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动脉压与糖代谢异常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陈火梅;杨希立

关键词:中心动脉压, 糖代谢异常, 冠脉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以及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从中心动脉压的改变,早期积极控制血压、血糖,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拟诊冠心病于我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共152例,按既往确诊糖尿病史及OGTT分为对照组49例、IGT组54例、T2DM组4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及测量中心动脉压;比较各组间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评价左心动脉压各指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IGT组、T2DM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中心动脉压SBP、P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0.299,0.301, p<0.05);中心动脉压DBP与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p>0.05。Gensini积分与各危险因素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心动脉压收缩压仍与冠脉病变积分相关。结论中心动脉压SBP、PP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冠脉病变的预测因子;糖代谢异常患者较血糖正常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弥漫病变、多支病变多见。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胎头吸引器助产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抬头吸引器在助产术中的护理技巧。方法:通过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之间产科接收的145例胎头吸引术助产的妇女,总结工作中施行胎头吸引器的体会。结果:145例助产妇女中,一次吸引助产成功者有115例。2次吸引成功者有21例。吸引三次者成功7例。未成功改行剖腹产2例。结论:胎头吸引术在进行操作之前,应及时清理胎头露出位置和方位。正确的放置和使用吸引器,才能确保吸引成功、母子安全。

    作者:吕丽;李慧玲;王清凤;王星;孙明月;林凤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也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可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密切相关。随着我国高血压病率的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主要由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引起,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是国内外公认的身心性疾病。在发达国家由于重视其综合防治,患病率、致死率明显下降,而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不良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的欠缺等,使高血压患病率,并发症发生居高不下[2]。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健康教育由为重要,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控制高血压患病率,减缓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的行为和认识,延缓病情的进展。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熟悉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樊宇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是一种专科性很强,技术含量较高,风险性较大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也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竭的主要方法之一[1]。它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交换。目前,全世界有80万以上的尿毒症患者是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随着透析人群的不断增加,相关操作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加强风险预防的管理是透析患者安全透析的保证。

    作者:刘彦琼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内镜下食道支架置入法治疗食管癌梗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道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癌性狭窄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30例确诊的食道癌性狭窄的患者,内镜引导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带膜支架解除食道狭窄。结果本组30例中,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置支架。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及异物感,反流性食管炎13例、黑便8例、肿瘤生长阻塞支架4例。结论术前做好准备及解释工作、术中协助医生做好支架定位和病情观察、术后加强并发症的护理等,对置入支架术获得成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周维霞;蒋晓红;皇甫丽;胡端敏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DVT)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有年老体弱、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脱水、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结论对有DVT高发因素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应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杨艳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消炎痛栓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术前的应用

    消炎痛栓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本文对1456例育龄妇女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术前15-30m i n直肠给入消炎痛栓(100m g/枚),手术操作中观察,其具有缓解疼痛、软化和扩张宫颈之作用。有效率达86.12%。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可以减轻术中疼痛。适应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所。

    作者:程辉;武廷俊;于晓荣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自发性气胸1例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由于靠近肺表面的微小泡和肺大疱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本病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在平日急诊工作中,典型的自发性气胸诊断不难,但对于极少数不典型病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1,2]。现报道笔者临床工作中所见的一例以腹痛为症状的不典型病例。

    作者:叶宥文;杨晓英;戴晓勇;窦维嘉;沈悦恬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超声心动图及核磁共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以及核磁共振方法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方面的效果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高微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军团菌肺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目的:分析研究军团菌肺炎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军团菌肺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患者资料。结果:军团菌肺炎患者首次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二次确诊,并给予阿奇青霉素0.52次/日抗感染,并营养支持治疗21天治愈出院。结论:军团菌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在诊断时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应高度重视。

    作者:吴纯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急性心梗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排便习惯,腹部按摩机功能锻炼,缓泻剂的应用来预防患者便秘。结果发生42例便秘患者,责任护士均能及时发现,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无1例因便秘诱发再次心梗。结论通过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有效地制定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患者早日健康。

    作者:李淑兰;王晶;苏桂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扬州市集装箱企业有害物质接触职工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扬州市主要集装箱企业有害物质接触职工健康状况。方法在3044名参加体检的从业人员中,以机关行政人员作为空白对照组,作业工人按监测点粉尘浓度分为超标组和达标组,比较三组健康体检结果并参照一年前扬州集装箱企业158个电焊作业地点,采用B F C-35E型粉尘采样器和L D-1H型激光粉尘仪,测定电焊烟尘和金属粉尘总粉尘浓度的检测结果。结果2006年新诊断Ⅰ期电焊工尘肺14例,发病率0.41%。其他工人主要健康问题依次是心、肺内科检查异常(18.8%)、心电图异常(14.7%)、高千伏胸片检查异常(14.2%)、鼻甲肥大(12.7%)、高血压(8.7%)、听力损伤(3.9%)、眼损伤(3.7%),白细胞异常偏低或偏高(3.4%)。各组工人在高千伏胸片检查、鼻甲肥大、听力损伤、眼损伤的异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电焊检测点电焊烟尘浓度的TWA达标率为40.1%(57/142),STEL达标率为20.4%(29/142);打磨等检测点金属粉尘TWA达标率为56.0%(9/16),STEL达标率为50.0%(8/16);自动焊接采样点达标率高达92.8%(13/14)。结论由于集装箱企业电焊烟尘和金属粉尘控制存在不足部分职工发生相关系统健康损害,有关作业地点需要加强除尘和防护工作。

    作者:胡建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综合干预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综合干预的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来我社区进行护理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饮食、定期复诊等措施;比对组患者只进行基础治疗和护理。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和比对组经社区护理以后,患者的心理领域、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领域的各项评分均有了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社区护理的综合干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值得在社区中广泛推过并应用。

    作者:曾慧思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腹部创伤患者60例,随机将60例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治疗组患者采用C T检查。6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将两组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性。结果:治疗组影像学检查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CT影像学在腹部创伤检查中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患者腹部创伤面积、位置以及类别,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小芳;杨殿香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氯氮平联合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应用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氯氮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病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MECT+氯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纯用氯氮平进行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56%与48.8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联用MECT与氯氮平,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秋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陪护的健康教育与体会

    分析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护理安全因素,加强对陪护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提高陪护的相关卫生知识及安全防范意识,确保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宁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诺丁汉生活质量量表(NHP)评分为(43.2±1.7)分,对照组NHP量表评分为(43.2±1.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叶;任绍燕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浅谈高血压的门诊治疗和医患沟通对策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常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往往病人对其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一般要等出现症状才寻求救助,由于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所以对于高血压要进行积极的治疗与监测,还要与患者及家属积极良好的沟通,保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东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晶状体混浊的调查分析及预防

    目的:通过对某部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648名工作人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了解屈光间质的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和给予必要的治疗。采用分组对照比较。结论:长期从事特殊作业岗位工作的人员会受到电磁辐射、雷达、微波、推进剂等有害因素的影响,产生眼睛晶状体混浊改变,通过对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作者:秦东利;党森涛;刘明江;施丽萍;马泽芳;陈莉;彭海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高原地区心脏起搏器48例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因。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48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并发囊袋血肿4例(8.33%),囊袋破溃3例(6.25%),电极导线脱位2例(4.17%),感染4例(8.33%),起搏器综合征6例(12.50%),局部肌肉、膈肌刺激3例(6.25%)。结论高原地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发病率与内地低海拔地区相差无异,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值得在高原地区推广。

    作者:覃容宾;陈彬;陈仕讯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人工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置人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湿化疗法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通常为分子式),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呼吸道和肺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3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