床一线参与医生临床查房和用药指导工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作者:吴建军;蒋庆锋;刘智广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多发生在妊娠期的前6个月。由于患者处于妊娠的特殊时期,给护理工作带来更多的要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段亚芬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vaginal 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发展迅速,转移早,预后差。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约占女性阴道恶性肿瘤的3%,国外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只有5%~21%,国内仅有散在的病例报道[1]。以往曾经认为恶性黑色素瘤为放射抗拒性肿瘤,近年有学者认为恶性黑色素瘤放射敏感性与相当一部分恶性肿瘤无特殊差异[2]。氩氦刀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国内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氩氦刀联合放射治疗,治疗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近期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郭胜春;黄小桃;彭晓燕;孔垂燕;李水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2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我院采取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是患者顺利出院的关键。
作者:王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在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人员直接接触病人的伤口,血液等,随时都有被传染病感染和针刺伤的危险。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要规范操作技术和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管理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林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2名脑动脉瘤患者和81名动静脉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53例患者共有动脉瘤171个,患者经栓塞治疗后有15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有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动脉瘤破裂、脑梗塞等并发症,经积极的治疗后得到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5.89%;对患者实施为期3年随访发现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7%。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患者的痛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林涛;赵平(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巨大儿的血脂、血糖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00例巨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母亲巨大儿38例,纳入A组,健康母亲巨大儿30例,纳入B1组,健康母亲正常新生儿32例,纳入B2组。测定3组新生儿血脂、血糖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B1组、B2组(P<0.05);A组的T G水平显著高于B1组、B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 D L水平低于B1组、L D L高于B1组、B2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巨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脂质代谢异常,加强孕妇预期及孕前的健康指导,有助于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作者:吕璐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生殖生理变化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一组证候群。祖国医学认为此病症的病机缘于肾气。妇女近50岁,肾气渐衰,天葵将竭,冲任虚衰,精血不足,阴阳失调,经脉失濡,进而导致其他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心肝脾肺肾诸脏功能不协调的病理变化。导致阴虚阳亢,肝郁肾虚,气血不和,痰淤相结等病症皆出。
作者:张亚宁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中药注射剂差错原因的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剂差错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2月共44周我院病区中药注射剂差错次数。结果中药注射剂的差错和中药注射剂的品名、包装、包装数量、规格、产地相关。结论减少中药注射剂的差错需要中药注射剂生产厂家和医院共同努力。
作者:刘莉;丁倩(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0~76岁,平均48岁。反流时间短者7个月,长者24年。所选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治愈率89%,3例患者病情较重,临床症状得到了控制。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病情缓解的快,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韩立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术中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予以不同形式的护理。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后,患者均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结论:术中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的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了解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35例)和舒必利组(35)例,疗程8周,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PANSS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齐拉西酮组改善抑郁的疗效优于舒必利组,差异有显著性,齐拉西酮组的显效率为72.7%,苏必利组的显效率为62.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舒必利组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微;陈丽娜 刊期: 2013年第33期
急性胰腺炎是各种病因所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危重症之一,发病急、来势凶、病情复杂、进展快且并发症多,做好其护理工作对于疾病的预后及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收治的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高自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产2流1,因腰椎滑脱入院,拟手术,术前备4单位红细胞,无输血史,做抗体筛查时发现抗筛阳性,继而做抗体鉴定,确定其为抗-M抗体,再对其进行交叉配血,分别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两种方法进行配血,筛选出合适的红细胞。
作者:林朝霞;董清松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对其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B1组(常规护肝+小柴胡汤治疗)与B2组(常规护肝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120d,并且检查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发生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情况以及患者血清肝纤维化的情况均有了显著的改善,但B1组患者改善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可以获得确切疗效,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汪敏慧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