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685
  • 国内刊号:41-1192/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36-45
  • 全年订价:10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年10期文献
  • 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溴酸根

    目的:建立测定微量溴酸根的新方法.方法:在酸性介质中,溴酸根能使溴甲酚绿褪色且褪色的程度随溴酸根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溴酸根的新方法.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溴酸根浓度在0~1.5μg/ml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999).测定波长为430 nm.方法检出限为0.05μg/ml.结论:方法应用于化学试剂中微量的溴酸根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林仁权;胡文兰;陈国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残留量

    目的:应用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含量.方法:选用IonpacAS11阴离子分析柱,0~15 mmol/L KOH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电导检测器.用纯水萃取样品,经高速离心、过C18柱、过滤膜后直接进样.结果:本法相关性好(r=0.9991),精密度高(RSD%<5.0),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9%~103%,低检出量0.050μg/g.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大批样分析.

    作者:颜金良;颜勇卿;王立;施家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1,3,3-三硝基氮杂环丁烷的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3,3-三硝基氮杂环丁烷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方法:用玻璃纤维滤膜采样,丙酮解吸,C18反相柱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1,3,3-三硝基氮杂环丁烷在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60%~99.14%,检出限为50 ng.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合工作场所空气中1,3,3-三硝基氮杂环丁烷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丽;汪冀;王伯周;夏宝清;邢亚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味饮料中8种添加剂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测定饮料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8种添加剂的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VWD多波长检测流动相梯度洗脱的方法.结果:该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相对标准偏差RSD<1.2%,加标回收率99%~10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

    作者:倪蓉;杨龙彪;张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HPLC柱前衍生测定保健食品中牛磺酸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牛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Bonus-RP色谱柱(5 μm,4.6 mm×150 mm),以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波长330 nm,柱温为25℃,在柱前进行衍生反应后直接进样.结果:线性范围:30.3~252.0 ng,r=0.9997(n=8).加标回收率98.3%~101.7%.低检测限(S:N=3)为4.1 ng.低定量限(S:N=10)为13.7 ng.结论:本法测定条件下所用色谱柱对测定组分专一性较好,简便快速,定量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保健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可作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万玉萍;段志敏;林佶;卿雪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动力学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甲醛

    目的:建立动力学荧光法测定食品中微量甲醛.方法:在稀硫酸介质中,甲醛对溴酸钾氧化吡啰红Y的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使体系溶液的荧光减弱,利用荧光减小的程度与甲醛含量的定量关系,进行微量甲醛的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结果:该催化反应在沸水浴中进行15 min,为假零级反应.测定甲醛的线性范围为0.08~0.8 mg/L,检出限为4.8×10-5 g/L.结论:本法用于食品中微量甲醛的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7.1%~102.0%之间.

    作者:陈兰化;刘嘉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木酢液中24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木酢液中24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微波消解样品,采用混合内标校正,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测定木酢液中24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铍(Be)、钒(V)、铬(Cr)、锰(Mn)、钴(Co)、镍(Ni)、铜(Cu)、锌(Zn)、砷(As)、硒(Se)、钼(Mo)、银(Ag)、镉(Cd)、锑(Sb)、钡(Ba)、铊(Tl)、铅(Pb)、铀(U)、钍(Th)浓度0.5~200.0μg/L;铁(Fe)、钾(K)、钠(Na)、钙(Ca)、镁(Mg)浓度0.05~2.0 mg/L,相关系数达到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09~2.57μg/L;测定下限为0.03~8.56μg/L;回收率为81.3%~116.0%;样品精密度为0.4%~8.8%,达到方法学要求.结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适用木酢液等新型消毒杀菌产品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田佩瑶;王劲;彭国克;赵竹;张妮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探究

    目的:寻求一种快速、简便准确测定生活饮用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方法:同时完成样品pH调节与加入亚甲蓝,一次萃取不经酸洗、直接对萃取液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14 mg/L;标准偏差<0.012 mg/L;RSD<3.8%;样品加标回收率96.5%~102.0%;与水规范方法进行配对检验,结果表明两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本实验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分析的要求.

    作者:覃建民;王小杰;杨雪峰;杨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1,1-二氯-1-氟乙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的研制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1,1-二氯-1-氟乙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规范》[1]的要求,进行实验室实验及现场试验.结果:本方法在1.0~1 41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样品在碳管内可保存7 d;方法的重现性好,不同浓度的相对偏差为2.5%~6.1%,方法的低检出限为1μg,空气中HCFC-123、HCFC-142b等在本方法条件下不干扰测定.结论:此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1-二氯-1-氟乙烷的现场检测.

    作者:唐宏兵;张淳文;王珮;董银根;吴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脂糕点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气相色谱测定

    目的:建立高脂肪糕点中富马酸二甲酯(DMF)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利用脂肪与DMF在乙腈和正己烷中溶解度的不同,用乙腈提取糕点中的DMF,经正己烷脱脂,注入气相色谱仪经OV-170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FID检测器测定.结果:本法的低检出浓度0.4μg/ml,线性范围4~250μg/ml,r=0.9999,RSD为1.17%~3.27%,回收率为92.5%~95.1%.结论:该法可简单地分离脂肪和DMF,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灵敏度高,结果满意.

    作者:金良正;胡浩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作业场所空气中钇及其化合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空气中钇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方法.方法:用滤料(微孔滤膜)采集空气样品,经高氯酸-硝酸(1+9)加热消解后用ICP-AES直接测定.结果:在测定条件下,方法的检测限为0.15μg/ml;精密度为2.5%~8.1%;回收率为90.6%~105%;本方法适用线性范围0~40μg/ml;样品采集后室温下至少可稳定14 d.结论:本方法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场所空气中钇及其化合物的测试工作,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伊萍;聂莉;华正罡;曲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荧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铝

    目的:本文研究了应用荧光技术建立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铝的方法.方法:利用荧光光度计对样品的荧光强度以及透射光强度的检测来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铝.结果:本方法铝的浓度适用范围0.01~1.00 mg/L.回收率92.5%~99.9%,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0.03%~1.20%之间.样品中干扰离子的浓度限值为:铵、碱和碱土金属不超过1 g/L;磷酸盐不超过100 mg/L;氟化物不超过5 mg/L;锌、铅不超过10 mg/L;铬不超过0.5 mg/L;铜不超过0.1 mg/L;铁不超过2 mg/L.结论:荧光光度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优点;试剂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应用简便,本方法适用于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铝.

    作者:李连元;张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透析浓缩液中K+、Na+、Ca2+、Mg2+

    目的:本文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透析浓缩液中K+、Na+、Ca2+、Mg2+含量.方法:选用CS12A阳离子分析柱,CG12A保护柱,20 mmol/L甲基磺酸淋洗液,流速为1.00 ml/min,电导检测器.将样品溶液稀释后,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本方法相关性好(r=0.9999),精密度高(RSD%<6.00),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6.5%~103.2%,各阳离子的低检出限为Na+:0.01 mg/L、K+:0.02 mg/L、Mg2+:0.05 mg/L、Ca2+:0.05 m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应用范围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邵雪阳;唐宏兵;葛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位溶出法测定儿童妆化品中铅的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应用电位溶出法测定儿童化妆品中铅的含量.结果: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计算,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方法回收率为85.00%~102.88%,RSD(n=10)为1.93%.结论: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仪器价廉,是比较理想的测定化妆品中铅的方法.

    作者:程绪芳;万正杨;徐晓平;唐慧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饮用水中F-、Cl-、Br-、NO3-、ClO3-、SO2-4、HPO2-4 7种离子的离子色谱分析

    目的:为了研究同时测定水中F-、Cl-、Br-、NO3-、ClO3-、SO24-、HPO24- 7种离子浓度的方法.方法:样品处理后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好(r>0.9990),精密度高(RSD<3.0%),准确度好(平均回收率90.6%~108.4%),检出限(3.56~6.74)μg/L.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操作简便,可同时测定不同数量级浓度的离子,能满足水质监测要求.

    作者:黄碧兰;刘丽;刘俩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腊肉中的食盐和亚硝酸盐

    目的:建立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腊肉中食盐和亚硝酸盐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前处理后,选用IonpacAS14分离柱,4.5 mmol/L Na2CO3/0.5 mmol/L NaHCO3作淋洗液,抑制电导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的低检出限为食盐(以NaCl计):0.010 g/kg;亚硝酸盐(以NaNO2计):0.005 g/kg;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结论:方法简单可靠,样品经前处理后,7 min内可完成两种物质的测定.

    作者:郭小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及保健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食品及保健食品中维生素C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1%辛烷磺酸钠(7+93);流速1.00 ml/min;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30~16.0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101.0%之间,RSD在0.56%~1.81%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301μg/m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食品及保健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爱月;张向兵;李发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掌握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及耐药水平.方法:玻片凝集法检测O抗原,试管凝集法检测H抗原;用K-B法测定耐药性.结果:186株单增李斯特菌对甲氧苄胺嘧啶、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平等8种抗生素耐药性小于5%,对四环素、头孢噻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分别为8.97%、39.74%和49.36%,对胺苄青霉素、氯洁霉素、头孢西丁耐药性在50%以上.胺苄青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噻肟耐药株逐年增加;152株单增李斯特菌分属7个血清型,1/2b血清型占50%,1/2a血清型占30.26%,1/2c血清型占13.16%.结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主要为1/2b、1/2a和1/2c;甲氧苄胺嘧啶可替代胺苄青霉素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病临床首选药物.

    作者:梅玲玲;骆丽巧;朱敏;吴林华;潘雪霞;张俊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沙枣叶中矿物元素

    目的:建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沙枣叶不同生长时期9种生命活动所必需矿物元素(钾、钠、钙、铁、铜、镁、锌、锰、锶)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消化体系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沙枣叶中铁、锌、锰、铜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明显,其他几种元素含量均丰富,并且微波消化的效果优于湿法消化.结论: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较高及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作者:刘清;黄海涛;刘琼;刘晔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转基因番木瓜55-1的多重PCR鉴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对转基因番木瓜55-1进行品系鉴定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番木瓜管家Papain基因和转基因番木瓜55-1品系的外源结构基因(35S-GUS)和调控基因(NOS)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检测引物.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转基因番木瓜55-1进行品系鉴定.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反应参数能特异性地同时扩增转基因番木瓜55-1的管家基因Papain、外源结构基因35S-GUS和调控基因NOS序列.其中针对管家基因和外源结构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的绝对检测低限为0.14 ng,其相对检测低限为0.14%;三重PCR检测方法的绝对检测低限为1.56 ng,其相对检测低限为1.56%.结论:本检测方法有较高稳定性,能快速准确地对转基因番木瓜55-1进行品系鉴定,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基本上满足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定性检测的需要.

    作者:杨冬燕;杨永存;邓平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005年上海市霍乱弧菌菌株表型及ctxA毒力基因分析

    目的:分析本市2005年不同来源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表型和ctxA毒力基因特征.方法:以PCR方法,对所有菌株进行ctxA毒力基因检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均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从病人和外环境中分离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从病人中分离出的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均产毒,外环境中分离出的非流行株少数也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耐药谱较O1群霍乱弧菌菌株广;两者对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耐药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市2005年霍乱的流行株都是产毒株,但产毒株不一定是流行株.药敏结果显示,对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应采取不同抗菌治疗,O139群霍乱弧菌多重耐药应引起重视.

    作者:屠丽红;胡培玉;张曦;陈敏;王刚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含有纯化标签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高效表达和制备有活性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GF).方法:用DNA重组技术构建EGF基因并插入表达载体pQE-40,与载体上的6×His标签融合,获得的表达质粒pQE-EGF转化E.coli M15[pREP4],得工程菌M15[pQE-EGF].MTT法测定活性,培养工程菌M15[pQE-EGF]并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镍离子螯合亲和层析纯化重组EGF.结果:所构建的EGF序列正确,重组EGF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1.2%,经镍离子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后的重组EGF纯度达90%,得率为94%.复性后的重组EGF具有促Hela细胞生长活性.结论:以E.coli M15[pREP4]/pQE-40系统表达EGF具有技术路线简单、目的蛋白得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制备活性hEGF的有效手段.

    作者:熊盛;陈宇霞;钱垂文;黄立;张美英;黄文韬;王一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药成方制剂中薄荷脑的气相色谱方法测定

    目的:建立一种中药成方制剂中薄荷脑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甲氧基硅烷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测定;相对保留时间定性,校正曲线内标法定量.结果:理论塔板数大于25 000,回收率82.3%~101.7%,低检测浓度0.51μg/L.结论: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干扰少、分离效率高,适用于各种中药成分制剂中薄荷脑含量分析.

    作者:赵秀香;王洪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8种肿瘤相关抗原检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对8种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用于检测肝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从而寻找一种真实可靠的肝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正常血清中8种TAA抗体(包括C-myc,CyclinB1,IMP1,Koc,P16,P53,P62,Survivin),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各抗原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结果:每种抗原检测结果单独进行判断时,大多数指标的灵敏度偏低;对8种TAA进行不同的组合,结果随着抗原种类的增多,诊断的灵敏度随之增加,8种抗原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81%,特异度也达到了86.7%,阳性预测值92.1%,阴性预测值70.3%,提示8种抗原并联试验检测肝癌时大大提高了诊断质量.阳性似然比6.09,说明8种抗原联合检测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kappa值0.78,提示该试验诊断结果与真实值之间高度一致.结论:利用8种TAA抗原联合检测肝癌,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为现场高危人群的筛检和临床中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代丽萍;王凯娟;徐学琴;王鹏;周育森;张建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上海嘉定区志贺菌新菌型的出现及菌型的变迁

    目的:了解本地区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菌型变迁的情况.方法:收集本地区1995年~2005年送检样品中分离到的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在11年中共检出志贺菌825株,其中B群占91.03%,为优势菌群.本地区出现了3种新的志贺菌血清型福氏4c、福氏1c和福氏2未定型.在11年中福氏2a型检出多,占38.79%,其次是福氏4c型、福氏1a型、福氏2b型,分别占15.15%、11.03%、9.70%.在2003年之前福氏2a型一直是引起本地区菌痢的优势菌型,2003年优势菌型变迁为福氏2b型,2004年和2005年新菌型福氏4c型成为优势菌型.结论:本地区有新的志贺菌血清型出现,优势菌型也出现了变迁,应加强对志贺菌病的监测工作.

    作者:陈伟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饮用水中碘元素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饮用水中碘元素的方法,并应用于日常检测工作.方法:以89Y作为在线内标,调节仪器测定参数,饮用水经净化过滤后直接上机检测.结果: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测定碘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5,测得高、中、低3个加标水样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均<5%,加标回收率在95%~115%之间,方法低检出限为0.50 ng/L.结论:该方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元素之间的干扰相对少,能适应不同基体的水质,是高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莫曦明;梁旭霞;陈砚朦;彭寨玉;杜二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孔雀石绿

    目的:建立共振瑞利散射测定痕量孔雀石绿的新方法.方法:在硫酸介质中,孔雀石绿与磷钼酸根阴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而产生共振瑞利散射,据此建立了以磷钼酸根阴离子为载体,共振瑞利散射测定痕量孔雀石绿的新方法.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8~5.0μg/ml,检出限为55 ng/ml.将其用于渔池水和水产品中痕量孔雀石绿加标测定,回收率分别为88.7%~106.5%和87.4%~95.5%.结论:方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仪器设备简单,分析成本低,检测渔池水和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果满意.

    作者:范翔;吕昌银;刘运美;何爱桃;贺元文;宁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GC/MS法分析大蒜油软胶囊中含硫化合物

    目的:探讨利用GC/MS对大蒜油软胶囊中有效成分含硫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用乙腈提取大蒜油中有效成分,用中等极性毛细管柱分离各含硫化合物,运用EI-MS的NIST库质谱检索和CI-MS的分子量峰对大蒜油软胶囊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判断.结果:实验确定大蒜油软胶囊中的含硫化合物成分主要为甲基烯丙基一硫醚,二烯丙基一硫醚,甲基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甲基烯丙基三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等多种含硫化合物.结论: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7%以下.

    作者:王玉飞;周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005年昆明市流通领域化妆品商品质量抽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流通领域化妆品商品质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方法:对昆明市有代表性的化妆品批发专业市场、综合商场、美容院和理发店的洗面奶、润肤膏霜、洗发液、护发素、染发剂和头发用冷烫液6类产品的微生物指标、卫生化学指标和质量指标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抽样检测和评价.结果:洗面奶、润肤霜膏、洗发液和护发素均合格,染发剂合格率77.8%,头发用冷烫液合格率66.7%.结论:本次流通领域化妆品商品质量抽查总合格率90.5%,主要不合格指标是染发、烫发类产品的质量指标,提示消费者慎用此类产品.

    作者:杨萍;孙灿;高菊美;李晓莉;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北京市一起学生甲1型流感爆发的调查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一起学校流感爆发的情况及原因,以便为预防类似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学校所有学生及教职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咽拭子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结果:本次疫情总患病人数为25人,罹患率为7.20%(25/347).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出甲1流感病毒9株,分离率100%.鸡胚双腔法分离出甲1流感病毒1株,分离率11.11%.结论:此次流感爆发是由甲1型流感病毒引起.细胞培养法可明显提高流感病毒分离率.

    作者:白瑞婷;曾照丽;杨立清;张晓曦;马建新;张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宝鸡市2005年食品微生物污染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宝鸡市所销售食品的卫生状况.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进行检测.结果:100份样品共检出5种致病菌36株,阳性检出率为36.00%.水产品、生猪肉和生鸡肉污染严重,阳性率分别是71.43%、66.67%和54.17%.结论:各类食品中均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主,表明该菌是我市目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作者:张丽萍;薛彩娥;高涛;席桂绒;张克俭;管秦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伊敏-伊尔施铁路给水点的水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伊敏-伊尔施铁路各已有和新建给水点的水质状况,以便进一步选择和改善给水条件.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及其修订版《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对伊敏-伊尔施铁路各给水点的水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1号浑浊度、铁超标;1、3、4、5、6号锰超标;7号氨氮超标;2、3、4、5、7号亚硝酸盐氮超标;3、4号耗氧量超标;9号菌落总数超标;8、9号大肠菌群超标.结论:9个采样点各有不同指标的超标,需进一步改善给水条件,以保证施工人员及当地居民饮用到合格的饮用水.

    作者:牛国立;孙海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桐庐县1996~2005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特征

    目的:对桐庐县近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引起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各类样品246份,检出病原菌100株,总检出率40.7%.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1.1%,金黄色葡萄球菌9.76%,蜡样芽胞杆菌7.32%,溶藻性弧菌1.63%,变形杆菌0.81%.各类样品中以患者和厨工肛拭的检出率高,分别为49.4%和50.0%,其次是食物,检出率为39.4%.5~10月多,5月和7月为高峰,2个月发生15起,占65.2%.结论:我县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作者:谢勤美;虞精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淮北市健康居民与癌症患者硒营养水平比较研究

    目的:调查淮北市民与癌症患者硒营养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选取335名健康居民和214例癌症患者进行发硒含量测定,以发硒估算膳食硒摄入量,考察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淮北市民硒营养水平较低,且癌症患者显著低于健康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淮北市民癌症发病率较高与硒的低营养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家红;张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酒中甲醛含量的方法研究

    甲醛本身的分子结构简单,不能够直接被反相色谱柱吸附,需要对其进行柱前衍生.本法采用2,4-二硝基苯肼作为衍生液对甲醛进行柱前衍生,生成的2,4-二硝基苯腙被反相色谱柱吸附,用乙酸铵-甲醇混合溶液洗脱后,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作者:陈悦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一宗氰化钠致市售海鱼死因的研究

    1 经过情况该市场位于霞山至麻斜的渡口旁边,离海边近约300 m.在该市场经营活海鱼的33户,自备活鱼用海水的16户,其余17户由供海水专业户郑××(下称郑××)供应.

    作者:宁工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比值导数波谱法测定消毒液中醋酸氯己定

    醋酸氯己定的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1],两者操作都很复杂;近来边疆等[2]提出多波长线性回归法测定复合消毒剂中的醋酸氯己定,简化了操作.比值导数波谱法是近年来提出的多组分波谱分析方法[3,4];现拟用比值导数波谱法测定消毒液中醋酸氯己定的含量,不需复杂的分离手段,测定两个波长的吸光度,即可求出醋酸氯己定的含量.

    作者:金英善;边疆;付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常见无机阴离子的样品处理经验交流

    目前离子色谱法是无机阴离子分析的首选方法[1].样品处理直接关系到离子色谱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食品样品成份复杂,含较多的蛋白质、油脂、色素、纤维素等有机大分子,这些组分与分离柱的填料发生作用,影响柱子的性能和寿命.因此本文对离子色谱法测定常见无机阴离子的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索,总结了一些简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一超;居旦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肉制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测定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合成着色剂作为一种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中,国家对其使用有明确的限量标准,同时它是不允许添加于如香肠、肉松等肉制品中,但在市场上却时有发现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被滥用,对它的检测监管是相当重要的,测定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1],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涉及样品前处理.国标法第一法是用HPLC测定合成着色剂,将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用聚酰胺吸附法制成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1].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当遇到含有多量蛋白质、脂肪等固体样品如香肠、肉松等,按国标法测定色素提取困难,合成着色剂无法被聚酰胺粉完全吸附,样品回收率低.我们在原基础上加以改进,能较好地将样品中的着色剂吸附提取,从而大大地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作者:欧阳燕玲;陈玲;谢维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虾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放射免疫测定

    氯霉素是我国水产品药残监控的一个重点.这是因为:①氯霉素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时具有效果较好、价格低的特点,曾在我国水产养殖上广泛使用.因为习惯,该药在水产养殖上还偶见使用,禁用尚不彻底,可能会在某些水产品中出现残留.②对氯霉素的检测限要求较高,欧盟规定是0.3μg/kg,日本为0.1μg/kg.如此严格的检测限,一旦检测方法上有问题,则容易导致假阳性出现.

    作者:倪梅林;章再婷;李佐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肉制品中苯甲酸含量前处理方法的探讨

    苯甲酸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之一,使用有一定限量,而对蛋白质高的肉制品未作规定.为了满足社会普查及分析工作的需要,我们对肉制品前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肉制品基体复杂,在样品前处理中易乳化、难分离、堵塞色谱柱、结果难以准确,根据国标GB/T5009.29-2003,气相色谱测定酱油、水果中苯甲酸的前处理方法,显然不适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制品中苯甲酸的含量早有报导,而县级基层没有此类仪器.本文提出用氢氧化钠-硫酸锌作为蛋白质沉定剂,溶解沉淀样品中的基体成分,经过滤、酸化,再按国标方法检测,经过一系列实验说明,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李华建;曹兆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南平市餐桌化学污染检测结果剖析

    目的:研究了南平市餐桌化学污染的现状.方法:结合福建省下达的餐桌污染监测任务,采用GB/T5009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餐桌污染相关食品项目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各种类别食品745份3 526项次,合格3 467项次,总合格率为98.3%.其中添加剂检品111份,超标46份,超标率为41.3%,农药残留检品113份,超标9份,超标率为8%.蟹、贝类海产品中镉和铅的检出含量较高.结论: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突出;部分茶叶中农药残留严重;改善近海养殖水质是降低海产品重金属富集措施之一.

    作者:陈大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汕尾市食具大肠菌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餐具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检测餐具的大肠菌群,阴性为合格,阳性为不合格.结果:2005年抽取不同行业餐具2 990份,合格的2 103份,总合格率为70.33%,其中10~12月份不同种类餐具957份,合格的724份,总合格率为75.65%.结论:汕尾市部分行业餐具消毒效果的合格率严重偏低,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季节、不同种类餐具分别采取不同卫生监督和卫生监测,以提高餐具的卫生质量.

    作者:黄淑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尤溪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调查

    目的:了解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状况,提高消毒效果和质量.方法: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医疗用品、空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等进行监测.结果:县属医疗机构合格率为84.15%,乡镇卫生院合格率为76.06%,个体诊所合格率为70.45%.结论:尤溪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空气消毒、医护人员手消毒及个体诊所的医疗用品消毒,需加强消毒质量的监督监测工作.

    作者:肖爱冬;郭文接;卓传溪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市售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市售散装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污染状况,探索该菌在生鲜肉中流行特征.方法:采集农贸市场散装生鲜猪、牛、羊肉,鲜鱼,冷藏冷冻禽肉,生禽肉共95份检测该菌,并对检出的菌株进行血清和生化分型及ail,ystA,ystB,yadA,VirF毒力因子分析.结果:本室共从95份生肉品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4株,占14.7%.血清生化型有1A/O:9,1A/O:5,27,1A/O:7,8,1A/O:6,30,1A/O:10.14株菌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0株菌ystB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我们从市售散装生肉中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均为生物1A型,毒力基因检测表明它们可能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低.

    作者:丁洁;许文炯;王炜;陈晓蔚;江晓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003~2005年平阳县医疗机构消毒液监测结果

    目的:了解平阳县医疗机构消毒液细菌污染情况.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2003~2005年全县医疗机构使用中的1 134份消毒液进行监测.结果:2003~2005年消毒液合格率依次为87.6%、89.7%、95.6%.3年中使用的高、中、低效消毒液合格率依次为94.3%、92.7%、83.8%.结论:平阳县医疗机构消毒液细菌污染合格率逐年提高,但仍需加强卫生监督监测,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姚慧靖;叶金奶;何剑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瓶装泥螺中卫生细菌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瓶装泥螺中的卫生细菌状况,为制订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瓶装泥螺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153份瓶装泥螺合格率为37.9%.执行地方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前,合格率为24.8%,其中抽检样品的合格率为8.6%,送检样品的合格率46.5%.执行地方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后,合格率为63.5%,其中抽检样品的合格率为59.4%,送检样品的合格率70.0%,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01).结论:瓶装泥螺的细菌合格率比较低,既要保证其卫生质量,又要保持其独特的风味,降低和控制瓶装泥螺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细菌污染非常重要,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和一整套规范的卫生管理等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作者:王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锡林浩特市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为了解锡林浩特市桶装纯净水的卫生现状,进一步规范其生产,使其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方法:笔者于2005年11、12月对全市17家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根据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及卫生导则要求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的原因是生产车间卫生条件差,生产设备不按时清洗,过滤设备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严格的自身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结论:提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纯净水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

    作者:王瑞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广州市黄埔区2003年~2005年泳池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游泳池的水质卫生状况,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严防感染性疾病爆发,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方法:对广州市黄埔区泳池水水质的pH、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检验,并对2003~2005年游泳池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广州市黄埔区游泳池的水样414份,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248份,合格率为59.90%.合格率游泳淡季为84.51%,游泳旺季为48.20%.检测指标合格率,pH值为99.52%,浑浊度为97.83%,尿素为84.54%,细菌总数为96.62%,大肠菌群为99.03%,游离性余氯为61.11%.样品合格率均为游泳旺季低于游泳淡季,公共泳池和住宅小区内泳池低于学校游泳场所.结论:广州市黄埔区游泳池仍需强化游泳池水消毒,监督监测的重点是公共泳池和住宅小区内泳池,重点时段是游泳旺季.

    作者:刘赐敏;周金森;刘钰钗;龙军标;钟秀菌;李少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桐乡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桐乡市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以利于改进消毒管理工作.方法:抽样调查2004年到2006年桐乡市托幼机构的消毒灭菌状况.托幼机构空气采用平板暴露法检测细菌总数,物体表面、玩具、毛巾、幼儿及工作人员手指采用棉拭子抹拭法检测细菌总数,餐饮具用纸片法对大肠菌群进行定性检测.结果:样品的总消毒合格率78.37%(1533/1956).结论:桐乡市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落实不够完善,存在较大隐患.

    作者:严卓琳;张英英;蒋斌;陈国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近3年来吉林省食品中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主动监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吉林省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为国家食品安全监测网提供数据.方法:增菌后,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AIP生化板和泰国产血清鉴定.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生牛奶、淡水鱼、蔬菜共1 021件,检出沙门菌102株,检出率10.0%;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样品共1 181件,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69株,检出率14.3%.结论:3年来沙门菌监测结果05年高,阳性率每年有连续增长趋势.阳性率以生猪肉高,生鸡肉次之.3年中李斯特菌连续监测阳性率变化,以05年高,03年次之.生鸡肉阳性率高,生猪肉次之,生蔬菜少见.

    作者:辛生;刘桂华;杨红;龚云伟;黄鑫;孔翔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重庆市2005年度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离监测情况

    目的:了解重庆市流感的流行情况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特性,为推荐疫苗组分,及早发现变异株,防止流感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鸡胚分离、MDCK细胞培养、红细胞凝集实验及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对5个国家哨点医院疑似流感病例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鉴定.结果:共检测疑似流感病例82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287株,甲1型124株,占43.12%,甲3型120株,占41.81%,乙型43株,占14.98%.结论:2005年上半年以A3型为优势株,9月中旬后以A1型为优势株.

    作者:赵婷;冯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绦囊虫病控制措施的研究

    目的:寻求阻断绦囊虫病传播、减少病人感染的方法,为制定消灭传染源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豫南黄淮平原区遂平县,选择3个乡各以3 000人口范围为现场观察点,分别采用绦囊虫病阳性者选择化疗、卫生目标责任制奖罚加健康教育普及和宣传卫生防病知识的防治对策.分别逐年监测考核.结果:不同防治对策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当前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乡村医生医疗保健网作用,实施健康教育下的卫生目标责任制奖罚措施,是防治绦、囊虫病,肠道寄生虫的佳对策.

    作者:王昊;陈光;赵旭东;陈清卫;樊东华;柴和;赵海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包头市东河区部分食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包头市东河区部分食品卫生状况.方法:对2001~2005年部分食品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样品1 003份,合格684份,合格率为62.1%.结论:食品安全问题在部分食品中很严重,应当加强对这类食品的监管力度.

    作者:王艳霞;王润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005年盐亭县城区食(饮)具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盐亭县城区餐饮业卫生状况.方法: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进行现场随机检测.结果:总合格率为77.00%,不同规模、不同食(饮)具、不同季节均有差异.结论:食(饮)具卫生状况较差.

    作者:陈庆举;廖先超;李晓红;王玉蓉;张爽;龚巧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淋病双球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比较

    目的:研制无需血淋球菌培养基.方法:同一检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试验比较.结果:相同浓度淋球菌菌液在血琼脂和牛奶琼脂平板上菌落数无显著性差异,和T-M琼脂上菌落数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牛奶琼脂和血琼脂效果相当,且牛奶培养基制备更简单,价格更便宜,值得在基层推广.

    作者:张秋香;胡宗平;毛爱玲;康英芳;郝瑞娥;吴立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食品中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索

    目的:建立食品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传统方法(即国标法:GB4789.4-2003)和新建立的方法(以下简称改良法)对600件各类食品进行沙门菌的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时效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敏感度.结果:使用改良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比传统方法快至少47 h.改良法达到了传统方法的敏感度.改良法使用的生化鉴定试剂比传统法少得多.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改良法的阳性率为8.8%,高于传统法的7.3%.结论:新建立的快速方法能缩短检测时间,节省培养基和生化试剂,尤其是节省了大量的工作量,使用该新方法有利于环境保护,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王颖;顾其芳;刘诚;张美英;周培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无偿献血梅毒筛查阳性标本分析和方法学评价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梅毒筛查方法检测情况,为TTI实验室检验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102例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阳性标本皆采用TPPA、TP-HBsAg联合金标试纸和对照试剂进行平行检测.结果:102例筛查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85例阳性,总阳性符合率为83.33%,ELISA方法的阳性预测值(92.39%)高于TRUST方法的阳性预测值(77.27%);平行测试ELISA试剂检测一致性高于TRUST试剂检测水平;TP-HBsAg联合金标试纸检测阳性82例,阳性出现时间与ELISA S/CO值相关性分析:r=-0.348,P=0.002<0.01,两者呈高度负相关关系.结论:在目前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较高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现有TTI实验室检测策略进行相应变动,并增加献血前粗筛方法和阳性确认方法.

    作者:桑列勇;方放;朱飞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SN标准和3M Petrifilm法检测水产品卫生指标菌的比较

    目的:探讨3M Petrifilm检测纸片法能否代替SN标准应用于出口水产品的检测.方法:采用SN标准和3M Petrifilm法同时对随机挑选的出口水产品样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测比对.结果:用两种方法检测水产品的细菌总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种方法检测水产品的大肠菌群检出率有显著差异,大肠杆菌检出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3M Petrifilm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但检测成本高,检测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灵敏度不够.

    作者:林彩华;许如苏;曾梅锦;许业莉;陈冠武;杨梓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两种方法检测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结果比较

    目的:正确使用有效检测方法,为掌握乳牛停药后挤奶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引进DeIvotest sp检测技术,对乳牛停药后休药期的生牛奶进行追踪检测抗生素残留情况(d),并同时与国标TTC方法进行对比,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行探讨.结果:DeIvotest sp检测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出率明显高于国标TTC法,DeIvotest sp检测阳性率为62.0%,停药后的第6天未检出阳性.TTC法检测阳性率为32.0%,停药后的第5天未检出阳性.乳牛同时使用2种抗生素比使用1种抗生素在牛奶中的残留时间长.结论: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DeIvotest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于国标TTC法.

    作者:高建新;卢兆芸;张霞;李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克氏铁-色氨酸琼脂一管多用培养基的实用性报告

    目的:考察克氏铁-色氨酸琼脂培养基的实用性.方法:用此培养基和传统试验培养基对标准菌株和经过鉴定的临床参考菌株进行结果对比,然后再应用于未知菌株的鉴定.结果:沙门菌的符合率达92.3%,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变形菌族的细菌均达100%.结论:此培养基具有简便、特异、准确的特性.

    作者:廖文;何颖;高海燕;杜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空肠弯曲菌的主要表面抗原成分在细菌分型及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空弯菌)是全球性引起胃肠道感染细菌性肠炎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该菌广泛存在于家禽类动物的肠道中,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引起腹泻的暴发流行,对成人、小儿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也可导致心内腊炎、关节炎、败血症和血栓静脉等全身性疾病,还与人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即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

    作者:杨庆文;李琦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005年常熟市酱腌菜及蜜饯中防腐剂含量调查

    为了了解常熟市市场上销售的酱腌菜蜜饯类产品中防腐剂的含量情况,以及对消费者会构成怎样的安全隐患,2005年我们对全市各大农贸市场的酱腌菜、蜜饯类产品进行了抽查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华;陆卫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一起嗜水气单胞菌致腹泻病暴发的病原分析

    目的:分析一起污染二次供水引起的腹泻病暴发的成因.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水源水中的致病菌;用平板法检测HEC毒素;用乳鼠灌胃法检测ST毒素.结果:从污染供水中分离到能产生HEC毒素、肠毒素等毒力因子的嗜水气单胞菌.结论:相关住宅楼的二次供水设施存在明显的卫生设计隐患,暴发腹泻病与相关蓄水池二次供水受污染有关.

    作者:花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等元素的检出限的探讨

    检出限常用的表示方法有3种:一是仪器检测下限-可检测仪器的小讯号,通常用信噪比来表示,当信号与噪声之比等于、大于3时,相当于信号强度的试样浓度定义为仪器检测下限.二是方法检测下限-即某方法可检测的低浓度,通常用低浓度工作曲线外推法求得方法的检测下限.三是样品检测下限-即相当于空白可检测的小样品含量,样品检测下限定义为:其信号等于测量空白溶液的信号的标准偏差的3倍时的浓度.

    作者:亚尔麦麦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ABC-ELISA法诊断肠螨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在肠螨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48例肠螨病患者血清,用ABC-ELISA法检测血清螨特异性抗体IgG,并与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进行比较.结果:用ABC-ELISA法和SPA-ELISA法检测48例肠螨病患者血清螨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89.58%(43/48)和56.25%(27/48),两者比较,差异具显著性(χ2=13.50,P<0.01).结论:ABC-ELISA法比SPA-ELISA法更有效诊断肠螨病.

    作者:张荣波;黄勇;李朝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漯河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安全输血及制订梅毒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RUST与ELISA两种方法进行两次检测,阳性结果均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2003年共检测献血员4 131人,阳性33份,其中TRUST阳性8份,阳性率0.19%,ELISA阳性33份,阳性率0.79%,二种方法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TRUST阳性结果ELISA检测均为阳性.33份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阳性31份,ELISA与TPPA二者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TRUST与TPPA二者阳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作为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其灵敏性、特异性基本达到TPPA检测水平.可作为筛查无偿献血人员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良好检测手段,对控制梅毒的血源性传播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者:姬铁闯;法爱玲;张悦;李爱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不同人群血清中抗输血传播病毒抗体的检测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血清中抗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的TTV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6例血清标本中TTV抗体.结果:不同人群TTV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体检人群12.0%(6/50),有偿献血者25.3%(19/75),甲型肝炎患者16.7%(5/30),乙型肝炎患者22.5%(9/40),丙型肝炎患者28.5%(10/35),丁型肝炎13.3%(2/15),戊型肝炎33.3%(4/12),庚型肝炎23.8%(5/21),非甲~庚肝炎患者中44.4%(8/1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5%、23.4%.结论:各类人群中均存在TTV抗体,在非甲~庚肝炎患者中阳性率相对较高.

    作者:闫子国;赫兢;胡洪民;孙振华;完福亮;闫小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3种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3种不同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TRUST、TPPA、ELISA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98.33%、98.89%.特异性分别为78.86%、96.57%、90.86%.同时发现ELISA检测时存在假阳性.结论:TRUST不适合作为梅毒的诊断.ELISA可作为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一种理想筛查方法.但对ELISA阳性标本应做TPPA检测,对ELISA检测阴性的标本则不需要TPPA确诊.

    作者:程茂良;周仁芳;王珏;何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高血糖模型实验观察

    目的:本实验采用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对形成的高血糖模型进行实验观察.方法:以150 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生理盐水溶液,观察成模率、6 d、30 d、45 d血糖、体重变化.结果:造模后6 d模型复制成功率为83.3%,体重变化与造模后血糖高低有关.结论:以150 mg/kg体重剂量,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生理盐水溶液,通过45 d的饲养观察,空腹血糖值10~25 mmol/L之间小鼠可以作为成功高血糖模型.

    作者:宋立江;蒋东升;郭金铭;秦淑珍;刘长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食品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方法探讨

    目的:建立快速检验食品中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吊白块)的定性检验方法,完善卫法监法[2001]159号文附件2中的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方法,确定吊白块定量检验的检测限和几种常见食品的甲醛本底值.方法:定性方法是利用吊白块在酸性条件下分解出甲醛和二氧化硫等化合物,将蒸馏液用蒸馏水吸收,用显色剂变色酸或乙酰丙酮与蒸馏液中的甲醛反应,对某些食品同时测定蒸馏液中的二氧化硫,在甲醛和二氧化硫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判定为吊白块的存在.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测定.定量测定方法中用外推法求得检测限.结果:变色酸法的回收率86.8%~93.7%;乙酰丙酮法的回收率88.3%~93.7%.变色酸法的检测限是2.2 mg/kg;乙酰丙酮法的检测限是1.3 mg/kg.结论:用变色酸和乙酰丙酮法定性测定食品中吊白块,具有操作简单、方法灵敏、结果可靠,可用于食品中的吊白块的定性检测.卫法监法[2001]159号文附件2中的吊白块的测定方法缺乏应有的严密性.

    作者:李光;赵建民;高中灿;王秋霞;高素贞;员利娜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