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3~2005年平阳县医疗机构消毒液监测结果

姚慧靖;叶金奶;何剑锋

关键词:消毒液, 合格率, 使用率
摘要:目的:了解平阳县医疗机构消毒液细菌污染情况.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2003~2005年全县医疗机构使用中的1 134份消毒液进行监测.结果:2003~2005年消毒液合格率依次为87.6%、89.7%、95.6%.3年中使用的高、中、低效消毒液合格率依次为94.3%、92.7%、83.8%.结论:平阳县医疗机构消毒液细菌污染合格率逐年提高,但仍需加强卫生监督监测,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作业场所空气中钇及其化合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空气中钇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方法.方法:用滤料(微孔滤膜)采集空气样品,经高氯酸-硝酸(1+9)加热消解后用ICP-AES直接测定.结果:在测定条件下,方法的检测限为0.15μg/ml;精密度为2.5%~8.1%;回收率为90.6%~105%;本方法适用线性范围0~40μg/ml;样品采集后室温下至少可稳定14 d.结论:本方法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场所空气中钇及其化合物的测试工作,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伊萍;聂莉;华正罡;曲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桐庐县1996~2005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特征

    目的:对桐庐县近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引起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各类样品246份,检出病原菌100株,总检出率40.7%.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1.1%,金黄色葡萄球菌9.76%,蜡样芽胞杆菌7.32%,溶藻性弧菌1.63%,变形杆菌0.81%.各类样品中以患者和厨工肛拭的检出率高,分别为49.4%和50.0%,其次是食物,检出率为39.4%.5~10月多,5月和7月为高峰,2个月发生15起,占65.2%.结论:我县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作者:谢勤美;虞精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掌握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及耐药水平.方法:玻片凝集法检测O抗原,试管凝集法检测H抗原;用K-B法测定耐药性.结果:186株单增李斯特菌对甲氧苄胺嘧啶、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平等8种抗生素耐药性小于5%,对四环素、头孢噻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分别为8.97%、39.74%和49.36%,对胺苄青霉素、氯洁霉素、头孢西丁耐药性在50%以上.胺苄青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噻肟耐药株逐年增加;152株单增李斯特菌分属7个血清型,1/2b血清型占50%,1/2a血清型占30.26%,1/2c血清型占13.16%.结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主要为1/2b、1/2a和1/2c;甲氧苄胺嘧啶可替代胺苄青霉素作为单增李斯特菌病临床首选药物.

    作者:梅玲玲;骆丽巧;朱敏;吴林华;潘雪霞;张俊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比值导数波谱法测定消毒液中醋酸氯己定

    醋酸氯己定的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1],两者操作都很复杂;近来边疆等[2]提出多波长线性回归法测定复合消毒剂中的醋酸氯己定,简化了操作.比值导数波谱法是近年来提出的多组分波谱分析方法[3,4];现拟用比值导数波谱法测定消毒液中醋酸氯己定的含量,不需复杂的分离手段,测定两个波长的吸光度,即可求出醋酸氯己定的含量.

    作者:金英善;边疆;付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残留量

    目的:应用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含量.方法:选用IonpacAS11阴离子分析柱,0~15 mmol/L KOH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电导检测器.用纯水萃取样品,经高速离心、过C18柱、过滤膜后直接进样.结果:本法相关性好(r=0.9991),精密度高(RSD%<5.0),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9%~103%,低检出量0.050μg/g.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大批样分析.

    作者:颜金良;颜勇卿;王立;施家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位溶出法测定儿童妆化品中铅的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应用电位溶出法测定儿童化妆品中铅的含量.结果: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计算,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方法回收率为85.00%~102.88%,RSD(n=10)为1.93%.结论: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仪器价廉,是比较理想的测定化妆品中铅的方法.

    作者:程绪芳;万正杨;徐晓平;唐慧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常见无机阴离子的样品处理经验交流

    目前离子色谱法是无机阴离子分析的首选方法[1].样品处理直接关系到离子色谱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食品样品成份复杂,含较多的蛋白质、油脂、色素、纤维素等有机大分子,这些组分与分离柱的填料发生作用,影响柱子的性能和寿命.因此本文对离子色谱法测定常见无机阴离子的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索,总结了一些简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一超;居旦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市售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市售散装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污染状况,探索该菌在生鲜肉中流行特征.方法:采集农贸市场散装生鲜猪、牛、羊肉,鲜鱼,冷藏冷冻禽肉,生禽肉共95份检测该菌,并对检出的菌株进行血清和生化分型及ail,ystA,ystB,yadA,VirF毒力因子分析.结果:本室共从95份生肉品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4株,占14.7%.血清生化型有1A/O:9,1A/O:5,27,1A/O:7,8,1A/O:6,30,1A/O:10.14株菌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0株菌ystB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我们从市售散装生肉中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均为生物1A型,毒力基因检测表明它们可能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低.

    作者:丁洁;许文炯;王炜;陈晓蔚;江晓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食品中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索

    目的:建立食品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传统方法(即国标法:GB4789.4-2003)和新建立的方法(以下简称改良法)对600件各类食品进行沙门菌的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时效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敏感度.结果:使用改良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比传统方法快至少47 h.改良法达到了传统方法的敏感度.改良法使用的生化鉴定试剂比传统法少得多.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改良法的阳性率为8.8%,高于传统法的7.3%.结论:新建立的快速方法能缩短检测时间,节省培养基和生化试剂,尤其是节省了大量的工作量,使用该新方法有利于环境保护,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王颖;顾其芳;刘诚;张美英;周培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溴酸根

    目的:建立测定微量溴酸根的新方法.方法:在酸性介质中,溴酸根能使溴甲酚绿褪色且褪色的程度随溴酸根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溴酸根的新方法.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溴酸根浓度在0~1.5μg/ml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999).测定波长为430 nm.方法检出限为0.05μg/ml.结论:方法应用于化学试剂中微量的溴酸根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林仁权;胡文兰;陈国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桐乡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桐乡市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以利于改进消毒管理工作.方法:抽样调查2004年到2006年桐乡市托幼机构的消毒灭菌状况.托幼机构空气采用平板暴露法检测细菌总数,物体表面、玩具、毛巾、幼儿及工作人员手指采用棉拭子抹拭法检测细菌总数,餐饮具用纸片法对大肠菌群进行定性检测.结果:样品的总消毒合格率78.37%(1533/1956).结论:桐乡市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落实不够完善,存在较大隐患.

    作者:严卓琳;张英英;蒋斌;陈国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锡林浩特市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为了解锡林浩特市桶装纯净水的卫生现状,进一步规范其生产,使其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方法:笔者于2005年11、12月对全市17家桶装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根据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及卫生导则要求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的原因是生产车间卫生条件差,生产设备不按时清洗,过滤设备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严格的自身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结论:提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纯净水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

    作者:王瑞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漯河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安全输血及制订梅毒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RUST与ELISA两种方法进行两次检测,阳性结果均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2003年共检测献血员4 131人,阳性33份,其中TRUST阳性8份,阳性率0.19%,ELISA阳性33份,阳性率0.79%,二种方法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TRUST阳性结果ELISA检测均为阳性.33份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阳性31份,ELISA与TPPA二者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TRUST与TPPA二者阳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作为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其灵敏性、特异性基本达到TPPA检测水平.可作为筛查无偿献血人员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良好检测手段,对控制梅毒的血源性传播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者:姬铁闯;法爱玲;张悦;李爱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上海嘉定区志贺菌新菌型的出现及菌型的变迁

    目的:了解本地区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菌型变迁的情况.方法:收集本地区1995年~2005年送检样品中分离到的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在11年中共检出志贺菌825株,其中B群占91.03%,为优势菌群.本地区出现了3种新的志贺菌血清型福氏4c、福氏1c和福氏2未定型.在11年中福氏2a型检出多,占38.79%,其次是福氏4c型、福氏1a型、福氏2b型,分别占15.15%、11.03%、9.70%.在2003年之前福氏2a型一直是引起本地区菌痢的优势菌型,2003年优势菌型变迁为福氏2b型,2004年和2005年新菌型福氏4c型成为优势菌型.结论:本地区有新的志贺菌血清型出现,优势菌型也出现了变迁,应加强对志贺菌病的监测工作.

    作者:陈伟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味饮料中8种添加剂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测定饮料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8种添加剂的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VWD多波长检测流动相梯度洗脱的方法.结果:该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相对标准偏差RSD<1.2%,加标回收率99%~10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

    作者:倪蓉;杨龙彪;张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不同人群血清中抗输血传播病毒抗体的检测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血清中抗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的TTV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6例血清标本中TTV抗体.结果:不同人群TTV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体检人群12.0%(6/50),有偿献血者25.3%(19/75),甲型肝炎患者16.7%(5/30),乙型肝炎患者22.5%(9/40),丙型肝炎患者28.5%(10/35),丁型肝炎13.3%(2/15),戊型肝炎33.3%(4/12),庚型肝炎23.8%(5/21),非甲~庚肝炎患者中44.4%(8/1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5%、23.4%.结论:各类人群中均存在TTV抗体,在非甲~庚肝炎患者中阳性率相对较高.

    作者:闫子国;赫兢;胡洪民;孙振华;完福亮;闫小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包头市东河区部分食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包头市东河区部分食品卫生状况.方法:对2001~2005年部分食品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样品1 003份,合格684份,合格率为62.1%.结论:食品安全问题在部分食品中很严重,应当加强对这类食品的监管力度.

    作者:王艳霞;王润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饮用水中碘元素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饮用水中碘元素的方法,并应用于日常检测工作.方法:以89Y作为在线内标,调节仪器测定参数,饮用水经净化过滤后直接上机检测.结果: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测定碘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5,测得高、中、低3个加标水样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均<5%,加标回收率在95%~115%之间,方法低检出限为0.50 ng/L.结论:该方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元素之间的干扰相对少,能适应不同基体的水质,是高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莫曦明;梁旭霞;陈砚朦;彭寨玉;杜二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及保健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食品及保健食品中维生素C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1%辛烷磺酸钠(7+93);流速1.00 ml/min;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30~16.0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101.0%之间,RSD在0.56%~1.81%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301μg/m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食品及保健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爱月;张向兵;李发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一起嗜水气单胞菌致腹泻病暴发的病原分析

    目的:分析一起污染二次供水引起的腹泻病暴发的成因.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水源水中的致病菌;用平板法检测HEC毒素;用乳鼠灌胃法检测ST毒素.结果:从污染供水中分离到能产生HEC毒素、肠毒素等毒力因子的嗜水气单胞菌.结论:相关住宅楼的二次供水设施存在明显的卫生设计隐患,暴发腹泻病与相关蓄水池二次供水受污染有关.

    作者:花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