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王金库;李悦
总结吉亚辨治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经验.其认为本病临床症状繁杂,类属郁证,该病核心痛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致气机郁滞、痰湿凝聚、气血失调、脏腑失和.老年患者以虚中夹滞多见.临床立疏肝健脾法基础方,临证结合脏腑气血阴阳盛亏灵活辨治,以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为宗旨,并贯穿活血化瘀于始终.择药宜轻灵平稳,疗程以2~3个月为期,临床疗效颇为满意.
作者:付秋菊;吉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校教育中的不断运用,带来了传统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就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教员施教能力的要求以及对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等方面做了几点浅显的探讨,供军校教育工作者参考.
作者:韩婷;贾敏;蒋益萍;郑承剑;黄宝康;辛海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关于乌梅丸病机,历代探讨良多,有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肝热阳郁等诸般说法,争论至今,大多数学者多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论.此说法概念固然不错,然却过于笼统.笔者认为,乌梅丸病机应从中医理论的独有规律出发,将其纳入五脏范畴而言,将其病机具化为肝热脾寒,并对其形成机理做一简要探讨.由此衍生出乌梅丸是治疗肝热脾寒泄泻主方的认识.
作者:丁立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临床上使用夏枯草口服液(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乳腺增生症,观察临床疗效,收集典型病例.结果 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典型病例中,患者一服药4个疗程后,增生肿块缩小70%以上.患者二服药2个疗程后,双乳胀痛明显缓解,双乳内散在结节变软.结论 夏枯草口服液可有效改善乳腺增生症状.夏枯草口服液与逍遥丸联合使用协调性强,用法简单,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储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乐学、善学的重要手段.中药药剂学是四年制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本文针对中药药剂学的课程特点,以“滴丸”为具体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期抛砖引玉,不断改善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作者:祝侠丽;贾永艳;田效志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西黄胶囊联合DP方案化疗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西黄胶囊+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对照组为单纯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体力状况、临床症状及毒副反应方面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总缓解率优于对照组,2组在生活质量改善、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黄胶囊联合D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延缓肿瘤增长,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建新;牛亚男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皮肤症状多见,有典型皮疹伴明显神经痛等特征性表现,而累及内脏者相对较少.本文介绍1则因带状疱疹导致尿潴留患者,通过辨证取穴结合部位取穴运用热敏灸治疗,收获良好疗效,达到痊愈.
作者:吴允波;凌玉凤;方烨;龙雨;徐嘉毓;邱桂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有癌王之称,其5年生存率极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齐泽华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对肝癌的治疗有自己的心得,从调气血、调理脾胃及攻补兼施几个方面论治,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皓婷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化疗治疗肺癌患者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8月,在我院肿瘤科入院治疗的98例肺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中医组患者进行系统中医护理.护理2周后,从患者心理和不良反应2方面,对护理效果加以评价.结果 中医组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中医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化疗肺癌患者进行系统中医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等情况,同时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陈焕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级三年制中药学专科学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通过考核(理论考试+实验报告)和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双向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调查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同时应用PBL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效果优于传统讲授法教学.而且二者联合应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作者:王洋;赵立春;王志萍;梁健钦;谢谭芳;梁爽;林琳;王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及针灸在治疗面瘫疾病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和疗效,在此方面的研究也是颇多,通过大量的系统研究,中医药及针灸在治疗上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及独特的医疗,而中国不同少数民族医药对此疾病的治疗亦具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和疗效,现将不同民族医药治疗面瘫的研究及中医药治疗面瘫的方法总结归纳,以便临床参考和借鉴.
作者:李国徽;杨世刚;王银宁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实脾消水散外敷联合雷火灸护理干预癌性腹水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肿瘤科住院接受治疗的癌性腹水患者40例,所有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法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经验方实脾消水散及雷火灸局部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0.0%(12/20);对照组为30.0%(6/20);护理干预后证候积分试验组(10.3±2.65)分,对照组为(13.7±3.04)分.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癌性腹水患者应用实脾消水散外敷及雷火灸干预可以改善癌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疗效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道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方证辨证是临床上常用的辨证方法,有鲜明的理论特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其强调方证对应,证以方名,方为证立,方随证转,有是证则用是药.当归四逆汤本为治疗血虚寒凝的主方,临床应用时主要根据其主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选方用药.凡有四肢、五官或头颅等部位的麻木、干涩、疼痛、瘙痒及以上述诸证显现的内科杂病,皆可灵活选用当归四逆汤方,余药物可随症增减,多获良效[1].
作者:郭芮;司廷林 刊期: 2019年第03期
消定膏是陇上中医骨伤科长期使用的品牌中药制剂,临床研究表明对骨折、损伤等病症的疗效良好.药学研究表明其药理、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等均已有相关研究.然而消定膏却迟迟不能开发为新药,其主要原因是该制剂的稳定性差、有效期太短、包装落后、患者使用不便.针对制约消定膏商品化的瓶颈问题,课题组拟定了两套新实验方案,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有助于加快其商品化进程.
作者:韩静;程芳;张晓刚;杨锡仓;窦霞;靳子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本文从强化思想教育,严抓班子队伍,塑造高效服务团队: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服务品牌,创建和谐医疗环境;深化创建活动,开展优质服务,弘扬以人为本精神;组织公益活动,倡导爱心奉献,承举社会公共责任;实现医疗服务“零距离”,让群众“舒心”五个方面诠释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锻造和谐医院文化方面的做法、体会、成效,从而使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医院综合满意度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医院综合实力.
作者:孙根成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艾灸对脾虚痰阻证肥胖伴高血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2组患者均常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足三里联合丰隆穴温和灸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BMI、肥胖度、体脂百分率)、脂质水平(TC、TG、HDL和LDL)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 0.05);2组治疗后BMI、肥胖度、体脂百分率、TC、TG和LDL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HD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艾灸能够降低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肥胖指标,调控其血脂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王鹏;丰建宇;刘志鹏;王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医药学注重对疾病的预防,强调防患于未然.中药香囊作为我国一种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历史悠久,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内病外治”理论,通过血管、神经和经络对机体起作用,用之佩戴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保健防病作用.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后,主要针对预防流感、镇静安神功效,研制了两种中药保健香囊,以期能推广一种安全、简便的外用防感与助眠方法,同时为香囊的进一步应用与传承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令狐浪;李娇;王馨蕾;邢其斌;马彩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94例高血压病患者,不分性别、年龄、病程长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连用15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血压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7% (45/47),明显优于对照组76.6%(3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改善率为89.4%(42/47),对照组改善率为74.5%(3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霞;王金库;李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林氏正骨手法配合肩三针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B组(n=40)和C组(n=40)3组.A组采用林氏正骨手法配合肩三针治疗,B组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配合肩三针治疗,C组仅采用肩三针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与C组,其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A组的优良率明显大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林氏正骨手法配合肩三针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来源于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学家窦汉卿的《标幽赋》.本文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初步探讨,考辨大钟之穴名、特性和应用机理及联系临床实践得出以下结论.大钟为肾经之络穴,其通于相表里的膀胱经而络于脑,其脉又上至心包;发现老年痴呆实与心肾相关,其所指心内呆痴,实为脑之呆痴;因心主神明,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如髓减脑消,则神志混沌渐成呆痴.
作者:高艳;李瑞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