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珊;庞晶晶;高波;崔海洋
目的:建立发中铅的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6,相对标准偏差1.15% ~2.16%,回收率为94.4% ~ 102%.结论:该法准确、灵敏,是高效、快速、实用的测定发中铅的方法.
作者:陈宇鸿;沈仁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抗原fliC基因在快速分型鉴定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应用.方法:根据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fliC-d和fliC-a基因以及菌体抗原rfbS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针对fliC-d、fliC-a及rfbS基因的3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在750 bp和329 bp处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在258 bp处扩增出1条相同条带,非伤寒沙门菌株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均为阴性.结论:fliC基因检测可用于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型鉴定,而rfbS基因则无助于分型鉴定.
作者:张家敏;张小贤;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食品中黄色2G、奶油黄和柑橘红2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定性.方法:样品中的黄色2G、奶油黄和柑橘红2用正己烷提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分离,以甲醇和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定量.结果:黄色2G、奶油黄和柑橘红2标准曲线范围为0.5 mg/L~ 10.0 mg/L,回收率范围为80.3% ~95.8%,相对标准偏差为1.51% ~5.75%.结论:该法准确度高,分离效果好,结果稳定可靠,适合于食品中黄色2G、奶油黄和柑橘红2含量的测定.
作者:奚星林;邵仕萍;徐娟;王岚;邹志飞;吴宏中;庞世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大连市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 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从手足口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EV71病毒,经RT-PCR扩增VP1全长,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4株EV71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系统进化树上,4株EV71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大连市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EV71属C4亚型.
作者:栾明春;薄志坚;刘丹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副溶血性弧菌的指纹图谱的同源性.方法:对2009年-2010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经API生化鉴定的7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trh)测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电泳(PFGE)分型.结果:tdh阳性率82.3%(65/79),trh阳性率为3.4%(3/79);病人株血清型以O3:K6为主( 44/75),食品株以O1:KUT为主(3/4);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显示优势群A群-B群间相似度大于60%.结论:江苏省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高度同源性,该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源.
作者:徐岚;周戴鸣;刘丽萍;李薇薇;裴晓燕;郭云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必须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作者:李延玲;钟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了稀土铽-诺氟沙星-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体系的荧光性质,在中性缓冲溶液中,镧对此体系的荧光强度具有增强作用.方法:用常规化学方法建立此体系,对此体系进行了荧光检测,测定其荧光光谱图,并且对此体系的荧光强度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对产生共发光效应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体系的荧光强度和Tb3+浓度之间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为2×10-7~1×10-5 mol/L,相关系数r2为0.9985,该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第二稀土金属镧的加入对体系的荧光强度具有增强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得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可作为药物制剂的含量直接分析方法.
作者:吕玉光;赵悦辉;李刚;谭博;张云杰;王莹;李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昆明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Y、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以及ACYW135群流脑疫苗的免疫学效果,为ACYW135流脑疫苗在昆明市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样昆明市城镇、农村地区三年内未接种ACYW135流脑疫苗的人群,共654人(男性313人,女性341人)做为研究对象.于接种ACYW135流脑疫苗前三天、接种后一个月、一年分三次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脑杀菌抗体测定(TTC)法检测血清中流脑Y群、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结果:调查654人,接种疫苗前,Y群流脑抗体阳性率18.04%,GMT为6.14,W135群流脑抗体阳性率23.09%,GMT为3.62;Y、W135群流脑抗体阴性者接种疫苗一个月后,Y群流脑抗体阳转率88.25%,总体GMT为72.74; W135群流脑抗体阳转率87.05%,总体GMT为45.95.接种一年后进行免疫持久性观察,Y群抗体阳性者转阴率为3.17%、GMT为27.94;W135群抗体阳性者转阴率为5.30%,GMT17.72.与免疫后一个月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昆明市健康人群流脑Y群和W135群抗体水平均较低,ACYW135流脑疫苗具有良好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免疫持久性好,保护期在一年以上,在人群中有计划的接种含有W135群和Y群的ACYW135流脑疫苗是必要的.
作者:张辉;胡树梅;高崧;姜强;马兰辉;冯金华;王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2011年5月25日-5月27日,我市苍南县暴发了57例因食用贻贝引起的腹泻性贝类毒素(DSP)中毒事件,采集了19份样品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贻贝中5种脂溶性贝类毒素进行检测,根据欧盟贝类毒素的限量值进行评价.结果:15份样品检出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1(DTX-1)和7-epi-pectenotoxin-2 seco acid(7-epi-PTX-2sa),16份检出pectenotoxin-2seco acid(PTX-2sa),7份检出pectenotoxin-2(PTX-2).其中4份样品中游离OA和DTX-1含量超出欧盟限量值3倍多,它们的总OA约超出9倍.其余均低于欧盟限量值.首次在我国贝类中检出了PTX-2sa和7-epi-PTX-2sa.结论:鉴于部分贻贝样品DSP超标,今后应加强贝类上市前的监测工作.
作者:张秀尧;蔡欣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对特殊生物矿物源双机抗菌陶瓷的除菌性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浸渍振荡法进行定量除菌试验、稳定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结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10 min平均除菌率均为99.99%;在54℃恒温培养箱中存放14d后,10 min平均除菌率仍为99.99%;经酸性和碱性介质浸泡3h和90 d后,对大肠杆菌作用24 h的除菌率分别均为99.99%和99.9%.结论:特殊生物矿物源双机抗菌陶瓷具有快速、高效、稳定以及耐久的除菌性能.
作者:于维森;崔瑛;秦晓贝;林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采用RPR、TPPA、胶体金法和ELISA同时对4241例监测对象的标本进行检测,以TPPA作为参考标准,分别统计RPR、胶体金法和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RPR、胶体金法、ELISA诊断梅毒的敏感性分别为66.80%、97.27%、98.18%,特异性分别为99.72%、99.43%、99.55%;胶体金法、ELISA与TPPA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与TPPA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法,可用于临床筛查和梅毒感染的确证试验.
作者:黄军林;黄夏声;黄育英;吕志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食品中各类食物中铝含量,并评估居民铝的暴露量情况,为今后开展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2011年从辖区采集市售粮食、蔬菜等13类食品共311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食品中铝的含量.根据2002年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食物的摄入量,结合食物中铝含量的结果,进行食品中铝的暴露量评估.结果:部分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超标较严重,居民每日通过日常食物摄入的铝量为13.4mg,比WHO/FAO的ADI值(60mg/d)低.结论:目前居民食品中铝的摄入量是安全的,但需要加强面制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
作者:丘汾;黄慧萍;李可;杨梅;刘奋;戴京晶;曾胜波;蒋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院脑膜炎败血黄杆菌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从临床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57株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57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脑膜败血黄杆菌的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为主,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对于该菌引发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临床要予以足够重视,应根据病情,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建飞;钟志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铁路工作场所空气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物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用活性炭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经二硫化碳解析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28种挥发性有机物分离效果好,相关系数R> 0.995,相对标准偏差为0.4%~6.5%,低检出限符合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要求,回收率在96.5% ~ 103.7%之间,解吸效率在83.5% ~ 105.8%.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测定.
作者:梁春霞;陈小丽;陈敏;苏丹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为政府及时有效处置饮用水源污染提供科学数据,确保市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方法:根据污染情况,对绵阳城区以涪江水为水源的3个市政供水公司及2个企业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8个邻近涪江以地下水与1个以水库水为水源的水源水进行连续11d的锰和氨氮含量监测,共检测水样624份.结果:3d后出厂水、末梢水中锰、氨氮含量全部符合卫生标准,城区部分受影响区域正常使用自来水;3d后涪江绵阳段氨氮含量正常,9d后锰含量正常.结论:科学及时监测,确保了水源污染后城市供水安全,保证了市民饮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者:岳蕴瑶;李大春;张婷;罗赟;杜艳丽;蒋芳;向仲朝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液中Toll样受体4(TLR4)的含量在大鼠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监测大鼠血液及移植肾组织中TLR4的含量,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液中IL-2的含量.以组织病理学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研究其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后1d、2d、3d、5d、7d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异基因移植组血液中IL-2和TLR4水平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大鼠体内相应指标的水平.在造模后1d大鼠血液中TLR4含量即开始升高.同时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组织中的TLR4含量也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TLR4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可作为肾移植术后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一个敏感指标.
作者:瞿亚红;陈丽娜;任雨;宋文慧;忻立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发生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病原菌种类.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2010年患者感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为ICU,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结论:医院ICU感染发病率高,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
作者:鲁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采用Real-time PCR的定量方法对食品中所含蜡样芽胞杆菌的数量进行快速的检测.为食物中毒的快速检测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蜡样芽胞杆菌的肠毒素基因(Genebank D17312)作为靶基因,建立PCR反应体系.用已定量的蜡样芽胞杆菌DNA提取液作为外部参照,建立标准曲线进行定量检测.准备模拟样品,把PCR定量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反应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能够达到要求.对国标法和PCR定量方法的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t=0.38,v=33,P>0.05,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Real-time PCR定量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蜡样芽胞杆菌数量,比国标法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并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作者:刘志勇;赵雪涛;陆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尿素排泄分数在急性肾损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2月间73例急性肾损伤(肾前性:无利尿剂治疗的肾前性肾损伤26例;肾前性-D:利尿剂治疗的肾前性肾损伤23例;ATN:急性肾小管损伤24例)的尿液和血液.检测其钠、肌酐和尿素的浓度,计算Purea/Per、FENa和FEurea的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ENa仅在肾前性AKI低于1%,而在其它两组均高于1%.FEurea在两组肾前性AKI中均低于35%且基本一致.92.3%的肾前性AKI患者FENa<1%,39.1%肾前性-D AKI患者FENa<1%.78.2%肾前性-D AKI患者FEurea<35%.结论:FEurea在AKI鉴别诊断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应用利尿剂的肾前性AKI患者中FEurea比FENa更适合于AKI的病因诊断.
作者:付水;陈君飞;张苗苗;袁远;褚邦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法测定净水剂硫酸亚铁中二氧化钛含量.方法:硫酸亚铁样品经1% HNO3溶解后,以钪45Sc为内标元素校准基体效应及信号漂移,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外标法绘制工作曲线进行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净水剂硫酸亚铁中二氧化钛的检出限为0.0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6,相对标准偏差2.36% ~ 4.65%,加标回收率在95.0%~105.0%之间.结论:该方法有力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灵敏快速,干扰小,重现性好,能满足净水剂硫酸亚铁中二氧化钛含量检测需求.
作者:赵立凡;唐宏兵;欧阳运富;吴英;曹淦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