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钗石斛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陈建国;王茵;来伟旗;梅松

关键词:金钗石斛, 毒性实验, 安全性评价
摘要:为金钗石斛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按GB15193-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小鼠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金钗石斛对雌、雄小鼠和雌、雄大鼠经口LD50均大于20.0g/kg体重,属无毒级;三种致突变试验均未见致突变作用,对大鼠30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得出其无作用剂量为5.00g/kg体重,提示金钗石斛对大鼠进食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大鼠体重增长,且有一定的提高食物利用率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降低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雄性大鼠血清胆固醇、提高雌性大鼠血清总蛋白的作用.金钗石斛二个阶段的毒性试验结果未见毒性反应,其在受试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过氧乙酸消毒液使用过程中杀菌率及含量变化

    过氧乙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消毒剂,杀菌谱广、消毒效果好,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但过氧乙酸易受环境温度、温度、溶剂、保存条件、保存时间、使用频度等各种因素影响,易分解、失效.

    作者:袁文平;裘丹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起由都柏林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调查报告

    1998年5月14日大兴区安定镇汤营村,因集中就餐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确认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都柏林沙门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敏;高玉荣;孙素梅;赵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突发事件的卫生检测能力现状及其对策

    社会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公共卫生秩序是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健康与安全,更关系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投资与发展环境.

    作者:吴国强;陈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声萃取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粮食制品中微量氟的研究

    将超声萃取与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联用,快速测定了面粉、大米、饲料和豆浆等样品中的微量氟.方法简便、快速直观、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利于普及推广.样品测定的RSD为=0.6%~2.8%(n=5),加标回收率为94.3%~99.5%,结果令人满意.与文献[1]比较,分析速度提高近百倍,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作者:高向阳;王翠;冉丹;五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端视ICP-AES法测食品中磷

    本文报道了端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食品中的总磷.本方法灵敏度高,方法检出限0.015mg/L,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5%,回收率在100.71%~109.80%之间.本法简便,快速.

    作者:杨元;谯斌宗;高玲;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RPHA法和EIA法配对检测原血清中HBsAg

    RPHA和EIA是HBsAg筛选常用的方法.但用原血清检测有报导认为易漏检,RPHA有前带、EIA有后带现象,重复性差,并且EIA温育时间对结果有不同影响等.

    作者:孙芳;廉兴增;王莉;郭津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真空扒鸡中三种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食用方便的罐头类食品,其卫生质量更应引起卫生监督人员的重视.2001年1月我们从卫生监督时随机抽取的真空扒鸡中同时检出三种病原菌,报告如下:

    作者:宋淑锦;杜毅鸣;杨海莲;孙芳;张俊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水中微量亚硝酸盐快速分析法

    水中亚硝酸盐是标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指标之一,在人体内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形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基化合物,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作者:颜金良;王立;金米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GC/MS法同时检测尿中N,N-二甲基甲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甲基甲酰胺

    尿样中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及其代谢产物N-甲基甲酰胺(NMF)用醋酸乙酯萃取、浓缩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全扫描模式(scan)进行定性分析,确定组分出峰时间和特征质量离子,然后选取30.0、59.0、44.0、73.0m/z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作定量分析.DMF和NMF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8.0mg/L和0.5~50.0m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9;低检出限分别为0.05mg/L和0.15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6.4%和5.1%~8.4%;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1%~97.0%和88.8%~96.3%;样品在4℃的冰箱内至少可保存2周.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干扰少.是检测尿样中DMF和NMF的较好方法.

    作者:吴邦华;叶能权;张子群;陈利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潍坊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乙型肝炎(乙肝)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众所周知,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乙肝.为了解潍坊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全面评估乙肝疫苗免疫状况,于2000年7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聂丹丹;徐静;孙永波;徐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5-Br-DMPAP分光光度法测定母乳锌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缺锌可导致多种疾病.目前,世界各国都提倡用母乳喂养婴儿,婴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锌主要靠母乳供给,母乳中锌的含量直接影响婴儿锌的摄入量及婴儿的生长发育,母乳锌含量的测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建明;方芳;许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处理支原体污染的疗效观察

    支原体是细菌培养中常见、不易被察觉又很能干扰实验结果的一种污染.从1952~1972年间,有人检查了54个实验室的9700个各类培养细菌从中发现有11%的细胞受到支原体污染[1].目前发现支原体已有数十种之多.抗生素对支原体污染不能奏效,根据支原体对热耐受性差的特点,本实验拟用加温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被污染的细胞,以杀灭支原体.

    作者:买霞;陈莉;张敏;叶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萨氏改良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1],前法需古氏坩埚及抽滤装置,操作极其繁琐.后法对测定条件的时间、温度、滴定速度、样液的用量等均须严格控制,而且需在沸腾条件下滴定,容易烫伤手指,给操作带来不便.

    作者:潘能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采用烘箱直接烘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

    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按GB5750-85<生活应用水标准检验法>,采用的是水浴蒸干重量法.但这一方法易受实验室空气中尘埃等外界环境污染影响;水浴锅孔有限,对大批量样品的测定有一定难度,我们改用烘箱直接烘干法测定,操作方便,影响测定结果的干扰因素少,并可同时做2-30个样品,将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比较,无差异显著性,故采用烘箱直接烘干测定饮用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是可行的,是值得推广的检验方法.

    作者:于桂兰;卢玉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固相微萃取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固相微萃取水样品分析、土壤样品分析、食物样品分析、生物流体样品分析四个方面,文章还对一些分析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对SPME应用的新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作者:廖华勇;徐碧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束胶分光光度法测定双硫腙金属络合物

    在TritonX-100(聚氧乙烯异辛基苯基醚)存在下用双硫腙作显色剂直接水相测定铅、锌、汞、铜等金属离子.与传统有机溶剂萃取法相比具有简单、快速、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均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均在104L.mol-1cm-1以上,检出限可达10-6%.

    作者:杨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用植物油卫生质量分析报告

    毛里塔尼亚在农业上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原因不能种植、生产食用植物油的原料.在工业上由于基础薄弱,几乎没有生产食用植物油的企业.全国唯一一家生产食用植物油的企业毛里塔尼亚食品工业公司(SOMIA)也是从国外进口的半成品,从事分装而已,而且市场占有量也不是很大.

    作者:赵秀娟;张德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品砷含量分析中样品干消化过程的改进

    砷残留量是食品一项非常重要的卫生指标之一.测定食品中总砷含量样品的前处理,按GB/T5009,11-1996,5[1]方法有湿消化法和干消化法,其中湿消化法虽然消化完全,砷损失少,但每次只能处理几个样品,而且消化过程易爆沸,时刻不能离人,特别是处理植物油不能用此法.

    作者:洪祥奇;陈志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双检测器HPLC同时测定食品中甜密素、苯甲酸、糖精和山梨酸的含量

    甜密素、苯甲酸、糖精和山梨酸是食品分析中的常规项目[1],根据GB标准在分析这些项目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定[2-4],这给检测工作带来了不便.本文以一支C18色谱柱、两种检测器串联的形式同时完成了上述测定工作,满足了日常卫生监测快速、准确的需求.

    作者:祁广建;沈国英;王毅;刘鹏春;张国祥;薄开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悬液法与载体法对三种消毒剂HBsAg破坏效果的比较

    HBsAg破坏试验是目前对消毒剂消毒性能评价常用试验方法之一,在1999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根据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又将该试验分为两大类,即:HBsAg悬液定性法和载体微量定性法.本文以有效成分为二氧化氯(强力消毒剂)、戊二醛(OK器械消毒液)、有效氯(OK消洗王)为代表,对这三种消毒剂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试验并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谈智;陈越英;徐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