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良罡
目的 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将2012年5月-2015年3月呼吸科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7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依据指南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39例则联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及中药汤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积分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CD4+T、CD3+T、CD4+/CD8+T水平未明显改变,观察组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对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冯良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通过1例典型病例,介绍赵坤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思路、处方用药,认为本病以虚为主,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治宜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为主,疗效较好.
作者:李芸;赵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傅氏认为,“带下俱是湿症”,复因“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损伤任带而成带下之病.治带五方,完带汤以脾虚湿盛为主,兼理气机;清肝止淋汤滋补阴血为主,兼清虚火;加减逍遥散疏肝解郁为主,兼利湿热;易黄汤补涩为主兼有清利,利火汤清热解毒、燥湿止带为主,兼健脾化湿,活血通经.后介绍了夏氏及杨氏的带下辨治经验.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毛书歌教授通脉健步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洛阳正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1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毛书歌教授通脉健步汤治疗1个疗程,临床随访3个月,对比治疗后患者康复及复发情况,疗效评定采用腰椎JOA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2组疗效、复发情况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脉健步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作者:毛晓艳;吴一梦;毛书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通过对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的分析,我们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洞察能力为基础,分析、动手能力为核心,协作、创新能力为拓展,创立和不断完善5A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对能力培养过程进行分解细化,分别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途径,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在提高中医临床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梁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培养质量.针对中医药院校的特色,在生理学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和总结,以兴趣导向,中西医结合,从PBL教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统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实践和临床技能、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唐娟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辨证内服中药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10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内科常规基础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辨证内服中药汤剂.治疗4周后对2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50例中,基本恢复15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7例,稍进步5例,无变化或恶化4例;对照组50例中,基本恢复8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1例,稍进步8例,无变化或恶化6例.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用辨证内服中药能显著提高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雪峰;张建福;姚国庆;王跃;冯志根;雷龙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缓慢、隐匿,病势缠绵难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癌变倾向,可发展为胃癌,因而备受关注.CAG病因繁多,病情复杂,临床上多由寒热之邪互搏损伤脾胃而为病,故以寒热错杂之证多见,而半夏泻心汤作为治疗寒热错杂证的经典方剂,在CAG的治疗上已经展现出一定的优势.本文从中医对CAG的认识分析半夏泻心汤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
作者:门前坤;李慧臻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人参五味子水提工艺,确定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L9(34) 正-交试验设计,以人参总皂苷、五味子醇甲含量及干膏量为指标,以加水量、水煎时间及水煎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并以人参总皂苷、五味子醇甲得率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判.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h.结论 该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于敏;翟颖;焦连庆;姚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医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既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外语应用能力的多元人才.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利于多元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新时期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进步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促进其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作者:王珊珊;丁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皂荚丸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于痰浊阻肺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皂荚丸口服;2组连续治疗14d后,观察其临床症状、肺功能等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咳嗽、痰量、咳痰性状、呼吸困难临床积分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EV1、FEV1%改善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皂荚丸辅助治疗痰浊阻肺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甘德堃;孟泳;李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带下病湿热蕴结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F-36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60岁的带下病湿热蕴结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生存质量状况和影响因素.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SF-36各维度得分分别为:PF:90.54±10.82、RP:69.29±34.94、BP:86.68±17.01、GH:63.05±24.47、VT:69.61±18.77、MH:74.64±19.52、SF:81.71±17.11、RE:78.12±30.25.影响患者PCS、MCS和SF-36总分的因素主要是“是否有合并病症”和“中医证候得分”.结论 带下病湿热蕴结证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偏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是否有合并病症”和“中医证候得分”.
作者:段锦绣;张红宇;刘应科;叶财德;方静;范新六;刘新颖;薛武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对其下力气研读学习十分重要,打下《内经》的基础从而了知中医思维,对各家之说、中医各科的研读和运用不可或缺.而相对于其十四余万字的篇幅以及简古奥雅的文理,当今中医院校所开“内经学”课程的学时略显不够,若要学好《内经》,则课外的学习必不可少.结合当今中医院校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及文化素养等情况,提出“由浅入深逐步学习”“文史哲学有所涉猎”“机械记忆不可舍弃”课外自学《内经》的方法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从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内经》提供帮助和参考.
作者:董野;谷峰;朱鹏举;陈士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2、3、4、5、6、7、8、9、10、11月份采集的茵陈样品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为确定其合适的采收季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不同采收期2、3、4、5、6、7、8、9、10、11月份采收的茵陈样品.采用Agilent C18 (250 mm×4.6 mm,5p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5 nm.结果 绿原酸和咖啡酸均在一定浓度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采收期茵陈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咖啡酸的含量,绿原酸在4月份达到峰值,咖啡酸在5月份达到峰值,并且春季样品含量明显优于其他时间采收期.结论 茵陈同一入药部位不同采收期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均会发生变化,综合考虑4~5月份为茵陈的佳采收期.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有效,可为茵陈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刘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延珍《六因条辨》,由《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加黄连演变而来.黄连温胆汤为和解之剂,功于清热祛湿、化痰和胃、解郁除烦,主治低热、痞满纳呆、恶心呕吐、口苦泛恶、胸脘烦闷、苔黄腻等中焦湿热病症.此方现成为治疗痰热壅盛证2型糖尿病常用方剂.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了关于黄连温胆汤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相关药理研究近况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瑞帅;吴少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中主观针感强度与改善脑卒中手痉挛状态疗效的关系以及视觉针感量表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住院的脑卒中伴随手痉挛的患者中,在合谷穴进行针刺,观察病人手痉挛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用视觉针感量表对主观针感强度进行评分,比较不同针感强度与所取得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强针感获得更好的缓解手痉挛的治疗效果,而中等强度的针感刺激不能很好地缓解手痉挛,弱强度的针感几乎不能改善患者手痉挛的状态.强针感人数占完全改善患者数82.1%,中等针感人数占完全改善患者数17.85%,两者相比较,强针感治疗效果突出(P值<0.01).结论 在卒中后手痉挛的针刺治疗中,不同针感强度治疗结果差别明显,强针感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视觉针感量表可作为评定针刺强度的一种简便实用的主观量表工具.
作者:王军;王铁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大连市中医医院张有民主任医师是辽宁省名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各家经典,在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遣方用药,独具匠心.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临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收获颇丰.
作者:高兵兵;唐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法在中医肿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2011级中医专业(五年制)且于本院中医肿瘤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生76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各38人,分别实施传统模式教学法即讲授教学法(LBL)及PBL模式教学进行中医肿瘤教学.对2组学生进行统一的理论考核及临床操作考核,统计实习成绩,对比分析2组教学效果,并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证候辨证准确率、理法方药统一率及授课内容及方法满意率均显著提高(P<0.01),而2组间西医鉴别诊断掌握率、西医新进展掌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团队精神、情感交流与沟通技能等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结论 PBL教学法较传统模式教学法可在中医肿瘤教学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效果显著.
作者:周世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医内科学见习主要包括搜集四诊资料和书写病历两大部分,前者是基础,问诊在四诊中尤为重要,而学生对于见习内容的掌握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将自编自演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教学模式引入见习课程,结果发现,该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问诊能力,加深了对病证的理解,提高了病历书写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促进良好的医患沟通,提升了团队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秋红;肖永华;朱立;孙慧怡;赵进喜;储真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老年女性,慢性肾盂肾炎病史30年,长年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此次自觉有气聚于胃脘部,每日不定时上冲头部多次,随即出现头晕头痛,尿急,尿不净,西医诊断为非系统性眩晕(心源性眩晕可能性大),慢性肾盂肾炎.予疏肝解郁胶囊、倍他司汀片、银杏叶片常规口服4月余无效,运用经方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合五苓散,同时酌加清利湿热之品20余天痊愈,随诊1年未复发.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