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东莞市放射诊疗机构现状分析

周素洁;叶婉玲

关键词:放射卫生, 监督管理, 现况
摘要:目的 分析我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诊疗机构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监督管理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检查结合资料查阅以及填写调查表的方法进行.结果 被检的205 家放射诊疗机构中有113 家暂未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这些暂未持证的单位均存在着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硬件建设投入不足、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不落实以及放射防护设施配置不全等问题.结论 必须建立健全相应机制,加大执法和宣传力度,增强检测服务能力,以促进我市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LI-17与肺炎

    白介素17(IL-17)在调解中性粒细胞补充和粒细胞生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IL-17 还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可诱导其他细胞因子和组织降解酶的产生,提高一些细胞因子的功能.因此IL-17 扮演着双重角色.本文就IL-17 在肺炎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31 例中、重度疼痛患者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镇痛治疗,根据疼痛的缓解程度来调整剂量.每位患者至少治疗15 天,同时进行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总的疼痛缓解率为93.5%,其中完全缓解为45.2% 明显缓解为41.9%,中度缓解为6.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祥;孟曼;黄梦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发热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PCNL)术后发热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 年8 月至2012 年4 月146 例行PCNL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热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146 例患者术后发热41 例(28.1%),其中低热36 例T38 ~ 39℃、5 例T > 39℃,1 例出现脓毒血症,经积极治疗和完善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PCNL 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及时给与相应的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蔡素真;张运霞;朱慧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浅谈手术麻醉病人护理相关分析与探讨

    目的:对麻醉病人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以我院2011 年1 月~ 2012 年1 月所涉及的200 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接受如文中所述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护理组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数量显著降低.结论:在对麻醉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在建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开展体位设置等具体的工作,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监测,从而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降到低水平.

    作者:姚晓旋;高锦萍;郑丹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外周中长导管输液在神经外科危重病员中的优势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病员常采用四种静脉输液途径的优势.方法 将120 例神经外科重症病员随机分4 组,分别用留置针、中等长度导管、CVC、PICC 等四种途径进行输液,观察其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分析其优势.结果 留置时间:中等长度导管组与留置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VC、PIC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中长导管组与留置针组、CV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PIC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病员选择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输液优势明显.

    作者:顾建华;邓天芳;刘香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简易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腰腿痛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自2010 年4 月~ 2011 年4月约一年来,作者运用简易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6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6 例中,男82 例,女54 例.年龄20 ~ 65岁,平均35 岁.病程1 个月~ 8 年.髓核突出部位,L4 ~ 5 者72 例,L5S1 者28 例,L4 ~ 5 和L5S1 同时突出者35 例,L3 ~ S1 多节段突出者1 例;左侧型突出者80 例,右侧型突出者44 例,中央型12 例.

    作者:庄志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156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凡胎龄满28 周以上,不足37 周,体重小于2500 克的活产婴儿,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其成熟度也不同,胎龄越小成熟度越差,其死亡率越高,因此对早产儿特点应有全面的认识.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以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其呼吸中枢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不张,吸入性肺炎等,吸吮及吞咽差,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呛咳,溢乳,吐泻,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大,常因寒冷损伤而导致硬肿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也逐步下降,我科在2010 年共收治了156例早产儿,全体护士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配合医生,保证各项及抢救顺利进行,成功治愈150 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腹部手术患者146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其健康知识评分、患者满意度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循证护理及其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患者需要相结合而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1].我们知道,剖宫产术是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术后感染.我们为此具体综述了循证护理及其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 年8 月至2010 年5 月急诊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 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后在进行完止血防止休克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急救治疗,不能运用手术治疗的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这种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组患者中不同证型间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47%,治疗组不同证型间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根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急救手段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肖本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3种方法预防放疗所致口腔粘膜炎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3 种不同方法预防放疗所致口腔粘膜炎效果观察,选择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296 例接收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B、C 组,A 组含漱欣洛维溶液3 次/d、6ml/ 次、含漱15 分钟,B 组含漱复方漱口液3 次/d、20 ml/ 次、含漱15 分钟,含漱时间为3 餐后冷开水漱口后;C 组为护理干预组,对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每天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腔粘膜炎的病例数、程度及发生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结果 3 组患者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程度及发生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放疗所致的口腔粘膜炎,且经济、简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芳;马爱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论斯金纳强化理论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斯金纳是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在分析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护理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强化理论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宋艳丽;刘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利用重组微生物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蛋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 年7 月至2009 年9 月我院制药所中要生产的60 份胰岛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A 组为传统方法制取胰岛素组.B 组为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组.观察两组产生药物的难易程度、成本及生产药物后的药物疗效.结果:两组药物经过不同方法的制取,A 组药品的有效率为26.7%.B 组药品的总有效率为70%,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制药的总有效率(11.28,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重组微生物来生产药物蛋白比传统方法制取药物蛋白制取容易、成本低且生产药物的疗效好.

    作者:戴宇恒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对脑血栓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治疗预防

    脑血栓的根本原因是由脑组织内部血液病变及血管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血液粘度高即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等原因,导致脑血栓,出现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应症状的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可见脑血栓复发的危害以及对寿命的影响.所以如果要使脑血栓患者能更好的生活及生存下去,防止复发是脑血栓康复的重中之重.

    作者:王君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高压注射器在CT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提高造影检查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本院630 例运用高压注射器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①严格掌握适应症的禁忌症;②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常选用肘正中静脉;③做好碘过敏试验;④造影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预防过敏;⑤选择计量和速度:成人100ml,速度2.5-3.0ml/s;;⑥做好各种不良反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如出现副作用,按常规处理.结果 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6.6%(609/630),增强结果达到诊断要求98%,出现轻度不良反应13 例,中度不良反应4 例,重度不良反应1 例,死亡0 例.结论 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责任心、正确的床前护理,能够提高CT 增强扫描时使用高压注射器的成功率.

    作者:朱红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低视力原因,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疗效及降低术后纠纷风险.方法 采用我国低视力诊断标准,总结126 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结果 术后3 个月复查一级视力22 眼,占17.4%,二级视力104,占82.6%.主要有老年性黄斑变性占35.20%,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占27.1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占30.25%,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占7.41%.结论 由于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白内障超声乳化再出及人工晶体植入对低视力患者仍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敦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上消化道出血休克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结了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对34 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颈外静脉导管针留置,观察穿刺成功率和抢救效果.颈外静脉留置针易穿刺,效果显著,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中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易香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晚期癌症病人护理体会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呈日益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患者不但身体上遭受摧残,心理上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作为我们护士,虽然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但在患者生命旅途的后阶段尽可能地为其减轻痛苦,给予心理安慰,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并给予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现将护理晚期癌症病人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燕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诊疗体会

    调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烧伤科近7 年病案显示,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共26 例.现将此类患者诊疗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6 例,男20 例,女6 例;年龄20 ~ 73 岁;其中热液烫伤2 例,火焰烧伤24 例;烧伤总面积55% ~ 100%.吸入性损伤患者轻度8 例,中度12 例,重度6 例;气管切开18 例.

    作者:贺荣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2011 年收治的76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33 例,年龄在25-69 岁之间,病程为2-8 年,女性43 例,年龄在22-57 岁之间,病程为1-10 年.将7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 例,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患者36 例,对其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有较大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欣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