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伤的临床效果

赵振举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科手术, 关节内骨折/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摘要:目的 探究并讨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伤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2.15±19.27)min,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的(60.13±22.67)min;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出血量为(55.65±24.87)mL,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患者的(30.52±17.21)mL,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畸形愈合、骨折再移位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高于观察组的10.00%.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伤患者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中国校医杂志相关文献
  • 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在提高儿童的预防接种率、接种及时率,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在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实施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前后的预防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未签署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接种及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5%、90.3%和11.9%,签署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接种及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8%、98.2%和4.8%.结论 通过签署预防接种书面知情同意书,规范落实知情同意权,提高了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确保了接种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作者:杨秀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并讨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伤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2.15±19.27)min,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的(60.13±22.67)min;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出血量为(55.65±24.87)mL,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患者的(30.52±17.21)mL,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畸形愈合、骨折再移位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高于观察组的10.00%.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伤患者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振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需要进行胸部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采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收缩压以及术后清醒的时间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心率平均为(96.1±12.4)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09.3±9.1)mmHg、平均收缩压为(135.9±3.9)mmHg,患者术后清醒的时间为(28.1±6.4)min;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心率平均为(86.1±12.4)次/min、平均动脉压为(89.3±6.1)mmHg、平均收缩压为(126.9±6.9) mmHg,患者术后清醒的时间为(9.1±5.4)min.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毛花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淄博市小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淄博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淄博市的3个区6所小学共3 0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淄博市小学生的意外伤害率为9.58%,前3位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3.97%)、中毒(3.71%)、车辆刮碰伤(1.91%).伤害的发生率与性别和年龄有关,男生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x2=10.635,P=0.001).各年龄组伤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87,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收入是否减少、主要养育人、学生年龄.结论 小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以减少伤残率.

    作者:李凤杰;吴业新;杨玉玲;徐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6年桂林市非星级带空调宾馆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桂林市非星级宾馆客房的卫生状况,提高客房内空气及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质量.方法 2016年,随机抽取桂林市市区的53家非星级宾馆的客房空气质量(空气中沉降菌、甲醛、CO、CO2)进行监测,并随机抽取公共用品用具(毛巾和床上卧具、茶具、洁具)进行卫生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家非星级带空调宾馆中,监测全部合格26家,合格率为49.26%.抽检76间客房,合格49间,合格率为64.44%.检验1103项次,合格1 052项次,合格率为95.37%;空气中沉降菌不合格率为27%(27/100),公共用品用具的细菌总数不合格率为7.64%(13/170).结论 建议继续加强非星级带空调宾馆的监督监测及管理工作.

    作者:李海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单亲家庭的父母和子女往往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理化的教育体系,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迄今为止,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学校共同面临的难题[1].

    作者:成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糖尿病发展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足,是由于患者血液中糖量增高,使得患者皮肤发生干燥、溃疡,从而引起的一种足部皮肤溃烂和坏死的疾病,严重时导致整个足部坏死而发货所能截肢,严重限制其生活,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1-2].在临床治疗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则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对其的影响,目前,糖尿病足发病后对患者的影响仍然较大,患者不仅有明显的疼痛感,而且限制其正常活动,而介入护理干预后则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对其身体的影响,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患者对其伤口给予护理干预,分析其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作者:苗建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抽取90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情况、服药情况和疾病认知度等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与患者治疗依从性存在的联系.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有24例患者表现为彻底依从,占26.67%;其余66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彻底依从,占73.33%.患者的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和疾病认知度对其治疗依从性有密切联系(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和疾病认知度等因素均可影响治疗依从性.

    作者:周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于本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来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比较2组下肢DVT的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34%(P<0.05).研究组术后1周时股静脉血流的平均流速与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韩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5-2016年自贡市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况与教室环境卫生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15-2016年自贡市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现况及教室环境卫生状况,为近视的预防及后期进行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2015-2016年自贡市中小学生常见病和教学与生活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终期数据,分析7~18岁中小学生近视检出情况,利用2×2列联表的关联性分析探索教室环境监测评价综合结果与学生近视之间关系.结果 2015-2016年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分别为44.9%、53.4%,重度近视占近视的比例分别为62.8%、69.4%;2016年近视检出增长率为18.7%,其中重度近视检出增长率大.城区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高于乡村,女生近视检出率高于男生,城乡学生近视检出率均随着学习阶段递增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教室环境监测评价综合得分低的学校学生近视检出率高(P< 0.05,Φ>0).结论 自贡市中小学生近视检出情况较严重,不容乐观,应加强中小学近视筛查并采取干预措施;中小学教室环境卫生监测项目达标低,可能是导致学生近视高检出率的原因之一,应完善相关教学设施的建设.

    作者:康利;张福艳;张红;凌远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

    突发性耳聋的确切病因尚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与病毒性迷路炎和内耳循环障碍有关.此疾病多发于中年人群,且女性多于男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本院对3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以高压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深化医改新形势下高校医院的发展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对应着高校医院人员匮乏、医疗设备落后所提供的有限医疗服务的现状;况且,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化:药品零加成、分诊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进一步落实,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也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皆就高校医院的现状和功能定位,探讨高校医院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适应深化医改的新要求,寻求高校医院的发展,更好地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作者:孙兴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参与式健康教育传播模式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析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应用参与式健康教育传播模式的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选取本地区中学生共200名,通过分层抽样方法完成抽取,将200名学生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名通过参与式健康教育传播模式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通过接受卫生教育课程中关于艾滋病的介绍,比较2组艾滋病健康教育开展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于艾滋病各类基础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参与式健康教育传播模式用于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更容易接受,能够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罗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居民伤害死亡资料分析

    目的 探讨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居民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伤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铜山区2015年户籍居民死亡病例数据,利用Death 2005软件对居民因伤害为根本死因的案例进行分类整理,计算粗死亡率、死因顺位、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铜山区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43.09/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59.70/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25.24/10万.结论 伤害已经成为危害铜山区居民健康的重要死因,需针对高危人群及全人群开展伤害的干预,以降低其带来的危害.

    作者:侯书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58例脑干缺血性梗死的一般资料及DWI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超急性、急性期脑干梗死灶的磁共振弥散成像DWI都为高信号,而T2加权成像的表现为等或者稍高的信号.结论 对于脑干缺血性梗死病灶应用DWI成像检查能早期、有效的明确病灶位置,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可早期确诊并进行治疗.

    作者:潘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GP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NP方案治疗.结果 观察组部分缓解(PR)21例、疾病稳定(SD)19例、疾病进展(PD)5例;对照组PR 19例、SD 20例、PD 6例,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64,P=0.3240).观察组血小板减少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7=2.7195,P=0.0033),白细胞减少(T=3.0133,P=0.0013)、恶心呕吐(T=1.7051,P=0.0441)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贫血(T=0.2511,P=0.4008)、肝功能异常(T=1.2266,P=0.1100)、肾功能异常(T=0.5710,P=0.2840)、脱发(T=0.3385,P=0.3675)、过敏反应(T=1.0060,P=0.1572)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相当,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各有所长.

    作者:赵翠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取类实验性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在本院特需病房住院,符合选入标准的慢性病患者45人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宣教,选取于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同病区同类患者45人设为实验组,采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提供健康知识宣教、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健康行为.两组干预时间统一为90d,干预前、后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 S)进行能力测试,结果用SPSS 20.0软件包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供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提高疾病知晓度,帮助转变观念,建立健康行为,提高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作者:陈雪;郑慧琼;邓冬梅;谢芳;柯小燕;朱建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淮安市戊型病毒性肝炎人畜共患性及病毒基因型研究

    目的 探讨淮安市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与猪之间的联系,为控制HEV在人畜间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在淮安市收集急性戊肝、肝炎未分型病例血液标本193份,同期在屠宰场收集生猪胆囊标本510份,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提取目标核苷酸,测定序列后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标本共分离出HEV-4型毒株20株,分4个亚型,HEV-4d型为优势流行毒株亚型;人源与猪源HEV毒株间的同源性为:80.3% ~ 97.7%.结论 淮安市戊肝病例与生猪感染的HEV高度同源,生猪是戊肝传播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动物宿主.

    作者:苏琦;高强;杨鹏飞;张雪峰;田华;朱红玉;宋团争;胡锦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网络随访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网络随访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出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网络随访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诊疗依从性、疾病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采取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5.11%;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2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5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x2=5.5322,P<0.05);随访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t分别=24.8516、5.8109、8.4390,P< 0.01).结论 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实施网络随访护理后,患者的依从率、疾病知晓率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满意度高.

    作者:雷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2-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2012-201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2012-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1 5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0.16/10万,死亡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1.39/10万.分类构成以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布病发病上升趋势明显.总体发病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以农民、工人、家务及待业、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常见传染病,应根据各病种的流行特点及发病人群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

    作者:侯宪威;刘君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校医杂志

中国校医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