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肾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康郑军;张亚光;李宇辉;赵明义;杨健

关键词:肾细胞癌, 端粒酶
摘要: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35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8.6%.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肾细胞癌诊断的标志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气相色谱ECD-FPD检测器串接法测定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量

    目的:建立并探讨了气相色谱ECD-FPD检测器串联同时检测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用有机溶剂将果蔬中六六六、滴滴涕和6种常见有机磷农药提取出来,净化后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在ECD通道上能很好地将六六六、滴滴涕8种异构体分开,加标回收率为87.5%~90.5%,检出限为0.0007~0.0016 mg/kg.在FPD通道上能很好地将6种有机磷农药分开,加标回收率为79.4%~93.1%,检出限为0.03~0.10 mg/kg.结论:该方法能同时测定六六六、滴滴涕和部分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作者:柯华;刘巧;郑申西;陈柯星;林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阿斯巴甜、阿力甜

    目的:同时测定食品中阿斯巴甜、阿力甜两种甜味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度洗脱.使用Symmetry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43+57)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08 nm处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的低检出量分别为阿斯巴甜4.0 ng、阿力甜3.0 ng,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7,回收率在90.5%~9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5%.结论:该法简洁、快速且灵敏度高.

    作者:陈金东;李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关于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GB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自1985年颁布以来,为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执行和实施提供了统一的方法(以下简称国家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源污染物种类急剧地增加,急需制定一套适合形势发展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为此卫生部于2001年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以下简称卫生规范),对原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一些标准限值作了修改并增加了许多新的项目.对于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和缺陷,现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作者:何望喜;左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过氧化氢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方法.方法:利用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与钛离子生成稳定的橙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过氧化氢含量在25.0~500μg范围内,采用410 nm波长、5.0 ml钛显色剂、比色时间在30~60 min内,该方法的相关系数r在0.9993以上,平均加标回收率98%.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作为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测定方法.

    作者:范华锋;张忠义;刘振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

    目的:建立测定食品中砷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原子荧光法分析测定.结果:砷标准系列浓度在0~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方法检出限为0.11ng/ml,样品中砷回收率为88.0%~93.2%,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静;彭新然;何弘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化妆品不同剂量增菌液比较效果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SCDLP增菌液对检验结果的差异.方法:选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5个不同菌浓度比较.结果:2 ml菌液加入18 ml SCDLP增菌液和10 ml 菌液加入90 ml SCDLP增菌液结果相同.结论:SCDLP增菌液用量可减少.

    作者:符晓梅;乔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绿原酸

    目的:研制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单扫描极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50%的乙醇溶液超声振荡提取,用拟定的极谱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在0.05 mol/L硫酸、3 mol/L亚硝酸钠、2.5 mol/L乙酸钠介质中,绿原酸峰电位为-172 mV(vs.SCE).绿原酸浓度在5.0~50.0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3,回归方程Y=2.6923X-2.3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0%~6.66%(n=5).加标回收率为94.3%~97.1%(n=9).结论:建立的单扫描极谱法测定绿原酸的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仪器廉价、易于普及.适于实验室检测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彭科怀;赵年华;汤晓勤;郑娟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HPLC/MS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测定蔬菜中氨基甲酸酯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甲醇:二氯甲烷(1:99 v/v)溶解后,用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提纯.选用Pickering C8(250 mm×4.0 mm×5 μm)作为分析柱,甲醇/酸化水(内含0.1%乙酸)梯度洗脱,通过选择性离子监测(SIM)及电喷雾电离离子化技术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为50.0~1 500.0μg/L,定量检测下限为4.8~8.6μg/kg,方法回收率为78.5%~108.4%,标准偏差为4.6%~7.9%,RSD均小于8%.结论: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作者:陈晓红;李小平;金米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泉水中的锶

    锶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组织成份.锶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1].我国饮用水源水中锶含量甚微,不少矿泉水中都含有丰富的锶,锶含量在0.20~0.40 mg/L和偏硅酸含量在20~30 mg/L为天然饮用矿泉水[2].矿泉水中的锶测定方法GB/T8538-1995技术规范为EDTA、高浓度镧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在实验运用时,前法加入EDTA2Na后标准曲线和样品管均产生大量晶状沉淀物,无法测定,后法因大量的金属离子对锶测定干扰使检测结果回收率偏高.为此,我们对此做了相应的研究改进,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段光顺;曹慧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黔东南州农村人畜饮水水质现状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农村人畜饮水水质现状.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对完成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水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95份水样中感官指标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三级以上的为73.68%,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达到三级以上的为100%,细菌学指标达到三级以上的为35.79%.结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仅仅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受益人的饮水安全并未得到保障.

    作者:刘静;刘芝凯;张华生;王芳;单竹周;罗江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菌落法评价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研究

    目的:建立评价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微菌落技术.方法:按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含氯消毒剂杀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试验,用醋酸纤维素膜作为载体,直接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计数,评价杀菌效果.结果:微菌落法与常规平板计数法比较,所得含氯消毒剂杀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有效剂量相同.结论:该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

    作者:乔宏;李凤玲;王劲;肖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志贺菌毒力基因的多重PCR鉴定

    目的:建立志贺菌肠毒素1基因(ShET-1B)、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hET-2)、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侵袭相关基因(ial)的多重PCR鉴定方法,实现志贺菌多基因同时检测.方法:选择志贺菌的4种毒力基因作为靶基因,应用Touchdown PCR方法,在一个反应管中同时进行扩增,根据产物分子量定性判断结果.结果:多重PCR同时检测与单基因PCR分别检测4种毒力基因两种方法具有相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624株志贺菌具有6种毒力基因型,571株福氏志贺菌(包括11个血清型)中556株ShET-1B阳性.结论:多重PCR鉴定志贺菌毒力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毒力基因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ShET-1B基因可能广泛存在于福氏志贺菌之中.

    作者:马宏;王建丽;黄丽莉;沈刚健;殷毅峥;靳会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黄芪中的五氯硝基苯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甘草、黄芪中五氯硝基苯的检测技术.方法:使用正己烷提取样品,硅镁吸附预处理柱净化,玻璃填充柱,恒温测定.结果:本方法测定甘草、黄芪中五氯硝基苯,在1~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Y=2568.6X-563.8,相关系数r=0.9998,线性回归良好;回收率范围为95.2%~98.7%;相对标准偏差为3.7%;当取样量5.0 g时,低检出浓度为5μg/kg.结论:本方法样品提取简便、快捷,仪器配置要求低,测定结果无干扰,适用于甘草、黄芪中五氯硝基苯的测定.

    作者:张正尧;苗春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血铅

    目的:研究基体改进剂(PdCl2,Triton X-100,HNO3)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影响,找出能稳定、灵敏、准确地测定血铅的基体改进剂.方法:改变基体改进剂的成分,观察测定中样品的反应情况、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检出限、准确度、回收率和标准物质的符合率.结果:基体改进剂各成分及其量的变化对测定影响很大,实验证明0.1%PdCl2,0.2%Triton X-100,0.5%HNO3的组合稀释血样进行测定效果好.结论:0.1%PdCl2,0.2%Triton X-100,0.5%HNO3的混合基体改进剂能有效的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消除基体的干扰,重现性好,是一种理想的测定血铅的基体改进剂.用本方法测定某工厂工人的血铅,与该工厂工人的尿铅相比较,发现两者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徐淑暖;彭寨玉;郑惠华;莫曦明;杜二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薯中β-胡萝卜素

    目的:建立甘薯中β-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以丙酮-石油醚(20:80)混合液研磨提取样品中的β-胡萝卜素,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旋转真空蒸发除去大部分溶剂,用弱氮气流吹干,然后用丙酮-石油醚(5:95)混合液定容至2 ml,取适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Lichrosorb RP-18(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乙酸乙酯-三乙胺(80:10:10:0.05);检测波长为450 nm.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4~2 500 ng,检出限为0.4 ng,相对标准偏差为4.0%,回收率为85.5%~89.5%.所测不同产地的14个不同品种甘薯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范围为0.59~231.1 mg/kg.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甘薯中微量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吴鑫;杨柳桦;曾果;孙成均;龙慧;赵剑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26例健康男性自愿监测性病探讨

    目的:了解泌尿外科、皮肤科门诊健康男性无临床表现、要求进行监测感染性病的状况.方法:选择126例有不洁性生活史,无自觉症状和体征,要求监测性病项目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以检验科检测报告为诊断依据.结果:检出性病30例,感染率为23.8%.结论:把性病检测列入健康监测的内容很有必要.

    作者:张俊梅;孙永谦;尹计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混合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锡

    目的:本文探讨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锡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湿法消解,以抗坏血酸和磷酸二氢铵作混合基体改进剂,采用热解涂层石墨管,塞曼扣背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锡含量测定.结果:以抗坏血酸和磷酸二氢铵作混合基体改进剂具有很好的灵敏度,试验的精密度为5.2%~9.8%,回收率为91.3%~96.7%(n=6),检测限为0.48μg/L.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食品中锡的测定;而且试剂易于购得,成本低.

    作者:杨大鹏;朱力;刘裕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鄞州1999~2004年消毒液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探讨消毒液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本区三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液进行连续6年的监督监测.结果:共监测样本5 195份,合格4 365份,合格率84.22%.其中,戊二醛消毒液合格率高,其次是酒精,新洁尔灭合格率低.结论:加强消毒管理制度,使用高效消毒剂,减少霉菌等污染,是控制消毒液污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雅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宁海县2002~2005年食品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宁海县各类食品的卫生质量现状,为相关部门对产品的卫生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实验室按GB/T4789-200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2~2005年宁海县食品微生物平均合格率为79.37%,合格率比较高的产品是罐头、酒类和糕点食品,分别为100%、97.54%和96.26%.散装的豆制品和熟肉制品的合格率为低,分别为37.82%、46.29%.结论:豆制品和熟肉制品偏低是导致食品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这类产品的执法力度,以保障食品的安全.

    作者:章根华;洪因之;应可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动态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VMC诊断标准儿童VMC患者67例,ELISA法对患儿病程各阶段进行血清cTnI动态检测,并观察患儿心功能、检查纪录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VMC患儿病程中血清cTnI水平呈动态变化;血清cTnI水平与心功能损害程度一致,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以血清cTnI浓度1峰与2峰的峰值比k值为指标,治疗前后,k值>1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显示预后指标均显著优于k值<1组(P均<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cTnI对儿童VMC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血清cTnI浓度1峰与2峰的峰值比k值可作为儿童VMC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余新超;王慧;王立金;李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