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琳
餐饮具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餐饮具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因餐饮具不洁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措施.我们对2006~2008年3年间执法人员在辖区168家餐饮单位采集的3129份餐饮具进行了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闻维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修饰电极测定肾上腺素(EP)的新方法.方法: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用循环伏安法制备聚L-亮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研究肾上腺素在聚L-亮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测定EP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结果:在pH5.0的PBS中,测定EP的线性范围:4.0×10-7~3.0×10-4mol/L,检测限:1.0×10-8moL/L.结论:该方法稳定、灵敏、选择性好,用于药剂中EP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李霞;陈美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病原学实验研究,为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监控和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国标法、mini VIDAS和RPLA法检测食物中毒金葡菌菌株及肠毒素.结果:mini VIDAS和RPLA法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中,已成为可靠的检测手段.结论:合理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检测方法,为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李少彤;栾玉明;蒋卓勤;邓志爱;许少洪;李映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在前期研究建立的不依赖参比内源基因定量单物种植物样品中转基因DNA的方法的基础上,定量测定多物种复合样品中转基因DNA的含量.方法: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玉米、大米按比例混合配制的多物种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PCR法测定样品DNA提取物中转基因DNA量,通过测定260 nm处的吸光值测定样品DNA提取物中总DNA量,以样品DNA提取物中各物种转基因DNA量与总DNA量之比表示多物种复合样品中各物种转基因DNA成分含量,并以各物种转基因DNA成分含量之和计算样品中转基因DNA的总含量.结果:7个大米与玉米两物种混合样品和7个大米、大豆与玉米三物种混合样品用于验证新建的定量体系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两物种和三物种复合样品转基因成分总含量测定值与理论值的偏离度分别为2.22%~19.54%和5.24%~20.51%;其转基因成分总含量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1%~13.43%和0.56%~10.74%.结论:新建的多物种复合样品中转基因DNA的含量测定方法满足转基因成分定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作者:杨冬燕;侯红利;杨永存;周向阳;杨小柯;郭良让;李永红;林健荣;邓平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米、蔬菜、水果中氯氟吡氧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乙酸钠(0.1 mol/L)(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为25℃.结果:在0.02~1.00μg/ml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1.79%~5.65%.回收率在89.5%~105.0%之间.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适合测定大米、蔬菜、水果中氯氟吡氧乙酸残留量.
作者:刘思洁;方赤光;李青;崔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牛奶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是以拉曼效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其谱线数目、位移值和谱带强度等直接反映了分子的构成及构象信息.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方法克服了常规拉曼光谱法灵敏度低的缺点,使痕量物质检测成为可能.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应用于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采用在纯鲜牛奶中插入三聚氰胺标品溶液的方法模拟实际检样.结果:通过与纯鲜牛奶和三聚氰胺标品溶液的图谱比较,发现在710 cm-1处具有明显的特征峰,可作为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的鉴定依据,其检测限值可达0.5 mg/kg.结论: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技术可用于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具有检测快速、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者:陈安宇;焦义;刘春伟;崔子健;郭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表面Toll样受体2,6(TLR2,TLR6)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显性梅毒患者87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6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强度)以及TLR2阳性细胞率,并与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性梅毒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TLR2高于TLR6,且一期梅毒患者低于二期梅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CD14+、TLR6+CD14+细胞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且一期梅毒患者低于二期梅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FI(TLR2)与TLR2+CD14+阳性率、MFI(TLR6)与TLR6+CD14+阳性率,在整个研究对象群体中无明显相关性(r=0.096、r=0.089,P>0.05),但在显性梅毒患者中呈正相关(r=0.813、r=0.752,P<0.05);所有的差异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有关.结论:梅毒患者TLR2与TLR6的表达显著上调,与病程和免疫状态有关,与性别无关.
作者:彭明喜;汤晓娴;许德义;王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磐石市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携带状况,为有关单位进一步管理乙肝感染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2006年~2007年磐石市13260名从业人员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按不同性别、市区与乡镇、两年之间进行比较.结果:HBsAg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市区和乡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两年之间HBsAg阳性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患者,相关部门应督促乙肝疫苗的注射,保护易感人群,减少发病率.
作者:张秋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采用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蔬菜中吲哚乙酸含量.方法:选用IonpacAS11阴离子分析柱,0 ~20 mmol/L KOH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电导检测器.用纯水萃取样品,经高速离心、过C18小柱、用0.2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结果:本法相关性好(r=0.9990),精密度高(RSD%<5.0),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3%~101%,低检出量0.10μg/g.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大批样分析.
作者:颜金良;王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和谐社会构建的理念是我国新时期社会资源配置的指导思想,是对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有效使用率、产生高效益的具体指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完善医疗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减少医疗设备突发故障,提高设备开机率,彻底发挥医疗设备功效,提升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作者:郭月玲;张海英;王美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改进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的判断标准.方法:对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的纸片反应结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后,将纸片以无菌操作转入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用发酵法来证实其大肠菌群的阴阳性结果,再将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按GB14934-94纸片法判定大肠菌群的阴阳性,其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97.7%;若按作者提出的标准进行判定,其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78.2%.二者比较灵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分析,建议改进和完善GB14934-94纸片法大肠菌群的判定标准,更准确地反映大肠菌群检出的真实情况.
作者:王晓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浅析尿液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36例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U),免疫球蛋白G(IgU)和α1-微球蛋白(AIM).结果: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MA,TRU,IgU,A1M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01).尿蛋白阳性的糖尿病患者MA,TRU,IgU,A1M较尿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显著升高(P<0.001).其中仅单独检测,或者检测MA,TRU,IgU,A1M中的任意两项指标诊断肾脏损伤阳性率较低,不到70%;而将这四项指标同时检测阳性率可达93.4%.结论:同时检测尿MA,TRU,IgU,A1M是早期诊断肾脏损伤的灵敏、可靠的指标.
作者:陈敏;史训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生物样品中敌鼠和氯鼠酮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方法.方法:全血样品经甲醇+乙腈(50+50,v/v)提取,尿液样品经Oasis(R)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后,采用Extend C18柱(150 mm×4.6 mm i.d.,5 μm),以乙酸铵一乙酸(0.02 mol/L,pH 5.5)+甲醇(15+85,v/v)为流动相,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技术在电喷雾电离(ESI)负离子模式下同时检测,敌鼠和氯鼠酮的定量检测离子分别为m/z 339.0[M-H]-和m/z 373.0[M-H]-,外标法定量.结果:针对全血样品,敌鼠在2.0~500.0μg/L,氯鼠酮在1.0~2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敌鼠和氯鼠酮的回收率分别在92.1%~94.5%和93.0%~94.2%范围,RSD分别小于7.5%和6.5%,检出限分别为2.0μg/L和1.0μg/L.针对尿液样品,敌鼠在0.5~100.0μg/L,氯鼠酮在0.2~4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敌鼠和氯鼠酮的回收率分别为95.2%~97.0%和92.0%~96.5%,RSD分别小于6.0%和7.5%,检出限分别为0.5μg/L和0.2μg/L.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敌鼠和氯鼠酮中毒病人的临床诊断检测要求.
作者:陈晓红;徐明敏;范建中;金米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近年舟山海岛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流行趋势及耐药状况.方法:对2005~2007年间舟山三家医院门诊和住院儿童临床上诊断为细菌性腹泻病的患儿粪便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143份患儿粪便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73株,检出率为23.88%,主要病原菌有志贺菌73株(26.74%)、念珠菌56株(20.51%)、弧菌54株(19.78%)、沙门菌47株(17.22%)、克雷伯菌16株(5.86%).对他唑西林、伊米配能、美洛配能敏感,对氨苄西林、优立新、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率.结论:舟山海岛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福氏志贺菌、副溶血弧菌、白色念珠菌、宋内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可选用他唑西林、伊米配能、美洛配能等治疗.
作者:林奇龙;夏邦世;陈芬;陈琼娜;郑海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地方性氟中毒分布广泛,河南省为单纯饮水型病区.水中氟化物含量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对了解病区分布、降氟改水工程等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此研究采用水中氟化物测定平均值质量控制图,包括浓度控制图、空白值控制图和准确度控制图.
作者:俎建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热宁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抗炎实验和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胀中炎症介质PGE2含量的影响,探讨高热宁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机理.结果:高热宁注射液能够抑制炎症性肿胀,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产生.结论:高热宁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急性炎症效应,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实现的.
作者:杨宁辉;李威;杨瑞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研究妊娠妇女包括正常孕产妇和妊高征(Hypertensive syndrome of pregnancy)个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含量的变化,明确临床监测Fg含量对妊娠期妇女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148例妊娠妇女,其中正常孕产妇60例,妊高征孕产妇30例和58例非孕产妇血浆标本,采用凝固法,进行Fg含量的测定,并与非孕产妇的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妇女体内Fg的含量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正常孕产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较明显差异(P<0.05);妊高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妊娠妇女包括正常和妊高征个体血浆中Fg的含量可明显增多.说明,妊娠妇女机体内可出现凝血一抗凝以及纤溶等系统的一系列改变甚至失衡.提示孕产妇特别是妊高征患者,应随时监测Fg含量,以便能密切观察其凝血功能,预防和治疗出血,降低DIC的发生率,确保临床安全.
作者:张景丹;李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毒型霍乱弧菌实时荧光三重TaqMan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系对临床模拟标本检测的意义,为该检测体系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方法:将已知浓度霍乱弧菌灭活菌株悬液连续10倍稀释后与新鲜健康成人粪便混匀;制备成含菌量为5.0×101CFU/g~5.0×109 CFU/g梯度浓度的模拟带O1群霍乱弧菌者粪便标本和含菌量为5.0×101CFU/g~5.0×108CFU/g梯度浓度的模拟带O139群霍乱弧菌者粪便标本;用以评价我们自主建立的产毒型霍乱弧菌实时荧光三重TaqMan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系对临床模拟标本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结果:该实时荧光三重TaqMan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体系对O1群霍乱弧菌或O139群霍乱弧菌的模拟带菌者粪便标本的检测敏感度均为1.0×103CFu每反应体系,亦相当于模拟带菌者粪便标本5.0×104CFU/g;对不同含菌量的模拟带菌者粪便标本的3次重复实验结果显示,各靶序列扩增反应Ct值的检测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新鲜健康成人粪便标本的检测未见明确的异常扩增.结论:我们建立的产毒型霍乱弧菌实时荧光三重TraqMan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系可作为O1群或O139群产毒型霍乱弧菌临床粪便标本敏感、特异和稳定的检测手段.
作者:胡继红;杨辉;吴丽娟;龚成;蔡剑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近5年福州市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福州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等进行综合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监测点正常人群的登革热IgG抗体水平和发热病人的IgG和IgM进行检测.结果:04年福州市出现登革热暴发,发热病人血清抗体IgG和IgM的阳性率均为28.49%(94/330),在05~08年正常人群血清IgG和监测点发热病人的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均为0%.年均布雷图指数均超过10,分别为20.07、15.69、26.96、12.22、20.85.05~08年均有病例报告,且经流行病学调查系境外感染.结论:布雷图指数相对较高,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可能导致登革热流行,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作者:黄春文;陈敏红;陈艳;黄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对住院患者手术或输血前配血标本,均进行常规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以避免医院内感染及其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患者配血标本进行梅毒抗体初检,对初检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法确认.结果:10498份输血前标本,用ELISA法检出梅毒抗体阳性56份,阳性率为0.53%.ELISA法检出的56份阳性标本,经TPPA法确认阳性52例,阳性检出率为0.48%.结论:ELISA法作为住院患者手术及输血前梅毒抗体常规方法,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医院内输血感染情况,确保医患安全.
作者:王振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