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引起肢体麻痹痛的影响

潘春玲;郑志伟;林丽芳

关键词:奥沙利铂, 外周静脉, 肢体麻痹痛感,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的肢体麻痹痛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都是采用外周静脉输液的,对第一疗程(化疗当天至本次疗程结束)患者输液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感(评分2-5分)的100例应用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第二疗程对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肢体麻痹痛的情况是否有所减轻,观察时限为化疗当天开始至本次疗程结束,部位为输液侧肢体。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肢体麻痹痛的程度明显减轻,有的甚至消失。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奥沙利铂静脉化疗引起的肢体麻痹感,减轻肢体不适,因此,在临床上实施是有必要的。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共青团在医院文化中的作用

    医院文化,是指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客观要求的产物,是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以医院价值体系为中心,以人的思想观念为主体,以医院管理哲学和管理行为为出发点的现代医院管理理论,是“管理之魂”!近几年来,我院以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精良的人才梯队,培育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服务品质创建满意医院”为抓手、以“生命所托、健康所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的文化氛围。

    作者:强爱萍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气虚血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通心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气虚血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卒中量表(NI 1SS)评分、中医气虚血瘀证候评分以及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脑通心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气虚血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先荣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手术方法的完善、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已经逐渐代替开放手术成为治疗局限性肾癌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9年以来开展了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至今已完成员125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杨琴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的时机、效果。方法:手术治疗65例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结果:65例患者一例复发,一例发生软骨膜炎,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红军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率及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我院34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使产妇得到积极救治。

    作者:刘惠林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托养老人生活习惯的调查分析研究

    目的:通过对托养老人生活习惯的调查分析,为托老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我院托老中心2009年10月以来入住老人的一般情况和生活习惯,了解老人常见的一些生活习惯和规律。结果:托养老人在饮食习惯,兴趣爱好,运动特点,睡眠情况和大小便情况等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律。结论:托老中心在日常护理和管理中应注意针对老人饮食、兴趣、环境等方面营造一定的氛围,有利于老人安心健康的修养。

    作者:樊慧;张娟;吕均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医学教育等学科教学的基础”。医药院校要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抓好实验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目前,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表现在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滞后于理论教学,限制了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对实验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作者:袁树民;黄大林;韦晗宁;乔永超;陈建宏;赵琰;何玉林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出院后回访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出院后回访对早产儿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早产儿的家属面授专业、全面、细致的出院指导,并实施定期出院后回访和电话随访,针对每个患儿具体情况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结果患儿再次入院率明显下降,体重保持正常增长,并能及时发现患儿缺氧后的并发症,做到及早治疗和干预。结论正确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回访对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龙琼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关于做好计划生育优生两免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计划生育优生两免政策,让适龄群众在婚前、孕前自觉、主动通过检查检测,发现常见的致畸因素以及存在的风险,并及时予以干预、处置,是避免或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第一道关口。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在本文中阐述了计划生育优生两免的内涵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计划生育优生两免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胡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综合干预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综合干预的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来我社区进行护理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饮食、定期复诊等措施;比对组患者只进行基础治疗和护理。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和比对组经社区护理以后,患者的心理领域、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领域的各项评分均有了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社区护理的综合干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值得在社区中广泛推过并应用。

    作者:曾慧思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影响核磁共振检查效率的原因和对策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号而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查。可做三维空间成像,并可在不同角度做二维空间的横断面成像。MRI可以使CT显示不出来的病变显影,是医学影像领域中的又一重大发展。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病的显示优于CT。由于MRI的检查适应症较多,检查时间又相对较长。我院自2012年引进1.5T西门子以来,检查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每个部位都要装卸线圈,无论工作人员如何加班加点,一天只能做三十来个部位,患者预约时间长,意见很大。

    作者:尹余平;张春锋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DVT)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有年老体弱、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脱水、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结论对有DVT高发因素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应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杨艳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痛风病的护理体会

    痛风是一组以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在我国的发病有了明显的增加,本病尤其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饮食有关),发病前常有漫长的高尿酸血症史。痛风的发生取决于血尿酸的浓度和在体液中的溶解度。仅有高尿酸血症,即使合并尿酸结石也不称为痛风。高尿酸血症只有10%-20%发生痛风。长期得不到控制的痛风患者,可引起关节畸形,更为严重者造成尿酸结晶在肾脏内沉积,可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演变成尿毒症。为此,应重视痛风病的防治。痛风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两种,原发性痛风多与糖代谢紊乱、脂肪代谢不良、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有关。中医认为,痛风病与先天禀赋不足,脾肝动能失调,以及饮食失调、肥胖过度、劳倦及六淫侵袭有关,现就该病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吴美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128株,分析其菌株来源以及耐药性特征。结果:本组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81株(63.3%)源于呼吸道痰标本,多集中于神经外科、呼吸科、I C U等;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率;对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多重耐药率为76.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存在多重感染,密切监测耐药性趋势,强化感染控制,以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作者:曲海;陶娅娣;朱明;杨舒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初探手术室护士对产妇进行术前心理干预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对降低产妇抑郁有无效果。方法将我院70例剖宫产平诊手术随机分组,干预组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措施,术前两组产妇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测,评估其心理状态以作比较。结果干预组术前抑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对降低产妇抑郁积极有效。

    作者:罗凡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RT置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CRT,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避免或减少CRT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蒋红玉;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急诊脑出血临床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急诊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结果:好转49例,治愈20例,死亡9例,治愈率为25.64%,生存率为88.46%。结论:脑出血患者处理需要尽早诊断,尽早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是处理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浅析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对策和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简称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拔管48h内所并发的肺部感染症状。据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在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同时也是机械通气中常见、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病死率为37.5%。笔者对我科ICU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55例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范惠群;廖翠萍;罗蓓;李凤连;朱妍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泗泾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M P)在泗泾地区儿童中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与防治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本院患儿14周岁以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的血清M P抗体共1897例,并对M P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897例患儿中,M P阳性857例,阳性率为45.18%,其中男童930例中376例阳性,阳性率为40.43%,其中女童967例中481例阳性,阳性率为49.74%,男女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女性儿童阳性率高于男性儿童,MP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在本地发病率比较高。

    作者:朱峰;金雅琼;王君锋;任芳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耳穴贴压配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患者的体会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更年期又称围绝经期,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会出现卵巢功能的减退和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临床症状主要以潮热、汗出、心烦易怒、心慌失眠等为主,其中失眠是患者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失眠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中发生率可达50%左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已成为威胁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科在给予更年期失眠患者针刺结合耳穴贴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颉小云;江洁 刊期: 2013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