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方法的改进

郭志明;贺光忠;李月英

关键词:紫外光度法, 硝酸盐氮
摘要:目的:改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的方法.方法:取水样2.0 ml于10 ml比色管中,加1 mol/L盐酸溶液0.40 ml,加入8 g/L氨基磺酸胺0.1 ml,用纯水定容到10 ml,混匀,用1 cm的比色杯,以试剂空白作参比,选择220 nm为主波长,275 nm为基线波长,进行比色,测定吸光度值.结果: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宽.结论:方法简单,能够适应生活饮用水的检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脑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结构蛋白有3种:C、M和E,分为4个基因型(Ⅰ、Ⅱ、Ⅲ、Ⅳ型)[1,2].

    作者:谭翰清;陈华;谭海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乳及乳制品中蛋白质测定应注意的事项探讨

    蛋白质的测定是食物营养成分分析的必测项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也对部分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作了相应规定.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方法有许多种.凯氏定氮法这种测定蛋白质的经典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非常广泛,也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中蛋白质测定的第一法.本文对凯氏定氮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蛋白质时应注意的事项与同行们交流如下.

    作者:贾忠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从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局部暴发流行分离出脑膜炎奈瑟菌C群

    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的病原菌.目前有13个血清群,以往我国流行的主要是A群.近年来,由C群引起的病例和局部暴发流行时有报导[2,3],这给流脑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2005年12月30日至2006年1月1日,我市某镇中学发生一起疑似流脑的局部暴发流行,经病原分离培养检出C群,确诊为C群菌引起的流脑.现将病原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苏子林;李伯林;兰光柱;吴中发;吴皖卿;何辉;熊衍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牙膏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目的:建立牙膏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在磷酸酸性条件下,以甲基硅油作为消泡剂对样品进行蒸馏,用水吸收,吸收液中的甲醛在过量乙酸铵存在下与乙酰丙酮反应生成黄色物质,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当甲醛浓度在2.50~35.00 μg范围时,本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7,低检出量为:2.5 μg,低检出浓度为:5.0 mg/kg.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稳定,并且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作者:吴飞;刘红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罐头食品中硒和锡的研究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硒和锡的方法.方法:对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硒和锡的各参数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在佳测试条件下,硒方法检出限为0.3μg/L,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0%~2.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8%~98.6%.锡方法检出限为0.3μg/L,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7%~3.4%,样品回收率为92.7%~96.2%.结论: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用于罐头食品中硒和锡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赵飞蓉;彭谦;陈忆文;陈惠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HPLC测定乳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乳制品中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一种简单可行的前处理方法.方法:采用3类不同沉淀剂除去乳制品中蛋白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结果:1.采用金属盐作沉淀剂时,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76%,0.657%,0.594%,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0%~101.2%,93.2%~96.8%,98.8%~102.2%;2.采用生物碱试剂作沉淀剂时,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17%,0.809%,0.300%,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7.1%~89.1%,87.4%~88.1%,87.2%~92.5%;3.采用有机溶剂作沉淀剂时,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75%,0.276%,0.658%,方法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0%~108.1%,104.0%~109.0%,103.2%~107.0%.结论:方法1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及结果准确的前处理方法.

    作者:刘赐敏;周金森;刘钰钗;龙军标;钟秀茵;李少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西市、县、乡镇、个体四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广西自治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资料,掌握广西自治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状况.方法:根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采样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全区医疗机构市、县级、乡镇和个体诊所消毒监测样品总数依次为3 602、6 953、7 616、25 127份,合格率依次为89.7%、92.3%、87.4%、75.7%,四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类监测样品中以一次性使用消毒卫生用品合格率高(99.1%),低为医院排放污水的消毒效果(61.0%).结论:医院管理人员要加强医院消毒效果工作,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乡镇级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是今后消毒监测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加强空气消毒、物品消毒、手和皮肤消毒工作.

    作者:黄丽华;唐振柱;杨虹;张静;唐小兰;刘仲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河南省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质量监测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及存在问题,为督促医疗机构提高消毒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127家医疗机构5年来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压力灭菌器、室内空气、污水等进行了微生物采样监测.结果:5年共监测样品8 145份,合格7 170份,合格率为88.03%.其中使用中消毒液1 491份,合格1 260份,合格率为84.51%;物体表面5 764份,合格5 217份,合格率90.51%;医护人员手560份,合格446份,合格率79.64%;压力灭菌器53份,合格50份,合格率94.34%;室内空气60份,合格33份,合格率55.00%;污水75份,合格59份,合格率78.67%.结论:河南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加强消毒管理工作.

    作者:翟文慧;李书建;王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如何正确使用ⅡA2生物安全柜

    Ⅱ级A2型生物安全柜是通过一个内置风机,将实验室空气以0.38 m/s的速率吸人安全柜,通过HEPA过滤器后向下,在距工作台面6~18 cm处分开,一半通过前面排风格栅,另一半通过后面的排风格栅[1].

    作者:杨慧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薄层色谱测定食品中苏丹红染料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一种测定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简便、快捷、灵敏、准确的方法.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结果:方法的低检出限为0.6 mg/kg,标准偏差(RSD)为苏丹红Ⅰ:2.7%、苏丹红Ⅱ:2.5%、苏丹红Ⅲ:2.3%,平均回收率苏丹红Ⅰ、苏丹红Ⅱ和苏丹红Ⅲ均为88%.结论:用薄层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苏丹红,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较高,结果可靠.

    作者:洪祥奇;张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应用Vitek32全自动分析系统对ESBLs菌株的检测分析

    ESBLs是一类能裂解大多数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β-内酰胺酶[1,2],很容易引起医院的爆发流行,多数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产生,ESBLs阳性菌株常多重耐药,因此,实验室检测ESBLs细菌至关重要,利用Vitek分析系统的药敏卡GNS-NT可检测出ESBL菌株,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且同时可得到十种药敏结果.

    作者:孙莉军;周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化妆品中11种磺胺类化合物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祛痘除螨类化妆品中11种磺胺类药物成分.方法:在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上,以乙腈+0.02 mol/L醋酸铵水溶液(pH=4.0)=20+80为流动相,流速采用梯度变化,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5℃下检测.结果:该方法各组分变异系数小于3.59%,加标回收率在85.3%~113.8%之间.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能够检测祛痘除螨类化妆品中11种磺胺类药物成分.

    作者:杨艳伟;朱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悬浮液进样-FAAS法测定豆奶粉中的锌铁钙

    目的:建立悬浮液样品直接进样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豆奶粉中的锌、铁、钙的测定方法.方法:本文对丙三醇用量、测定溶液的酸度、化学干扰以及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在优化条件下,锌铁钙测定结果为3.93 mg/100 g、11.31 mg/100 g、580.8 mg/100 g,其RSD为2.0%、0.90%、1.2%;按GB/5009-2003中消化法测定锌铁钙,其测定结果分别为4.00 mg/100 g、11.47 mg/100 g、584.9 mg/100 g,RSD为1.6%、0.68%、0.99%;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用于直接测定豆奶粉中的锌铁钙,加快了分析速度,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胡文兰;林仁权;郎燕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鲜活小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和气单胞菌筛检方法的应用

    目的:建立一套对致病性弧菌和气单胞菌同时筛选鉴定的检测方法.方法:将氧化酶阳性的可疑菌落先用革兰染色和OF试验初筛,再以O/129、无盐胨水和6%NaCl胨水试验复筛.结果:初筛剔除干扰菌67.57%(398/589);复筛试验后,干扰菌的剔除率达到了88.79%(523/589),并能初步分出弧菌和气单胞菌.结论:该法能有效剔除干扰菌,简化步骤,且能对两种细菌实现同时筛选.

    作者:盛冬萍;陈米娜;谢益君;蔡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微量砷和汞的含量

    目的:测定茶叶及茶汤中砷和汞的含量.方法: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结果:龙井特级、碧螺春、云南滇红、铁观音、荔枝红茶、茉莉花茶、毛峰、螺旋苦丁茶8种茶叶样品中的砷、汞总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2762-2005)限量.对其中的螺旋苦丁茶、铁观音、碧螺春3种茶叶样品进行2次冲泡,测定茶汤中的砷、汞溶出量以及茶渣中残留的砷、汞含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砷、汞测量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167 ng/g、0.011 ng/g,加标回收率为85.4%~98.9%.结论: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茶叶及茶汤中微量砷和汞的测定.

    作者:黄志勇;张强;黄智陶;张爱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食用植物油种类与酸败对梓油定性结果的影响分析与探讨

    目的:分析食用植物油种类与酸败对溴素-乙醚法定性检测梓油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溴素-乙醚法分组定性检测不同种类正常植物油、酸败豆油及梓油阳性对照系列.结果:豆油、棉子油出现假阳性结果,花生油、菜子油出现可疑阳性结果,酸败植物油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用溴素-乙醚法定性检测梓油,空白对照应加入与分析样品同种类的正常植物油,同时对检品应进行酸败指标检测,对于酸败的食用植物油样品,梓油定性检测结果应结合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判定.

    作者:王金珍;郑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碘盐检测室内质控样配制及稳定性研究

    碘缺乏病根本的防治措施是食盐加碘.碘盐监测是IDD评估与监测的重要措施.盐碘实验室的职责是承担居民流通渠道的碘盐检测及IDD评估,为了确保碘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除了开展室间质量控制外还应经常性的开展室内质控工作.

    作者:甄瑜;王强;王希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曲拉通稀释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全血铅

    目的:用曲拉通-X100稀释法测定全血铅,并确立方法实验条件.方法:取全血样0.5 ml曲拉通-X100稀释10倍,用横向加热石墨炉原子化器和氘灯背景校正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进样和添加基体改进剂进行测定.结果:检出限25 μg/0.0044 abs,相对标准偏差3.05%~9.12%,回收率92%~109%.结论:本法简便实用,利于基层实验室开展工作.

    作者:程剑;唐少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贝类海产品中诺如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寻找和建立贝类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敏感特异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报道的3种贝类中病毒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确定终的提取方法.设计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高的套式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结果经核酸序列测定证实.结果:3种方法中用PBS-三氯三氟乙烷-PEG处理回收率较高.设计的套式PCR方法可成功检测到病毒,其敏感性可比单轮PCR高100倍.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敏感特异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

    作者:李晖;黄吉成;方苓;严纪文;邹丽容;陈秋霞;黄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牙龈组织中镍和铬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牙龈组织中的镍和铬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临床采集的牙龈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HNO3-H2O2微波消化样品,用钪作内标补偿基体效应引起的系统误差,全定量法测定样品中镍和铬.结果:铬的方法检出限为1.06 ng/L,回收率在92%~107%,变异系数4.72%~6.51%;镍的方法检出限为3.05 ng/L,回收率在90%~109%,变异系数2.96%~4.23%.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牙龈组织中镍和铬的测定.

    作者:杨忠乔;虞爱旭;陈志红;刘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