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来水痕量有机污染物检测及致突变性研究

顾涛;杨叶梅;朱凤鸣;周俊杰;邹学贤

关键词:自来水, 有机污染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遗传毒性, Ames试验
摘要:目的:在对自来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检测的基础上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方法:采集某市3个自来水厂出厂水(A、B、C)和对照水样(D),XAD-2树脂富集自来水样中的痕量有机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检测分析;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检测其致突变性.结果:在选定的条件下,本次试验累计检出痕量有机物335种,其中EPA(美国环保署)优先污染物10余种,致癌、致畸、致突变20余种.A水厂出厂水在第一次Ames试验中TA98和TA100在不加S9时呈阳性(MR>2);A、B、C水厂出厂水在第二次试验中呈可疑阳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对照水样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GC/MS联用分析、Ames试验联合运用是研究水中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有效方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白色念珠菌芽管的诱导培养及定量检测

    目的:比较和优化白色念珠菌芽管诱导培养的条件,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芽管形成的情况.方法:采用结晶紫芽管染色法,对不同血清浓度,菌体浓度,孵育时长及孵育温度下的芽管形成进行定量检测,通过计算出芽率判断芽管诱导效率.结果:在浓度为50%(v/v)的血清中,白色念珠菌菌体浓度为5×106 cfu/ml时,于37℃孵育2 h,出芽率及芽管纯度较好.结论:结晶紫法可精确定量检测芽管形成,诱导条件优化后可使白色念珠菌形成较多较纯的芽管.

    作者:唐欢;黄雪峰;王瑞君;魏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突发性化学危害事件现场应急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

    从广义上讲,化学物质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人员中毒、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灾祸和损失,都可以称为化学危害.突发性化学危害事件的类型主要有:1)工作场所急性职业中毒事件;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引起的中毒事件;3)投毒事件;4)化学恐怖事件;5)生活性中毒事件.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和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及由于个别不安定的社会因素,突发性化学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民众公共卫生安全角度考虑,对于发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或高挥发性有毒有害化学品突然外泄、扩散,造成较大面积污染,危及人群的突发事件,以及突发性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饮用水水源的水污染灾害,特别要做好应急准备,我国国务院颁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把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预防与卫生应急准备,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张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乳制品中乳糖直接比色测定方法探讨

    目的:建立针对乳制品中乳糖的直接比色测定方法.方法:乳制品经蛋白沉淀澄清后,无蛋白滤液中的乳糖在苯酚、氢氧化钠、苦味酸和亚硫酸氢钠作用下生成桔红色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20 nm处有大吸收峰,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乳糖在0.0~0.10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5%,加标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6.8%~101.3%.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乳制品中乳糖的快速测定.

    作者:樊宏;陈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状况研究

    目的:研究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及其流行状况.方法:对氟喹诺酮耐药志贺菌的gyrA基因和parC基因进行扩增、测序,查找突变点;用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PCR)对志贺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两株耐氟喹诺酮的菌株都存在gyrA基因87位Asp(GAC)→Asn(AAC)和177位Gly(GGT)→Ser(AGT)的点突变,一株另有120位Met(ATG)→Leu(CTG)、203位Ile(ATC)→Leu(CTC)、204位Ser(AGC)→Thr(ACC)和205位Ile(ATF)→Leu(CTY)的点突变,另一株还有204位Ser(AGC)→Ile(AAC)的点突变.除87位点突变外,其余突变位点均未见报道.parC基因未发现点突变.REP-PCR基因分型结果提示16株宋内志贺菌有7种指纹图谱,12株福氏志贺菌有两种指纹图谱.结论:两株志贺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是由gyrA基因点突变所致,耐药表型对突变的类型有一定的预见性,但耐药程度与突变频率的相关性不确定.2004年夏秋季武汉地区散发流行的志贺菌有相同或相似的克隆,血清型单一的宋内志贺菌存在基因多样性,福氏志贺菌中f2a比f4c的遗传多样性高.REP-PCR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基因分型法,可用于志贺菌同源性分析及暴发流行时的追根溯源.

    作者:游升荣;孙自镛;陈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豆芽样品经稀碱提取后,用50%的H3PO4溶液调至酸性,经Oasis(R)HLB柱富集,甲醇洗脱.以甲醇+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40+60)为流动相,采用ZORBAX SB C18柱(250 mm×4.6 mm×5 μm)分离,UV 228 n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的线性范围在0.20~6.0 mg/L,回收率在92.0%~95.0%,RSD均小于6%,低定量检出限为0.04mg/kg.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准确等优点,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作者:李小平;蒋经伟;范建中;金米聪;姚浔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来水痕量有机污染物检测及致突变性研究

    目的:在对自来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检测的基础上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方法:采集某市3个自来水厂出厂水(A、B、C)和对照水样(D),XAD-2树脂富集自来水样中的痕量有机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检测分析;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检测其致突变性.结果:在选定的条件下,本次试验累计检出痕量有机物335种,其中EPA(美国环保署)优先污染物10余种,致癌、致畸、致突变20余种.A水厂出厂水在第一次Ames试验中TA98和TA100在不加S9时呈阳性(MR>2);A、B、C水厂出厂水在第二次试验中呈可疑阳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对照水样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GC/MS联用分析、Ames试验联合运用是研究水中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涛;杨叶梅;朱凤鸣;周俊杰;邹学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由两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5年8月28日,九江市某酒店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熊艳森;张春芳;杜艳红;钟微;张景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洗必泰与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用皮肤、手消毒性能评价

    在临床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加强医护人员诊断操作之间皮肤与手消毒,切断因医护人员皮肤、手感染造成医院感染的途径尤为重要,因此要严格洗手消毒制度.常用皮肤、手消毒剂有季铵盐类、醇类、碘类、胍类和酸性氧化电位水等,它们各有优缺点,在医疗机构中,胍类和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普及并不广泛,现将胍类中常用的复方洗必泰与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性能进行评价,以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此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工作中能有更好的选择.

    作者:李爱萍;杨彬;董非;崔树玉;孙启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FFAP毛细管色谱柱检测酒中甲醇、杂醇油

    目的:建立用GC-FFAP毛细管色谱柱检测酒中甲醇、杂醇油的方法.方法:采用FFAP毛细管色谱柱,对柱温、检测器温度、汽化室温度、载气、燃气及助燃气流量等因素进行对比试验,选择佳操作条件,对酒中甲醇、杂醇油进行分析,同时用国标方法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本方法检测限为0.035 m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1.6%,回收率在92.0%~101.7%.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经t检验统计分析,与国标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鲁丽娜;贺东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湿法消解-高氯酸氧化-二苯氨基脲分光光度法测定冷饮中铬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冷饮中铬的预处理、检测方法.方法:样品在消解赶酸后,加一定量的高氯酸,于190℃~210℃下使消解液中的铬氧化为六价,冷却后,不除去剩余少量的高氯酸,用EDTA溶液掩蔽干扰离子,利用二苯氨基脲与六价铬生成红色化合物比色测定冷饮中的铬.结果:六价铬浓度在0~0.20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直线关系,r=0.9995,检出限0.004 mg/L.高、中、低含量样品测定的相对偏差2.6%~5.8%,回收率95.0%~98.1%.相对偏差≤5%时,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合冷饮中铬的测定.

    作者:周银古;陈艳萍;李向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谈新标准条件下广式腊肠的卫生质量及管理对策

    目的:了解新标准条件下中山市黄圃镇腊肠的卫生质量情况,探索管理对策.方法:对中山市黄圃镇腊味加工厂(场)的腊肠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按新标准<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抽检腊味加工厂(场)共83间,共抽取腊肠样品83份,合格67份,合格率80.7%,其中A级腊味企业8间,全部合格;B级腊味企业75间,合格59份,合格率78.7%.抽检的83份腊肠中有16份不合格,主要为新增的检测项目,其中无机砷11份,超出国家标准0.08~3.8倍;酸价3份,超出国家标准0.18~0.95倍;铅和总汞各1份,超出国家标准1.3倍和0.42倍.结论:由于检测的项目增加和评价的标准不同,新标准检测的结果合格率为80.7%,比用旧标准检测的合格率93.2%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腊味生产企业要加强管理,改进生产工艺,促进产品卫生质量,建立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保证腊味制品在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

    作者:张冠峰;黄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中铬

    目的:建立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中铬的方法.方法:测定了不同酸度对结果的影响;试验了佳升温程序.结果:尿样不经消化,只需用1%HNO3对倍稀释以及加入硝酸镁作为化学改进剂便可用于直接进样测定.用标准曲线法定量,方法线性范围0~80μg/L,相关系数r=0.9999,进样量20μl时,检出限为0.3 μg/L.3种浓度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6%~106.0%,RSD为3.21%~8.15%.结论:用硝酸镁作化学改进剂,尿样经1%HNO3对倍稀释,可用直接进样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方法简便,精密度、准确度高,结果满意.

    作者:张钦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鼠IGF-1基因转染鼠神经干细胞的研究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通过酶切和连接的方法构建IGF-1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IGF-1,转染包装细胞获得病毒液,测滴度后感染从胎龄14 d的SD大鼠全脑中分离出的神经干细胞(NSCs),在转基因NSC中检测IGF-1基因的表达,观察转基因对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酶切及序列分析证实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IGF-1构建正确,NSCs转基因后能检测到IGF-1基因表达,且仍然保持着未分化状态,能够自我更新以及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且生长速率加快.结论:成功构建了转IGF-1基因神经干细胞.

    作者:张旭;藏卫东;胡婵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北京市海淀区食品中铅砷镉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为了解海淀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方法:对全区6大类食品中铅砷镉金属项目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本年度共监测6大类食品样品128份,合格95份,总体合格率为74.2%,其中128份样品中,重金属砷铅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5.3%;重金属镉共检测89份样品中30份超标,其中30份猪肾样品中有29份超标,超标率达96.7%,且超标情况比较严重,高的超标34倍.结论:本区砷和铅污染并不严重,猪肾中镉污染比较严重.

    作者:张桃英;黎芳;赵连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诺瓦克样病毒暴发流行的快速RT-PCR检测

    目的:应用引物P289、P290对诺瓦克样病毒进行快速RT-PCR检测,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方法:从17份病人粪便、4份病人肛拭子、10份健康人粪便中提取核酸RNA,采用Takara的One Step RNA PCR Kit进行RT-PCR,对产物电泳,紫外灯下观测结果,同时用R-biopharm AG公司的ELISA试剂检测,比较结果,评价RT-PCR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RT-PCR检测有10份病人粪便、2份肛拭子阳性,健康人标本全为阴性,ELISA检测有5份病人粪便、3份健康人粪便阳性,4份病人肛拭阴性.结论:用引物P289、P290对诺瓦克样病毒进行RT-PCR,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ELISA试剂特异性、灵敏度不理想,有假阳性,难以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作者:谭翰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铬

    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铬的方法.方法: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技术,直接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铬.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31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1%~3.2%,灵敏度0.00377;对生活饮用水中常见含量较高的的共存离子进行了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总铬的测定.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干扰少等特点.

    作者:马进;杨大鹏;刘裕婷;朱力;于秋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山东省分离的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研究

    目的:了解山东省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收集的霍乱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情况、分布特点和变迁.方法:应用分子杂交、PCR技术对霍乱弧菌的CTX基因元件中的ctxA、zot基因,VPI毒力岛中的tcpA、tcpH、aldA、toxT、acfB基因,TLC因子中的cri、orf2-3基因,RTX基因簇中的rtxA、rtxC,以及toxR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用原位杂交检测,180株霍乱弧菌中有168株携带CTX遗传单元中的ctxA、zot、RS1基因,阳性率均为93.33%,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用打点杂交检测不同时期的28株O1群霍乱弧菌,所有被检菌都具有ToxR、RTX相关基因,在1980~1987年间分离的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中,有92.86%携带编码TLC因子的基因,而1994~2000年间分离的流行株菌株中编码TLC因子的基因携带率仅有7.14%.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48株O1群霍乱弧菌可产生大小为9.4kb和6.5kb左右的两条ctxA杂交带,用zot基因探针进行杂交,11株O1群霍乱弧菌可产生与ctxA杂交带同样大小的条带.1株O139霍乱弧菌具有检测的所有毒力基因,但其ctxA(zot)杂交带与O1群霍乱弧菌有差异.结论:目前已知的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在山东省分离到的菌株中有广泛的分布,并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迁.

    作者:杨彬;孙启华;崔树玉;王国永;毕振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杭州市区公共场所空调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了解杭州市公共场所大型中央空调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污染情况及主要血清型.方法:于2005年9月~10月,采集杭州市13家商场和宾馆、2家医院和1家福利中心等中央空调冷却塔冷却水29件,应用GVPC、BCYE、BCY培养基进行嗜肺军团菌分离培养、进行血清分型及种特异性PCR鉴定.结果:冷却塔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污染率达到44.83%(13/29),共分离到嗜肺军团菌16株(有2份水样中同时检出二个血清型以上菌株,其中一份有Lp1、Lp2、Lp3三个血清型,另一份有Lp3及未定型二个血清型),血清型以LP1为主达37.50%(6/16).结论:杭州市公共场所大型中央空调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检出率较高,对市民健康构成了威胁.

    作者:斯国静;俞骅;王一泓;吴小辉;杨介钻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空气质量卫生监测研究进展

    1历史的回顾众所周知,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10~20 m3空气.因此,环境空气质量是与人们健康和寿命息息相关的.空气质量卫生监测是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空气质量测量数据来说明某一特定范围内空气中污染物来源、成分、数量、动态转化和消长规律等基本特性,并对空气质量作出安全性评价,为消除危害、改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供依据.我国空气质量卫生监测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

    作者:宋瑞金;崔九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营养米粉、奶粉中的铁锌

    目的:探讨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营养米粉、奶粉中的铁锌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用悬浮液技术处理样品,即将样品放入三乙醇胺溶液中,制成悬浮溶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本方法和国标法结果一致.回收率在97.2%~104.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7%~3.65%之间.结论:该方法简化了分析步骤,加快了测试速度,减少了被测元素的损失和污染.

    作者:金安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