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施治的多学科研究--从生态学谈中医辨证施治

谭毅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 生态学, 多学科研究
摘要: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中医学辨证施治,借得中医学与自然科学体系中不同层次学科间的互相联系和转机,阐述了整体观与生态观、生态平衡与疾病的发生、平衡生态与辨证施治的内涵关系.中医学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取决于自身结构的演化和总结,也取决于其他学科的互相移植和渗透,让更多的其他学科来了解中医、研究中医,从中找出本质性的联系,无疑将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用相关系数法探讨齿痕舌出现的特点

    目的:用相关系数法探讨齿痕舌的出现与年龄、舌体胖瘦、舌色、舌苔厚度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互信息的方法分析体检人群的齿痕舌与舌象其他因素的关联性.结果:齿痕舌与舌体胖瘦的关系大,与年龄段的相关系数小.符合中医临床诊断观察.结论:齿痕舌的出现与舌体胖大有关,与年龄关系不大,舌象的变化可能与体液代谢变化有关.

    作者:赵亚丽;西广成;刘艳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加减暖肝煎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理论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加减暖肝煎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6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减暖肝煎胶囊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连续用药3周.结果:治疗后加减暖肝煎胶囊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异常心电图,降低心肌耗氧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综合评分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用加减暖肝煎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比单用西药效果好,加减暖肝煎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提示可从肝入手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结果为中医隔治法提供了有益的探讨.

    作者:贺敬波;黄绵清;张勤;廖万柏;王立军;张玉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180例

    目的:对照观察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西药组的治疗效果,具体分析两组患者减停强的松、治疗前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肌电图重复低频电刺激衰减变化情况.方法: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温理奇阳、扶元振颓的中药重肌灵冲剂,同时合用西药强的松治疗180例MG患者,西药组采用强的松治疗60例MG患者,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痊愈率为11.1%,基本痊愈率为18.3%,显效率为47.8%,总有效率为92.2%;西药组痊愈率为6.7%,基本痊愈率为10.0%,显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86.7%.中西医结合组停用强的松54例占30.0%,减用强的松109例占60.6%,总减停率为90.6%;西药组停用强的松4例占6.7%,减用强的松16例占26.6%,总减停率为33.3%.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较单用西药治疗MG,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尽快减停强的松,从而减少强的松的副作用.

    作者:许凤全;陈伟;刘玉祯;谷银强;陈金亮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方标本同治机制的诠释

    标本同治是中医药的基本治则之一.经过复方丹参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方剂中药物组成精简、分工明确,为标本同治的一个范例.试从标本同治的起源、复方丹参方的组方特点、作用优势以及标本的现代诠释作一论述.

    作者:商洪才;高秀梅;张伯礼;王永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清热理气煎剂对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清热理气煎剂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方法:60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0例,服用清热理气煎剂,每次125ml,每日2次;吗丁啉组30例,口服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两组均服用4d后观察疗效,并检测胃动力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两组症状缓解程度比较经t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药组疗效优于吗丁啉组.胃动力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胃窦运动频率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药组能显著缩短胃半排空时间,但对胃窦运动频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清热理气煎剂对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确切,且能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

    作者:冯丽;姚树坤;王永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和肝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肝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BCG+LPS联合诱发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方法复制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血清ALT活力、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MDA(丙二醛)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以及肝组织在光镜下的病理学改变,客观证实和肝汤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和肝汤对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ALT活力、MDA含量,提高SOD活力(P<0.05),改善肝脏组织病理.结论:和肝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

    作者:阎艳丽;王鑫国;宋晓宇;宋国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当归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当归对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的保护作用,并与氢化可的松相比较,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当归组、氢化可的松组.按BLM 5mg*kg-1体重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24h后给药,以上动物于7、14、28d处死后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及胶原的检测.结果:当归治疗后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透明质酸及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激素相比疗效相近.结论:当归能减慢肺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对肺间质纤维化有保护作用.

    作者:柴文戍;李永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浅谈脉诊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意义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脉诊可以帮助获得患者体内气血脏腑阴阳及正邪强弱变化等许多内在而真实的信息.在白癜风治疗中,我们从望闻问三诊中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少,对脉诊的重视与仔细揣摩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对白癜风的治疗水平.临床显示,白癜风患者脉象以脉弦重按力不足及脉细重按力不足为主,部分有滑数之象,注重养血柔肝清热在白癜风治疗中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舒友廉;王骜;娄卫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风湿病发热的中医论治

    从急性发作期、撤减激素反跳期、慢性活动期三期来探讨中医论治风湿病发热.急性发作期发热按卫、气、营、血辨证,治以疏风清热、清气分热、清营透气、凉血清营、清热解毒;撤减激素反跳期发热按气虚、脾肾阳虚辨证,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温散、清营温通;慢性活动期按阴虚、血瘀辨证,治以滋阴清热,清热散瘀.

    作者:于佐文;曲波;金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的思考

    学科是科学的分支,学科建设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基础.学科门类有数理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等,门类再分级如中医学、中药学均是医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而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是中医学的二级学科.各级学科均有相关学科与前沿学科.进入21世纪的学科建设,已呈现出大学科、广兼融的发展趋势,突出了前沿学科的辐射作用并逐步形成多学科的渗透交融,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综合与分析的结合,实体本体论与关系本体论的结合,推动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进步,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本文拟就中医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提出笔者粗浅的认识,与同道们一起研讨.

    作者:王永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温督活络法在中医妇科临床的运用--附验案二则

    温养督脉治疗,属奇经证治范畴.作者用此法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治疗一些妇科杂病,收效甚佳,现举症3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曹枫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外感眩晕论治

    在临床上眩晕虽以内伤为多,但外感眩晕亦不鲜见,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提出外感眩晕之说,浅述如下.

    作者:张金生;李社芳;郑丽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七情内涵及致病特点

    通过对现有七情概念与致病特点论述的剖析,认为七情是人的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其致病特点可以从发病途径及部位、病机变化、临床表现和七情之间关系四个方面予以概括.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医药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

    SARS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现代医学和中医学都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深入研究.从历史上看,在我国重大疫病防治中,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有效方法,是我国防治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医疗卫生资源,义不容辞应该成为防治SARS的一支重要力量.自SARS在中国大陆部分地区流行以来,中医药界广大医疗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踊跃献计献策并探索防治方案,使中医药在预防、临床治疗与中药筛选研究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充分肯定.

    作者:曹洪欣;于友华;王喜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丹参注射液及其活性成分与低强度He-Ne激光联用对牛中性粒细胞呼吸暴发的抑制效应

    目的:丹参注射液与低强度He-Ne激光联用在临床上治疗缺血、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取得良好疗效,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观察丹参注射液及其活性成分与低强度He-Ne激光联合作用在细胞水平的效应,以进一步探讨其抗缺血、缺氧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了丹参注射液及其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酮分别与低强度He-Ne激光联用对牛中性粒细胞(PMN)呼吸暴发的影响.结果:低强度He-Ne激光、丹参注射液、丹参素、丹参酮都能对PMN的呼吸暴发产生抑制效应,丹参注射液或其活性成分与低强度He-Ne激光联用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或其活性成分与低强度He-Ne激光联用能够协同抑制PMN的呼吸暴发.

    作者:李艳玲;角建瓴;刘承宜;刘颂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施治的多学科研究--从生态学谈中医辨证施治

    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中医学辨证施治,借得中医学与自然科学体系中不同层次学科间的互相联系和转机,阐述了整体观与生态观、生态平衡与疾病的发生、平衡生态与辨证施治的内涵关系.中医学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取决于自身结构的演化和总结,也取决于其他学科的互相移植和渗透,让更多的其他学科来了解中医、研究中医,从中找出本质性的联系,无疑将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采用喂食高脂饲料方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脂必妥为对照,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的含量.结果:脂调康胶囊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6含量.结论:脂调康胶囊通过降低IL-6含量,减轻其对机体的损伤.

    作者:杨牧祥;马全庆;田元祥;曹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吕培文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思路初探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形成内因在于人体正气不足.卫气、营气、肾精是人体正气由浅入深的三个不同层次,也对应着邪气内侵、疾病发展的三个阶段.以扶正驱邪为治则,指导不同阶段皮肤溃疡的辨治,有助于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作者:张苍;吕培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荨麻疹46例临床治疗总结

    荨麻疹是一种以瘙痒性风团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皮肤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46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暴宏伶;刘卫民;赵立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附子多糖对H22和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对S180、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通过腹腔注射和灌胃两种途径给药,以肿瘤生长抑制率和存活延长率为指标观察附子多糖对荷瘤小鼠(S180和H22)的抑瘤作用,并通过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能力、NK细胞活性、肿瘤细胞凋亡率、癌基因和细胞增殖指数(PI)等指标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的抑瘤作用,灌胃给药的抑瘤率分别为45.30%和59.36%(P<0.01),腹腔给药的抑瘤率分别为49.65%和69.28%(P<0.01).两种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也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附子多糖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有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P<0.05或P<0.01).两种多糖均明显增大了小鼠脾脏的重量(P<0.01),提高了荷瘤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和NK细胞活性(P<0.01),提高了抑癌基因p53和Fas的表达(P<0.01),并且提高了肿瘤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调节癌基因的表达.

    作者:董兰凤;刘京生;苗智慧;韩彩芝;郑晓莉;韩艳青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