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3年来吉林省食品中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主动监测及结果分析

辛生;刘桂华;杨红;龚云伟;黄鑫;孔翔云

关键词:食品中, 沙门菌, 单增李斯特菌, 主动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为国家食品安全监测网提供数据.方法:增菌后,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AIP生化板和泰国产血清鉴定.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生牛奶、淡水鱼、蔬菜共1 021件,检出沙门菌102株,检出率10.0%;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样品共1 181件,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69株,检出率14.3%.结论:3年来沙门菌监测结果05年高,阳性率每年有连续增长趋势.阳性率以生猪肉高,生鸡肉次之.3年中李斯特菌连续监测阳性率变化,以05年高,03年次之.生鸡肉阳性率高,生猪肉次之,生蔬菜少见.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酒中甲醛含量的方法研究

    甲醛本身的分子结构简单,不能够直接被反相色谱柱吸附,需要对其进行柱前衍生.本法采用2,4-二硝基苯肼作为衍生液对甲醛进行柱前衍生,生成的2,4-二硝基苯腙被反相色谱柱吸附,用乙酸铵-甲醇混合溶液洗脱后,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作者:陈悦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漯河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安全输血及制订梅毒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RUST与ELISA两种方法进行两次检测,阳性结果均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2003年共检测献血员4 131人,阳性33份,其中TRUST阳性8份,阳性率0.19%,ELISA阳性33份,阳性率0.79%,二种方法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TRUST阳性结果ELISA检测均为阳性.33份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阳性31份,ELISA与TPPA二者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TRUST与TPPA二者阳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作为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其灵敏性、特异性基本达到TPPA检测水平.可作为筛查无偿献血人员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良好检测手段,对控制梅毒的血源性传播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者:姬铁闯;法爱玲;张悦;李爱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市售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市售散装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污染状况,探索该菌在生鲜肉中流行特征.方法:采集农贸市场散装生鲜猪、牛、羊肉,鲜鱼,冷藏冷冻禽肉,生禽肉共95份检测该菌,并对检出的菌株进行血清和生化分型及ail,ystA,ystB,yadA,VirF毒力因子分析.结果:本室共从95份生肉品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4株,占14.7%.血清生化型有1A/O:9,1A/O:5,27,1A/O:7,8,1A/O:6,30,1A/O:10.14株菌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0株菌ystB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我们从市售散装生肉中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均为生物1A型,毒力基因检测表明它们可能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低.

    作者:丁洁;许文炯;王炜;陈晓蔚;江晓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肉制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测定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合成着色剂作为一种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中,国家对其使用有明确的限量标准,同时它是不允许添加于如香肠、肉松等肉制品中,但在市场上却时有发现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被滥用,对它的检测监管是相当重要的,测定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1],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涉及样品前处理.国标法第一法是用HPLC测定合成着色剂,将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用聚酰胺吸附法制成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1].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当遇到含有多量蛋白质、脂肪等固体样品如香肠、肉松等,按国标法测定色素提取困难,合成着色剂无法被聚酰胺粉完全吸附,样品回收率低.我们在原基础上加以改进,能较好地将样品中的着色剂吸附提取,从而大大地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作者:欧阳燕玲;陈玲;谢维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及保健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食品及保健食品中维生素C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1%辛烷磺酸钠(7+93);流速1.00 ml/min;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30~16.0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101.0%之间,RSD在0.56%~1.81%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301μg/m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食品及保健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爱月;张向兵;李发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作业场所空气中钇及其化合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空气中钇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方法.方法:用滤料(微孔滤膜)采集空气样品,经高氯酸-硝酸(1+9)加热消解后用ICP-AES直接测定.结果:在测定条件下,方法的检测限为0.15μg/ml;精密度为2.5%~8.1%;回收率为90.6%~105%;本方法适用线性范围0~40μg/ml;样品采集后室温下至少可稳定14 d.结论:本方法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场所空气中钇及其化合物的测试工作,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伊萍;聂莉;华正罡;曲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桐庐县1996~2005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特征

    目的:对桐庐县近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引起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各类样品246份,检出病原菌100株,总检出率40.7%.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1.1%,金黄色葡萄球菌9.76%,蜡样芽胞杆菌7.32%,溶藻性弧菌1.63%,变形杆菌0.81%.各类样品中以患者和厨工肛拭的检出率高,分别为49.4%和50.0%,其次是食物,检出率为39.4%.5~10月多,5月和7月为高峰,2个月发生15起,占65.2%.结论:我县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作者:谢勤美;虞精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含有纯化标签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高效表达和制备有活性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GF).方法:用DNA重组技术构建EGF基因并插入表达载体pQE-40,与载体上的6×His标签融合,获得的表达质粒pQE-EGF转化E.coli M15[pREP4],得工程菌M15[pQE-EGF].MTT法测定活性,培养工程菌M15[pQE-EGF]并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镍离子螯合亲和层析纯化重组EGF.结果:所构建的EGF序列正确,重组EGF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1.2%,经镍离子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后的重组EGF纯度达90%,得率为94%.复性后的重组EGF具有促Hela细胞生长活性.结论:以E.coli M15[pREP4]/pQE-40系统表达EGF具有技术路线简单、目的蛋白得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制备活性hEGF的有效手段.

    作者:熊盛;陈宇霞;钱垂文;黄立;张美英;黄文韬;王一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沙枣叶中矿物元素

    目的:建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沙枣叶不同生长时期9种生命活动所必需矿物元素(钾、钠、钙、铁、铜、镁、锌、锰、锶)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消化体系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沙枣叶中铁、锌、锰、铜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明显,其他几种元素含量均丰富,并且微波消化的效果优于湿法消化.结论: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较高及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作者:刘清;黄海涛;刘琼;刘晔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一宗氰化钠致市售海鱼死因的研究

    1 经过情况该市场位于霞山至麻斜的渡口旁边,离海边近约300 m.在该市场经营活海鱼的33户,自备活鱼用海水的16户,其余17户由供海水专业户郑××(下称郑××)供应.

    作者:宁工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残留量

    目的:应用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含量.方法:选用IonpacAS11阴离子分析柱,0~15 mmol/L KOH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电导检测器.用纯水萃取样品,经高速离心、过C18柱、过滤膜后直接进样.结果:本法相关性好(r=0.9991),精密度高(RSD%<5.0),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9%~103%,低检出量0.050μg/g.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大批样分析.

    作者:颜金良;颜勇卿;王立;施家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腊肉中的食盐和亚硝酸盐

    目的:建立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腊肉中食盐和亚硝酸盐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前处理后,选用IonpacAS14分离柱,4.5 mmol/L Na2CO3/0.5 mmol/L NaHCO3作淋洗液,抑制电导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的低检出限为食盐(以NaCl计):0.010 g/kg;亚硝酸盐(以NaNO2计):0.005 g/kg;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结论:方法简单可靠,样品经前处理后,7 min内可完成两种物质的测定.

    作者:郭小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1,1-二氯-1-氟乙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的研制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1,1-二氯-1-氟乙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规范》[1]的要求,进行实验室实验及现场试验.结果:本方法在1.0~1 41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样品在碳管内可保存7 d;方法的重现性好,不同浓度的相对偏差为2.5%~6.1%,方法的低检出限为1μg,空气中HCFC-123、HCFC-142b等在本方法条件下不干扰测定.结论:此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1-二氯-1-氟乙烷的现场检测.

    作者:唐宏兵;张淳文;王珮;董银根;吴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005年上海市霍乱弧菌菌株表型及ctxA毒力基因分析

    目的:分析本市2005年不同来源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表型和ctxA毒力基因特征.方法:以PCR方法,对所有菌株进行ctxA毒力基因检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均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从病人和外环境中分离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从病人中分离出的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均产毒,外环境中分离出的非流行株少数也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耐药谱较O1群霍乱弧菌菌株广;两者对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耐药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市2005年霍乱的流行株都是产毒株,但产毒株不一定是流行株.药敏结果显示,对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应采取不同抗菌治疗,O139群霍乱弧菌多重耐药应引起重视.

    作者:屠丽红;胡培玉;张曦;陈敏;王刚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绦囊虫病控制措施的研究

    目的:寻求阻断绦囊虫病传播、减少病人感染的方法,为制定消灭传染源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豫南黄淮平原区遂平县,选择3个乡各以3 000人口范围为现场观察点,分别采用绦囊虫病阳性者选择化疗、卫生目标责任制奖罚加健康教育普及和宣传卫生防病知识的防治对策.分别逐年监测考核.结果:不同防治对策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当前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乡村医生医疗保健网作用,实施健康教育下的卫生目标责任制奖罚措施,是防治绦、囊虫病,肠道寄生虫的佳对策.

    作者:王昊;陈光;赵旭东;陈清卫;樊东华;柴和;赵海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味饮料中8种添加剂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测定饮料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8种添加剂的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VWD多波长检测流动相梯度洗脱的方法.结果:该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相对标准偏差RSD<1.2%,加标回收率99%~10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

    作者:倪蓉;杨龙彪;张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上海嘉定区志贺菌新菌型的出现及菌型的变迁

    目的:了解本地区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菌型变迁的情况.方法:收集本地区1995年~2005年送检样品中分离到的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在11年中共检出志贺菌825株,其中B群占91.03%,为优势菌群.本地区出现了3种新的志贺菌血清型福氏4c、福氏1c和福氏2未定型.在11年中福氏2a型检出多,占38.79%,其次是福氏4c型、福氏1a型、福氏2b型,分别占15.15%、11.03%、9.70%.在2003年之前福氏2a型一直是引起本地区菌痢的优势菌型,2003年优势菌型变迁为福氏2b型,2004年和2005年新菌型福氏4c型成为优势菌型.结论:本地区有新的志贺菌血清型出现,优势菌型也出现了变迁,应加强对志贺菌病的监测工作.

    作者:陈伟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淋病双球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比较

    目的:研制无需血淋球菌培养基.方法:同一检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试验比较.结果:相同浓度淋球菌菌液在血琼脂和牛奶琼脂平板上菌落数无显著性差异,和T-M琼脂上菌落数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牛奶琼脂和血琼脂效果相当,且牛奶培养基制备更简单,价格更便宜,值得在基层推广.

    作者:张秋香;胡宗平;毛爱玲;康英芳;郝瑞娥;吴立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HPLC柱前衍生测定保健食品中牛磺酸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牛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Bonus-RP色谱柱(5 μm,4.6 mm×150 mm),以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波长330 nm,柱温为25℃,在柱前进行衍生反应后直接进样.结果:线性范围:30.3~252.0 ng,r=0.9997(n=8).加标回收率98.3%~101.7%.低检测限(S:N=3)为4.1 ng.低定量限(S:N=10)为13.7 ng.结论:本法测定条件下所用色谱柱对测定组分专一性较好,简便快速,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保健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可作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万玉萍;段志敏;林佶;卿雪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南平市餐桌化学污染检测结果剖析

    目的:研究了南平市餐桌化学污染的现状.方法:结合福建省下达的餐桌污染监测任务,采用GB/T5009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餐桌污染相关食品项目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各种类别食品745份3 526项次,合格3 467项次,总合格率为98.3%.其中添加剂检品111份,超标46份,超标率为41.3%,农药残留检品113份,超标9份,超标率为8%.蟹、贝类海产品中镉和铅的检出含量较高.结论: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突出;部分茶叶中农药残留严重;改善近海养殖水质是降低海产品重金属富集措施之一.

    作者:陈大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