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红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JHL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以动物移植肿瘤造模的实验方法,观察JHL对S 180及Lewis肺癌模型动物的免疫抑制作用.结果:对S 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Lewis肺癌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使荷瘤小鼠胸腺明显萎缩;抑制其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荷S 180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而对Lewis肺癌仅5g/kg剂量可增强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10g/kg,20g/kg给药组能提高荷S 180小鼠脾细胞对ConA反应性,而5g/kg组作用相反;5g/kg,10g/kg降低Lewis肺癌小鼠脾细胞对ConA反应性.对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的含量及IL-2水平作用不显著.与环磷酰胺合用,未见加强其作用.结论:JHL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是一种颇有希望的免疫抑制剂,对S 180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王美;秦筱梅;王育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心脏是高血压主要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长期慢性压力超负荷必将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即心脏重塑),心脏结构的改变主要为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因此,LVH是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其逆转是高血压病治疗的终目标之一,对其机制的探讨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
作者:董昌武;高尔鑫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为使中医与现代科学接轨,中医诊断客观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脉诊是四诊客观化的先导,但目前其研究思路存在误区,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作者:李洪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银屑病是以丘疹、鳞屑为基本损害的皮肤科常见病,由于该病顽固而难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全世界皮肤科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1].我科对中医辨证为血热证的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并对6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淑维;宋坪;刘瓦利;许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苦甘冲剂是由苦杏仁、麻黄、蝉蜕、金银花、黄芩、甘草等组成,具有镇咳、清热、化痰等功效.主要用于感冒及其感冒引起的咳嗽、发热、头痛等治疗,疗效明确.本实验对苦甘冲剂治疗咳嗽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谭政;蔡宇;张荣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86例病人来源于我院和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及石化厂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和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26例,年龄27岁~80岁,平均62.94岁±10.49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范围140~235/95~132mmHg,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人群,平均年龄45.63岁±17.29岁.
作者:刘劲松;吴晓宏;胡金花;洪永刚;周宜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对保宁冲剂临床疗效作出客观评价,为研究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1.观察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后加服保宁冲剂的治疗组与加服产复康的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流产情况.2.将服米非司酮+米索组(Ⅰ组)、米非司酮+米索+保宁冲剂(Ⅱ组)、人工流产组(Ⅲ)的流产组织物在光镜下观察蜕膜、绒毛结构的改变.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阴道出血量少,出血时间短,流产率高.2.三组流产组织物镜下观察有明显差异,Ⅱ组蜕膜绒毛退变程度重.结论:1.保宁冲剂能明显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2.对流产物病理改变的观察表明,中药加重蜕膜的变性、坏死,对绒毛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作者:谢京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药物诱发的高血压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评价降血压食品功能因子的降压效果.方法:应用左硝基精氨酸诱导鼠高血压模型,分组给予食品及药物进行干预.结果:模型组大鼠血压出现明显稳定的升高,实验各组血压及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药物诱发的高血压大鼠模型成功,降血压食品功能因子有降压作用.
作者:韩学杰;张立石;王克林;李涢;傅妤娟;王丹芳;杨金生;鞠大宏;沈绍功;王友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从骨形态计量学角度探讨双黄益骨方的防治作用、量效关系及作用机理.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7组.除假手术组,均行卵巢摘除术及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术后第10、24周取各组大鼠左股骨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模型组骨小梁平均厚度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预防组较模型组骨小梁数增加,间距缩小.自身前后比较,假手术组骨小梁面积减少,厚度变薄;模型组骨小梁面积显著减少并与假手术组差异显著.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骨小梁面积均显著提高.高剂量中药组骨小梁数增加明显高于模型、低剂量中药和立普妥组.低剂量中药、立普妥组较模型组骨小梁平均厚度显著增加.高、低剂量中药组骨小梁间距较模型组显著变小.立普妥组皮质内洞穴面积较假手术组明显扩大,而中药高、低剂量组皮质内洞穴面积较立普妥组显著缩小.结论:模型组骨量显著减少,并与成模时间呈正相关.随着月龄增长,正常组松质骨也呈骨量减少、结构退化改变;预防组对去卵巢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改变具有一定阻抗作用;中药、尼尔雌醇、立普妥能阻抗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尤以中药组疗效突出.
作者:李赛美;熊莉华;陈长青;郑树森;邓长青;朱艳芳;冯鑫;邹移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循环-内分泌系统参与了心梗后的心室重构,该系统的变化不仅影响了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同时也与心肌梗死的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陈伟;顾仁樾;方军;马骏;黄琦;陆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概述研究发现,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等可通过调节机体的Th1/Th2平衡,达到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目的.但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中对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与含有柴胡组分的中药来说,两者对Th1/Th2平衡的影响作用又不相同,前者短时间给药不易产生作用,而后者短时间给药就能产生明显疗效.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等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作为危险因素受到普遍重视.由于迄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多种学说并存,因此成为国内外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作者:宋剑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国的十二经脉调节理论从殷商走来,至两汉时期方逐步完善,其经脉名称及在臂胫周径上的排列,虽有许多是建立在当时的经脉解剖基础上的,但从总体讲,为满足三阴三阳经之排列顺序而人为排列是显而易见的[1].其中足太阳膀胱经排列于脊柱两侧,当我们从解剖、生理及临床诸方面考查膀胱经的时候,它在十二经脉理论中的历史地位便显露出来了.
作者:严健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为RA动物模型,通过测量其关节肿胀程度及制作病理切片并在光镜下计分,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其的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6以及CⅡ抗体活性,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鹿瓜多肽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和病理损伤计分均明显减轻.鹿瓜多肽组血清TNF-α、IL-6的活性明显降低.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对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血清TNF-α、IL-6的活性有关.
作者:鞠大宏;贾红伟;吴皓;肖诚;周桂琴;赵宏艳;滕静如;潘静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黄连与吴茱萸的配伍应用,在临床常用且非常有效,其功效常随二药药量配比不同而发生变化.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功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1].
作者:杨威;金香兰;于友华;孙明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内经>中的厥证名称相当繁杂,计有37种之多,有的被沿用至今,但已赋予了新的含义,有的则被局限或扩展了其内涵和外延,故名称虽同,所指范围不一;有的已被异化成截然相反的病证,有一部分被弃之不用,还有一部分被冠以新的名称.
作者:周国琪;陈晓;李海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所刊藏象及肾文献的统计及分析了解藏象学说的研究现状.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1995~2002年所载总文献量、藏象及肾文献量进行统计,并对藏象及肾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该刊所载藏象文献量虽逐年增多,但占总文献量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其内容以专论文献为主,五脏占有主导地位,尤以脾、肾、肝的研究为多,注重藏象实质的基础研究、动物模型及综述文稿占一定比例.结论:该刊作为中医基础学科的主要理论期刊,创刊8年来为藏象学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园地,显示出这一时期藏象学说的研究由泛论向专论深化、由理论向实验倾斜的总体趋势.
作者:曲晓璐;方肇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肝抑纤汤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给予复肝抑纤汤及大黄虫丸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前肽(PⅢP),及肝功能和B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HA,C-Ⅳ,PⅢP,LN显著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肝抑纤方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齐京;关幼波;温庆祥;林凌云;赵伯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其理论的核心,应对整个学科具有支撑作用.中医藏象理论在中医学中,不仅包涵了中医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方面的内容,还外延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等方面.换言之,它不仅是阐明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也是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依据.因此,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作者:闪增郁;张智;刘洋;彭锦;向丽华;陈燕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频率和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科学.它以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疾病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以及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工作的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逐步被应用到中医药研究中,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王少墨;方肇勤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