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桂枝汤类方男科运用方证研究

谢作钢;陈盛镱;徐潘;欧阳帆;王忠建;姚憬;陈志伟

关键词:桂枝汤类方, 医案, 方证, 男科疾病, 桂枝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小建中汤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有关古今医案专辑、临床经验专著及期刊杂志中的桂枝汤类方医案,总结其男科运用方证规律.方法 对搜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医案,进行多样本统计分析,归纳临床表现,探讨男科经方应用指征.结果 共收集医案84则,涉及遗精等男科疾病13种.发现桂枝汤类方方证均基于营卫不和、阴阳不调、气血失调的病机,但各有侧重,故各方方证同中有异.结论 桂枝汤类方方证研究进一步拓展经方男科运用范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张有民运用升阳益胃汤临床心得

    大连市中医医院张有民主任医师是辽宁省名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各家经典,在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遣方用药,独具匠心.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临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收获颇丰.

    作者:高兵兵;唐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崔应麟教授治疗内科杂病经验拾粹

    河南省中医院崔应麟教授,乃石冠卿先生入室弟子.崔师临证30余载,擅治内科杂病,临床中不囿时方、经方之成见,常将二方同炉共冶,知守善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亲聆其训,兹以跟师所见,简介数例,以供同道.

    作者:陈茜;杨鑫;崔应麟;袁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益肾通络方浓缩合剂的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灌胃给药后的中毒反应,考察益肾通络方浓缩合剂的安全性.方法 将益肾通络方浓缩合剂以大浓度(2.5 g/ml)和大体积(0.4 ml/10 g)24 h内3次给药,连续观察14d内小鼠的活动情况和死亡数量,小鼠死亡0只,未测出LD50,测其大耐受量.结果 给药后14 d内小鼠生存状态良好,活动和饮食情况均无变化,部分小鼠有轻微腹泻,无死亡,空白组与给药组体重无统计学明显差异,血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也无明显差异,对两组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两组小鼠的主要脏器经肉眼及镜检均无病理性差异.结论 经实验测得小鼠灌胃给药的大耐受量是300g/kg,相当于临床成人日剂量的181倍.益肾通络方浓缩合剂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马中华;张宸铭;孙自学;祝莉;孙赫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学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认识及诊疗思路

    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腰痛病”“腰腿痛”范畴.目前西医对于退行性腰椎滑脱除手术治疗外暂无较好疗法,本文从中医学角度总结了古代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分析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因病机,对当前主流及新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李丰雨;黄俊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中医思维培养的《温病学》课程教学探讨

    《温病学》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其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和处方用药特色,使其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温病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为出发点,认真研究备课艺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注重临证实践,切实增强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以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宋素花;孙美灵;张思超;展照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视觉针感量表在脑卒中手痉挛状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中主观针感强度与改善脑卒中手痉挛状态疗效的关系以及视觉针感量表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住院的脑卒中伴随手痉挛的患者中,在合谷穴进行针刺,观察病人手痉挛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用视觉针感量表对主观针感强度进行评分,比较不同针感强度与所取得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强针感获得更好的缓解手痉挛的治疗效果,而中等强度的针感刺激不能很好地缓解手痉挛,弱强度的针感几乎不能改善患者手痉挛的状态.强针感人数占完全改善患者数82.1%,中等针感人数占完全改善患者数17.85%,两者相比较,强针感治疗效果突出(P值<0.01).结论 在卒中后手痉挛的针刺治疗中,不同针感强度治疗结果差别明显,强针感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视觉针感量表可作为评定针刺强度的一种简便实用的主观量表工具.

    作者:王军;王铁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浅议戒断综合征中医治疗及验案赏析

    近年来,毒品滥用已逐步成为全球性社会公害[1],不仅危害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严重破坏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全国名老中医张怀亮教授巧妙运用中医辩证思维审证论治,帮助患者减轻戒断后症状,效果颇佳.现将张师临床验案一则与各位分享.

    作者:王鑫;张怀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标本中气理论探微

    探讨标本中气的内涵与从化关系及临床意义.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以经解经,追本溯源研究标本中气理论.标指三阴三阳,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本是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现象;中气是天气,用三阴三阳表示,与标气相应,互为表里,标气与中气互为表里,互为制约,共同作用,体现动态天气阴阳变化规律,表现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本的特征性天气变化.标本中气有其固定的从化关系,凡治病,必知天地标本之为害,明其顺逆,方可言诊.标本中气理论属于《内经》运气理论,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邹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改进教学模式以提高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对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的分析,我们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洞察能力为基础,分析、动手能力为核心,协作、创新能力为拓展,创立和不断完善5A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对能力培养过程进行分解细化,分别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途径,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在提高中医临床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梁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方治愈顽固性眩晕兼慢性肾盂肾炎1例

    老年女性,慢性肾盂肾炎病史30年,长年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此次自觉有气聚于胃脘部,每日不定时上冲头部多次,随即出现头晕头痛,尿急,尿不净,西医诊断为非系统性眩晕(心源性眩晕可能性大),慢性肾盂肾炎.予疏肝解郁胶囊、倍他司汀片、银杏叶片常规口服4月余无效,运用经方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合五苓散,同时酌加清利湿热之品20余天痊愈,随诊1年未复发.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浅谈中医药治疗反复性口疮

    口疮是口腔黏膜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又称“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非常剧烈,进食、说话困难,影响睡眠.具周期性发作的规律,称为“反复性口疮”.轻者数月1次,重者慢性迁延数年,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文献报道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药治疗口疮取得了很好疗效,临床实践中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同病异治,中药具有解决这一难题的优势.

    作者:李宏芸;杨慧屏;李其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肋骨骨折30例

    目的 观察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早期单纯闭合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单纯闭合性肋骨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均给予肋骨外固定带、预防肺部感染及止血的条件下,30例患者予以消痛贴膏外敷作为治疗组;30例患者不予以消痛贴膏外敷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每日换药1次,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以止痛.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对比,疗效对比主要是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治疗组胸痛、胸闷的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早期单纯闭合性肋骨骨折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胸部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屈明磊;曹玉净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猪苓汤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48例

    目的 探讨猪苓汤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辽阳市中医院就诊的96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猪苓汤联合呋喃妥因治疗)48例和对照组(呋喃妥因治疗)48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5.54±1.8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8.34±2.9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54.17%)显著低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苓汤可以有效提高复发性尿路感染疗效,降低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好.

    作者:尹洁;杨志海;刘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参鹿的候丸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60例

    目的 观察参鹿的候丸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价参鹿的候丸对本病的治疗有效性,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自月经第5d开始,口服参鹿的候丸,1次1丸,1日3次,连服14d.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月经第五天开始口服,每次50 mg,每日1次,连用5d.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比较2组治疗后妊娠率、排卵率、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基础体温、优势卵泡及子宫内膜发育情况、血清激素,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发生率的改变.结果 参鹿的候丸可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卵子质量;可改善生殖内分泌激素环境;可明显改善患者肾虚症状;调节月经;增加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薛俊宏;王光辉;张复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桂枝汤类方男科运用方证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有关古今医案专辑、临床经验专著及期刊杂志中的桂枝汤类方医案,总结其男科运用方证规律.方法 对搜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医案,进行多样本统计分析,归纳临床表现,探讨男科经方应用指征.结果 共收集医案84则,涉及遗精等男科疾病13种.发现桂枝汤类方方证均基于营卫不和、阴阳不调、气血失调的病机,但各有侧重,故各方方证同中有异.结论 桂枝汤类方方证研究进一步拓展经方男科运用范围.

    作者:谢作钢;陈盛镱;徐潘;欧阳帆;王忠建;姚憬;陈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护理技术防治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技术防治肛肠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尿情况及尿潴留与导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人首次排尿时间、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人尿潴留与导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同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首次排尿时间与首次排尿所需时间,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潴留与导尿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香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肿瘤中医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法在中医肿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2011级中医专业(五年制)且于本院中医肿瘤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生76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各38人,分别实施传统模式教学法即讲授教学法(LBL)及PBL模式教学进行中医肿瘤教学.对2组学生进行统一的理论考核及临床操作考核,统计实习成绩,对比分析2组教学效果,并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证候辨证准确率、理法方药统一率及授课内容及方法满意率均显著提高(P<0.01),而2组间西医鉴别诊断掌握率、西医新进展掌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团队精神、情感交流与沟通技能等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结论 PBL教学法较传统模式教学法可在中医肿瘤教学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效果显著.

    作者:周世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王檀教授从大肠湿热角度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近年来随着肥甘厚腻之品摄入的增多,慢性咳嗽中大肠湿热型呈逐年增多趋势.王檀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肠中湿热循经上行薰蒸肺金.在治疗上,用木香槟榔丸导肠中湿热下行消除其对肺金的熏蒸,兼以宣肺止咳屡获奇效.笔者跟随王檀教授出诊一年余,常蒙点拨教诲.今将王檀教授部分经验试分析总结如下,以期有益于同道.

    作者:刘正操;崔庆科;王檀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指标影响

    目的 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将2012年5月-2015年3月呼吸科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7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依据指南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39例则联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及中药汤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积分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CD4+T、CD3+T、CD4+/CD8+T水平未明显改变,观察组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对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冯良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痹证理论及其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痹证(Arhralgia)包括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中医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内服与外治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优势显著.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十年来痹证理论与论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深入分析其研究近况,提出展望,以期补充与完善.

    作者:吴迪;王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