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测定保健食品中染料木甙的含量

廖一民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染料木甙, 保健食品
摘要:目的:建立保健食品中测定染料木甙含量的方法.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染料木甙的含量.结果:方法线性范围为:0.31000~0.00248 mg/ml,低检出限为0.01μg/ml,总分析时间:7.5 min.染料木甙平均保留时间:6.2 min.平均回收率为:98.02%.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料木甙样品的含量方法稳定、可靠、简便,适用于保健食品的分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进口与国产培养基对肉类、海产品中4种致病菌检出率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肉类、海产品中4种致病菌在进口科玛嘉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的检出率.方法:增菌后分别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分离培养4种致病菌.比较检出率.结果:沙门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X2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X2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X2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X2检验).结论:进口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在副溶血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上比国产培养基有较高的检出率,而在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上的检出率与国产培养基无差异.

    作者:张一;陈伊娜;何水渊;应慧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栀子黄

    目的:建立食品中栀子黄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处理后,采用乙腈、水洗脱,用带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方法检测限为12.5 ng,相对标准偏差藏花酸为3.2%,藏花素为1.6%.回收率为92.0~98.0%.结论:本方法前处理简便,检测灵敏度高,色谱峰分离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适用于食品中栀子黄色素的测定.

    作者:李永利;张焱;翟志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冻干技术在果蔬中有机氯及多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冻干技术建立果蔬中有机氯及多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冻干技术去除果蔬中的水分,以丙酮-二氯甲烷(1:1)为提取溶剂,经CARB/NH2和Florisl固相萃取柱净化,用GC-ECD测定,峰面积定量.结果:10种农药加标回收率为80.8%~95.4%,相对标准偏差为1.8%~4.8%,低检出浓度为0.001~0.005 mg/kg(当称样量为5.00 g时).结论:冻干技术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且前处理过程中有机溶剂的用量大大减少了,操作简单,检测结果的重现性及方法回收率明显改善,该方法适合果蔬中1种有机氯及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尤其适合大批量农残样品的检测.

    作者:林国斌;于凌志;倪蕾;唐昌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迪西鹰嘴豆和鹰嘴豆芽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迪西类型鹰嘴豆和鹰嘴豆芽微量元素含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分别测定迪西类型鹰嘴豆和鹰嘴豆芽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比较二者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迪西类型鹰嘴豆经过发芽的自然生长过程,其Mg、Fe、Zn、Mn、Ti、V、Cu、Co等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微量营养元素都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迪西类型鹰嘴豆芽比迪西类型鹰嘴豆本身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是开发鹰嘴豆食品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张玲;阿吉艾可拜尔·艾萨;夏作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控制环节

    目的:规范实验室管理评审,确保质量方针、目标和检测活动质量的实现.方法:把握管理评审的前提条件、实施过程、反馈跟踪等环节的控制点.结果:通过识别、检验、鉴定质量方针和目标,达到实验室持续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的需求.结论:实验室管理评审是对管理体系内在运行状况所做的一种客观评价活动,它能推动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检测活动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竞争和服务于市场.

    作者:朱晨光;黄伟华;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畜禽肉中氯霉素残留量

    目的:建立畜禽肉中氯霉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固相萃取法净化,经液相色谱于278 nm处测定.结果:该方法的回收率65.6%~80.7%,变异系数0.80%~8.0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于畜禽肉中氯霉素的残留测定.

    作者:卢艳芬;周莹;丑亚琴;王兰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膨化食品中的铝

    目的:建立测定膨化食品中铝的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方法:采用干法灰化对膨化食品进行前处理,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的含量.结果:在0~500μg/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5,方法的低检出限为3.0×10-11 g.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的3种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0%~95%,RSD为1.9%~5.9%,结果满意.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日常大批量样品检测.

    作者:蒋炜;唐洪;李春华;王坤;陈炳灿;年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素抗凝血浆对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素抗凝的血浆对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将同一份新鲜血样分别注入肝素抗凝管、普通生化管、EDTA抗凝管等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后,再吸取1.0 ml血清注入肝素抗凝管摇匀,然后分别测定这4种样品的总胆红素及反应过程的光密度曲线.结果:观察了56份样品,测定结果显示:肝素抗凝血浆的总胆红素有46.4%(26/56)出现负值,41.1%(20/56)与对应的血清值相差超过20%以上;EDTA抗凝血浆的结果与血清结果基本吻合,相差均在10%以内;血清放入肝素抗凝管内混匀后的标本中有35.7%(20/56)与血清值相差超过20%;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放入肝素抗凝管内混匀后标本的光密度曲线100%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不能使用肝素抗凝血浆.

    作者:谭华;黄惠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碘伏消毒液在不同浓度的有机干扰物条件下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碘伏广泛应用于手、皮肤、伤口、感染部位及一般器具的消毒[2].在碘伏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剂量.作者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对不同浓度有机干扰物条件下碘伏杀灭细菌繁殖体的实验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铁生;李涛;张流波;李新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方法-GC/MS法的研究

    目的:快速检测蔬菜中多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方法:蔬菜样品经过处理以后,用GC/MS测定.结果:该法对17种有机磷检测限量小于0.02 mg/kg,回收率在80.3%~115.2%之间,变异系数在2%~15%之间.结论:该法可用于多种蔬菜中的多种农药残留的测定,具有快速方便,回收率和灵敏度高,溶剂消耗少等特点,适用于实验室的常规分析.

    作者:吴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国家标准中相关饮料卫生标准和方法的几点看法

    国家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是评价样品卫生指标的主要依据,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应,标准制定得不严密将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法律性.

    作者:王惠平;高全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二硫腙比色法测铅中分液漏斗除铅方法

    迄今为止,国内基层实验室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受条件限制,二硫腙比色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因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且灵敏度高,仍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分液漏斗在实验过程中的使用,因其内壁与试验溶液接触面较大,它的预处理(除铅)效果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大,实验成功率不高.本文根据铅与双硫腙作用原理,对分液漏斗的处理过程加以完善,收到了满意效果,提高了实验成功率.

    作者:于清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子吸收一灯多用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论证原子吸收单元素空心阴极灯一灯多用技术应用于环境样品分析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谱线重叠现象,利用原子吸收法分别用锌空心阴极灯作光源测定铜;铁空心阴极灯作光源测定锰;钙空心阴极灯作光源测定镁.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与单元素测定时不相上下.重复性好,RSD在0.94%~1.57%之间.回收率在96.0%~103%之间,结果令人满意.结论:该技术应用于环境样品分析是可行的.

    作者:陈江;刘慧;凌立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的乙醛

    目的:为改善直接进样法中高浓度盐对进样口、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污染,降低检出限.方法:本文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乙醛的方法,并对色谱条件和顶空进样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该方法的检出限1.0 μg,当采样体积为100 L时,方法检出浓度为O.01 mg/m3,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6%~5.0%,加标回收率为95.2%~101.0%.结论: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直接进样法中高浓度盐对进样口、色谱柱乃至检测器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检出限,方法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令人满意.

    作者:柴国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Fe3+/TiO2-xNx太阳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目的: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不同Fe3+掺杂量的复合纳米Fe3+/TiO2-xNx光催化剂,建立以太阳为光源高效降解亚甲基蓝的反应体系.方法:利用UV-Via-DRs和XRD对其光谱学特征进行研究.以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模型,研究Fe3+/TiO2-xNx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采用太阳光为光源降解MB的可行性.结果:x(Fe3+)为0.4%,光催化剂用量为2 g/L,初始MB浓度为1×10-6mol/L,初始pH值为8,初始H2O2浓度为6 mmol/L,采用太阳光照射4 h,MB降解率可达87%.结论:自制光催化剂能有效利用太阳光,高效降解水中亚甲基蓝.

    作者:李乐;袁亚莉;许金生;刘万斌;丁坚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曲拉通100增溶乙酸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糠醛的研究

    目的:研究曲拉通100增溶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糠醛的方法.方法:在乙酸苯胺体系中利用曲拉通100特有增溶增敏作用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糠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的糠醛的浓度在0~20.0 mg/m3(以采集7.5 L空气样品计,相当于糠醛标准溶液浓度在0.2~3.0μg/ml)时,回归方程Y=0.2624X-0.0043,r=0.9997.低检出限0.2 μg/ml,样品回收率95.9%~101.2%.结论:本方法适宜工作场所空气中糠醛浓度的测定.

    作者:范建中;李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市首次分离到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的生化特征、毒力因子与耐药性的探讨

    目的:了解金华市外环境中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化特征、毒力因子的携带与耐药情况.方法:直接分离接种于O157显色培养基.结果:从51份样品中分离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对这2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PCR毒力因子的测定,携带eaeA、stx2毒力因子.结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利福平类、四环素耐药.

    作者:胡元玮;朱淑英;徐卸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用分光光度法确定碘和淀粉显色反应的定量测定条件

    为了确定碘和淀粉反应的定量关系,本文利用分光光度计定量地研究了碘和淀粉显色反应过程中吸光度的变化规律,发现碘和淀粉显色反应的大吸收波长为610 nm,碘和淀粉显色反应的吸光度在七小时内基本不变,可以进行比色分析.对于淀粉标准系列溶液,随着显色剂碘标准溶液剂量的增加,吸光度在增大,当12取8 ml时,定量测定淀粉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对于碘标准系列溶液,随着显色剂淀粉用量的增加,溶液的颜色加深,吸光度在增大,标准曲线的线性部分加长,加入淀粉为20 ml和50 ml时,直线部分的长度变化不大,因此,加入20 ml为理想.

    作者:惠会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河北省2006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监测与质量评价

    目的:评估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及我省脊灰病毒(PV)核苷酸序列变异情况.方法:分析11个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经计算机联网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录入的数据库、国家及我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的数据.结果: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81例,省脊灰实验室共收集粪便标本950份,所有粪便标本用L20B(转人脊灰病毒受体的小鼠肺细胞系)、RD(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同时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从31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分离率为6.5%,并对所有PV进行了血清定型.从71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NPEV,分离率为14.9%.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共计38株.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对38株PV重新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复核,结果符合率为100%.同时国家脊灰实验室还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两种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并对其中27株进行了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未检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或野毒株,全部为脊灰疫苗株.结论:河北省2006年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细胞系敏感性没有降低,脊灰实验室质量控制良好,继续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张俊棉;郭玉;陈玫;李静;张振国;张勇;祝双利;王东艳;许文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着色剂亮蓝的探讨

    目的:通过试验不同条件下的亮蓝测定方法,建立测定亮蓝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等度洗脱,以甲醇+乙酸铵(0.02 mol/L,pH=4.0)(6+4)为流动相,595 nm下对亮蓝定性定量.结果:峰面积与亮蓝含量在1~1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回收率在90.90%~97.50%之间,检出限为0.10 μ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结果可靠.

    作者:戚荣平;邱晓枫;胡薇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